刘一民站在学校的教学楼外,跟他们讲明白了才离开了燕大。今天《霍元甲》的导演来了,刘一民得去跟对方见个面。
张鑫炎抵达北影厂的时候,就念叨着想跟刘一民见一面,汪阳告诉他要等。
办公室里,汪阳跟张鑫炎谈论剧本,张鑫炎将自己对《霍元甲》的感悟一股脑地跟汪阳讲了出来。
“这部片子要拍好,得将擂台对战双方对立的刻画到极致,这样观众才能认可《霍元甲》这个角色。连杰,你一定要将这个角色的张力给演出来。
霍元甲这个人是个拳师,跟少林寺里面的武僧是不一样的。”张鑫炎看向旁边的李连杰。
“剧本和《霍元甲》的小说我都看了,相信我一定能够演好。”李连杰说道。
汪阳笑道:“有张导、有连杰,咱们这电影就算成功一半了。”
汪阳将手里面的演员资料交给张鑫炎,让他随便在北影厂挑演员:“我们的演员不行,可以到外面电影厂挑,总之就一个字儿,一定要拍好。我们不能辜负一民的本子,他为了这本子,呕心沥血,吃了不少苦。”
旁边来充当张鑫炎下手的副导演面面相觑,呕心沥血?他们怎么没听说?
刘一民抵达北影厂后,立即被带进了会议室。
张鑫炎看到刘一民立即起身:“这就是一民同志吧?”
“你好啊,张鑫炎同志。”
“同志,这个词听起来可真亲切,很长一段时间都没人这样叫我。一民同志,仰慕已久,你的小说我可都一字不落的看了,就一个字儿,真好!”张鑫炎热情地说道。
李连杰看到刘一民的目光,赶紧说道:“一民同志,我叫李连杰。”
“我知道,李连杰同志嘛,在电影领域是连战连捷!”刘一民笑道。
刘一民坐下后听张鑫炎再次讲了讲自己的思路,刘一民看向张鑫炎说道:“场面要宏大、真实,拍出来色彩要饱满,整体要用暖色,不要用凄苦的冷色调。”
“一民同志,我也是这样想的。暖色调有利于营造一种热闹的氛围,但设备得换换。”张鑫炎为难地看向旁边的汪阳。
汪阳直接说道:“换!”
“还有吗?一民同志!”张鑫炎说道。
刘一民又讲了自己的几点看法,包括演员的选角:“张导,整体还是以你为主,我只是编剧,如果想法有冲突,还是按照你的想法来。”
“一民同志,你是要求最多的编剧,不过你讲的有道理。”张鑫炎笑道。
现在编剧的地位高,但高也是有个限度,并没有高到比导演还高的地步。大部分编剧在张鑫炎这样的大导演旁边,表现的都十分听话。
北影厂配备的副导演有《神秘的大佛》的导演张华勋、导演李文化、女导演王好为、大导他爹陈怀楷、拍摄《大撒把》的夏钢。
这几个人里面年轻导演占多数,目的很明确,就是干中学。
等散会后,陈怀楷走进刘一民旁边笑着说道:“一民同志,久仰久仰,我儿子特别仰慕你,你的书出一本他买一本,现在也当导演,叫做陈凯格。”
刘一民握住陈怀楷的手说道:“认识认识,当年没少骂我。”陈凯格在北影上学的时候,跟北島等人玩的很好。
陈怀楷的笑容僵在了脸上,想替儿子在刘一民面前留个交情,没成想两人竟然有过往。
想到这里,陈怀楷不由得骂起了陈凯格,一张嘴就知道叭叭叭:“一民同志,我替他给您道个歉,孩子当年年轻,不太懂事!”
“陈导,你说笑了,谁没个年轻的时候,事情都过去了。”刘一民跟着人群走进北影厂的食堂。
汪阳非得让大家吃个饭好好认识一下,刘一民只能跟着过来。
吃饭期间,大家谈起了里面女主角的人选问题。汪阳和北影厂的其他导演都提的是刘小庆。
张鑫炎摇了摇头:“刘小庆是好,但不是最好。”
“张导,你觉得谁合适?”陈怀楷请教道。
“一民同志的妻子朱霖同志就很合适嘛,霍元甲家国大义,朱霖同志落落大方,是一对好配合。一民同志,你觉得呢?”
张鑫炎看向刘一民,刘一民说道:“她现在正在浙省拍戏呢,估计到十一月中旬了。”
“我们可以等。”张鑫炎说道。
汪阳说道:“那就朱霖同志吧,这戏在燕京也能拍,朱霖同志也不需要去其它地方。”
剧组一百七十万资金随着张鑫炎的到来已经就位,张鑫炎从明天开始就挑演员,设场景,买设备准备开拍。
吃完饭,汪阳将刘一民送出北影厂,路上赔罪道:“一民,真没想到一部剧本,会引起那么大的争论,是我给你添麻烦了。”
“没事没事,汪厂这跟你没关系,不管什么内容,总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真理不辨不明嘛!”刘一民说道。
“不过你一出手,先把对方打个半残,现在我看对面已经偃旗息鼓了。还有,报纸上那个黑人学生,还挺仗义。”
当报纸上出现揭短的新闻时,很多人投鼠忌器,不敢再骂了,生怕自己也被揭了老底。也有人想拿着放大镜找找刘一民的毛病,发现真的不好找。
“那是埃塞的学生。”
埃塞俄比亚的穆拉土接受了记者的采访,穆拉土在记者面前哽咽地说道:“如果我们.国家有这样一位.作家,我们绝不会对他如此苛刻,我们会把他举得高高的。”
外国人的话对不少人更有冲击力,大家一想也对啊,为国争光了那么多次,咱们这么做是有点不地道啊!
平时刘一民跟各个部门关系好,骂战的时候大家也都真上。
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骂声越来越小,接近于无。
等最新一期的《人民文艺》出来后,不少人看着刘一民最新作品,发出一声怒吼——还是他,还是那个在文学领域如日中天的刘一民!
“他写通俗文学只不是随手施为,这是一个伟大的作家,能够写出任何读者喜欢的作品,能够驾驭任何一种题材!”
“用事实击破了流言,他还是那个他!”
第465章 一切都已《尘埃落定》
11月,《人民文艺》刊登了刘一民最新一篇小说《尘埃落定》,这是一篇《人民文艺》编辑部内部报以极大期待的长篇小说。
这篇小说当初被崔道逸拿走时,崔道逸就预料到发表之后在整个中国文学界会引起的波澜。
王濛坐在办公室里,看着报纸上的讨论喜上眉梢。这是他上任《人民文艺》主编以来,他个人认为是刘一民投稿的最好的小说之一。
《宠儿》好是好,但毕竟是从美国绕道回来的。跟《戏台》等作品相比,这篇小说最优秀的地方在于描绘了整个川XZ族的习俗、文化风貌,以及旧制度的可恶,对新时代的到来表达了喜悦的心情。
王濛悠闲地躺在椅子上,闭目养神,双手在椅子上打着节拍,摇头晃脑地唱着:“我站在城楼观山景,耳听得城外乱纷纷。旌旗招展空翻影,却原来是司马发来的兵.”
王濛脑海里看到了《人民文艺》在书店大卖的场景,店员不断地喊着断货了,断货了!
王濛接手《人民文艺》已经两年多了,《人民文艺》相较以前是有提高,但提高不明显,并不能证明自己的编辑思路比前人的好。今年出几篇重磅作品,绝对是能稳住《人民文艺》在文学界的地位的。
“咚咚咚”的敲门声响起,王濛的思绪瞬间被打断,冲着门口说道:“进来吧。”
崔道逸笑着推门走了进来:“王濛同志,不出咱们所料,好作品就是好,不少人打电话过来祝贺咱们呐。当时一民拿出这篇长篇小说的时候,我就知道那些骂他刘郎才尽的人要后悔喽。”
“一民这脑子啊,这小说写的是真好,看一遍小说我们仿佛被带进了那个崇山峻岭的川西,了解了川XZ地的百年变化,深刻的洞察了其中的政治和文化。”王濛再次夸奖道,王濛亲自给《尘埃落定》写了一篇评论,放在《人民文艺》评论栏目的头条。
“这肯定是他在川XZ地采风后得到的灵感,要不说真正的作家是铁脚板,走到哪儿写到哪儿。我稍微算了一下,算上以前的作品,他一次采风,写了三篇呐。《红河谷》、《山高水长》、《尘埃落定》。”崔道逸越想越觉得刘一民深不可测,文气如海水般不可估量。
“有句话怎么说,世界上不缺少灵感,只缺少发现灵感的眼睛,但他的眼睛是不是也太多了?”王濛忍不住咂舌,想了一个绝佳的比喻:
“咱们到一个地方采风就好比割麦子,一棵麦子只长一穗,他呢,他是刨红薯,拽起来一看里面三四个红薯蛋。”
“而且个个都很大。”崔道逸用双手在胸前比划了一下“红薯”的样子。
王濛忽然想到《霍元甲》的事情,忍不住问道:“《今古传奇》上个月卖了多少?”
“据可靠消息,他们卖了三百二十多万册!”崔道逸说出“三百二十万”这个数字的时候,他满嘴苦涩。
一个成立没多久的通俗文学杂志,短短几年将一众老前辈打的满地找牙,实在是让他们汗颜。
听到这个数字,王濛的手也一抖:“唉,一民说的对,我们有庞大的通俗文学读者群体,他们平常也需要文学。尤其是现在小孩,我发现越来越喜欢通俗文学了,以后文学杂志要想跟通俗文学比销量是难喽!”
崔道逸点了点头,走出王濛办公室后没回到自己的办公桌旁,哼着歌招呼着人将最近给刘一民写的读者来信都装到三轮车上,假公济私找刘一民聊天去。
崔道逸到了门口的时候,仍然哼哼着,伸手将裤裆前的刹车拉上,快速地跳了下去,再将嘴里叼着的烟头在石阶上摁灭,笑着敲响了四合院大门。
大门是虚掩着的,敲了敲表示有人来了之后,他就开始往里面搬读者来信,喜梅和刘一民看到后,赶紧出来帮忙。
“瞧,还有一些是东南亚的读者,估计是看完《特赦1959》有什么感想。”崔道逸拍了拍信封,上面抖落下一层尘土。
“师兄,赶紧坐下喝茶。”刘一民跟喜梅将书信放到了旁边的一处专门存放信件的房间里。
崔道逸坐下后,又跟刘一民讲起《尘埃落定》刊登后的事情,杂志界编辑的反应:“《十月》的张守任打电话说,正如同书名为《尘埃落定》一般,关于‘刘郎才尽’的议论也将尘埃落定。”
刘一民也接到不少电话,钱锺书、张广年、黄永玉、刘振云几人,有人是夸赞,也有人想了解刘一民的写这篇小说的想法。
《尘埃落定》这篇小说讲的是川XZ区最后一任土司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麦琪家的小儿子,从小就被人称为傻子。
麦琪家的大儿子强壮又好战,小儿子又呆又傻,经常说一些大家听不懂的话,跟下人干一些荒唐事。就连他的母亲都不太待见他,认为他的傻是麦琪土司醉酒缠绵的缘故。
这个傻儿子慢慢地表现出非同一般的智慧,做的一些傻事却在事后证明是正确的,以至于老麦琪和他的哥哥都在怀疑他是在装傻。
麦琪家刚开始并不算强大,但老麦琪知道这片土地真正的主人,他知道汉人是他应该依附的存在。当别人抢他土地的时候,他选择去汉地报官请求对方主持正义。
GMD派来了一位师爷,带了一个排的战士就将别的土司打得落花流水。
麦琪家跟川地的汉人政权勾结,拥有了强大的军队,他在汉人的诱导下种下了罂粟,通过罂粟换来了大量的银钱。
在其它土司争相效仿,老麦琪听从傻儿子的话,将所有土地种成了麦子。来年罂粟丰收,但粮食短缺,无数饥饿的百姓涌向麦琪家。
此时傻儿子在父亲的考验下早已来到了北方的官寨,他通过麦子狠狠地赚了一笔钱,缺粮的土司看着自己的百姓饿死,只能拿出银钱换粮食。
傻儿子不仅挣了钱,还靠着粮食和手中的军队娶了茸贡女土司的女儿塔娜,藏地最漂亮的女人。
他通过官寨前的粮食交易,慢慢的建立起了一片集市,他的商队当做中介,来往于汉藏两地再次赚取了大量的财富。
原先带着军队帮助麦琪土司的汉人师爷来到了藏地,帮助他建立了现代的税收系统和银行系统,让他的财富多的数不过来。
傻儿子取得了麦琪家的管家和行刑人(土司家族有专门行刑的家族)后代及百姓的认可,大家都支持他夺取土司的位置。
麦琪土司害怕傻儿子做大,将他从北方的官寨调了回去宣布他的哥哥为继承人。嚣张的哥哥霸占了他的一心想做土司太太的妻子塔娜,不过哥哥很快被仇人杀害。
塔娜不在乎自己嫁给谁,谁能让她当土司太太她跟谁。
这仇人正是当年老麦琪结下的怨,他哥哥替老土司而死。
就这样,傻儿子成了唯一的继承人。
之后不久,全国开始解放了,GMD兵败如山倒,解放军准备进入阿坝雪区,傻儿子本来想投奔解放军,可是被参加解放军的红色藏人一番威吓,对解放军产生了错误认知,带着家人往藏地逃。
老麦琪和GMD联合抵抗,在滚滚的炮声中,官寨倒塌,土司死亡,一个旧的时代终结了,傻儿子遇到了解放军,他了解到了真正的解放军。
傻儿子从小被排除在权力中心之外,他跟下人们玩耍厮混,他知道奴隶的困难,后来也通过免税等方式降低奴隶的负担,还出资买飞机抗日,是我D可以争取的对象。
这本小说获得过茅盾文学奖,后被改编成了电视,范冰冰饰演傻儿子的妻子塔娜。一本书全面的讲述了阿坝雪区的宗教政治、文化传统、风俗习惯,揭露了奴隶制的残忍。
傻儿子可以轻易地夺取侍女的初夜,随后再将侍女许配给下人。每次巡视到下面头人的领地,头人会选择年轻的女孩儿陪他一夜,唯一一个试图反抗的女孩儿,被他当做垃圾一样扔给了随从下人享用。
领地的奴隶像行尸走肉一般,专门培养的行刑人用来帮助他们进行残酷的统治,各种各样的刑具触目惊心。
拍摄的地点就是在刘一民住过的卓克基土司官寨,卓克基也是书里面麦琪土司及其傻儿子的原型。
“一民,你让大家认识到了藏地农奴制度的可恶,剥削程度远超那些地主老财。也让人们知道,藏地的人民为什么那么感谢老人家,解放军真是打破铁索的兵啊!”崔道逸感慨道。
刘一民说道:“师兄,真希望所有人都能记住这段历史。”
“一定会的,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嘛!”崔道逸乐呵呵地说道。
《人民文艺》首印数量两百万册,根据目前的走势来看,卖完绝对没什么问题。
“里面的文学手法的先进性和故事讲述的叙事性、历史思考的批判性远远超过目前国内的大部分作家,我当时拿你的稿子走之时,就说了有人会闭嘴,瞧,我是不是说对了?”
一切的争论都是站在实力的基础上,他觉得你不行,才敢跟你争。《尘埃落定》被文坛广泛承认的时候,谁还敢腆着脸出来质疑啊。
先亮同志也老实了起来,他来回思索了几次,终于推测出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刘一民是故意的,每次都是示敌以弱,在敌人高歌猛进的时候一锤定音。
“阴啊,这一手太阴了。老季,他就看着多少人往下跳呢!看人都出来了,他就动了。两篇文章一前一后,时间只差一个月,不是密谋已久,谁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