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1978:我得给文坛上堂课 第75节

  “一民,这是我妈做的糖蒜,配着面条吃特别的好吃。”朱霖将用罐头瓶装的糖蒜放到了刘一民的桌子上。

  不知不觉,朱霖不再称呼刘一民为“刘一民同志”,开始称呼“一民”了。

  打开罐头瓶,玉质白的糖蒜映入眼帘。刘一民用筷子夹了一颗尝一尝,口干脆爽:“阿姨的手艺可真好。”

  朱霖开心地说道:“好吃吧,好吃下次再给你带点,我要去排练了。”

  朱霖现在排练的是《王昭君》,曹禹对朱霖饰演的王昭君非常满意,符合剧里面王昭君沉静温柔、顾盼多姿的形象。

  7月底,刘一民成功将《狼烟北平》的话剧给改了出来,拿给了曹禹看。

  “不逼你一把,你都不知道自己速度有多快,改的不错嘛!”曹禹戴着眼镜,认真地翻看着剧本。

  有些不妥的地方,也会当场的指出来。

  “不同性格的人说话的方式是不一样的,你一定要记住,写的时候,要带入到这个角色里面。一民,这个白连旗的角色,写的就很好。”曹禹指着说道。

  “老师教得好!”

  “哈哈哈,别给我脸上贴金,这是你的功劳,我这个老师倒是没真正教你多少东西。你觉得谁来导演这部剧比较好?”

  曹禹无奈地问道,人艺的几个导演都虎视眈眈的盯着,曹禹一直没有松口。

  “老师的心中应该有人选了吧!”刘一民抿了一口茶说道。

  曹禹不说,这是想让他说,好借他之口来堵其他人的嘴巴。得罪人的事儿,还是腰粗的来吧!

  “真是滑头,我想让山尊来导演,毕竟他导的戏都是大戏,有经验。《狼烟北平》里面涉及到的人物众多,一般的导演根本做不到面面俱到,也只有山尊,能够将这部戏给导的出彩。”

  曹禹无奈地说道。

  “我听老师的。”

  “你唉,罢了罢了,这个坏人还是我来当,我去跟老蓝和老苏几个人解释。”曹禹痛苦的揉了揉太阳穴。

  刘一民问道:“老师,既然是大戏,一个导演是不是不够?两个导演或者三个导演的话,会不会更好?”

  “你的意思是?”

  “一个总导演,一个执行导演!”

  曹禹思考了一下,乐呵呵地说道:“那就这样,老蓝当执行导演,至于老苏和其他几个导演,身为人艺的导演,应该能理解的。”

  曹禹的行动很快,欧阳山尊和蓝天野两个人听到将戏交给他们两个后,乐的合不拢嘴。苏民摇头叹气,一副不甘心的样子。

  输给欧阳山尊就罢了,怎么还输给蓝天野了,自己连个执行导演都没有混上。

  刘一民将自己化作透明人,到了谈稿费的时候,刘一民才坐在了于是之的面前。

  于是之正准备铺垫一番,刘一民直接了当地说道:“有话您直接讲吧!”

  于是之见自己的铺垫没有派上用场,也不再拐弯抹角了,从抽屉里面掏出一份文件,说道:

  “我就喜欢你这种性格!家宝公向上面建议,对于优质的剧本要提高稿酬。《狼烟北平》又属于是长剧本,所以这次剧本的基本稿酬可以给到五百六十块钱,至于分成嘛,一块钱一场怎么样?”

  刘一民脸上露出几分笑容,伸了伸腰说:“听您老的安排。”话剧剧本能拿到五百六十块钱,超出了刘一民的预料,比《驴得水》的剧本稿酬翻一倍还多。

  “一民,希望你再接再厉,多写点好剧本,我还等着演呢!”于是之在稿费单上面盖上章,让刘一民自己去财务领。

  到了财务处,财务看到刘一民,热情地搬了一张凳子让他坐下。

  “一民,单子给我,我给你取稿费。”财务处的负责人拿过单子瞅了瞅,嘴角吸了一口凉气,羡慕地看了一眼坐在凳子边的刘一民。

  五百六十块钱,几乎是他一年的工资了,羡慕啊!可他也知道,这钱是羡慕不来的,还得有能力。

  五十六张大团结数好后递给了刘一民,让他签字领取。五百六十块钱是刘一民除了单行本的稿费外,最大的单笔稿酬了。

  一下子腰包又鼓了四分之一,回家的时候给家里面留了三百块钱,除了这一部分后,刘一民现在有了两千六百块钱的存款了。

  给家里留三百块钱,杨秀云和刘福庆都不要,无奈之下他只能将钱塞到床单下面,到了燕京拍电报说了此事。

  虽然留下钱,老两口不一定舍得花,但有钱不舍得花和没钱花不了还是有区别的。

  领完稿费,刘一民来到排练厅,看朱霖排练《王昭君》。杨力新在上面演的角色是金瓜武士,基本上没人会注意到他。

  《王昭君》是苏民执导的,苏民看到刘一民过来,热情地邀请他坐在自己的身边:“觉得怎么样?”

  “苏导导演出来的作品,还用说嘛,自然是各个都出彩。”

  刘一民的话让苏民十分受用,得意地指着朱霖说道:“朱霖这姑娘不错,适合演王昭君,但是还欠缺点火候,没有把王昭君演活,现在她只是在演王昭君,还没将自己当做王昭君。”

  昭君出塞前后,王昭君个人的情感经历了很大的波动,前后这种变化,不是能轻易地演出来的。

  苏民说着说着,就搂着刘一民的肩膀嘀咕了起来,问他接下来有没有什么好的构思,好的想法。有的话,他可以帮忙参考参考。

  听到刘一民说没有,苏民一脸遗憾,又说道:“我家那小子的事情,多亏你了!”

  “苏导,还是濮存惜自己演的好,能抓住机会,要不然,蓝老师也不会让他演。”刘一民摆了摆手。

  “话是这么说,没有合适的角色也不行。就说人艺吧,里面演员这么多,很多人一辈子都演不上大角色,是他们演的不好吗?不是,咱们人艺的演员,就算是演个不入流的角色,走出去也比很多话剧团的台柱子强。

  之所以演不上大角色,是因为没有合适的呀!”

  苏民感叹道,听着似乎对演员不公平,可现实又没办法做到绝对的公平。

  欧阳山尊和蓝天野找到了正在排练场的刘一民,跟他商量选角的问题。《狼烟北平》光选角就需要大概半个月的时间,里面的角色大部分都得有特色,关键还多。

  “山尊老师、蓝老师,选角的事情我也不懂,你们两个商量着来。剧本有需要改的地方,您们尽管跟我说就行!”

  欧阳山尊拍了拍刘一民的肩膀说道:“那好,选角的事情交给我们两个,你放心,绝对不会埋没了你这个本子。我觉得,这几个地方需要改一下。孙二爷的这几句话,显得有点文了,没有流氓气。”

  欧阳山尊指导刘一民改了改,另外还有好几个地方,都是他跟蓝天野商量之后的结果。

  《人民文艺》编辑部,出版社在《忠犬八公》上吃到甜头之后,对刘一民其余的几篇小说的单行本出版加快了速度。

  这一次要连着出版三本小说《狼烟北平》《驴得水》《庐山恋》,上次去领稿费,出版社的社长韦君怡说了要出版的这件事情,李书也表态了。

  但是六月份的时候,书号一直没有申请下来,导致了单行本并没有进入正式的出版流程。

  好在前阵子,书号全都申请了下来。每次出单行本,都要找人写序,这是刘一民比较苦恼的事情,不能每一次序都是那几个人吧。

  刘一民来《人民文艺》编辑部,是找李记写序的。李记作为作协的二把手负责作协的日常工作,但是最近张广年病倒了,需要做手术,李记就暂时负责起来了整个编辑部的工作。

  “难得你能想起来我,我肯定给你写的精彩。”李记高兴地看着自己这个小老乡。

  “还有件事情,你给老张说的那个建议将短篇和中篇小说奖命名为'鲁迅文学奖'的事情,文联和文化部已经同意了,他们觉得你这个提议和国际上的奖项主流命名方式一致,符合国内的实际,让我向你表示感谢。

  另外接下来我看你要获奖了,短篇和中篇,肯定都有你。”

  去年刘一民就开始写作,影响也很大,可惜国内没有设立中篇小说奖,只有短篇。他写的都是中篇,自然不符合获奖的条件。

  今年的《庐山恋》是短篇,另外全是中篇,凭借着这几篇小说的影响力,得奖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鲁迅文学奖的设立对于文坛来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至于我获奖,评委还没评,我可不能高兴的太早。”

  李记笑了一下,也没有继续说,评委?且不说影响力,就算是真的开始评了,哪个评委不投他一票?

  李记他是作协的二把手,鲁迅文学奖又是作协名下的,他这样说基本上就是必定获奖了。

  刘一民更关心的是三部单行本出版的事情,这三本出版,基本稿费加在一起都有四位数了。

  走出李记的办公室,崔道逸笑着看向刘一民:“恭喜啊一民,又要出版了,还是一次三本,不知让多少人羡慕!”

  崔道逸的脸有点沧桑,胡子像是很久没刮了,桌子上的稿子拆了又拆,最近他感觉有点时运不济,很想问一问,好稿子都跑哪儿了。

  “师兄,你这样可不行,来吃块西瓜!”刘一民从编辑部中间的桌子上拿起两块西瓜,递给了崔道逸一块。

  其他人听到刘一民的话,也笑着起身拿起西瓜吃了起来,热火朝天的谈论起来了最近的稿子。

  “最近的稿子看得我比日头都上火,有些作者要是在我面前,我能气得锤他们一拳,写的什么玩意儿!”一名编辑说完,发泄似的吐出嘴里面的西瓜子。

  接连吐了好几个,跟植物大战僵尸里面的豌豆射手一样。

  “别说你了,我也上火。一民,六月和七月没你的稿子,销量明显下降了不少,最近还没想法吗?”崔道逸擦了擦嘴角的西瓜汁,眼神中带着一丝期望。

  看到刘一民摇了摇头,神色顿时暗淡了下来,将桌子上的一封信拿了起来,递给了刘一民:“你看看,以作家的眼光看一看,这篇稿子怎么样?”

  刘一民没看名字,看了看内容,觉得写的还不错。越来越觉得熟悉,于是快速地看了看名字,又问道:“师兄,我看看信封?”

  “怎么?觉得还不错?”崔道逸疑惑地将信封递给了刘一民。

  刘一民看了看上面寄信人的名字,问道:“师兄,你觉得不行吗?”

  “有的地方文笔比较幼稚,故事粗糙,方向不符合当下主流,另外题材比较敏感。不过整体来看,也有可取之处,我也在犹豫。”崔道逸说道。

  “确实,有的地方需要改一改,不过整体看还不错,我建议你可以让这笔名为‘陆遥’的作者来到燕京改一改。”

  “你觉得可以?”

  “我觉得可以,不过我毕竟不是编辑,还是得你做决定。”

  《惊心动魄的一幕》是陆遥的第一篇中篇小说,还获得了第一届的中篇小说奖。但这部小说的命运是非常多舛的,差点就发表不了。

  刘一民暗道,自己帮陆遥一把吧!

第134章 你还真是中文系之宝树!

  陆遥的这篇小说投了几家大型杂志社,都被无一例外的退了稿。不同于余桦刚开始的退稿,陆遥是有真实水平的。

  余桦刚开始被退稿,确实是因为他菜!

  这部小说还是被陆遥的老婆找人托关系送到了《当代》编辑部,主编秦召阳看了之后,觉得还不错,于是让陆遥过来改稿,改了将近一个月,才顺利发表。

  很多杂志社拒稿的原因是,他的这篇小说伤痕文学的味道太浅。是反应十年间的,但不是纯粹的发泄文学,而是里面包含着反思,还有对英雄的歌颂。

  “一民,他的这篇稿子,你真觉得可以?他跟伤痕文学作品太不一样了,这个角度我都没有见过。从来没有人这样写过啊,所以我没办法确定。”崔道逸说道。

  “师兄,这才说明这名作者有能力,故事不落俗套。真正的作家不是追风的,真正的作家应该有自己的思考和创作风格。还没有人以这个视角反应十年呢,文字朴实动人,难道那十年间,我们就没有英雄了吗?”刘一民说道。

  《惊心动魄的一幕》讲的是两方人马要打起来了,这时候XG委会主任为了阻止流血事件,毅然站了出来,最后牺牲了自己,讴歌了那个时代里面的英雄。

  真正的伤痕文学作品怎么有英雄呢?怎么可以有英雄呢?应该全是阴暗的一面,写出来胡乱的发泄一通,不管什么狗屁逻辑。

  这也是所谓的伤痕文学走不远的原因,实在是太过狭隘了。

  陆遥能保持自己这种思考能力,第一篇中篇小说就写这么好,说明他确实是一位了不起的作家。

  崔道逸看了一眼刘一民,想到刘一民也没有写过正儿八经的伤痕,于是笑着说道:

  “一民,看来你是起了惺惺相惜之心,你这样一说,我也豁然开朗了,是我想的狭隘了。作品不应该只有一种形式,我跟李主编商量一下,看他怎么说,我争取让他过来改稿。”

  刘一民笑了笑,这要是陆遥知道了,以他的性格,不得天天请自己吃饭,当伯乐给供起来。

  不过《当代》的秦召阳该郁闷了,刘一民自己不投稿子还不说,把本该是他的稿子也给截胡了。

  崔道逸去找了李记,谈了谈自己的想法,李记又询问了一下刘一民的意见后,也同意陆遥过来改稿子。

  “一民,我现在负责《人民文艺》,你可要多多捧一捧我这个老乡的场子。”李记开玩笑道。

  “哈哈哈,这篇稿子就是我送给您的礼物。我相信,它肯定不错。”

  李记也拍着桌子笑道:“要真是发表了,我邀请你给他写一个书评!”

  “一言为定!”

  陆遥的精神导师——刘一民先生是也!

  刘一民离开《人民文艺》,跑到燕大找了几个教授,其中有杨诲教授和吴组缃教授、严家炎等等给刘一民的三本书作序。

  严家炎听到有三本同时出版,也吃了一惊:“你还真是中文系之宝树!”

  “这外号是您起的,我当然要对得起您给我起的外号!”

首节 上一节 75/46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