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1978:我得给文坛上堂课 第97节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读者来信如潮水般涌了进来,崔道逸不得不找人专门往刘一民的家里送。

  崔道逸说道:“不如以后直接公布你的地址,大家寄就直接往这里寄,让邮局专门给你放个邮箱。”

  “那以后,我还能不能睡好觉了?”刘一民笑道。

  “也是,读者太热情了,散文激发起来了大家的爱国之情,情绪都被调动起来了,信接下来肯定还不会少。”

  崔道逸拆开一封信,指着说道:“你看看,这上面写的是什么。”

  【刘一民同志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不仅仅是一名作家,他是一名实实在在的爱国作家!他深情的呼吁中华儿女、海外游子回来建设祖国,他不容有心人污蔑、诋毁,我们都是刘一民同志的后盾。】

  在信的末尾,忏悔起来以前不明真相,跟着人骂刘一民,是爱国MD作家!

  崔道逸高兴地说道:“一切都已经真相大白!”

  忠臣已经被读者给举起来了!

  “大家也都是健忘的,下次说不定什么时候又会跟着骂我!”刘一民无奈地说道。

  “至少现在没有了!来来来,将这些信都抬进去,放好啊,别潮了!”

  4月7号,大会堂,第一届鲁迅文学奖的颁奖仪式正式开始。台上,作协的和文联的领导坐在主席台上,张广年主持会议。

  先发表了一下成立文学奖的初衷,又专门讲到:“感谢刘一民同志的建议,是刘一民同志建议作协将短篇和中篇小说奖,命名为鲁迅文学奖。既表彰了鲁迅同志以往的文学成就,又激励着我们文艺战线的同志们,不断地去取得优秀的成绩。”

  刘一民旁边坐着的是陆遥,他的《惊心动魄的一幕》获得了鲁奖的中篇小说奖。79年发表的作品,短篇小说居多,中篇小说比较少。

  中篇选择起来就困难,于是就又往前推了一年,将78年的中篇小说也划归了参选的范围里面。

  “刘一民同志,尽管几个月没见,可是在西北,耳朵边一直听到你的名字。”陆遥低声说道。

  “你最近怎么样?”刘一民问道。

  “我就那样,写个东西得绞尽脑汁的写!”陆遥无奈地说道,双眼里面密布了血丝,本来想趁着领奖的机会,再给《人民文艺》拿一篇好稿子出来。

  可最后,烟倒是抽了不少,稿子没写出来。

  宗谱凑过来说道:“写东西哪有那么简单,平常心就是,不能急躁。陆遥同志,我看你浑身烟味,你就是太急躁了,还是要注意一下。”

  又安慰起来,像陆遥这样的年纪能获奖,已经非常厉害。

  宗谱的《三生石》获得了中篇小说二等奖。

  这次获得了中篇小说奖和短篇小说奖的,大部分还是伤痕文学或者是伤痕演变出来的反思文学的作品。

  例如宗谱的《三生石》、冯继才的《啊!》鲁延周的《天云山传奇》,这篇小说正在被谢晋改编成电影拍摄。

  也有《追赶队伍的女兵们》这种弘扬革命精神的,但很少,少到只有这一篇。

  刘一民对着崔道逸调侃,简直是伤痕文学作家的集会。自己坐在这里面,反倒像是异类。

  短篇小说获奖的有《乔厂长上任记》,这篇算是改革文学的开篇之作。讲的是一名老厂长,努力挽救被动乱破坏的工厂,大刀阔斧进行改革,塑造了一个英雄的厂长形象。

  大会堂内,张广年讲完,文联的领导讲,直到一个小时后,颁奖仪式正式开始。

  下面的作者和邀请过来的编辑、记者们,都兴奋地抬头看向主席台。

  尽管来的作者都知道自己获奖了,来就是领奖的,但听着领导念获奖名单,心里面仍然不自觉地紧张和激动了起来,生怕错过了自己的名字。

  张广年用自己最大的声音念道:“第一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和中篇文学奖、中青年诗歌奖颁奖仪式,正式开始!”

  “鲁迅文学奖第一届短篇小说奖一等奖获奖作品《庐山恋》,作者刘一民。”

  “鲁迅文学奖第一届中篇小说奖一等奖获奖作品《狼烟北平》,作者刘一民。”

  “全国第一届中青年诗人诗歌奖,一等奖获奖作品《理想》,作者是刘一民同志!”

  “让我们恭喜刘一民同志,荣获全国文学奖的三大奖,希望他继续承担起为人民写作的重任,再次创作出优秀的文艺作品!”

  “同志们,呱唧呱唧!”

第162章 大胆首提改革文学

  偌大的大会堂内,张广年的声音落下后,台上台下掀起热烈的掌声。在众人或炽热或赞赏、高兴的目光注视下,刘一民走到领奖台前接受张广年的颁奖。

  一张简单之极的奖状,上面用毛笔写着刘一民的名字,还有获奖的作品名字。

  红边暗黄原色底,跟90年代学生的奖状差不多。

  除此之外还有一笔奖金,一等奖的奖金是一百元,二等奖的奖金是八十元,三等奖的奖金是六十元。

  三个一等奖,刘一民总共拿到了三百块钱的奖金。三百块钱对于刘一民,也不算仨瓜俩枣了,四万多字的小中篇了。

  当然对于获奖的其他人来说,最多也只能拿到一百元。千里迢迢来到燕京,拿一百元或者六十块钱的奖金,更多的是一种象征意义。

  如陆遥一般,拿到奖金后再请客吃饭,一趟燕京之行,甚至还要倒贴钱。

  这奖对作者精神上的满足大于物质上的奖励。如果趁着得奖的名气,出单行本提高销量,还是能带来额外的收益。

  法国的龚古尔文学奖刚开始奖金还有几千法郎,后来欧洲货币统一后,奖金只有10欧元,还不够请朋友喝几杯咖啡的。

  但通过名气,书的销量瞬间增加,可以靠着版税大捞一笔。

  “刘一民同志,他的《狼烟北平》以抗战前后的老北平为舞台,以小人物的视角和经历为主线织就了一幅乱世浮生百象图。通过硝烟感受时代的艰辛和不易,以及明白中国人几千年来的坚韧和阔达。血性与尊严抵挡磨难和耻辱、阿Q式的幽默来告诉大家活着的意义。

  从北平到燕京的时空改变,将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的、时代的命运紧紧地交织在了一起。

  他的《庐山恋》,热情地歌颂新时代的到来,呼吁海外儿女共同建设祖国。将个人的爱和国家的爱联结在了一起,鼓励无数的年轻人在追求爱情的同时去建设自己深爱的祖国。

  他的《理想》,鼓励了无数的年轻人大胆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激励着人民去追求国家和个人的幸福生活。鼓起勇气,勇敢地面对挫折,以热情去讴歌未来。他为迷惘的年轻人,奏响了一曲前进之歌。

  作协副主席陈荒媒大声地念着评奖委员会写给刘一民的颁奖词,张广年等几个作协领导将奖状和奖金递给刘一民的时候,张广年笑着鼓励道:“好好干!”

  刘一民说了一声“谢谢”后,转身走到台下,旁边的人好奇地拿过看了一眼,又羡慕地送还给了刘一民。

  接下来依次颁奖,陆遥拿着他的二等奖坐在座位上低头笑个不停,崔道逸看了他一眼说道:“有那么高兴吗?一民三个一等奖也没你这么开心!”

  对于陆遥获奖,崔道逸也是打心眼里高兴,毕竟这也是他负责的作者,是他的编辑成就之一。

  陆遥轻轻地将奖状从正面到后面抚摸了一遍后,认真地将奖状给卷了起来,对着崔道逸说道:

  “崔编,这不一样,这可是我第一次获奖,一民是大风大浪见惯了。我嘛,黄土高坡走出来的,不一样,不一样。”

  陆遥认真地拿着奖状,又低声喊着两人一会儿去吃饭,他要请客。争执了一会儿,崔道逸最终同意了陆遥的请客。

  “下面,有请刘一民同志上台发言!”张广年的声音落下,刘一民起身准备上台,崔道逸、邹获凡、陆遥等人皆向他传递了一个鼓励的眼神。

  “尊敬文联、作协的领导同志、编辑和作者同志,感谢大家对我的鼓励和支持。鲁迅文学奖的设立,对于我们文坛和作者来说都是一个好事情。

  今天是一个大好日子,但我在此还要感谢一名无法到场的同志、也永远无法到场的同志。”

  台下响起一一两两的议论声,低声几不可闻,但在一起汇聚后加上会议室左右的回声,在台上听又显得声音极大。

  有不解其意的声音,也有了然于心的人,听到此,脸上也露出悲伤之色。

  “李记同志离我们远去了,本来约定要为我亲自颁奖。可惜天不遂人愿李记同志为了文坛的未来,一直呕心沥血。固离去非我们所愿,但悲伤化作动力,我们要继续将文坛发扬光大。”

  主席台上、台下再次鼓起了掌。旁边的陈荒媒低声对着张广年说道:“看来刘一民同志还是极其念旧情的。”

  张广年没有说话,只是点头点头,继续看向刘一民,听一听他接下来的内容。

  在通知刘一民发言之前,张广年嘱咐刘一民做报告的时候,不要只是说一些感谢的话,要多谈一谈文坛的发展方向。

  “目前国内的文学创作,大多集中于伤痕文学,或者是从伤痕文学延伸而来出现的反思文学。从今天获奖的作品来看,大家就会发现这一现象。

  去年的文代会上,提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自文代会到现在,文学繁荣的局面初步形成,但整体而言,文学题材仍然缺乏多样性。

  《乔厂长上任记》让我看到了文学未来的发展方向,国家目前正在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开放,各个领域和各个行业,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一向认为,现实主义是作品的生命力,我们的目光也要从历史来到当下,来到改革开放的战场上来。”

  刘一民以文学多样性为出发点,又以《乔厂长上任记》作为举例,以一种作家的敏锐性向文坛宣告,一种新的文学思潮正在到来。

  呼吁大家热情地去拥抱当下社会,积极投入到现实主义文学的创作之中。

  “从伤痕文学到反思文学,接下来的文学创作方向是什么呢?我认为就是改革文学,我姑且将《乔厂长上任记》称之为改革文学。为什么接下来是改革文学?因为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文学离不开现实主义的土壤,在改革开放的潮流中,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优秀作品出现。”

  “每一次经济、政治制度的改革,必然会伴随着矛盾和挫折、和困惑甚至迷茫。我们的文学在人们的生活中,承担着历史的见证者、思想的引领者等各种各样的角色。

  在改革的大潮中,我们也要有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敏感性,积极发挥引领作用,鼓励大家勇敢向前,积极探索。”

  蒋子龙坐在台下,听着刘一民大谈特谈他的《乔厂长上任记》,激动的心颤抖的手,恨不得当场上台鼓掌,引为知己。

  台上台下的人,有人沉思,也有人皱眉不满。

  “尤其是当大家迷茫的时候,更渴望从文艺作品上寻找到安慰和前行的力量。如果我们的文艺作品不能及时跟上,那读者如何寻找到精神力量?

  所以啊,同志们,我们在批判过去的时候,也不要忘了当下。全国上下是一片火热的战场,也是我们能够发挥自己才能的地方,大家要勇敢地投入到新时代的写作中去,真正实现文艺为人民写作,为社会主义写作的目的。”

  接下来刘一民又提了“谍战题材”等另外几种风格的小说,鼓励文学多样创作。

  刘一民讲完,在掌声中准备下去的时候,有人站起来举手阻止了刘一民下去:“刘一民同志,你为什么如此笃定接下来的创作方向如你所料?”

  “因为现实的土壤是文学的生命力所在,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文学创作跟不上读者的脚步,落后于读者,那读者就会将文学抛弃!”

  读者将文学抛弃,这个话说的很重,让很多人都面色难看,岂不是在说他们的笔一直落后于时代,甚至最后会被读者所抛弃。

  陆遥带头鼓起了掌,先是三三两两,接下来掌声恢复热烈。

  张广年拿起话筒总结道:“我觉得刘一民同志说的非常有道理,我们的文学创作就是要跟上时代,跟上读者的脚步,甚至要提前于读者的脚步。当然,文学争论嘛,你有你的道理,我也有我的道理,谁都有理,这才叫百家争鸣。

  有了百家争鸣,才有百花齐放!”

  惜春派主张“往后看”、偏佐派主张“往前看”,刘一民站起来自成一派,说了一句:“大家要向现在看!”

  珠玉在前,接下来其他作者的发言,倒是没引起太大的波澜,更多的都是一些感谢的话。

  蒋子龙上台发言的时候,他明显感觉到大家对他的关注多了起来。感受着大家的目光,蒋子龙不经意间用假动作擦了擦汗水,讲起了自己的获奖感言。

  “我是厂子里的工人,对厂里面的事情了如指掌。当时写出来的时候,《津城日报》拿出14个版面来批评我,津城的领导两次上书斥责我。

  感谢作协的领导支持,要不然也不会有我的今天。刚才刘一民同志的讲话,给了我很大的感触,改革是火热的战场,我们文艺作品,不能缺席!”

  蒋子龙讲完之后,将目光望向刘一民,眼神中带着些许感谢。

  仪式结束后,陆遥拉着刘一民和崔道逸去吃饭,蒋子龙走过来对着刘一民握手感谢,陆遥顺便拉着蒋子龙一块去吃饭。

  走出大会堂,每个人心里都有不一样的感觉。一场颁奖会,成了一次文学未来发展的研讨会。不管认不认同刘一民的人,都在心里琢磨着“改革文学”这四个字.

  吃饭的时候,陆遥不断地提起所谓的“改革文学”,他敏锐的意识到,这对他来说也是一次创作的机会。

  他不写纯粹的伤痕文学作品,《惊心动魄的一幕》发表之后,就陷入了没有题材可写的境地。绞尽脑汁抓不住一点方向,每次都觉得眼前有什么东西飘过,可一抓什么都没有。

  刚才刘一民关于“改革文学”的提法,让他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他的老家虽然身处黄土高原,改革开放的春风却已然吹到了黄土高坡,在他的感知下,正在发生着各种各样的改变。

  尽管这种改变很细微、很艰难,但他已经体会到了。

  “这场改革是自上而下的,农村也不例外。我看除了工厂外,农村也可以作为文艺的主战场。”刘一民笑着说道。

  蒋子龙在旁边附和,并给陆遥提出自己诚恳的建议。

  “改革文学,涉及到政治经济制度,不是行业的内行人,不经过观察很难写出有深刻意义的作品来。你让我写黄土高坡,我肯定不行。让你写工厂来,你也不如我。”

  刘一民点头说道:“所以文艺写作不是凭空想象,脚上非得沾点泥,沾点水才行!”

  陆遥的《人生》、《平凡的世界》都是改革文学作品,写了时代大潮背景下,个人命运因为改革发生了重大改变。

  崔道逸也发表了一下自己的看法,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倒是让陆遥的思路越来越开阔。崔道逸一看,拉着陆遥的手朝着他约稿。

  陆遥苦笑一声:“想归想,脑子里还没影儿呢,约稿为时尚早!”

  崔道逸一听,不肯放弃,让陆遥写好一定给他先品尝一遍。

首节 上一节 97/46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