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新闻三要素
“#红山动物园发布涨薪公告今日早上10时,红山动物园官网及公众号发布一则公告,为了表示对员工的重视及补偿,从这个月开始将实行阶梯涨薪,入职4年内的每月涨薪500元;入职4年至10年内的,每月涨薪1000元;入职10年以上的,每月涨薪1500元!”
看着这条新闻的内容,陈默有些震撼。
可随后,他忍不住担心:“沈园长恐怕要有麻烦了。”
红山动物园的情况跟他截然不同。
他是私企,涨薪降薪都是他的一句话。
即便这样,网络上都已经出现一些牛鬼蛇神,少数自媒体开始瞎编乱造,不管是有人指使还是为了流量,总之都会有负面的声音。
何况红山动物园还是个事业单位。
哪怕它是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但网友不管啊。
定然会有一些眼红的人,说什么乱用纳税人的钱了。
如果是别的体制里,这么套用其实也勉强说得过去,放在红山身上完全不适用。
因为红山压根就没有拿到过政府的财政补贴,不然沈园长也不用四处化缘跟变卖家产的借钱。
自收自支就是完全靠自己,自己想办法赚钱,也自己去使用。
除了有个事业单位的名义,压根就跟企业没差,照样会因为经营惨淡而倒闭。
有编制的员工还能等待安排到别的单位,没有编制的合同工只能自寻出路。
再下滑,找到红山的官博号,这里的内容会详细很多。
也包括沈园长的一些讲话内容,其中有句话让陈默看了微微动容。
“红山动物园是园内所有动物的大家庭,但我们的员工不是外人,也是这个大家庭的一份子,理应得到同样的对待和尊重。
但凡了解过红山发展的网友,都不会觉得有问题。
过去的十六年里,红山动物园经营困难,不少员工都被迫辞职,收入……也是在一众事业单位里清水得很,穷得极其稳定的那种,至于福利待遇压根享受不到什么。
哪怕是涨完薪后,说实话在南京所有的体制内都不算突出,连平均线都不一定能达到。
都不用等三流媒体发声,光是评论就能看出点苗头。
“支持沈园长,员工都不受重视,那还怎么盼着他们真心的对待动物?”
“沈园长挺大胆的,我感觉这么搞,指不定还会相关部门约谈。”
“羡慕红山的员工了,又能天天免费看动物,又能享受到涨薪,这工资应该不低吧?”
“说工资不低的……只要你去了解一下过往沈园长对员工的所作所为,你就不会羡慕,反而觉得涨薪是理所应当的,因为熬过来的员工真不容易。”
“他们不容易那我们就容易了?这年头凭什么动物园可以涨薪啊?这是事业单位,不是姓沈的一言堂,我觉得不太妥当!”
“就是,还涨得不少,凭什么啊?说不定沈志君自己还贪污了不少呢,能不能来相关部门去查查?”
陈默看着那些少数的声音上蹿下跳的,相当无语。
不过让他意外的是,竟然有网友提到他名下的两处酒店,竟然揣测是不是看到老村长的视频被启发后才这么做的。
“有点道理,但这种决策会这么草率的吗?”陈默愣了愣,这说法……别说,还真有点意思。
看完新闻,陈默原路返回,从集庆门下去。
此时快12点,陈默肚子不算饿,步行前往城墙博物馆,打算在路上找家人气比较旺盛的鸭血粉丝汤店解决午饭。
对于南京美食,他最满意的莫过于鸭血粉丝汤,加了辣油的太美味了!
中途还能偶然发现一些古建筑和名人故居,南京这种古都,最不缺的就是这些。
比及特意去寻找的景点,这种乱入的古建筑反倒增添几分乐趣,也不失为一种雅致。
走了二十分钟,陈默找到一家符合他要求的小吃店。
进去点了一份招牌鸭血粉丝汤,店里空位并不多,即便是陈默这种身价的人来了都得拼桌,除非是包下整个小店。
“这家的鸭血粉丝汤针不戳啊!”
“这家的鸭血粉丝汤针不戳啊!”
上海,嘭哌新闻办公楼。
正在自己空位上享用着外卖的李维发出一声巴适的感慨。
“就是贵了点,都能在南京吃两碗了……”李维小声的心痛道。
说话的同时,还左右看了看其他的同事,好在没人注意到他这个小虾米。
注意力重新放在眼前的鸭血粉丝汤上,想着价格,他是连一点汤都舍不得浪费,直到喝的只剩下那些配料残渣,这才遗憾的放下塑料碗。
他所在的是国内知名度十分靠前的新闻机构,哪怕是在上海,但收入也一般般。
没办法,作为刚转正不到一年的记者,与那些老资历比,没资源没人脉,能捞的外快,也就是俗称的车马费也少得可怜。
能让他去采访的都是没什么新闻价值的民生新闻,至于什么人血馒头的报道,开玩笑,他是既不敢也不太愿意。
毕竟象牙塔带给他的影响还存在一些,良知没有完全泯灭。
拿着外卖去楼道垃圾桶丢的时候,一道吞云吐雾的中年男人让他心中一紧。
路过对方的时候,身躯微微一欠,恭敬喊了声:“主任。”
“嗯。”
穿着衬衫的中年男人颔首,一对小眼睛透过烟雾盯着李维的背影,有异样的光芒闪过。
李维不情愿可也没办法的原路折返,没想到主任突然喊住了他。
“小李。”
李维僵硬地停下脚步,露出一个不自然的笑容。
不知为何,他竟有股不详的预感。
“现在又不是工作期间,叫我学长就行!”
中年男人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很亲和道:“转正后的这几个月,感觉怎么样?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的?”
“还...挺好的,谢谢学长关心。”李维局促的道了声谢。
之所以自己能在当下环境能转正,并不是自己实力强或者有背景,而是跟部门主任都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的新闻学专业。
这要是在职场上,人稍微多几个,都能组成一个派系,李维的出身可以算是嫡系。
中年男人微微一笑,把香烟往低处放了放,突然考问道:“小学弟,我考考你学校课堂上老师传授的一些概念,还记得新闻学的三个特点和三要素吗?”
“记得,”李维点点头,没多想道:“新闻三特点是时效性、真实性、准确性;三要素是即新、事实、报道。”
没想到中年男人摇摇头,淡淡道:“不,后面错了。”
“额,难道不是吗?”李维皱了皱眉,可是这些基础概念他不可能会记错啊。
“你说的是传统的新闻三要素,但这些已经被时代抛弃了。”
中年男人的吸了口烟,声音像是从远处飘来,虚无又十分蛊惑。
“现代的新闻三要素是断章、取义、搞对立。”
第136章 记者的良知,长江上漂来的古城墙
从象牙塔出来还没多久,李维没有得老年痴呆症,他分辨的出来谁对谁错。
可是职场上,并不是单纯争论对错。
而是领导是否满意,对公司是否有利。
尤其是自己所处的公司,挂着新闻的招牌,实则靠吸食眼球和制造噱头为生。
李维心知肚明,过往的他一直装傻回避着这些,把那点不合时宜的清高藏在键盘的缝隙里,假装看不见屏幕背后扭曲的狂欢。
现在,这点自欺欺人的伪装,被眼前的老学长用最粗暴的方式,一把撕得粉碎。
“早上南京红山动物园那条公告,看了吧?”主任王振海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态度。
“看了。”李维喉咙发紧。
“写篇新闻评论,”王振海弹了弹烟灰,意味深长道:“要‘深刻’,要‘振聋发聩’,得有我们公司的‘特色’。”
“写好了,首页头条,推你上去。”
“……”
沉默像冰冷的潮水,瞬间淹没了狭窄的楼梯间。
李维的嘴唇抿成一条苍白的线,垂在身侧的双手,指关节捏得死白。
细微的震颤从指尖一路蔓延到小臂,像在对抗着无形的枷锁。
“不想升职加薪啊?”
中年男人吐出一口烟圈,那张曾经带着学长温和笑容的脸,此刻只剩下冰冷的漠然,如同在看一件待价而沽的商品。
又或者说,是一件即将被丢弃的垃圾。
“还是想在这个大环境下失业?”
“主任……我……”
“失业”两个字直接击穿了李维所有的心理防线。
身体还明明站的挺拔,但有什么东西,在看不见的深处,轰然崩塌了。
可实际上,他就是一个有着还算“体面”的身份,艰难生存的普通人一个。
现在好工作太难找了,像传统报社跟电视台都要考试,一个四五千的职位要跟几十个人竞争。
即便进去了也不像以前那样的铁饭碗,照样有被裁员的可能。
好不容易在上海立足,父母前几天还跟他视频,称赞他的工作。
要是失业的话,如何跟家里交代。
他不知道。
李维局促地吸了一口气,气息带着铁锈般的腥甜,试图扯动嘴角挤出一个弧度,却只牵动出比哭更难看的笑容:“我试试看……”
“不是试试,”中年男人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不容置疑的斩钉截铁。
“是必须!还要把文章写的出彩一些!”
他轻轻推了李维的肩膀一把,不置可否道:“给你两个小时写好稿子,然后直接给我过稿,通过了我立马安排加急审核,争取下班前发表在公司的各渠道上。”
“......好的主任。”
看着李维上楼梯沉重的脚步,中年男人脸上那层冰冷的面具悄然融化,无声地咧开了嘴。
那笑容里,混杂着一丝极其复杂的情绪。
有欣慰,有无奈,又有得意。
“小学弟,咱们这个大染缸哪容得下你那一汪清水?”
社会这门课,钝刀子割肉太慢,总得有人当恶人,亲手把你推下这滚沸的油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