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是12万元哇!老板真阔气,越看越像是某个商超老板的作风。”
换成别的酒店哪里会这般豪气?
除非是把成本偷偷转嫁给客人身上,不然五星级酒店那点收入……别看一家酒店的年收入能达到一两亿,但扣除人力、材料等各方面,净利润是低到吓人。
所以除了像亿达、德吉、绿地这种房企自持酒店物力,新酒店越来越少是特许经营模式,很多都是酒店品牌代管理模式。
“奇怪,红山动物园涨工资为什么还被喷?”
苏白桃真是感到莫名其妙,红山在网上的知名度连她都知道。
一家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现在涨工资不少网友就不乐意了,那以前经营不好的时候怎么不捐款支持?
好在有南京丽思卡尔顿跟德吉广场的介入,加上红山动物园的口碑摆在那里,许多自媒体都下场支持红山。
在无人知晓的地方,沈园长被上级部门约谈调查。
庆幸最后安全度过这次危机。
而始作俑者,嘭哌新闻的那篇文章,却很少有人注意到。
……
一眨眼,半个月过去。
整个南京城都被陈默逛了一遍,无论是自然风景还是人文景观都不曾过一个,除了那一个地方:
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这是一个极其令人沉重的地方,所以陈默打算等要离开南京前,作为最后一个要去的地方。
不然去了这里,根本没有兴致再去游玩别的景点。
雨花新村门口。
在要分别时,陈默忽然叫住许星晚,轻声道:“我打算明天去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你跟我一起去吗?”
出乎陈默意料的是,许星晚拒绝了。
“不要,那个地方去一次就要哭一次。”
在小区门口的路灯下,许星晚的眼眸很亮,却蒙上了一层雾水。
“你是不是要离开南京了?”
陈默一句话没说,实在是话到嘴边难以开口。
两人的感情不像是姜未晞那种有三年多的感情基础在,更多的是许星晚倾慕陈默。
或是他的颜值,或是他的大气与财力,或是他的人格魅力。
而随着时间的变化,陈默心里要是没有许星晚也说不过去。
只是他也知道自己的脚步不会一直停留在南京。
连厦门和姜未晞都没能留住他,何况是许星晚。
良久,陈默叹了口气:“对,应该是后天或者大后天离开吧。”
许星晚紧紧抱着他,语气卑微的恳求道:“可不可以大后天再走?”
“好。”陈默同意了。
这点请求,他总不能再拒绝,不然就太不解风情。
两人一直拥抱着,直到许星晚的一个街坊路过,打了个声招呼,许星晚这才恋恋不舍的分开。
等看不见对方的背影,陈默缓缓吐出一道浊气。
然后坐上迈巴赫,回到酒店。
“喵呜~”
明明上一秒还在睡觉的八千,嗅到陈默的气息后睁开眼睛,从豪华的猫别墅里一路快跑出来,奔向陈默。
“八千,你好像长大了一点点哦~”
双手举起小橘白,陈默心里的那片阴霾瞬间被治愈了不少。
小猫舔着陈默的手,还是一如初遇时的可爱。
即便被安置在酒店后,不少女员工和入住的客人都会来撸猫,有些也会偷偷带一些猫条来投喂。
八千黏人归黏人,但只有对陈默是独一无二的在乎。
逐渐慵懒的八千,只要陈默一出现,都会奔跑过来。
“八千,你说要是我离开南京了,时间一久,你会不会把我给忘了?”他抚摸着八千的毛发,心中不是个滋味。
人生最美好的是初遇,最痛苦的是离别。
明明不是第一次经历了,但还是难以抽离出这般情绪。
陈默无奈道:“我要是渣男就好了。”
偏偏自己又不能完全成为渣男,不然到处艳遇还不用烦恼。
现在倒好了,四处留情,又不能完全斩断关系。
剪不断,理还乱。
小猫不知道这些,只是乖巧的蹭着陈默。
直到陈默离开,气味不见后才回到自己的窝里。
然后等待着主人下一次的出现。
反反复复,不知疲倦。
ps:今天状态糟糕的厉害,成绩又差,又不好写,大脑一片浆糊,唉。
下一章等2点后再刷新订阅吧,实在抱歉。
第141章 勿忘历史,吾辈当自强!
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陈默今天特意穿条黑色长裤,纯白色T恤,沉重的地方最好不要穿鲜艳的服装。
光是站在门口排队,看着一旁墙上“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大字,陈默深吸了口气,沉默不语。
队伍缓慢前行,直到排到他。
纪念馆不需要门票,但需要线上预约,到了刷身份证进入。
走进纪念馆,一尊巨大的雕像映入眼帘。
提前做了不少功课的陈默一眼就认出来,它(指雕像)的名字叫做《家破人亡》。
受难的母亲怀抱着死去的孩子赤足仰面向苍天,仰天长啸,诉说着不堪回首的伤痛、屈辱和苦难。
陈默嘴唇动了动,一股说不出来的伤感油然而生。
他本来以为自己能多撑一会儿,或许看到一半才会忍不住难受,谁知刚踏入纪念馆内,通道处的雕像就给他带来视觉冲击力。
没有一个国人能够笑着走出遇难同胞纪念馆。
如果有,那它是出生。
继续前行,一侧出现组雕像,不如前面《家破人亡》雕像高大,齐人高,但看得更清楚。
这些都是雕像所复刻的都是大屠杀时,手无寸铁的平民逃难求生的悲惨场景。
母亲怀里抱着孩子,后面还背着一个孩子,即便是面对大屠杀,母亲把孩子们的生命放在第一位。
一位五六十岁的中年男子,搀着自己八十多岁的母亲逃难:母亲手里拄着拐杖,她的小脚行动缓慢,儿子搀着母亲,心中充满恐惧和绝望。
还有那每隔12秒就落下的水滴声,象征着大屠杀的时候,每12秒就有一条鲜活的生命被消失在日军的屠刀之下!
再往前,是一座标志碑。
形象是一个巨大的十字架,碑高12.13米,上端刻有一排黑色的阿拉伯数字:
“1937.12.12——1938.1”
这是南京大屠杀发生的时间。
旁边还有个黑墙,上面用着各种语言写着:
“遇难者 300000”
许多游客在这里止步,陈默也默默注视着墙上的数字。
不知道为何,心中那股酸楚更加强烈。
这只是一串数字,可是背后却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啊!
停留片刻后,陈默进入遇难同胞纪念馆的核心部分,也就是南京大屠杀的史实展。
第一展厅名为“历史的凝视”,有一堵幸存者照片墙,每位幸存者的照片都由一盏灯照亮,而那些灭了的灯箱,代表着老人已经离世。
默逐一看过去,2017年登记在册的100名幸存者,如今竟然只有33位老人的照片还亮着。
(查资料只查到2024年4月幸存者35人,12月剩余32人,8月没有详细数字)
在看到写着“常志强”名字的幸存者照片时,陈默原地怔住。
名字后面的数字是1928年2月-2022年12月,这位老人已经在前年去世了。
陈默脑海里浮现一段文字,也是外面看到那组雕像中的一副。
眼前一阵恍惚,恍惚间回到了87年前,那个寒风刺骨的冬天。
破城而入的小鬼子,堆满尸体的街巷,年仅9岁的常志强目睹了父亲和弟弟被小鬼子枪杀,姐姐被奸杀,母亲倒在地上,挣扎着用最后的力气去给哭叫的小儿喂奶,终于不支死去。
而可怜的孩子还浑然不觉,使劲地吮吸母亲的乳汁,在寒冷的冬天里,两人很快被冻结在一起,常志强惊吓过度,昏死过去,这才捡回了一条命。
那年冬天的南京踩在地上都是黏的,到处都是血。
寒风簌簌地吹来,像是城市的哭声。
而这位老人,逝去的时间正好是12月。
正在陈默还没回过神的时候,一名工作人员突然出现在游客的视线中,让人注意的是,她双手抱着一块印有照片的相框。
走到一位只写有姓名的老人面前,动作极轻地取下相框,然后把怀中的那副崭新的相框挂了上去,同时把灯箱给熄灭。
“妈妈,那位老爷爷是不是去世了?”一个七八岁大的女童,忍不住对身旁的母亲道。
那位母亲含着泪,手捂着嘴点点头,甚至都发不出声。
至此,经历那场惨绝人寰大屠杀的幸存者,从33人降低到32人。
人数还会继续凋零,总有一日,这个数字会变成0。
但是每一位国人都会记住这场大屠杀,国恨家仇,永远都会铭记!
随后展厅的五部分是记录南京沦陷前的形势、南京保卫战、小鬼子的暴行、人道主义救援及战后审判。
陈默看着那些文字,尤其是唐生智跟孙元良等人的名字,可恨自己的系统不是抗日系统,不然穿越到1937年,他妈的,他要把这些虫豸给枪毙了!
一将无能,连累全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