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刘看着那些耸人听闻的标题,又看了看睡得不省人事的陈木,嘴巴张成了“O”型。
他喃喃自语:“这小子……他不是把天捅了个窟窿,他是直接把天给炸了。”
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在房间里投下一道狭长而明亮的光斑。陈木是被饿醒的。他睁开眼,大脑有几秒钟的空白,然后,全身的酸痛和疲惫感便如潮水般涌了上来。他动了动僵硬的脖子,看到桌上的浓茶已经凉透,旁边还放着一个啃了一半的面包。
老刘正坐在沙发上,一手拿着手机,一手拿着个苹果,表情在震惊、愤怒和幸灾乐祸之间反复横跳。
“醒了?”老刘察觉到动静,抬起头,“你再不醒,我都要打120了。你知不知道你睡了多久?整整十四个小时!”
陈木揉了揉眼睛,拿起自己的手机。屏幕一亮,无数的通知瞬间涌了出来,手机卡顿了好几秒才恢复正常。未接来电99+,微信消息999+。有主编的,有姚队长的,有大学同学的,还有许多陌生的号码。
他点开新闻软件,头版头条全都是关于“新人类计划”的报道。他的那篇文章被各大媒体转载,标题被改得一个比一个夸张。《震惊!都市繁华下的恐怖工厂!》《英雄记者孤身卧底,揭开“造神”黑幕!》《“零号”在逃,我们与恶的距离有多远?》
他甚至看到了自己的名字,和“英雄”、“孤胆”、“吹哨人”这些词汇联系在一起。网上已经有了关于他的各种猜测,有人说他是退役特种兵,有人说他是背景深厚的世家子弟,不然哪来这么大的胆子。
陈木看着这些,没有感到丝毫的喜悦,反而觉得有些荒谬。他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却被塑造成了一个传奇人物。
“感觉怎么样?成名人了。”老刘啃了口苹果,含糊不清地说,“你现在出门都得戴口罩和墨镜了,不然我怕你被热情的市民抬起来抛到天上去。”
陈木苦笑了一下,关掉手机。名声是虚的,危险才是实的。他很清楚,这篇文章在点燃公众怒火的同时,也等于在他自己身上绑了一颗定时炸弹。那片“森林”里的毒蛇,随时可能循着气味爬过来.
第四千三百零七章 案子已经升级
“主编和姚队长找我什么事?”他问。
“还能什么事。”老刘把苹果核精准地扔进垃圾桶,“主编让你低调,最近别出门,也别接陌生电话。他说风头太劲,不是好事。姚队长那边,说是案子已经升级了,由上面直接成立了专案组,他也是成员之一。他还说,你这篇报道虽然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舆论压力,但也帮了大忙,很多之前不配合的部门现在都主动得很。哦对了,他还让我转告你,‘干得漂亮,但下次再这么干,我亲手把你关起来’。”
陈木能想象出姚队长说这话时那副又气又赞赏的复杂表情。
公寓的门铃突然响了。
老刘一个激灵从沙发上跳起来,紧张地凑到猫眼前往外看。“谁啊?”
“我,开门。”门外传来主编沉稳的声音.
老刘松了口气,打开门。主编提着两个大塑料袋走了进来,一股饭菜的香气立刻充满了整个房间。他把袋子放在桌上,里面是几个打包的饭盒。
“先吃饭。”主编看了一眼陈木憔悴的脸色,言简意赅。
没有过多的寒暄和表扬。三个人默默地围着小小的茶几吃饭。红烧肉,炒青菜,番茄炒蛋,都是最普通的家常菜。但陈木吃得狼吞虎咽,他才发觉自己已经饥肠辘辘。
吃完饭,主编点了一根烟,烟雾缭绕中,他的表情有些凝重。“陈木,你现在有两个选择。”
陈木和老刘都看向他。
“第一,报社给你放个长假,找个谁也找不到你的地方待一段时间,等风头过去。所有费用报社出。”主编顿了顿,“第二,继续跟进这个案子。但从现在开始,你不能再单独行动。而且,危险性会比你之前遇到的,大十倍不止。”
“我选第二个。”陈木几乎没有犹豫。
让他现在停下来,当一个缩头乌龟,比杀了他还难受。零号实验体还没有找到,那片森林还没有被连根拔起,他怎么可能安心休假。
主编似乎早就料到他的答案,并不意外。他掐灭了烟头,说:“我就知道。你这把刀,见了血就收不住了。”
他从随身的公文包里拿出一个信封,推到陈木面前。“这是报社一个老读者的来信,今天早上送到传达室的,指名要给你。”
陈木疑惑地打开信封。里面没有信,只有一张照片和一张小纸条。
照片是黑白的,有些年头了,上面是一个看上去五六岁的小男孩,笑得很开心,眼睛弯成了月牙。小纸条上用打印机打着一行字:
“他曾经也笑得这么开心。找到他,阻止他。”
没有署名,没有地址。
陈木的心猛地一跳。他看着照片里那个天真无邪的小男孩,一种荒诞而冰冷的感觉从心底升起。直觉告诉他,这个男孩,就是“零号实验体”。
“这是什么意思?”老刘也凑过来看,“谁寄来的?”
“一个想阻止‘零号’,但又不敢暴露自己的人。”主编的目光落在照片上,“可能是钱老头那个组织里的一个良心未泯的成员。他把这个寄给你,而不是警察,说明他相信你,或者说,他觉得你这支笔,比枪更有用。”.
第四千三百零八章 金属摩擦般的声音
就在这时,陈木的私人手机响了。是一个陌生的本地号码。他犹豫了一下,按下了接听键,并且开了免提。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钟,然后传来一个经过处理的、仿佛金属摩擦般的声音。
“陈记者,你的故事写得很精彩。”
陈木的心沉了下去。是他,或者说,是他们。
“很多人喜欢你的故事,但我们不喜欢。”那个声音继续说,不带任何感情,“一个好的故事,需要一个好的结局。我们正在为你准备一个结局。”
“你是谁?”陈木冷冷地问。
“我们是未来。”电话那头的声音说,“而你,陈木,你和你的那些读者,都是即将被淘汰的过去。好好享受你所剩不多的‘现在’吧。”.
电话被挂断了。房间里一片死寂。
老刘的脸色有些发白。“这……这是恐吓!赤裸裸的恐吓!报警!马上报警!”
主编却显得很平静,他拿起那张小男孩的照片,仔细端详着。“他们急了。你的报道打乱了他们的计划,也让他们内部出现了裂痕。这个寄信的人,就是证明。”
“可他们也盯上我了。”陈木说。这不是他第一次接到威胁,但这一次,感觉完全不同。对方的语气里没有愤怒,只有一种宣告事实的冰冷,仿佛在陈述一个既定的程序。
“所以,你更不能停下来。”主编看着他,“恐惧是他们的武器。你越怕,他们越得意。你唯一能做的,就是比他们更快,在他们给你准备好‘结局’之前,先把他们的‘未来’彻底掀翻。”
主编的手机响了,他看了一眼号码,接了起来。“喂,姚队……嗯,他在我这里……好,我们马上过去。”
挂了电话,主编对陈木说:“姚队长那边有新发现。一个被解救的实验体,在接受心理疏导的时候,说漏了一个词。”
“什么词?”
“‘蜂巢’。”
这个词让陈木立刻想起了什么。他快步走到墙边,看着那张自己画的关系网图。在“启明生物科技”的旁边,他曾经标注过一个问号,旁边写着几个字:“资金来源?”
钱老头作为一个退下来的干部,就算有再多灰色收入,也不可能支撑起如此庞大的研究。他一定有合伙人,或者说,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在背后输血。
“蜂巢……”陈木喃喃自语,“这听起来不像一个地名,更像一个组织的代号。一个蜂后,无数的工蜂,一个严密的社会体系。”
“没错。”主编穿上外套,“姚队长让你过去,就是想听听你的看法。你现在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记者了,陈木。你是不在编的专案组顾问。”
公寓楼下,一辆不起眼的黑色轿车停在路边。姚队长亲自开车。看到主编和陈木下来,他摇下车窗,表情严肃。
“上车说。”
陈木和主编上了车后座。老刘本来也想跟来,被主编一个眼神瞪了回去,让他留在公寓,理由是“家里得有个人”。
车子平稳地驶入车流.
第四千三百零九章 消息的实验体
“我们查了钱老头名下所有的公司和资产,也审讯了罗启明,但他们对‘蜂巢’这个词都讳莫如深。”姚队长一边开车一边说,“钱老头只说,那是个他都惹不起的存在。罗启明则吓得浑身发抖,一个字都不敢说。”
“那个透露消息的实验体呢?”陈木问。
“他只重复这一个词,然后就陷入了极度的恐慌,心理医生说他受到了严重的精神创伤,暂时问不出更多东西了。”姚队长叹了口气,“我们现在就像在黑屋子里抓蝎子,只知道有蝎子,但不知道它在哪,有多少只。”
“那张照片呢?”陈木把照片和纸条递了过去。
姚队长接过来看了看,眼神一凛。“我们会立刻对照片进行技术分析,追查来源。打印的字体和纸张也能提供线索。”
他把照片还给陈木,“你对‘蜂巢’这个词,有什么联想?”
陈木沉思了片刻。蜂巢,工蜂,蜂后……这指向的是一个结构严密,分工明确,并且拥有一个绝对核心的组织。钱老头和他的启明生物科技,很可能只是众多“工蜂”中的一个。他们负责研发,或者说,负责“生产”。
“如果把启明生物科技看作一个车间,那‘蜂巢’就是总部。这个总部,提供资金、技术方向,以及……原材料。”陈木的声音有些发冷,“那些所谓的‘志愿者’,可能只是原材料的一部分。”.
“还有呢?”姚队长追问。
“蜂后。”陈木的目光和后视镜里主编的目光对上了,“一个组织的核心。如果说钱老头是这个车间的厂长,那谁是蜂后?是那个消失的‘零号实验体’吗?”
这个问题,没有人能回答。
车里的气氛变得压抑起来。姚队长把车开得很快,似乎想用速度来驱散这股无形的压力。
就在车子经过一个十字路口,等待红灯的时候,陈木不经意地向窗外瞥了一眼。马路对面的人行道上,一个穿着外卖服的骑手,正隔着车流,静静地看着他们的车。
他没有看车,而是在看车里的陈木。
那人的头盔面罩是黑色的,看不清脸。但他站立的姿势,那种绝对的静止,和周围匆忙的行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绿灯亮起,车子重新启动。陈木猛地回头,那个外卖骑手已经跨上电动车,汇入了反方向的车流,瞬间消失不见。
一切都只发生在几秒钟之内。
“怎么了?”主编察觉到他的异样。
“没什么。”陈木收回目光,心脏却在不受控制地狂跳。
是错觉吗?还是……
他想起了那个金属摩擦般的声音。
“我们正在为你准备一个结局。”
他低下头,看着手里的那张黑白照片。照片里的小男孩笑得那么灿烂,仿佛拥有全世界。而照片外,一张无形的大网,已经悄然向他收紧。
市局的专案组临时办公室里,烟味、咖啡味和泡面味混合在一起,形成一种让人神经紧绷的气味。白板上贴满了各种照片和资料,用红蓝黑三色的笔画着复杂的连线,中心位置,赫然是陈木带去的那张小男孩的黑白照片.
第四千三百一十章 几十年前的产物
“照片的来源查不到。”一个技术警察摇了摇头,脸上带着挫败感,“是普通相纸,大规模生产的那种,几十年前的产物。纸条上的字是市面上最常见的打印机型号打的,用的也是最普通的A4纸。信封是标准信封,邮票都没贴,显然是直接投递的。上面除了传达室大爷的指纹,什么都没有。”
姚队长捏了捏眉心,一整夜没睡,他的眼睛里布满了红血丝。“也就是说,对方是个绝对的老手,没有留下任何可以追踪的痕
迹。”
“是的。”技术警察回答,“反侦察能力极强。”
陈木坐在一旁,手里拿着一杯已经冷掉的咖啡。从昨天下午到现在,他一直待在这里。姚队长兑现了他的承诺,让他以“顾问”的身份,参与到了案件的讨论中。
“蜂巢”这条线索,也断了。除了那个陷入自闭状态的实验体,再也没有第二个人能提供相关信息。钱老头和罗启明就像两只被踩了尾巴的猫,一提到这个词就炸毛,但就是死活不开口。上面似乎也给姚队长施加了压力,让他谨慎处理,不要把事情闹得更大。
“闹得更大?”陈木听到姚队长在电话里跟上级的争执,“现在全国人民都知道了,还怎么叫‘更大’?难道要等那个‘零号’回来,在市中心搞一场‘成果发布会’吗?”
挂了电话,姚队长一拳砸在桌子上,震得杯子里的水都洒了出来。
“他们想冷处理。”姚队长声音里压着火,“想把事情控制在启明生物科技这个层面上,抓几个人,定性为‘个别干部的腐败和滥用职权’,然后就这么结案。”.
“那片森林呢?”陈木问。
“森林?”姚队长自嘲地笑了笑,“在他们看来,只要把着火的这棵树砍了,森林就安全了。他们不知道,或者说假装不知道,火源还在林子里。”
办公室的门被推开,主编走了进来。他看起来也一夜没睡,但精神还算健旺。他手里拿着一个牛皮纸袋。
“我找了些老朋友,翻了翻邻省那边二十多年前的旧档案。”主编把纸袋里的东西倒在桌上,是一些发黄的报纸复印件和几张模糊的户籍资料。
“钱老头在邻省当权的时候,主管的是城市建设和福利机构这一块。”主编指着其中一份资料,“二十五年前,他主导过一个‘天才儿童培养计划’,从全省的孤儿院和福利院里,挑选了一批智商超群的孩子,进行封闭式培养,对外宣称是为国家储备特殊人才。”
陈木的心跳漏了一拍。他立刻拿起那张小男孩的照片,和资料上那些孩子的照片一一对比。
“这个计划后来因为被举报‘虐待儿童’‘进行违规实验’而被叫停了。”主编继续说,“但当时只是不了了之,负责调查的几个人后来都因为各种原因被调离或处分了。而那些被挑选出来的孩子,档案上写的是‘被送回原籍或被领养’,但实际上,大部分都下落不明。”.
第四千三百一十一章 零号实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