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重生:从卖煤气罐开始 第54节

造船厂厂长回答说:“需要国家计划委员会、军事工业委员会和九个国防工业部、6个相关专业、8家配套厂家以及20万以上的技术人才,总之需要一个伟大的国家才能完成它,只有伟大的强国才能建造它,但这个强国已不复存在了。”

可想而知,建造这样一个巨无霸,绝非简单说造就造。

随着事业的发展,陈飞进开始着手启动他的计划。

人力有穷尽。

当个人的智慧不足以应付复杂的工作,就必须依靠团队的分工合作。

陈飞进决定通过张永民,拉来一个老同志组成的顾问团。

这时候钱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

陈飞进让张永民帮忙,将机械,化工,电子,医药等等领域,所有的人才都拉来。

于是,浩浩荡荡的“借调”工作开始了。

……

黑今州,某个大山深处。

当年为了预防可能爆发的第三次世界大战,兔子举国上下抽调人员搞三线建设。

数百万工人、知识分子、军人,如同蒲公英一般,建起大大小小不计其数的军工企业和研究所。

企化整为零,这是一种战略上的巨大举措。

只不过当年太穷,搞三线时生怕被敌人的核弹一锅端,好多单位是哪里偏僻哪里钻。

等建好之后才发现内陆交通条件差,这么搞非常的不方便,无论经济还是社会效益都太低,大量宝贵人力物力空置。

简单讲,躲的太偏连自己人都受不了。

可事已至此,也只能认了。

冯大辉便是当年随大部队来乡下的研究员之一,随着岁月的流逝,年轻时的激情岁月早已消磨殆尽,工作上没什么特别成就,反倒是日复一日的单调的生活中,人变得麻木。。

十余年如一日的工作,是个人都会麻木。

办公条件更是糟糕,在一处山沟沟里,所有楼都是十几年前建的,破旧不堪。

最近有风声,说要裁撤掉一大批人员。

有人说,现在国际环境变好了,老大哥日薄西山,曾经的威胁也没有了。

好是好,可这意味着很多人要下岗。

在深山里待了十几年,回去能做什么?

去国企,当新人?职称重新来。

去做小本生意?根本不会啊。

大家都是忧心忡忡,人心惶惶。

忽然,多年没联系的老同学,打来了电话。

“老冯啊,想不想挪个地?去城里上班?”

“啥意思?”冯大辉扶了扶自己厚厚的眼镜,“你也知道我这的条件,要说不想挪是假的。你嫂子天天骂我呢,可我能去哪里?”

“听说你们所要搬到黑金州的省会城市去,跟其他单位合并?”老同学问道。

“是有这事,但提了好几年了。”冯大辉无奈说道,“刚开始是我们不想被合并,现在是别人不想合并我们。”

“我们这边都是些老人,拖家带口好几千号人,现在谁愿意背这个大包袱?”

上面也是体谅三线的不容易,决定将科研单位和保密工厂被裁撤或合并,尽可能的把人员从深山里迁出分流。

只不过,这难度远比上面想象中难的多,如何安置是个大麻烦。

中央企业、国企都是负债累累,没有能力安置这批人。

“老同学,实不相瞒,我这边最近找到一个好单位,正在大规模招人,年龄不限,本科学历月薪起码一千起步。”

冯大辉大为心动,但还是问:“你自己为什么不去?”

“嗨,我在帝都这边,领导不放人,我想着不能浪费这个机会,便给你打电话了。”

听到月薪一千的时候,冯大辉心动的厉害。

要知道,他的月薪才一百多。

“包吃住吗?”冯大辉问道。

“包,还可以带家属,解决孩子读书,工作满四年分房。”

老同学怂恿:“机会难得,是在榕城那边,算是二线城市,条件还是相当不错。”

“条件这么好,进去不容易吧。”冯大辉犹豫了起来。

“放心好了,你直接办理借调过去,编制给你保留,但等你离开,后面的事情就简单了”

“借调啊?”冯大辉拉长了音调,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冯大辉为难说:“我不熟悉借调的事情,也没有熟人,我们这又是保密单位,一般单位根本不能要我。”

老同学压低声音说:“巧了,让你进去的单位,有属于自己的关系。借调的事情你不用担心,只要你点头,剩下的事情有人替你办好。”

冯大辉在山沟里待的脑筋有些不灵光,听自己同学的解说,竟然有些怕,反问道:“这事合规吗?”

同学嗤笑说:“体制内借调而已,正规流程。你要是点头,我让人联系你。对方可是京城某位领导的公子哥,老头子是有头有脸的人。”

“那……”

听出冯大辉还在犹豫,老同学也是急了:“跟你说,名额有限,你最好快点。再说了,人家榕城那边,再怎么说,都比你待得破地方强,还是沿海城市,紧挨着经济特区,怎么说都比你现在强。”

冯大辉最终被说服了……或是说是撇不开面子答应了。

挂断电话后没多久,电话又响了。

冯大辉忐忑接起电话,对面有个中年人的声音问道:“冯大辉同志吗?”

“是我。”

“我是榕城东方红公司的人力部主任陈光平,最近我们公司在招人,听说你是学机械工程的,有兴趣来我们公司工作吗?”

电话那头的人,1又把待遇薪资福利说了一遍。

到了关键时刻,冯大辉优柔寡断的毛病又犯了。

他支吾道:“我待的研究所属于保密单位,要借调怕是要重重审批,即便批下来了,所里面未必肯烦人……”

“冯同志,你的顾虑是多余的,不是我打击你,你只是个三线的保密科研人员,我们公司连帝都的退休研究院都挖来了好几位,还有院士指导工作。”

陈光平自豪说:“同志,不是我打击你,你们所现在是要订单没订单,要经费没经费,你能走,你们所还巴不得呢。”

“你别和我说什么困难,那是我的事情,你要是还有办法,还会待在所里?”

被陈光平说了一通,冯大辉脸有些挂不住,但又觉得是好心当驴肺,赌气说:

被陈光平说了一通,冯大辉脸有些挂不住,但又觉得是好心当驴肺,赌气说:

“行,我去。”.

#####

77、竟然是真的!

陈光平放下电话,摇摇头说:“这些书呆子,一个个木头脑袋,好声好气和他们说,一个个听不进去,非要和我讲道理。”

“要是真觉得我们办不到,直接挂断电话就好,偏偏又抱着侥幸的心理,想要我把他们说服。磨磨唧唧半天,还不如用激将法。”

老三陈向平也是愤愤的挂断电话说:“他们觉得很难的事情,无非是花点钱而已,给他们主管一笔外汇做借调费。”

“多大点事情,非要被他们说的那么难。”

一开始,两人还客客气气。

奈何对面的人都是一群较为顽固的中年人,外加上与世隔绝,并不太相信他们的话。

渐渐地,无论是陈光平,还是陈向平,态度都变得不那么客气。

若不是看在拉一人有一百块的份上,估计他们早就不干了。

……

冯大辉隔天也就把这事给忘了,依然按照往日的生活轨迹,起床,上班,下班。

其实厂里也没啥工作要做的,科研方面压根没经费,厂里闹着要搬迁,人心浮动,没人想做事情。

冯大辉回到家中时,发现妻子竟然已经回来了,正坐沙发上,手里捏着半张纸在发16抖。

“怎么了?出事了吗?”冯大辉紧张了起来。

妻子将一张纸递给了冯大辉。

冯大辉接过纸问:“是上面终于下达通知了吗?还是说这个月的工资又只能发一半?”

妻子凝重说:“老冯,厂长把我们当猪仔都给卖了。”

“啥?”冯大辉以为自己听错了。

冯大辉挠挠头,不太明白发生了什么事。

妻子有些激动说:“所长早上把我叫过去,说是要推动一项人才流动计划,加快机构改革,优化人才结构,提高职工待遇,促进人才……”

“说重点。”冯大辉心头有着某种猜想。

“今天有人联系我,问我愿不愿意借调去榕城东方红集团有限公司,待遇跟你说的一样。”

“我只说服从组织安排,也没多想,之后厂里送来了这份文件。”

抬头赫然是“借调函”。

文件内容极为精简,就两句话,意思是东方红集团有限公司,通过内部系统,发来借调申请。

这也太快了吧?!

冯大辉的手也开始抖了,“难不成这事是真的?”

他爱人微微点头,“送通知的人说了,榕城的东方红公司以每人三千美刀的外汇费作为借调手续,直接打通了部委的关系,从三线抽人去榕城。”

“三千美刀借调费,谁会这么舍得?我们跟着沾光啊。”冯大辉调侃说道,“月薪真的能有一千?哪怕一半也行。”

两人都沉默了,他们仍然感觉有点不真实。

妻子开口说:“他们说,可以带家属,还安排工作……榕城市就算再差,也比待在这山沟沟强吧,总不至于十天半个月吃不到一次肉。”

冯大辉忽然笑了,他发现自己和妻子的需求竟然是如此的低。

现如今,能借调出去的,可以说是脱离苦海。

第二天,冯大辉在办公室里了解了一圈,得知厂里被借调走的还不止他一个,竟然有将近十个人,都是可以带家属。

消息传开,大家都在打听,才得知好些山沟沟里的兄弟单位都接到了借调函。

首节 上一节 54/36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