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四合院,开局是八十年代 第293节

四合院里的人,一个比一个精明,一个比一个自私,在那种环境长大的孩子,能有多高尚啊。

至于何晓,人品是不错,却脑子缺根弦,总把人想的太好,所以要是面对秦淮茹的三个孩子,铁定不是对手,大概率会选择跑路,也很难去把何雨柱接回去照顾。

但最主要的是,恐怕就算何晓接何雨柱回去养,何雨柱也不会去,因为丢不下那个脸。

要知道,何雨柱几乎把一生都给了秦淮茹跟她的三个孩子,对自己的孩子基本没上过什么心。

到最后,如果何雨柱看好的三个孩子不养他,却要去他没怎么上过心的亲生儿子那去养老,以何雨柱的自尊心,他恐怕宁愿死也不去丢人。

所以,情满四合院里,九十年代就戛然而止,是因为那时候的何雨柱还能折腾动,还能继续温情。

可一旦连何雨柱也老了,折腾不动了,并且秦淮茹的三个孩子都成家立业了,那结局一定会很糟糕。

其实情满四合院的悲剧呢,说白了一句话,就是所托非人!

何雨柱一生的悲剧,其实都贯穿在所托非人这四个字上。

而他的结局,同样也会因为这四个字,而画上一个圆满的悲剧结尾。

当然,那是在自己完全不干涉的基础上。

至于乔一成,他的悲剧不是所托非人,而是亲情太重。

做人呢,当然不能没亲情,但亲情过重,重过自己的家庭,那就本末倒置了。

毫无疑问,乔一成生活在一个不幸的原生家庭里。

在这个家庭里,母亲早亡,父亲不靠谱,还有一群弟弟妹妹叽叽喳喳不懂事,逼的乔一成不得不早早的代替父亲的指责,扛起了养家的责任。

也就是说,乔一成名义上是大哥,但他的所作所为,早就超过了一个普通大哥的范畴,达到了父亲的范畴。

纵观乔一成的一生,他虽然先后有过三段感情,但最后却重病在身,连个自己的孩子都没有,反倒是把弟弟妹妹给拉扯的不错。

但其实,乔一成是有机会有孩子的,但因为乔一成太过善良,太过能忍,太过替他人考虑,尤其是太喜欢替弟弟妹妹考虑,所以一生都在为弟弟妹妹以及那个渣爹而活,几乎没有自己的人生,也不敢去追求自己向往的人生。

乔一成的这种老妈子性格,哪怕最后给他安排个开挂一般的项南方,也好不到哪儿去。

那么,被乔一成各种照顾跟管教的乔家的弟弟妹妹们,真的会幸福么?未必。

其实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人生,也有自己所要承担的东西。

如果没有乔一成,他的弟弟妹妹没了靠山跟依靠,没了乔伊的才说教跟管束,恐怕早就走出不一样的人生了。

没有乔一成各种管束,乔一成的弟弟妹妹的人生不会更惨,说不定会更幸福。

当然了,如果跟自己无关,曹志强也懒得管他们家那些破事儿。

可偏偏乔家的女儿呢,跟自己已经有关系了。

最起码,乔三丽已经阴差阳错的成了曹丽丽,也就是自己的义妹,而乔四美呢,马上也要变成陈家邦的养女,同样也会是自己的义妹。

之前的那段相处,曹志强跟曹丽丽以及乔四美呢,已经有了感情羁绊,所以曹志强不会允许这两个妹妹出事。

而乔一成最大的特点就是喜欢多管闲事,尤其是喜欢多管弟弟妹妹的闲事。

如果把乔一成也带去京城,让他们一家团员,那他曹志强就成了车头彻底的外人加冤大头了。

到那时候,他曹志强岂不是何雨柱第二?

靠,他曹志强对曹丽丽跟乔四美好,只是因为她俩长得可爱颜值高,在一起感觉很不错,有种前世养布偶猫的既视感。

曹志强之所以对曹丽丽跟乔四美好,那是因为曹志强个人喜欢对她们好,并且培养出了感情,这跟养宠物其实有异曲同工之妙。

要不是这样,曹志强怎么可能容忍乔四美一而再再而三的撒娇找茬?

真当曹志强是傻子跟老好人啊?

可乔一成是个马上十八岁的青少年,就算长得还不错,可曹志强又不是玻璃,他对美男无感。

因此,曹志强本能的就很抵触乔一成,不喜欢把乔一成带在身边。

说句不好听的,没有乔一成,曹丽丽也好,乔四美也罢,都要完全依靠他这个曹哥哥。

可一旦乔一成也过去了,就凭着他们之间剪不断的血缘关系,还有乔一成好为人哥的性格,恐怕过不多久,自己跟乔一成就要因为曹丽丽跟乔四美的事情起冲突,闹矛盾。

不说别的,就说曹志强各种宠溺曹丽丽跟乔四美的行为,恐怕乔一成就看不惯。

但曹志强喜欢啊。

给曹丽丽以及乔四美买东西,然后看到她们开心雀跃,这很治愈的懂么?

这就跟曹志强前世给自己养的猫猫准备各种昂贵猫粮跟猫罐头,买各种逗猫玩具跟猫玩是一个道理。

别人看着很傻很无趣,而且特别糟蹋钱,可曹志强乐在其中就好了啊,管别人怎么说。

虽然把曹丽丽跟乔四美比喻成养猫有些不恰当,但其实本质上来讲,不就是这样么?

养曹丽丽跟乔四美,让曹志强感到很开心很治愈,这就可以了。

反正给曹丽丽以及乔四美身上花的那些钱,在曹志强看来只是九牛一毛,根本不是个事儿。

但如果曹志强花钱正爽,忽然有人出来指责甚至制止,那曹志强就会很不爽。

很明显,乔一成就是这种会让曹志强很不爽的人。

当然,这是从不好的方面讲。

从好的方面讲,带走乔四美,留下乔一成,对乔一成此时的成长轨迹不会破坏太多。

这样的话,如无例外,乔一成还会在这里考上大学,然后再安安稳稳的上大学。

而没了两个妹妹的拖累,加上曹丽丽将来必然会做的偷偷寄钱过来补贴乔一成,乔一成的人生也会轻松很多。

至少,他不用再整天操心两个妹妹的人生了。

因为那两个妹妹的人生,已经有他曹志强来操心了。

这样一来,少了两个人,尤其是少了乔四美,乔一成未来的人生应该会走的更顺畅一点。

说不定,乔一成就能收获一个不一样的没满人生。

还有,乔一成也算是个人才。

如果以后曹志强的事业做大,也不妨碍把乔一成收入这边的分公司,然后慢慢遥控影响。

反正呢,乔一成人不错,可以帮,但绝对不能带到身边。

要不然,乔一成的霉运会传染的。

自己能承受曹丽丽跟乔四美的人生,但乔一成的霉运太强了,实在敬谢不敏。

“不要怪我啊乔一成,实在是我能力有限,不想承担太多的因果,毕竟你又不是美女不是。”

“你还是继续留在南京生活吧,这里才是你的主场!”

“至于你的俩妹妹,就交给我吧,你就别操心了。”

“这样的话,说不定你还能多活几年,甚至有个自己的孩子也说不定。”

喃喃自语的说完这几句后,曹志强就直接上床睡觉,不再想这件事了。

第二天一早,陈家邦夫妇又跟酒醒的乔祖望一家见了面。

一起在酒店吃了顿早餐后,一群人就离开酒店,送乔祖望回了乔家。

之后,大家兵分两路,各自行动。

陈家邦夫妇呢,跟乔祖望一起去办理各自收养手续,主要就是去街道开证明什么的。

这个事情没什么难的,毕竟双方都是心甘情愿,而且陈家邦夫妻也完全符合收养条件,所以只需要走个过场就行。

至于乔一成、乔二强以及曹丽丽跟乔四美,则带上了他们的表哥齐唯民,还有小弟乔七七,与曹志强一起,在南京城到处逛吃逛吃。

说白了,就是吃喝玩乐。

这个时期的南京城呢,虽然还没搞各种大建,但要说风景名胜呢,曹志强感觉其实是强过京城的。

此时的京城虽然是首都,但要说居住体验,现在是绝对比不过南京的。

不说别的,就说京城三四月份总会来的沙尘暴,就让人相当不舒服。

而且京城因为有大量重工业,又没大规模治污,此时的空气质量也不好,天空很少有湛蓝色的蓝天。

倒是南京这里,因为气候、维度、地形等多种因素,加上重工业远不如京城,所以蓝天白云还是很多的。

尤其是四月底的南京,相当舒服。

此时还不是旅游旺季,而且此时的国人也没太多旅游观念,所以曹志强带着一群孩子去一些风景名胜旅游,那是相当惬意,根本没有什么人挤人的情况。

这要搁在后世,你放假期间去南京的风景名胜旅游,估计只能看到一个个的人头。

什么夫子庙、雨花台,玄武湖,都在曹志强的游览名单里。

不过,等去了那些旅游景点后才发现,乔一成也好,曹丽丽也罢,这些土生土长的南京人,居然比他还不了解当地的风景名胜,甚至很多地方都是第一次来。

这不是说他们不知道那些风景名胜,而是对乔一成这些孩子来说,这些旅游景点根本不吸引人,他们也不喜欢大老远的来看一堆什么破城墙啊之类的东西。

相比看风景名胜,这些孩子更喜欢品尝各种美食。

比如糯米糖藕粥、鸭血粉丝汤、蒸儿糕、豆腐涝、牛肉锅贴、金陵汤包等等。

对于这些当地小吃,才是最受这些孩子们欢迎的。

当然,此时的曹志强也不仅仅是品尝这些小吃,一些当地的大菜硬菜,也就是所谓的金陵菜,也是大快朵颐了一番。

像什么雨花凤尾虾、蛋烧卖、美人肝、松鼠鳜鱼、金钱鱼肚、炖生敲、双味葫芦鸭、少帅坛子肉等等等等,都来了一遍。

别说,这时期的大厨做出来的这些菜,至少原材料是真正的原生态,全都不是养殖的。

至于味道嘛,只能说不错,感觉不如前世吃过的好吃。

仔细一想也是,前世曹志强生活的时期,大部分都是二十一世纪。

那个时候的国内,各种食材的品种早就改变了,而且各种调味料的进化也相当明显。

最明显的地方,就是后世的整体鲜味提升了好几个档次。

所以说,同样一道菜,二十一世纪跟八十年代相比,哪怕做法都一样,厨师水平都一样,可因为食材不同,调味料不同,差距依旧会相当巨大。

由此看来,单纯说味道的话,厨师的水平未必是主要因素,关键还在于食材本身以及调味料。

就好比曹志强,他的刀工已经是绝顶了,可以把豆腐切成花,把土豆切成蝉翼,可那又如何?

因为缺乏对味道搭配之类的经验,他做出来的菜,依旧不如真正的大厨,甚至何雨柱也比不过。

另外,来了南京之后,他发现厉害的大厨到处是,何雨柱的做菜技能也不是最顶级的。

起码论做鱼,南京的几个大师傅就比何雨柱强。

总之,在南京呆了足足三天后,曹志强一行才跟乔祖望一家分别,然后带上曹丽丽跟乔四美,重新回了京城。

是的,此时的乔四美已经正式被陈家邦收养,是妥妥的陈家养女了。

回京城后,他们只需要再去登个记,走个手续,乔四美就可以落户陈家邦的户口上了。

这也意味着,从此以后,乔四美就可以用京城人的身份,堂堂正正的在京城上学了。

真是不容易啊!

7017k

287 华夏音像,一个股份制企业的诞生

首节 上一节 293/37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