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从厨师学徒开始 第481节

  一群来自BJ的游客走进店里,他们满怀着期待的心情。

  一位游客兴奋地说:“我们在电视上看到介绍,专门来尝尝这融合了苏州和徐州风味的菜,感觉一定很特别。”

  服务员热情地为他们推荐了几道招牌融合菜。

  游客们品尝后,赞不绝口。

  另一位游客说:“这味道太独特了,没想到徐州的豪爽和苏州的婉约能在一道菜里完美融合,真是奇妙的体验。”

  随着时间的推移,王氏分店在苏州已经不仅仅是一家餐馆,更成为了一座文化交流的桥梁。

  不同地方的顾客在这里感受着徐州与苏州两种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苏州本地的一些年轻人,因为王氏分店喜欢上了徐州菜的豪爽风格;而外地来的游客,也通过这里的融合菜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苏州菜的细腻与精致。

  在一个传统的节日里,餐厅举办了一场特别的活动。

  邀请顾客们分享他们与王氏分店的故事,以及对融合菜的感受。

  一位白发苍苍的苏州老伯伯深情地说:“以前我觉得徐州菜那么辣,肯定不好吃。

  但是自从尝了王氏分店的融合菜,我发现原来不同的风味可以搭配得这么美妙。

  这让我对不同的文化有了新的认识。”

第680章

  在苏州城的繁华热闹中,王氏饭店分店的生意在历经波折后逐渐好转。

  饭店内人来人往,热闹非凡,新老顾客们穿梭其中,欢声笑语交织,各类菜品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诉说着这家店复苏的繁荣景象。

  可繁华背后,一丝隐忧正悄悄浮现,如同平静湖面下的暗涌。

  随着顾客数量的不断增加,食材的需求量大幅飙升。

  对口味愈发讲究的王建业深知,食材品质决定着菜品的成败,而此时本地的供应商却成了让他头疼不已的难题。

  这些长期与苏帮菜馆合作的供应商,习惯了提供精细、甜润风格苏帮菜所需的食材,对于王建业店内那些带有浓浓徐州特色的食材,了解少得可怜。

  一个平平无奇的工作日,饭店内却如往常一般忙碌。

  厨师长火急火燎地冲进王建业的办公室,手上还留着切菜时沾上的肉末,脸上满是焦急:“老板,出大事儿了!就这批刚送来的五花肉,用来做把子肉完全不行啊!肥瘦比例严重失调,这可咋整?”

  王建业一听,心中“格登”一下,连忙起身跟着厨师长赶到厨房。

  推开厨房门,暖气夹着食材的浓烈气味扑面而来。

  地上摆着几大箱五花肉,他随手拿起一块,眉头瞬间皱得紧紧的:“这哪能符合咱们的烹饪要求啊?这生意越来越好,食材供应却乱了套,该怎么办?”

  王建业的内心陷入了苦苦思索,焦虑不安的情绪在心头蔓延:“一直依赖本地供应商看来是不行了,必须得找出新的解决办法,不然这好不容易好转的生意又得打水漂……”

  经过一番慎重考虑,王建业决定亲自前往徐州——那片熟悉而亲切的土地,去寻找可靠的食材源头,与当地的养殖户和农产品供应商建立直接联系。

  当王建业踏上徐州这片土地时,心中感慨万千。

  温暖的阳光洒在乡村广袤的土地上,田间地头一片生机勃勃。

  王建业没有片刻停歇,直接奔着养猪场而去。

  他走进的第一家养猪场,里面弥漫着猪的叫声和粪便的气味。

  场主是一位朴实憨厚的大叔,皮肤黝黑,穿着一身沾满污渍的旧衣服,正拿着饲料桶给猪喂食。

  王建业主动上前,脸上带着真诚的笑容,自我介绍道:“大叔,您好啊!我是苏州一家饭店的老板,我想来和您谈谈合作。

  我们饭店对猪肉的需求量挺大的,想从您这儿采购。”

  大叔停下手中的动作,抬起头,疑惑地打量着王建业:“苏州?这么远,你咋想着跑这儿来买猪哩?”

  王建业耐心地解释:“大叔,我们做的是徐州特色菜,对猪肉品质要求高。

  我跑这么远,就是想找到能稳定提供高品质猪肉的合作伙伴。

  您放心,我可以给出合理的价格,长期从您这儿采购。

  不过,我对猪肉的品质有一些要求。

  您看,五花肉得肥瘦均匀,而且猪得用天然饲料喂养,不能添加乱七八糟的东西,这样做出来的菜才香,您能满足不?”

  大叔挠挠头,思索片刻后说道:“这个嘛,俺一直都是用自家种的粮食喂猪,不搞那些歪门邪道的东西。

  但价格方面,你能给多少呀?”王建业认真地告诉大叔:“大叔,我给出的价格保证比您卖给本地收购商要高一些,而且是长期稳定的生意。

  您不用担心销路,只要猪的品质好,咱这合作就一直能进行下去。”

  大叔眼中闪过一丝心动:“听起来倒还不错,但是你这要得急不急?俺家这些猪有些还没到出栏的时候呢。”

  王建业连忙说道:“大叔,我知道生猪生长有周期,我不是让您马上供应。

  我们可以签一份合作协议,等猪养到合适的阶段,您按我们商量好的标准供货就行。

  要是遇到啥问题,您随时联系我。”

  经过一番深入交谈,王建业和大叔初步达成了合作意向。

  接下来的几天,王建业一家一家地走访养猪场,每到一处都要详细了解猪的品种、养殖方式和出栏时间,耐心地向养殖户们介绍自己的需求和合作方式。

  在一个骄阳似火的午后,王建业走进了一家规模稍大的养猪场。

  这家养猪场的场主是一位年轻力壮的大哥,他正坐在办公室看着养殖资料。

  王建业敲敲门,进去说道:“大哥,您好!我是从苏州来的,想和您聊聊猪肉采购合作的事儿。”

  大哥抬起头,上下打量着王建业:“苏州?来这么远找我合作,说说你的想法呗。”

  王建业便将自己饭店的情况以及对猪肉品质的要求详细地说了一遍,最后强调:“大哥,我们追求菜品的口味和品质,所以对食材要求比较高。

  只要您能提供优质的猪肉,我们的合作前景非常可观。

  咱们可以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共同发展。”

  大哥皱起眉头,有一丝担忧:“听你讲得挺好,但运输是个大问题啊。

  从徐州到苏州这么远,路上要是出啥岔子,这猪肉坏了咋整?”

  王建业心中一紧,这确实是个不得不考虑的关键问题:“大哥,这个您确实提醒我了。

  目前运输这块儿我还在想办法,但请您放心,只要咱们达成合作,我一定会竭尽全力找可靠的运输方式。

  保证不会因为运输问题让您有损失。”

  大哥看到王建业态度诚恳,思考片刻后说道:“这样吧,我看你也是诚心做事儿的人。

  运输问题你先去找找办法,咱这猪的事儿呢,我先给你预留着,等你运输问题解决了,咱们再具体谈合作细节。”

  王建业心中既感激又觉得压力重重:“多谢大哥信任!我一定尽快解决运输问题,不辜负您的期望。”

  从养猪场出来,王建业深知运输问题迫在眉睫。

  他顶着炎炎烈日,在徐州的大街小巷四处打听。

  每到一处,他都不放过任何线索,向路人、商家询问有没有靠谱的货运公司。

  汗水湿透了他的后背,可他顾不上这些,一心只想着尽快找到解决办法。

  在一家小茶馆里,王建业与一位当地人攀谈起来。

  他焦急地问道:“大哥,我想找一家可靠的货运公司,专门负责把徐州的食材运往苏州,您知道有这样的公司不?”当地人喝了口茶,思索片刻后说:“你还真问对人了。

  城北有一家叫恒通的货运公司,在这行干了好些年了,信誉不错,很多养殖户都找他们运货。

  不过听说他们对货物要求也挺严格的,就不知道你这食材运输他们接不接。”

  王建业眼前一亮:“太好了,大哥!能不能麻烦您给我指点下具体位置?”得到详细位置后,王建业一刻也不敢耽误,立刻前往恒通货运公司。

  走进公司大门,里面一片繁忙景象,工作人员们在货物堆中穿梭,电话铃声和嘈杂的交谈声交织在一起。

  王建业走到前台,向一位年轻的女士说明来意:“您好,我是在苏州做餐饮生意的,想跟贵公司谈一下食材运输合作的事。

  我们有一批从徐州运往苏州的特色食材,不知道你们能不能承接?”女士微笑着回答:“您先说说具体的情况吧。

  食材运输要考虑很多因素,比如保鲜、包装、运输时间这些。

  您这些食材有啥特点?”王建业连忙详细介绍:“主要是猪肉这些生鲜食材,对新鲜度要求极高。

  我们希望能在最短时间内运输到苏州,确保食材的品质不受影响。

  你们公司能满足这些要求不?”女士听后,皱起眉头思考了一下:“肉类运输确实有一定难度,我们以前主要运输一些干货和日用品。

  不过,我们公司一直都想拓展新业务领域。

  这样吧,我去请我们老板过来,您和他具体谈谈。”

  不一会儿,一位中年男子走了过来,他目光敏锐,神情干练。

  王建业又把自己的需求重复了一遍。

  中年男子听完后,沉思片刻说道:“王老板,实话跟你说,你这食材运输对我们来说是个新挑战,但也不失为一个机会。

  不过在合作之前,我们得先商量一套完善的运输方案,确保能保障食材的新鲜度。

  另外,运输成本这块儿,你心里有预算吗?”王建业心中早有打算:“老板,我知道运输生鲜食材成本肯定不低。

  只要能保证食材安全、新鲜地运到苏州,价格方面可以商量。

  咱们先把方案确定好,我相信只要合作成功,对双方都是有益的。”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和深入讨论,双方最终达成了合作意向。

  货运公司承诺会为王建业的食材运输设计专门的方案,采用冷链运输技术,确保猪肉等食材在运输过程中的新鲜度。

  王建业心中的一块大石头总算落了地:“太好了!这下运输问题解决了,我就可以安心和养殖户谈合作了。”

  接下来的几天,王建业再次穿梭于各个养猪场之间,与之前谈过的养殖户们正式签订合作协议。

  养殖户们看着协议,纷纷露出满意的笑容。

  一位养殖户笑着对王建业说:“王老板,这下好了,以后俺们养猪就不愁销路啦,只要按你要求的品质养好猪就行。”

  王建业高兴地回答:“是啊,大哥!咱们合作双赢,我保证按合同办事,以后咱们一起把这事儿做好!”不久之后,第一批按照王建业要求养殖的猪肉从徐州运往苏州。

  当这些新鲜、肥瘦均匀的五花肉被送到王氏饭店厨房时,厨师长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老板,这批猪肉太棒了,有了稳定的好食材,咱们的把子肉肯定更受欢迎!”王建业看着这些新鲜的食材,心中感慨万千:“这一路的辛苦总算没白费。

  有了稳定的食材供应链,我们饭店的菜品品质就能始终如一,以后一定能走得更远。”

  然而,就在王建业以为供应链问题彻底解决时,新的问题又悄然出现。

  由于猪肉等食材运输量加大,货运公司偶尔会出现调度困难的情况,导致部分食材不能按时送达。

  有一次,饭店即将迎来一个重要的活动,大量顾客预订了包含徐州特色菜的套餐。

  可就在活动前一天,王建业突然接到货运公司的电话:“王老板,实在不好意思啊,这次运输出了点状况,有一批猪肉可能没办法按时送到,路上遇到些突发问题。”

  王建业顿时心急如焚:“这可怎么办?明天就是重要活动,大量菜品都得用到这批猪肉,你们一定要想想办法啊!”货运公司负责人也很无奈:“王老板,我们已经在尽力协调了,但短时间内确实很难解决。

  要不您先想想别的办法?”挂断电话后,王建业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心急如焚:“不能因为这个搞砸了活动,必须得赶紧找其他应急方案。”

  他立刻联系了苏州当地的一些供应商,看能不能紧急采购一部分猪肉。

  虽然价格比徐州的高很多,而且品质也没有那么理想,但为了应急,他也只能先应下来。

  活动结束后,王建业深知必须彻底解决供应链中的这些潜在风险。

首节 上一节 481/50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