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业心中一沉,连忙解释:“先生,这带骨的鸡肉更能锁住香味,而且我们徐州菜的调味比较含蓄,重在展现食材本身的韵味……”男子打断他的话:“可是我觉得吃起来很不方便,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味道。
唉,算了。”
说完,便匆匆离开了饭店。
王建业望着他离去的背影,心情沉重。
这时,又听到一位女士和同伴的对话。
这位女士点了徐州把子肉,尝了一口后,满脸嫌弃:“这叫什么呀?太油腻了,一点风味层次都没有。
感觉还不如我们平时吃的汉堡呢。”
同伴附和道:“就是啊,这餐吃得真失败。”
王建业走上前,试图解释:“女士,徐州把子肉是经过精心炖煮的,它的油润是它的特色……”女士不耐烦地说:“得了吧,这口味我们可适应不了,以后不会再来了。”
开业首周,这样的差评屡见不鲜。
王建业每天都在焦虑与沮丧中度过,晚上回到家,常常展转难眠:“为什么我们认为的美味,在这里却不受欢迎?是我把市场想得太简单了吗?”
隔壁意大利餐厅老板托尼身材高大,有着典型意大利人的热情与直率。
看到王氏饭店开业后冷冷清清的模样,托尼时不时会过来打探情况。
这天,托尼双手抱胸,站在王氏饭店门口,脸上带着一丝同情又略带嘲讽的表情对王建业说:“嘿,王,我看你们这生意可不太好啊。
东方食物需要花半小时理解,而美国人只愿花 30秒点餐,你这怕是要栽跟头咯。”
王建业心中涌起一股无名火,但还是强忍着微笑回应:“托尼,这才刚开始,我们会找到解决办法的。
每个地方的美食都有它的受众,我们徐州菜需要点时间让大家接受。”
托尼耸了耸肩:“我看难咯。
你瞧瞧我们意大利餐厅,披萨、意面这些,简单快捷又合美国人的口味,每天都是客满。
你们这复杂的烹饪工序,含蓄的调味,很难吸引到本地人啊。”
王建业咬了咬牙,坚定地说:“虽然现在遇到了困难,但我相信只要做出改变,一定能让徐州菜在这里受欢迎。”
托尼笑着摇了摇头,转身离开:“那就祝你好运咯,不过我看希望不大。”
王建业望着托尼离去的背影,暗暗发誓:“我一定要做出成绩,让你对徐州菜刮目相看。”
但此时的他也清楚,前路困难重重,想要打开局面,必须做出巨大的改变。
王建业知道,要想让徐州菜在这里生根发芽,就必须深入了解美式饮食习惯。
接下来的日子里,他带领厨师团队穿梭于洛杉矶的大街小巷。
他们走进一家又一家快餐店,观察美国人对不同食物的选择,与顾客交谈,倾听他们对食物的喜好与需求。
在一家热闹的汉堡店,王建业看到顾客们迅速地点餐、取餐,然后狼吞虎咽地吃着汉堡,便上前与一位年轻的顾客搭话:“你好,朋友。
我想了解一下,你为什么喜欢吃汉堡呢?”年轻顾客一边啃着汉堡,一边含糊不清地说:“汉堡方便啊,拿起来就能吃,而且味道也不错。
上班太忙,哪有时间慢悠悠地吃饭。”
王建业又问:“那你对食物的口味偏好是怎样的呢?喜欢辣一点还是甜一点?”顾客回答:“我喜欢甜辣口味的,味道浓郁些最好。
那种清淡的食物,吃着没啥感觉。”
随后,王建业和厨师们又来到一家学校餐厅。
在午餐时间,学生们成群结队地来买餐,披萨是最受欢迎的食物之一。
王建业找到一位学生:“同学,你觉得披萨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学生兴奋地说:“披萨馅料丰富,有各种肉啊、蔬菜啊,而且吃起来很快,很适合我们课间休息的时候吃。”
通过一系列的调研,王建业和厨师团队逐渐摸清了美式饮食习惯的脉络:美国人追求快节奏、高热量、口味鲜明的食物。
想要让徐州菜融入当地市场,必须在保持精髓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改良。
回到饭店,王建业立刻召集厨师团队开会。
他站在会议室前面,神情严肃而坚定:“各位,经过这段时间的调研,我们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了。
我们必须对菜单进行改良,让徐州菜符合美国人的口味和饮食习惯。”
厨师们纷纷点头,但也有人面露难色:“可这要怎么改啊?既不能失去徐州菜的特色,又要让美国人喜欢,这太难了。”
王建业拍了拍厨师的肩膀:“我知道难,但我们必须尝试。
比如说地锅鸡,我们可以把鸡肉去骨切块,这样吃起来方便。
再加入美式甜辣酱和玉米粒,增加甜味和丰富口感,做成‘美式地锅鸡快餐盒’,方便他们带走吃。”
一位厨师沉思了一会儿说:“老板,这个主意不错。
那把子肉呢?要怎么改?”王建业思索片刻后回答:“把子肉切成薄片,夹在汉堡面包里,再搭配薯条,推出‘中式卤肉汉堡’。
这样既有徐州把子肉的韵味,又有汉堡的便捷。”
大家听后,纷纷表示赞同。
经过几天的反复试验和调整,新菜品终于准备就绪。
“美式地锅鸡快餐盒”闪亮登场。
打开快餐盒,色泽诱人的去骨鸡肉块裹满了甜辣酱,散发着诱人的香气,一旁金黄色的玉米粒像是宝石般点缀其中。
“中式卤肉汉堡”也别具一格,酥脆的汉堡面包夹着肥而不腻的把子肉薄片,独特的卤肉香与面包的麦香完美融合,搭配上金黄酥脆的薯条。
此外,针对当下兴起的健康饮食趋势,王建业和厨师团队还研发出了低油低盐的“轻食版徐州炒面”。
面条劲道有嚼劲,搭配着新鲜的蔬菜和特制的健康酱料,清爽可口。
新品推出后,王建业心里既紧张又期待。
他让服务员在店门口摆上试吃台,向过往行人免费提供新品试吃。
一位路过的学生模样的女孩被诱人的香味吸引,走上前尝了一口“美式地锅鸡快餐盒”,眼睛顿时亮了起来:“哇,这个味道好好啊!这是什么新口味吗?吃起来好方便,而且味道超赞。”
王建业笑着介绍:“这是改良后的徐州菜,叫美式地锅鸡快餐盒,融合了徐州地锅鸡的风味和美式的口味。”
女孩兴奋地说:“太棒了,我要带一份给我的朋友们尝尝。”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试吃,好评如潮。
“中式卤肉汉堡”也备受欢迎,许多上班族看到后,纷纷停下脚步购买。
“这个汉堡不一样啊,里面的肉好香,而且还有一种独特的味道,比普通汉堡好吃多了。”
一位上班族称赞道。
“轻食版徐州炒面”也吸引了不少注重健康的人群。
一位健身爱好者在吃完后竖起大拇指:“这炒面既健康又好吃,以后我健身完就来这买。”
饭店的生意逐渐有了起色,越来越多的当地上班族与学生群体成为饭店的常客。
曾经冷冷清清的店内,如今人头攒动,欢声笑语不断。
隔壁意大利餐厅老板托尼看到王氏饭店的变化,惊讶得合不拢嘴。
他再次来到王建业面前,伸出大拇指说:“王,我真没想到,你们居然能做到。
这些改良后的菜品真的很厉害,吸引了这么多本地人。
我之前真是小看你了。”
王建业微笑着回应:“托尼,每个地方的美食都有它的潜力,只要我们用心去了解市场,做出改变,就能让更多人接受。
现在看来,徐州菜在洛杉矶也能找到自己的一片天地。”
托尼点点头:“确实,不过你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不过我相信,你们一定会越来越好。”
王建业望着热闹的店内,心中感慨万千:“这次的经历让我明白,美食是无国界的,但要让不同地域的人接受,必须不断创新。
未来,我还要带着徐州菜走得更远,让更多人了解徐州美食的魅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王氏全系饭店分店在洛杉矶的名气越来越大。
人们不仅为改良后的美食所吸引,也对背后的徐州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王建业不失时机地推出文化交流活动,在饭店内摆放徐州历史文化的展板,邀请当地人参加徐州美食制作体验活动。
“我希望通过美食,让大家了解徐州这个城市的故事和文化。”
王建业常常这样对员工们说。
一天,一位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老者来到饭店。
他一边品尝着“美式地锅鸡快餐盒”,一边好奇地问王建业:“老板,听你说这道菜和徐州有关,徐州是个怎样的地方啊?”王建业热情地介绍:“徐州可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地锅鸡这道菜就是源自徐州民间,以前人们在灶台边烧饭,顺手在锅边贴上饼子,和鸡肉一起炖煮,慢慢就形成了这独特的风味。”
老者听得津津有味:“哇,没想到一道菜背后还有这么多故事。
那除了地锅鸡,徐州还有其他特色美食吗?”王建业笑着回答:“当然有啊,像沛县狗肉、徐州烙馍等等,每一道都别具风味。
可惜现在饭店还没把它们都做出来展示给大家,但以后有机会一定会的。”
老者满意地说:“你这饭店不仅能吃到美味,还能了解中国文化,太棒了。
我以后一定常来。”
随着文化交流活动的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对徐州文化产生了向往之情。
有的人甚至专门为此对徐州进行研究,还有人计划前往徐州实地感受那座城市的魅力。
渐渐的,王氏全系饭店分店成了中美文化交流的一个小小窗口。
这里不仅是品尝美食的地方,更是增进相互了解、促进文化交融的平台。
隔壁意大利餐厅也受到了启发,托尼决定借鉴王建业的经验,在餐厅里融入更多意大利文化元素,举办意大利美食文化节等活动。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托尼邀请王建业到他的餐厅小聚。
两人坐在餐桌边,品尝着美食,谈论着餐厅经营和文化交流。
托尼举起酒杯:“王,感谢你给我带来的启发。
现在我的餐厅也像你的一样,通过文化元素的融入,吸引了更多的客人。”
王建业笑着回应:“哈哈,这都是相互学习嘛。
不同国家的美食和文化就应该相互交流,这样才能共同发展。”
托尼点点头:“是啊,我们的餐厅都在成长,未来还要继续努力。
希望有一天,意大利美食能在中国像徐州菜在美国一样受欢迎。”
王建业目光坚定:“我相信一定可以的。
只要我们用心经营,推动文化交流,美食就可以成为连接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桥梁。”
夕阳的余晖洒在餐厅的窗户上,映照出两人充满希望的笑容。
王建业知道,徐州菜在洛杉矶的逆袭只是一个开始,未来还有更广阔的天地等待着徐州美食去开拓,还有更多的文化交流篇章等待着书写。
他将带着这份热爱与执着,继续在美食与文化的道路上坚定前行,让徐州风味在北美乃至全世界的舞台上绽放更加绚烂的光彩,让中美文化交流因美食而更加紧密、更加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