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候,江辉肯定不能掉链子。
对于其他人来说,可能不知道应该具体要去怎么改革,单单是纠结这方面的内容就能纠结很长的时间。
但是对他来说,很多东西都是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的。
到时候自己不说信手拈来,简单的把企业经营改革的方案拿出来,再陈述一下这个改革的意义,那还是不难的。
“老陈,你今天也把其他的工作放一放,全力协助小江完成这个报告。”
“有什么资料需要查找的,你都直接去安排。”
郑海明大手一挥,让陈奇今天全力给江辉保驾护航。
他也很想知道明天一机部的领导就看到首都汽车制造厂这边提交的改革方案的时候,会有什么惊讶的表情。
昨天才开完大会,今天会议精神才正式的见报,然后他们厂明天就把改革方案交到了一机部。
这个效率,郑海明想象全国都是找不到竞争对手了。
单单是这一点,就能让他在一机部大出风头。
有了郑海明这话,陈奇和江辉立马就行动了起来。
“小江,我让人把侯国民和陈晨星都叫到我办公室,你在那里去写报告。”
“有什么需要找的资料,我可以让秘书去帮忙,也可以随时叫其他的人帮忙。”
陈奇知道侯国民和陈晨星是江辉的铁杆支持者,不管对方能不能帮到忙,他都准备叫过来打下手。
今天要是不把报告整出来,他都不打算下班了。
“行,早点把它搞出来,也能让我们厂早日成为示范工厂。”
对于陈奇的安排,江辉没有意见。
他也想尽快的把事情给定下来。
趁热打铁,越是快速,冲击力就越强。
要是今天下班前就能把报告提交到一机部那边,直接让汽车局和分管汽车局的周建看到,那意义就更加不凡了。
很多时候,速度也是态度的一种表现。
就比如哪个领导升职了,谁先去抱大腿,也还是有区别的。
很快的,江辉就在陈奇的办公室里头开始忙碌了起来。
而陈晨星和侯国民则是在旁边把今天报纸上面所有跟大会相关的报道都剪辑出来放到江辉旁边,以便他写报告的时候参考引用里面的一些讲话和精神。
给工厂更多的自主权,要打破过往按计划生产的格局,肯定是需要一些能够让上级部门同意的理由。
单纯的说那样子做能给工厂和国家带来什么好处,那是绝对不够的。
得让相关部门的人知道这样子的变化和改革,是符合大会精神,是符合高层定下的基调。
这才是报告最终能否得到通过的关键。
要不然你就是把工厂经营改革能够带来的收益说的天花乱坠也是没有用的。
这一点,江辉比许多人都看的要更加清楚。
为了最大程度的加快速度,江辉连中午饭都没有去食堂吃,而是让陈晨星带着自己的铝饭盒,把饭菜打好带回办公室用餐。
陈奇这一次也是下了狠心,跟着在办公室吃午饭,全程都陪着江辉。
当然了,为了让陈奇更加有参与感,江辉时不时的会跟他商量几个问题,交流一下自己的看法,听一听他的意见。
这样子最终写出来的报告,撰写人就不是江辉,而是陈奇和江辉等人一起完成的。
如此重大的改革红利,江辉一个人肯定是吃不下的。
能够留下一点汤汤水水,就足够他吃撑了。
“陈总工,初版已经完成了,您看看哪些地方还需要修改的?”
下午三点钟左右,江辉已经把报告给写出来了。
还好前段时间写《渴望》的时候,也算是好好的练了练写字的速度。
要不然这么一份一万多字的报告,要在半天左右的时间内写出来,难度太大了。
毕竟有不少的东西都是需要仔细斟酌用词,免得给人留下把柄。
一个小时别说是写四五千字,能够写两三千字,都算是很快了。
“不用再看了,大部分的内容我刚刚已经看过,现在直接拿过去给郑厂确认一下。”
既然想着要抢着当改革的头号先锋,那个速度就非常重要了。
陈奇现在也算是彻底的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非常积极的想要尽快的把报告给确定下来,尽早让一机部的领导看到相关的报告。
对此,江辉自然是没有意见。
他也不想自己写的报告一次一次的不断修改。
能够直接拿出来使用,那就最好不过了。
很快的,两人就直接来到了郑海明的办公室,原本还在跟人事处谈事情的郑海明,立马就结束了会谈,把时间让给了陈奇和江辉。
“是写报告碰到什么问题了吗?”
上午才说写报告的事情,现在才过了半天,郑海明并不觉得这份报告已经写完了。
“郑厂,没有问题,小江的思路非常的清晰,不愧是写出了《渴望》这么经典的长篇小说的人。”
“报告现在已经完成了,您给把把关。”
陈奇一边说,一边把江辉手写的报告递给了郑海明。
后者愣了一下,立马兴致勃勃的接了过去。
陈奇和江辉不是那种做事鲁莽的人,对方既然敢把报告叫过来,那就说明他们对报告的质量有信心。
那自己可就要好好的看一看了。
第137章 雷厉风行,铿锵三人行
向上级部门打报告,这种事情在后世发生的频率已经不高。
等闲下级公司不会去写这种申请,有什么事情开会沟通或者电话沟通就行。
但是对于这个年代的工厂来说,申请配额外的材料需要打报告,申请权限之外的经费要打报告,申请采购设备更是需要打报告。
一年到头,各种各样需要打报告的事情太多了。
郑海明作为厂长,几乎每天都要看到一些相关的申请报告。
但是江辉写的这份报告,却是让他耳目一新。
首先就是报告的格式,每一个段落都有清晰的主题,报告的前后衔接做的非常的好。
简单的看一看各个段落的总结语就能对报告有一个初步的印象。
再加上里面引用了不少总师的话,无形之中让人觉得这份报告非常符合最新会议精神,不同意好像都不行的样子。
然后在工厂现在的管理体制方面的问题方面,江辉也是尽可能的引用了一些过往的数据,让文章尽可能的变得定量化,而不是空洞的定性内容。
这方面的内容,跟过往的许多报告都是很不一样的。
铺垫方面做的足够之后,工厂经营改革的事情自然而然的就会有针对性的方案出来。
一番全面的利弊分析出来,外加首都汽车制造厂这边保证改革之后完成上级部门的任务的同时,还能额外的创造产值。
这么一来,一机部那边想要直接反对这份报告都有点不知道要如何下手了。
“我让秘书把这份报告复印一下,给到其他几个副厂长看一看。”
“老陈你直接跟我一起去一趟一机部,我们先找秦局长汇报一下。”
原本还想着江辉他们今天把报告写出来,明天上午厂里面上会讨论一下,然后下午再去一机部。
现在报告提前写出来了,眼看着距离下班还有一点时间,郑海明是一分钟都不想耽误了。
反正他跟陈奇两个人拍板之后,其他人哪怕是有意见,也掀不起风浪。
作为厂长,厂委会里头的其他成员,至少有一半都是站在他这一边的。
其他平时哪怕是跟他不是一条心的人,大概率也不会傻傻的跳出来反对。
真要是有,那到时候借着这个事情把人家给收拾了,那就更好了。
所以郑海明不等上会,直接就要去找一机部汇报了。
毕竟今天刚刚出会议精神的报告,他们就把改革方案提出来了,这个意义太不一样了。
指不定将来首都汽车制造厂不仅能够成为改革的示范工厂,还能成为改革先锋模范被不断的表扬。
再夸张一点,这个报告也许将来在华夏历史发展当中都能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想到这些,郑海明就觉得屁股下面有点发烫,坐不住了!
“没问题,我也觉得这份报告越早递给上级部门越好,指不定有些领导就在等着看看哪个工厂能积极的冲出来呢。”
都到了这个时候了,陈奇肯定不会有任何的犹豫。
“小江你也跟着我们一起去吧,年轻人脑子比较灵活,周领导和秦局长你也算是比较熟悉了。”
郑海明想了想,把江辉也带上。
很快的,三人就坐上了郑海明的配车,朝着一机部飞奔而去。
当然了,在出发之前,郑海明亲自给秦浩打了个电话,表示自己要过去汇报一下工作。
顺便还问了一下周建在不在部里面。
……
一机部江辉不是第一次来了。
甚至上周还专门找魏蜀吴送了一下翻译稿。
不过这一次的情况,显然是有点不一样的。
郑海明跟秦浩的级别是一样的。
放在后世,秦浩这种部委的领导肯定是要比郑海明这种工厂的厂长要威风不知道多少倍。
但是在九十年代中期之前,国企的厂长比同级别的行政部门的人员要更有吸引力。
不少人在国企和行政部门之间选择的话,都会考虑去国企。
这一点倒是跟后世完全相反。
所以郑海明这个同级别的人员过来汇报工作,秦浩那是一点架子都没有摆,亲自在办公室里头等他过来。
谁也不知道过段时间自己有没有哪个亲朋好友需要找郑海明帮忙安置啊。
“老郑,你可是我们汽车局的稀客啊,今天是什么风把你吹过来了?”
当秘书带着郑海明几个来到自己的办公室,秦浩亲自起身出来跟郑海明几个握了握手。
郑海明、陈奇和江辉,他都是认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