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以为自己做的足够隐秘了,可没想到从老同学嘴里说出来的就跟在大太阳底下行走一样。
其实这也是李言诚在吓唬他。
计划外物资的流动,想查清楚最终到底去了哪里,肯定能查的清,可这要看是谁来查。
这里边每个流动环节上都有关系利益人,拔出萝卜带出泥,一般人,哪怕是公安或者是监委的人来查,想查清楚都不是那么简单的,查到最后可能还是什么都查不出来,因为关节太多了。
真想查的清清楚楚,也就是社会局的了。
这也是为什么上边不让社会局跟地方上多打交道的原因,这两边要是勾结在一起,那就坏事儿了。
李言诚吓唬这位老同学,就是想让他收手,免得到时候真的被扫进去打靶了,真到那时候,不但人被打靶,财产还要被罚没,留下一个寡妇带着三个儿子日子可咋过呀。
“大……大诚,是不是……是不是谁又盯上我了?”
因为两年多前出过一次事儿,现在李言诚再这样一说,就算这些年经过不少事儿的朱永扬也有些慌了,说话都有些颤抖。
他这些年虽说混的还算不错,手底下讨生活的兄弟数量也不少了,说个一呼百应也不夸张,在道上绝对是有头有脸的一号人物。
可两年多前发生的那件事儿才让他明白过来,他这点势力在人家那些某几代的眼中就像是小孩子过家家一样。
收拾他不比踩死一只蚂蚁费的力多多少。
李言诚没说话,划着煤油打火机将手中的烟点上。
见他不说话,朱永扬的心里更没底了,急忙又开口解释道:“大诚,我不是不听你的话,前半年做的那两单实在是推辞不过,我老婆单位要盖家属楼,她们领导……”
“老朱,你说的这些我都知道。”
不等朱永扬将话说完,李言诚就把话接了过去。
“已经过去的事情就不提了,咱们是老同学,这些年你也确实帮了我不少,跟你说这些,我只是不想看着你再陷进去。”
“我懂,我知道你是为了我好,我向你保证,以后无论谁来找我,我都不会再帮这个忙了。”
“我今天找你过来,想说的不止是你偷偷倒腾大宗物资这一件事儿,你做的那个倒腾各种票据和紧缺生活物资的买卖,如果能收手,最好也收手吧。”
此言一出,朱永扬直接就呆愣在了那里。
之前李言诚也劝过他别再弄这个了,这些年挣到的钱也不少了,踏踏实实过日子。
可拿爬犁搂钱搂习惯了,他哪里能受得了上一个月班,却只能挣到几十块钱的日子。
第438章 个体
之前李言诚虽然也劝过这位老同学放弃手中的生意,可说的都比较隐晦,只是话里话外暗戳戳的点一下,哪里会像今天这样直接挑明了说。
第一次听到这么直白的劝告,朱永扬都不知道该怎么接话了。
放弃吗?
手底下那些兄弟们怎么办?
不放弃?
今天这位老同学把话都说的这么直白了,他不傻,相反非常聪明,没有一定的头脑和胆子,也不可能在那个年月里挣到钱。
朱永扬心里很清楚,今儿如果拒绝,那么他跟这位老同学的关系可能也就要到此结束了。
可是……
看到他闷着头不说话只抽烟,李言诚也没再追着说什么,端起石桌上的茶杯喝了口水,又拿起媳妇儿刚才给泡的那壶茶续满,也坐在那里埋头抽烟不吱声。
直到手中的烟抽完,将烟蒂在桌上的烟灰缸里捻灭,朱永扬才长出一口气,有些犹豫的问道。
“大诚,是不是……是不是要有什么动静了?”
“动静一直都有,你又不是不知道,什么时候也没放开了让倒腾票据啊。”李言诚笑呵呵的接了一句。
“我……”
嗯?
就在朱永扬刚想说什么的时候,忽然愣了一下,不对啊,这话里有话。
倒腾票据?没放开了让倒腾票据?
可自己干的不止是倒腾票据的活啊,还倒腾老百姓急缺的一些生活物资呢。
是没说,还是说……
就在朱永扬愣神的工夫,李言诚开口了,他不打算让这位老同学瞎猜了。
“行了老朱,你也别瞎琢磨了,我的意思就是倒腾那些票据的买卖你最好收手不要做了,当然,你下面的人谁想做,你可以交给他去做,但你一定要抽身出来。
还有你私下里买卖的那些生活物资,像那些衣服啊鞋啊水果罐头等等这些东西,如果还想继续卖可以,但一定要注意,别再搞的那么大张旗鼓,好像生怕别人不知道你有货一样,最好能想办法把自己慢慢摘出去。”
听到这里,朱永扬已经在心底松了一口气。
倒腾这些小东西的买卖还能继续做,那就问题不大,至于说把自己摘出去,就算李言诚不说,他也是这么想的。
现在手里有钱,家里有媳妇儿有孩子,他也不想再像以前那样提着脑袋干这些事儿了。
“大诚你放心,这次我一定听你的。”
“嗯”李言诚点了下头,想想又继续说道:“我知道你这家伙脑子活泛,真让你闲到家里你肯定也闲不下来。”
“嘿嘿”朱永扬有些不好意思的笑笑。
从父母不在了,他小小一点点就要照顾弟弟妹妹的生活,这一忙活就是近三十年,现在让他猛不丁啥也不干就在家里享受,他还真坐不住。
“大诚,你一天接触的都是上边的领导,对政策的理解比我们这些人要透的多,有没有什么合理合法的生意能做啊。”
“你别说,还真有。”
“什么生意?”听到李言诚说有合理合法的生意能做,朱永扬的眼睛一下就亮了,急忙追问道。
钱,这些年倒腾下来,他手里最起码有十几万能用的钱,按照现在的消费水平,他就是什么都不做,到死也花不完。
可他不想现在就过上退休的生活什么都不干,如果能有合理合法的赚钱机会,他一定不会错过的。
“房子”
“呃……大诚你说什么?房……房子?”
朱永扬一脸不可思议的看着坐在对面的老同学,有些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没错,就是房子。”
“不是,我没理解你的意思,房子怎么赚钱?”
李言诚说的房子指的就是商品房。
七九年的时候,沪市那边一家企业推出了几十套住宅,这些房子全部卖给了华侨家属,这就是国内商品房的雏形。
今年四月,上边明确地提出了住房制度改革的总体思路,提出要走住房商品化的道路。
六月份,商品房的政策正式实施,商品房的思想提出以后,首先是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个别试点。
京市也捞到了一个试点,那几栋房子正在建设当中,据李言诚所知,这批房子最大面积一百二十多平,最小面积八十多平。
这里所说的面积指的可是使用面积,不是建筑面积,也没有公摊,也就是说,落到住户手中的房屋面积是实打实的说多少就是多少。
不像后世,都不说那坑爹的百分之多少的公摊了,光那个建筑面积都够让人恼火的,一百平的房屋到手真正能用的面积能有七十平都算是好的。
这批试点建设的商品房最终卖多少钱现在价格还没核算出来,但最大面积的那种房子也不会超过五千块钱。
这个五千块钱可是一套,不是一平方。
当然啦,现在全国职工年平均收入也才八百块钱左右,这五千块钱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了。
最关键的是什么,这批商品房推出后没人买。
有工作的都在等单位盖房,没工作的就不用说了,想买也买不起。
还有一部分人是想买不敢买,为啥?担心枪打出头鸟。
“房子……”
……
“沈所长,你们这一天到晚的也是忙的停不下来啊。”
“没办法啊金处,这段时间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治安案件频发,不是这儿把人打了,就是那儿把人砍了。”
“把人都砍了还治安案件?”金智海挑了挑眉头,看着刚进屋的淀海分局下属的派出所所长问道。
“砍的倒是不重,被砍的也愿意和解,都是一帮年轻小子,聚在一起两句话说不对可能就上头了,现在打完了被我们一抓知道害怕了,家里人跑前跑后的求爷爷告奶奶。
被砍的那边见这边愿意承担医药费,还愿意给赔偿,也就同意和解,至于我们这边……”
说到这里,沈所长看着金智海有些不好意思的笑笑:“金处您也是从咱们基层上去的,派出所警力不够,当事人双方都愿意和解,我们……嘿嘿!”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金智海点了点头,刚想把话题转移开说到八二八案件的调查走访上呢,忽然又想到了什么。
“沈所长,你刚才说这段时间治安案件频发?”
“对,其实也不是这段时间了,从去年开始打架斗殴,偷东西,甚至还有抢劫的案件就开始多了起来。”
“知青”
“啊?”沈所长愣了一下,一脸茫然的问道:“金处,您说知青是什么意思?”
“我说这些案件的当事人是不是都是知青,这么说吧,嫌犯是不是都是知青?”
“呃……这……这我还真没注意过,金处,您为什么觉得会是知青?”
“你先查一下这段时间处理的这些治安案件的卷宗,看看情况再说。”金智海没有回答沈所长的这个问题,只是屈指敲了下桌子。
能想到知青,是因为李言诚有一次在聊天的时候跟他提到过前些年下乡的知青回来后没事儿干,肯定要无事生非。
如果治安环境恶劣真的跟这些知青有关,还是要想办法跟上边汇报一下,想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才行。
当然,这个问题他们公安部门肯定解决不了,这不是抓一批,关一批,打靶一批就能解决的问题。
那样做,只能是暂时压制一下。
他记得李言诚说过,要从根上解决问题,还是得让这些人有事情做。
只有让这些闲的学驴叫的人都有事儿做,能挣到钱吃饱饭,这样一来这些人才不会再无聊的满大街溜达。
这个问题其实上边早就注意到了,今年年初下发的允许发展个体经济的文件,就是为了解决无业游民的问题。
下边,尤其是内地那边,因为对政策吃的还不透,再加上领导也比较谨慎,所以这个个体经济的发展还比较缓慢,做生意还都是偷偷来,就害怕政策上再有个什么反复,就要倒霉。
京市这边到底是天子脚下,对于一些新出台的政策理解的比较透彻,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个体户注册就已经上千户了,如果扩大到全国,到今年年底,这个数字会上万。
而再过两三年,全国的个体户注册数量会破百万。
没有注册,自己私下里练摊的就更多了。
发展个体经济其实也是个试验。
个体经济的承载力还是有点小,担负不了国家发展的重量,私营经济的发展是必然的,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个体户?”房子的事情还没搞明白呢,李言诚又转到了个体户上,这个弯拐的有点大,朱永扬感觉自己脑袋是嗡嗡的
“对,注册成个体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