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了诸多电影节电影奖的优劣长短,回到长影节金鹿奖上,李秋棠大胆提出自己对长影节金鹿奖的定位:
“现在我们都在说电影工业化,长影节金鹿奖就应该定位在这里,我们国内也确实缺少一个表彰电影工业的电影奖。奥斯卡就是电影工业奖,但我这里不拿奥斯卡作比较,我拿金球奖来说……”
李秋棠对长影节金鹿奖的畅想就是中国电影的金球奖。
对于改革方向,李秋棠首先提出要改革评选范围:“欢迎两岸三地,甚至新加坡、马来等地的所有华语电影参展参赛。13年,在50金马这么重要的时间点,金马奖居然把最佳影片颁给一个新加坡新人导演的《爸妈不在家》,这样做大家一看就知道金马奖真扶持新人,以后有人说金马奖论资排辈,《爸妈不在家》就是个绝好的例子。新加坡华语电影,华语电影圈边缘中的边缘,但它能拿金马奖,这非常鼓舞新人。”
但同时李秋棠也知道,很多境外华语电影无法引进国内,电影评奖必须考虑这点,李秋棠在会上也提出了这点。
接着,李秋棠就工业化定位展开对长影节金鹿奖的未来规划说明,包括可能会面临的困难,例如资金来源、电影节吸引力弱、电影节本身的推广传播难题以及电影节对展映竞赛电影的扶持问题,等等。
李秋棠不光只提出问题,他连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也提出了一些可行性方案。
李秋棠一个人嘚吧嘚吧说了两个多小时,在这个议题上,他真的有太多话要说。
“……这些都是我的一些想法,还很不成熟,大家多多批评,多多交流。”李秋棠终于说完了。
大领导带头鼓掌,连夸他讲的好:“由浅入深,我这个外行都听进去了。很好啊,难怪你能把电影把你那公司做的这么成功。”
“您过奖了。”
大领导也没说可行不可行,夸完他,就离开了。
其余领导也没说好不好的,听完李秋棠的汇报,又说了两句无关痛痒的话,就散会了。
李秋棠有点摸不着头脑。
第536章 批评
可能是因为《老炮儿》撤档伤及太深,华艺在元旦第一天就着急忙慌地发布了自己的部分新年片单。
有国内影片,也有国际合作的大片。
国内比较受关注的,有冯晓刚的《我叫李雪莲》,改编自刘振云小说《我不是潘金莲》;和向老板合作的全明星奇幻3D大作《封神传奇》(这片子最初真是华艺的);以及即将在情人节上映的《奔爱》。
国外大片有《魔兽》和《摇滚藏獒》两部主力。
更多电影将会在3月份的H计划上正式发布。
该说不说,华艺虽然在走下坡路,去年的成绩也不算好,但破船还有三千钉——华艺现在也不算破船——发出来的片子看起来还挺有吸引力。
但是,秋天影业40天的静默期终结了。
全国最大的影视公司终于可以发声,终于可以腾出手回击之前竞争对手对自己的抹黑了。
商战有时候非常朴实无华,总结起来就是两条共十个字:
等友商自杀、友商是傻X。
前者最好的践行者就是阿狸影业,阿狸的傲慢让他们不断作死,11月其副总裁居然公然喊话说阿狸不需要专业编剧,称阿狸会请IP贴吧的吧主和同人小说作者,来一场养蛊式竞赛写作,谁写的好就用谁的故事。
结果自然是引起整个编剧行业的愤怒,甚至有编剧发文不会跟阿狸合作,尽管事情最后以阿狸澄清道歉结束,但阿狸影业的招牌算是洗不干净了。
至于友商是傻X,这就得交给秋天影业来说了。
秋天影业副总裁陈芷熙在接受采访时抨击业内乱象:“有的公司拿刚立项,甚至还在创意阶段的电影来填片单,一年发十几部甚至几十部片子,这样面子上当然好看,但这在一定程度上欺骗了观众。
“有的片子今年在待映片单上,明年还在,弄不好后年它还在。
“我们同事也劝我,说学学别人,一年也发二三十部,这样多好看,但我不同意,我要发就发今年一定会上的,我宁愿面子上没那么好看,也不欺骗观众。
“如果真要发,我们公司一年能发三四十部,主投的,参投的,发行的,我们有很多片子。”
接着,陈芷熙又说:“有些创作者太胆大妄为了,我们虽然说创作自由,但创作者千万不能自以为是,自作聪明,否则最后只能是自食恶果。”
懂的自然懂陈芷熙批的就是华艺。
李秋棠在部里做完报告后,也没等来个什么回复,觉得部里应该在讨论自己的报告。
人家办事也需要个时间,所以他也不急。
反正他手里也还有很多工作要忙。
首先就是《流浪地球》的筹备工作,剧本已经全部定稿了,他要建组招募人手开始准备了。
从这个环节开始,作为导演,李秋棠就要全面参与剧组工作了。
但在《流浪地球》之前,他还有一部《梁祝》要拍。
《梁祝》的剧本还在李蔷手里,没有定稿。这份剧本折磨着李蔷,也折磨着李秋棠。
李蔷已经写了3版共10稿,共计70万字,李秋棠依然不满意,他自己动手写的部分,也怎么看都不满意,只得反复琢磨。
目前能用的故事,只有不到50%。
李蔷甚至劝李秋棠放弃这个剧本,李蔷认为李秋棠现在还年轻,不宜碰这么沉重的家庭题材:“等10年,你40岁的时候,对生活对社会都有了成熟的理解,再来拍会更好。”
但李秋棠不听,没别的理由,他想拍,他对这个故事的冲动不亚于《流浪地球》。
导演说了一定要拍,作为编剧只能继续往下写。
同时,李秋棠也在做自己的功课,《梁祝》的故事被放在了08年前后,已经过去6年了,这6年,国内发展说换了人间都不为过,他需要重新考察并尽力还原当时的社会现状。
两部重头戏交织在一起,李秋棠每天的生活忙碌且充实。
倏忽已到月底,深夜。
“导演,你还不走吗?”最后一位加班的同事也要走了,过来跟李秋棠打招呼。
“你先走吧,我这里还有点东西没弄完,门我来关。”李秋棠从电脑后抬起头,“食堂关门了吗?”
“都11点了,食堂已经没吃的了。”秋天影业食堂夜宵从晚8点供应到晚10点,“你想吃什么,我给你点外卖。”
“不用了,你回去吧,路上小心点。”李老板还不至于吃个夜宵还要员工付钱。
“导演再见。”
李秋棠现在在给《流浪地球》画分镜,尽管脑子里有东西,但照着画下来,也是一件非常庞大的工作。
12点,李秋棠要自己的第一个助理下班回去——李秋棠工作起来会配2-3个助理,一个助理熬不过他。
十分钟后,第二个助理上班,给老板带了点夜宵。
“导演休息会儿吧,天天这么熬,艺菲回来又要说我们没劝你好好休息。”助理把夜宵摆好。
“她说她的,你们别听。”他自己都不听老婆的。
但李秋棠还是放下纸笔,和助理一起吃点东西。
看桌上满满当当摆了一桌菜,李秋棠道:“夜宵吃这么多,浪费。”
助理笑道:“这些都是我点的外卖,现在点外卖便宜,这一桌菜,才100多点。”
“是挺便宜的。”
“现在几家外卖平台都在疯狂补贴抢用户,就跟票补一样,花挺少的钱就能点很多菜。”
富豪也吃便宜外卖,这没什么稀奇。
刚拿起筷子,李秋棠的手机就响了,是吴经,他发了一份《战狼2》的定稿剧本给李秋棠,并说:“秋棠,这是第二部的剧本,你看看咋样。”
李秋棠索性给他回了个语音信息:“我现在在公司,你要方便就过来聊,我这儿刚吃上夜宵,我们边吃边聊。”
吴经也不觉得深夜叨扰有何不妥,立马答应:“有吃的我肯定来啊,我就在怀柔,现在过来。你们慢点吃,别等我到了就留一点残羹剩饭给我。”
李秋棠和助理一边吃一边等吴经,一边说些工作上的安排。
包括2个小时后,跟美国那边开视频会议;明天一早就要出发去冀省参加公司新影院的开业剪彩,李秋棠只能在车上休息。
又是一个大夜,老板一点都不好当。
正说着,吴经提着一袋几盒菜,夹着一瓶酒,到了。
第537章 奸商
助理退出办公室,把空间留给两人谈事儿。
“你来我这儿是喝酒的还是谈事儿的?”李秋棠本来不打算喝,但既然吴经带酒了,他也就陪着喝两杯,结果一斤酒,吴经一个人干掉八两。
《战狼》投资回报很高,是圈内的优质项目,但吴经启动第二部的筹备,依然没有得到什么投资人的支持。
投资人依然不相信军事动作,吴经甚至做出妥协,也想找个时尚小鲜肉来给自己的电影涨涨人气。
但他找的所有小鲜肉,一听要动作训练,还要去非洲拍,给多少钱都不答应。
除了像《环2》和《花木兰》这种跨国大项目,李秋棠现在很少过问公司的具体项目了,他问:“第二部公司不给钱吗?”他以为公司会理所当然地支持吴经拍第二部,毕竟第一部给公司赚钱了。
“给了,但风险不能让你一家担着,我想多找几家分摊风险。”李秋棠愿意相信吴经说的话,因为现在的市场就是不相信军事动作片,吴经不想把风险让秋天一家全担了也算仗义。
吴经接着说:“其实也不是没人投,但他们要求太多,要我听他们的,用他们的演员,还不准我去非洲,说要降低成本,我说不行,我要按我自己的来,你有钱我也不要。”
这种事也不好说谁对谁错,作为导演,李秋棠当然理解吴经的这种想法,他自己拍戏也不想被资方指手画脚,但资方要求就错了吗?你拿了我的钱,不应该按我要求来吗?
在吴经来之前,李秋棠已经把《战狼2》的剧本看完了,跟成片还有一些细微区别。
在吴经的剧本里,电影最后一幕是冷锋的车队用一根树枝挑着国旗通过封锁区。
但李秋棠要他改:“张力还不够。让冷锋爬上车顶,用受伤的胳膊当旗杆,将国旗高高扬起。”
李秋棠放下筷子,拿过纸笔,迅速地画了一张分镜图:车顶,众人簇拥着冷锋,冷锋半蹲着比他人高半身,右手手臂高高举起,国旗迎风飘扬。
李秋棠09年就敢拍《时间规划局》这样批评资本主义的电影,论铁血战狼,他可不输吴经。
吴经看了分镜,反倒说:“我画分镜就没你快。”
“科班四年,啥都忘了,就剩这手分镜了。”
喝着酒吃着菜,李秋棠都快忘了是他把吴经叫过来聊剧本的,反倒是吴经一直在说第二部筹备到现在如何如何不容易。
“我过几天就要去非洲实地再看看。”
“这都快过年了,还出去?”
“年前再去一次,把非洲的工作搞定了,我也能踏实过个年。”
接着两人开始聊剧本,李秋棠指出他目前的一些细节错误,主要是节奏的调整,李秋棠觉得可以在现基础上再加快一点节奏,建议吴经缩短两场文戏的时长。
人家剧本做了几年,大体已经没问题了。
吃喝完,已经快1点了。
吴经喝了酒,李秋棠可不敢让他开车,得知他是一个人开车来的,便让自己助理送他回去。
跟美国开完越洋会议,已经是凌晨4点了,李秋棠没回家,而是在公司休息室凑合了几个小时。
早上7点半,李秋棠被自己助理叫醒,乘车前往石市准备新一天的工作。
在车上他还不忘打电话给陈芷熙,询问《战狼2》的情况。
陈芷熙说的跟吴经说的差不多:“他说不愿让我们一家担太大的风险。”
“我们现在投了多少?”
“他预算1亿2,我们给5000万,他自己公司凑了2000万。”
秋天占比确实已经不低了,风险也应该是最大的,但李秋棠却说:“我昨天晚上就没说,你找个时间去见见他,让他别到处找钱了,缺多少我们补。”
李秋棠还找了个听起来特别好的理由:“就当把第一部从他身上赚的钱再投给他。”
但陈芷熙哪会听不出他就是看好《战狼2》的前景,想多赚点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