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个力气活,所以他果断决定,摇人!从运算所摇人。
带着磁带,找到了运算所的池总工,池总工看见高振东又带着磁带过来了,高兴得很,这一看就是又有新东西了。
召集了几名骨干,把高振东围上了。
随着磁带的“沙沙”声,高振东打开了vi编辑器,运算所的人看着他,有点不明所以,这玩意有啥新的?
可是随着高振东在键盘上输入“yi”,屏幕底部跳出一行备选字“1.一 2.已”,大家的眼睛瞪大了。
高振东按下了键盘上的“1”键,一个“一”字在屏幕上闪现出来。
大家哄然而动,早就想要这个东西了。
池总工站在高振东身后,用力的拍着他的肩膀:“高主任,你把汉字编辑环境做出来了!!太好了,现在开始,计算机里,也有我们的文字了!”
“以后可以用计算机写文件了,不用担心写错字了,也不怕浪费笔墨了。”
“你不觉得用计算机写文件是更大的浪费?”
“太好了,从现在开始,C语言程序里的注释,就可以用汉字写了,而不是像以前一样,写一堆自己都要靠连起来猜的拼音。”
“你还别说,用磁带存文件,想想都激动啊。”
“仔细想想,计算机上修改文件真的是很方便呢。”
由于多音字的存在,用汉语拼音写注释,时间久了真的是自己都要靠猜的,所以很多国家的拼音文字其实问题挺多。
比如某国,因为“防水螺栓”和“放水螺栓”是同一个拼音,结果用错了螺栓,把地基给泡了。
高振东又接着输入了“二”、“三”、“已”几个字,然后笑着道:“没了。”
池总工:“没了?”
高振东笑道:“对啊,这东西我就花了一天时间写的,我自己一个人,来不及做字库和输入对应表了,就做了这几个字,用来调试的。”
大家哈哈大笑,这的确不是一个人短时间能做出来的。
然后突然反应过来:“一天?高主任,伱做这个东西就只花了一天?”
高振东点点头:“嗯,对啊,有了现成的编辑器和显示器图形驱动做底子,加上C语言编程效率比汇编高,这东西也挺简单的。”
虽然编辑器是用汇编实现的,可是C语言的好处在于,可以直接嵌入汇编的程序,一样能编译运行。
池总工不知道说什么好了,虽然知道他说的道理没错,可是一天就做出来这个东西,还是让他很感到惊讶。
高振东道:“接下来,汉字字库的制作和输入对应表的编制,可就交给你们了,我是实在没空。”
池总工激动的拍拍胸脯:“高主任,你放心,这个事情就交给我们了!可惜现在计算机有点贵,能用得上这个编文件的,还真不是一般人,哈哈。”
高振东笑了笑:“也许过上几年,很快就能普及开来了呢。”
叮嘱池总工把汉字字库和输入对应表尽快做出来,并且返回一份给他,高振东离开了运算所。
而池总工,则是马上把电话打到了十二机部领导那儿。
“领导,好消息。”
十二机部领导笑道:“什么好消息啊?这么激动。”
“第三轧钢厂的高振东主任,做出了一个汉字编辑环境,从现在开始,我们可以在计算机上编辑和处理文件了。”
十二机部领导接着电话,一下子从椅子上站了起来。
“好消息,这真是好消息啊。”
“对啊领导,计算机上编辑处理文件,容易保存,修改灵活,容易复制,而且也比普通文件容易加密,在各单位之间传送资料,就更加方便了。”
池总工还没想到的是,等到高振东建议的“计算机间通信”技术有了成果,会带来更大的改变。
他接着向十二机部领导介绍了一下现在汉字编辑环境的现状,领导听了非常高兴:“这个事情意义重大,等到你们把高主任说的汉字字库和输入法完善完成之后告诉我,我联系宣传口的人,让他们去你们那儿拍一下,这个事情要宣传!”
池总工连声答应,十二机部领导又遗憾道:“你说这高主任,怎么就分配到十七机部那边去了呢?浪费人才!浪费人才!”
池总工听见这话,心想道,你这话可别被十七机部的领导听见,否则他一定用高主任的其他成果来喷你。
而高振东并不知道这个事情,他正在自己的办公室里,看着自己在系统商店里的新收获。
这是他看到一个移动wifi终端,突发奇想给提出来的。
然后他就得到面前这个大铁皮盒子,还有一本说明书。
这是一个电话线上用的调制解调器(Modem),高振东前世只闻其名,却从来没有见过,因为那个时候,这玩意早就已经淘汰了十多年,除了很特殊的地方和情况,根本没人用这玩意。
Modem,Modulator(调制器)与Demodulator(解调器)合起来的简称,其中调制器负责把计算机送出来的数字信号调制成可以供电话线传输的模拟信号,而解调器则反过来。
两者组合工作,就可以通过电话线实现远程通信,而且实际上,这个东西不一定需要通过电话线,理论上只要是一对电线就行。
由于Modem的读音,前世的人们昵称这玩意为“猫”,曾经是计算机上的标配,有外置式的,也有内置式的。
高振东差点激动得叫出声来。
这个时候,花旗国是有调制解调器了,可是国内还是没有的,这下子,可以组简单网络了!
这东西的速度并不高,在前世,基本上最高速率是做到了56kbps,而高振东手上这个,是1200bps,也就是一秒传输1200位,看起来不高,可是对于这个时代的计算机来说,这个速度非常够用。
高振东二话不说,在系统里又提取了一个,两台!这回就能一收一发了。
不过他并没有急着拿着去运算所,他还要做一些准备才行。
只有了设备,没有驱动和应用软件怎么行。
telnet、ftp!
有了这两个东西,一个能传消息,一个能传文件。
telnet和ftp是两个应用层协议,基于TCP/IP协议,telnet还是计算机远程登录的基础协议之一,有很多用途。
想到这里,高振东毫不犹豫的用4次抽奖机会,在系统里找到了一套书。
——《TCP/IP协议详解》!
花旗佬,你们的TCP/IP,现在是我们的了!
当然,现在马上实现庞大的TCP/IP协议族是不现实的,他只是从中将telnet、ftp裁剪出来而已,甚至协议数据包都不一定承载于TCP或者UDP报文上。
TCP/IP的具体实现,先往后稍稍,我先组个网。
仔细看了调制解调器的说明书,其实也就是设计材料,这玩意说复杂吧,还真就不怎么复杂,使用的是相移键控(PSK)技术进行调制解调的,PSK简单来说,就是用信号不同的相位来表示二进制的“0”或者“1”。
当然调制解调不止相移键控这一种,还有比如频移键控(FSK)、幅移键控(ASK)、正交振幅调制(QAM)很多种,不过高振东手上这两台,是用的PSK。
用到的元件,基本上是用国产元件替代的,这就让高振东很方便解释来历了,不过他还得根据这玩意的BOM表,请老丈人去买几套元件来,掩人耳目,电路板嘛,交给运算所的人去做了给自己送过来就行。
嗯,今天就这两更了
第174章 碳研院的新问题(3k)
和高振东前世学习的OSI七层网络模型的结构不同,这次高振东准备组的简单网络,倒是有点像他在前世准备在毕设里实现的一个私有数据传输协议族,完全抛开OSI七层模型,应用层是一层,再往下,除了物理层之外,其余的全部压缩为一层,将通信的层数控制在三层,能跑就行。
这其实和TCP/IP的思路比较接近,TCP/IP其实就只有四层或者五层,到底是四层还是五层,这个倒是不太明确,各有各的说法。
OSI七层是个比较理想化的模型,理想化的东西就有个缺陷:不太注意现实,有点不接地气,要完整实现这七层,简单来说就是有些东西是多此一举,浪费资源的。
而TCP/IP诞生源自实际应用,它更接地气一些,要在70年代左右的硬件环境和通信资源下实现较为可靠的网络传输,咱们就尽量节约一点。
高振东也是这个想法,甚至他更极端一些:能跑就行,但是可以利用自己手上现成的telnet和ftp协议的报文头信息辅助控制握手和传输,别人都搞好的,自己拿来主义就好。
高振东手上这个Modem,系统也是帮着卡了个bug,虽然所有的东西都基于现有技术,但是却有一个利用现有技术,实现的未来功能。
——那就是实现了AT指令集控制Modem的拨号等基本操作控制,虽然没有日后的AT指令集那么完整,但是基本的一部分是有了。
只可惜现在这个电话机靠人工交换的背景下,这玩意意义暂时不大。
这个时候的调制解调器,使用起来非常麻烦,要靠电话听筒发出的声音和一个叫“声耦合器”的东西协同动作,才能成功连接,而且这套玩意哪怕是在西方已经普及了程控交换电话网后,依然如此。
直到80年代,贺氏公司发明了智能调制解调器,才将上面说到的计算机直接控制Modem拨号给弄进去。
有意思的是,早期著名黑客里面,就有一位,纯靠自己的嘴模拟电话拨号音,就能拨通网络的,就是利用了声耦合器的这个缺陷,而且那张嘴是真厉害。
就在高振东和网络传输较劲的时候,俞允成来找他了,应该是碰到了一点小问题。
“高主任,我们在调试测温系统的时候,发现一个问题,不太好解决。”
“什么问题,你说。”高振东给他们的是原理性的设计,在大的方面考虑比较完整,但是在一些小细节方面可能就不是那么完全了,出一些小问题实属正常。
“测温的问题,热电偶测温的准确度和精密度都没问题,可是由于是在炉膛上,灵敏度有些不够,反应慢一些。这个东西又不能送到炉中央去,所以不太好解决这个问题,热电偶是您做的,想看看能不能提高一下它的灵敏度。”
高振东想了想,这个还真不能用坦克自动灭火的热电偶那种方式来解决,这玩意是要长期工作在高温环境中的,不过办法还是有的。
“这样,我们不在热电偶自身去动脑筋,热量不过来,你就叫它过来。你试试在热电偶前面,用石英玻璃做个聚光镜,将炉膛里的光尽量聚集到热电偶上面,这样反应速度应该能上得来,只是要重新校准热电偶温度和炉体温度的对应关系而已。
俞允成一听,诶,这个办法不错,简单直接,曲线解决问题,还得是高主任。
“哈哈,这个办法好,不用费时费力去折腾热电偶,加块石英玻璃就解决问题了,我这就去试试。对了,高主任,东北碳研院的人来了,正在卸货,伱要不要去看看。”
高振东闻言,放下手中的事情,和俞允成一起去了单晶炉实验室。
东北碳研院那边为第三轧钢厂承制的石墨构件,如加热体、电极、保温罩这些运到了,石墨加热体再加上石英坩埚,基本上热场这一块的主设备就齐了。
这一次,是段工亲自押车过来,这让高振东有些诧异,这玩意用不着他亲自过来吧。
一见高振东,段工哈哈大笑:“哈哈,高主任,我又来了!你们这批构件,可是我们院长亲自关照,由我一路盯着做出来的,质量上绝对符合你们的要求。”
高振东连连称谢:“可太感谢了,以后可能还要经常麻烦你们呢。”
石墨构件不是装上就一劳永逸的,有一部分是需要更换的,有点像耗材,所以高振东有此一说。
段工笑道:“哪儿称得上麻烦,我们不就是做这个的嘛,呵呵。”
说完,向高振东使了个眼色。
看出来他应该是有什么话要说,难怪他要自己亲自过来。
高振东点点头,把卸货、检查、安装的事情交给俞允成,自己带着段工去了自己办公室。
进了高振东办公室,段工才说起自己的来意。
“高主任,一个事情嘛,是小事,过年了,踅摸了点年货,给你带了点过来,呵呵,也不是什么稀罕物,回头我叫人给你送家里去。”
知道这位外粗里细的段工的风格,高振东笑着道了谢,那边过来的,可都是好东西,有一些是自己系统里也提不出来的。
说完这个真正的小事,段工说的下一件,可就不是小事了。
“第二件嘛,是找您求援来了。”
“求援?”高振东有些奇怪,关于石墨的东西,自己前面都和他说得很透了,想了想,对了,还有个热解石墨的事情,上次他自己不好意思,没继续听下去。
看来是现在需要搞热解石墨了?
高振东笑道:“热解石墨的事情?没问题啊。”
可是段工的回答却有些出乎他的意料,段工摇摇头:“不是,是渗铜石墨喉衬材料的事情。是准备用在哪儿出的问题,我不能说,不过具体情况和相关参数是能说的,就想请您给我们参谋参谋。”
高振东差点没笑出声来,你这跟都说了有什么区别,这玩意还能用在哪儿?
自己手上还有碳研院的技术顾问聘任证书呢,估计这也是他说起来实际上没啥顾忌,只是装个样子的原因。
“嗯,没事,什么问题,你说吧。”
段工说的这个事情,其实情况很简单。
高振东教着他们做出来的石墨渗铜材料,强度比较高,抗烧蚀性能也较好,因而准备用在另外一个需要使用到类似材料的场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