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试验下来,发现抗烧蚀性能下降比较厉害,受高压气流冲刷,机械剥蚀比较严重,这就让他们百思不得其解了,按照理论计算,这个材料的强度是符合这个使用场景的要求的。
而且在导研院的红外空空导弹上使用也很顺利,甚至两者之间工作压力相差都并不太大,按说不至于造成如此程度的性能下降。
碳研院想来想去,找不到原因,干脆,趁着运送构件的机会,过来找高振东,一是带点年货,加深下关系,二来嘛,亲口问问,也许有办法。
至少,得把原因找出来,才能进行下一步的研究,否则连方向都找不到。
高振东仔细询问了出问题时候的工况,心里大概有底了。
“段工,你们新的这种应用,听起来其工作时间,已经远超导研院产品的工作时长了吧?”
“嗯,对,但是按说工作时长增加,烧蚀程度会增加,但是烧蚀率也就是烧蚀速度应该是维持在一个范围内的,但是现在的表现是急剧下降,主要表现为气流冲击带来的机械剥蚀。”
高振东笑道:“你们认为渗铜石墨的机械强度按照计算来说是足够的,不应该出现这种情况?”
“嗯,对,这就是我们抠脑袋的地方,算起来够,用上去就垮了。”
高振东笑道:“段工,你想想,铜是不是会烧化?”
“烧烧化?!诶哟我滴个乖乖,高主任,你这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啊!”
段工听见高振东这简单一句话,一下子想明白了。
常温下检测石墨渗铜材料的强度,由于铜是凝固的,与石墨材料交缠,其强度肯定是很高的。
可是到了工作状态下,铜被烧化为液体了,这个时候就只是起到作为发汗材料,蒸发带走热量的作用了,强度上是没有什么贡献的。
红外空空弹的火箭发动机工作时间短,那这个问题并不突出。
可是在长时间工作的发动机上,这个问题可就出来了,前期铜还没化完,工作还好,后面铜全熔化了,那抵抗高压气流吹拂带来的机械剥蚀的性能可就不行了。
段工在高振东办公室兴奋得手舞足蹈:“哈哈,高主任,太感谢你了,这么简单一个问题,困扰我们已经很久了。找到了问题所在,我们就能想办法处理了。”
找不到问题所在,就没法针对性做出处理,现在知道问题了,就好办多了,说得难听点,最笨的办法就是突破一点重量指标,把东西做厚一点,你不是烧得快嘛,那我多加点,让你多烧一会儿。
第一更。
应该是老毛病有点犯了,今天尽量能3更吧,不过如果实在更不了,那第二更的时候我会说明
第175章 给海陆军打把伞(3k)
高振东没有仔细去问段工他所说的解决办法是什么,不过他既然这么说,想来应该是有把握的。
其实钨铜或者钨银材料无疑更适合这个情况,但是这个东西和碳研院就没什么关系了,这两个东西甚至连合金都不是,还就是利用了钨和这两个材料不浸润才做出来的这玩意。
钨钼合金也可以,但是还是那句话,这东西也不是碳研院擅长的。
不过他还是向段工提了一嘴:“如果解决不了,有其他材料可以解决的,但是不是石墨材料或者说石墨材料不是主要的。石墨材料,在我看来也有,比起你们手上现在不渗铜的渗硅材料,拉伸强度要高一些,拉伸模量低一些,其他机械性能要好一点,不过导热系数要差一些。”
听见这个,段工暂时没有对高振东口中这个石墨材料提起兴趣,估计是因为拉伸模量和导热系数问题。不过其实拉伸模量这东西不是越高越好,越高,硬度是上去了,但是就越脆,弹性和韧性差。
毕竟碳研院才是专门搞石墨材料的,段工没有兴趣,那他就不好继续班门弄斧了,也许在石墨材料方面,碳研院才是专业的。
不过自己现在科研方面,有一定的自由度了,干脆,石墨材料碳研院搞,自己搞一搞金属类材料?
反正手下有人了,搞金属材料,十七机部也会大力的支持,正好作为火箭用高温材料的另外一条路子,毕竟不是什么都适合用石墨的嘛。
而且,金属材料除了喉衬,可以作为喷管、燃气舵、衬底、基材等很多地方,在这方面,更加结实的金属是天生就有优势的。
在引导着看到了解决地面威胁的曙光之后,高振东一直在想的就是另外一个问题,飞机我可能是很难搞定了,那我抽空出来,至少帮助我们的海空军撑起一把伞来!
不过现在不急,眼看着也快下班了,请段工他们在厂里吃顿饭,他们千里迢迢送构件过来,自己代表厂里招待一顿也是应有之意。
段工已经找到了自己院里材料的问题,喜不自胜,现在还要去办理一些石墨构件的交接手续,高振东和他约好时间和地方,径直去小食堂了。
今天中午打饭的时候看见傻柱在食堂来着,现在过去,先把他定下来,现在傻柱的手艺也越来越出名了,厂里中层以上领导在小食堂开小灶或者招待客人,都喜欢叫他主厨,自己得早点出手。
吃完饭,高振东和段工、傻柱跳上段工他们送石墨构件的车子,一起回四合院。
车子在离四合院有一段距离就进不去了,几人下车,把段工带来的东西一起搬进四合院,段工很有些讲究,自己和高振东、傻柱搬,没有请碳研院来的其他人一起动手。
当然,这个时候的司机,特别是公家的,你请他帮忙,他也不见得会搭理你就是了,八大员,牛得很的。
东西搬进高振东家,段工寒暄几句,喝了两口水,说门已经认了,以后再来,今天比较累,就先告辞了。
高振东想想,这人还真的是个妙人。
高振东从他们带来的东西里面,拆了两块狍子肉递给傻柱:“呐,快过年了,伱一块,后院儿老太太一块,算是过年礼物了,哈哈。”
傻柱也不和他客气:“那行,平时吃倒是好意思,拿没好意思,过年,算是吃你一回大户,哈哈。”
高振东突然想起来娄晓娥过年中午在自己这边,他对傻柱道:“对了,腊月二十九那天,你中午有空没?有空的话,到我家替我弄一顿?顺便把雨水和老太太叫上,院子里就我们三家上下不靠的,也算是一起热闹热闹。”
傻柱一愣:“你家那边的规矩,中午吃年夜饭?”
高振东笑了:“晚上要去娄晓娥那边,哈哈。”
傻柱恍然大悟:“哈哈,我倒忘了这茬儿了,看来好事要近了啊。成,到时候交给我。”
两人事情商定,傻柱和高振东道别,拎着两块狍子肉摇摇晃晃的回家去,在厂里也和高振东他们几位一起喝了不少,有点儿上头,段工那几个不愧是东北过来的,能喝。
刚晃悠到家门口,后面有人小声叫他:“傻柱,傻柱。”
傻柱不用转头,听声音都知道是秦怀如。
他摇摇晃晃转过头,昏暗的路灯光下,秦怀茹看起来还真挺好看。
有点上头的他连忙摇了几下头:“秦姐啊,有事儿?”
现在慢慢的,他也不叫秦怀茹“贾家嫂子”了,而是开始叫“秦姐”,原因也说不清,反正这口,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渐渐的改过来了。
秦怀茹指了指他的手:“今儿带什么好的回来了?我看看?”
秦怀茹也是习惯了经常在傻柱这里弄点东西,今天傻柱在厂里和高振东吃饭,饭点儿没回来,她家桌上就至少少了一个菜。
今天看到傻柱手上拎了长长两条东西,隐约有油腥味传出来,虽然不是猪肉的味道,但是肯定是肉,一想家里的孩子,已经所剩无几的丧葬费,还有即将到来的春节,她干脆,豁出去了。
反正傻柱也是熟人,经常接济自己家,自己脸皮厚一点就厚一点吧。
傻柱把手上拎的东西往身后一藏:“这可不能给你,不是食堂带回来的,振东送后院儿老太太的。”
他知道自己拿秦怀茹没辙,把高振东和老太太一起搬了出来。
但是秦怀茹虽然不敢打高振东的东西的主意,但是却是知道高振东的为人。
“别藏了,高主任的为人我还不知道?有老太太一份,那肯定也有你一份。老太太的我还不稀得要呢,你的那份,分我一点吧,我拿钱买。”
傻柱一想,好像也不是不行,现在的问题是有钱都难买到肉,也许秦姐真是买不到肉了。
反正自己这块个头不小,腊月三十又要替振东张罗年“夜”饭,按惯例,高振东肯定是把剩下的都给自己了。
几头里外里一算,匀她半块儿也不是不行。
一边说着一边打开门,当场就拿出刀来,切了一半给秦怀茹。
秦怀茹拿着半条狍子肉,笑道:“谢谢你啊傻柱,回头我手头宽裕了,把钱给你。”
嗯?合着你是空手套白狼来了?
傻柱还没完全放开肉的手就要往回收,秦怀茹脸色一暗,放了手,眼泪流了下来。
傻柱看着秦怀茹的样子,莫名其妙的心又软了下来,摊上那么一个婆婆,她家那两个孩子可怜啊,就当是替东旭照顾一下吧。
“得得得,当我欠你们家的,拿着,拿着。”酒劲上头的傻柱,又把半条肉递了回去。
秦怀茹接过半条肉,一下子笑了出来。
真好看,傻柱在心里想道。
——
碳研院的石墨构件到来之后,石墨构件、单晶炉其他部分的基本的调试交给了俞允成他们,高振东自己,则是在调试单晶炉的各种控制系统。
他是准备把各项传感器采集的参数传到DJS-59里,直接用DJS-59进行控制。
单晶炉自动控制的核心是等径控制和生长控制,这两个东西抛开其他一些因素的话,核心是主要受温度和拉速影响,所以炉内热场的精确控制是单晶炉控制系统的核心要求。
但是这个控制过程是一个典型的缓慢时变过程,而且受炉内各种条件的干扰严重,是一个非最小相位系统,一般的模拟或者仪表控制起来很困难。
简单说,非最小相位系统的典型特点是响应缓慢,上升时间和调节时间很长,如果不用计算机跑算法控制,而是靠模拟系统或者仪表根据输入来控制的话,非常困难,甚至出现反向都是很有可能的事情。
高振东一看自己手上的家伙事儿,干脆,直接上DJS-59,这东西是可以直接跑PID控制算法控制的,虽然略为浪费,但是先做出来就好,大不了再申请一台。
他相信只要能拉出硅单晶,十七机部对于一台单晶炉配一台DJS-59这个问题完全没意见,甚至巴不得多配几套出来,再说,后面还有别的路子解决嘛。
和ESR的电源不同,这次单晶炉的电源,是要随时对其输出功率进行调整,以控制热场中硅的温度和熔化速度等参数的。
所以这次的控制系统连电源都要控制起来,不过这个时候的整流逆变电源,可没有日后的那么好用,
日后的电源,至少也是用上了半控型的晶闸管(可控硅)作为功率元件,后来甚至有了全控型的GTO(门极可关断晶闸管)、IGBT(绝缘栅双极晶体管)等更好的。
但是现在没有,只有汞弧闸流管、大功率电子管等器件,其开关速度、放大性能等等指标与上述半导体功率器件天差地别。
至于为什么还没有,看看这些功率器件的名字:半导体功率器件,再看看高振东现在在干啥?这不正在拉硅单晶呢嘛。
这就是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了,好在还勉强能用,不算好,但是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
今天就2更了
明天恢复日万,至少把前面承诺的这个月的日万搞完。
第176章 李副厂长的心思(3k)
半导体功率元件对于用到电的技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日后大家最常说的一个就是高铁使用到的IGBT,军迷圈子里津津乐道的电磁弹射,也离不开这个,还有新能源汽车等等。
大学里有门课,叫《电力电子技术》,就是专门说这个的。
不过现在,还暂时不用想太多,先整硅单晶吧。
高振东编制和调试单晶炉全套控制程序的时候,梁发明过来了。
他是过来取高振东的一些材料研制计划的,说是研制计划,其实需要“研究”的部分并不多了,高振东手上有比较完整的工艺描述,更多是试验。
因此这几个材料的研制计划本身基本上是极尽简省,大概就是扔大街上丢了都没关系的那种,大头的试验流程这些在计划里压根不提。
梁发明取了计划,先去技术处陈总那里签字,然后送厂里签字,最后准备送往十七机部,这个是要报到部里的,用到的是部里的资金。
虽然这笔资金的使用,原则上厂里和处里都是不能干涉的,但是流程还是要走一走。
技术部签了字,厂里这边就是走流程了,也不是非要杨厂长签,值班领导签字,盖厂里章就管用。
今天值班的是李副厂长,看着这个计划,他脑袋里转了转,笑着对梁发明道:“梁科长,这样,这个东西你先放在这里,我和你们高主任商量一下,你们再往部里报。”
梁发明搞不懂这位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不过他也没说什么,放下报告就告辞了。
李副厂长拿着报告,仔细看了一遍。
看完,他拿起电话给高振东打了个电话,没人接,他也不奇怪,高振东事儿多着呢,然后带着报告就往高振东这儿来了。
高振东正在计算机房写程序呢,李副厂长找过来了。
“振东啊,忙着呢?”
高振东笑着道:“没事没事,李厂长,今天怎么有空过来?”
李副厂长拿出高振东刚才叫梁发明去签字的报告:“知道伱工作忙,一般的事情肯定不敢来打扰你,哈哈,是这个计划的事情。”
高振东有点奇怪,这个计划用的部里的资金,申报程序略为特殊,厂里也就是负责盖个章意思意思而已,不过他知道李副厂长这个人在不该伸手的地方是有分寸的,于是点点头,继续等着李副厂长往下说。
李副厂长也许是怕高振东误会,马上就接着往下说:“是这样,我看过这个计划,多多少少还是要花一点钱的,现在估计部里也不容易。我寻思是不是这样,厂里的计划外的收入还是有一些的,特别是你这么多新产品投产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