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里的大国宗师 第107节

  段工挨了骂却想通了,嘿嘿一笑:“没事儿院长,我和他关系好,他人也好,现在问也来得及。”

  “现在?马上过年了,你还赶过去?”

  “不去不去,院长,您给我要个机要通话吧。”

  副院长一想,对啊,被这家伙气糊涂了,机要通话,不怕保密问题。

  机要通话主要是能不能打的问题,如果能打的话,速度和可靠性可都比普通通话好多了。

  在办公室的高振东接到机要室请他接机要通话的电话,一脸懵圈的赶过去。

  接起电话,那边传来的是段工的声音。

  这位老兄?高振东听了对方的好几句新年祝福之后,忍不住了:“段工,这可是机要通话,你应该是有事儿找我吧,哈哈。”

  有事儿你说事儿,没事儿还不赶紧办你的年货去。

  段工这才长叹一口气:“高主任啊,实在不好意思啊,又要找你求援了。”

  他身边的副院长见这家伙终于说到正题了,差点没一巴掌扇他头上。

  高振东这才明白,看来上次只找到原因还不够,他们在紧急任务上遇到困难了,否则以段工的风格,给自己打电话过来问新年好是有可能的,但是打机要通话过来问新年好就不可能了。

  正事要紧,高振东哈哈一笑:“哪儿的话,只要我能帮得上。”

  于是段工把他们现在的情况给高振东说了一遍,高振东想了一下,还是希望能够在他们现有基础上解决问题,当然,如果自己掌握的东西做不到,那也只好教他们另起炉灶了。

  想了想,高振东问了几个技术细节。

  “粘接剂用的什么?”

  “中温沥青、二硝基萘沥青.”

  听段工说了几种粘接剂,高振东问道:“没有用硫改性沥青?”

  “没有啊,按照现有研究结果表明,硫会降低沥青的稳定性,特别是在高温下,会加速沥青的老化和变质。”

  高振东道:“老兄,你这是用沥青做粘接剂,但是最终产品并不是沥青啊。你们应该是要焙烧的吧,烧过了和沥青还有什么关系?”

  “啊?这”

  “别这这这了,硫能提升沥青的软化率,提高压制成功率,而且能和沥青里的氢反应生成硫化氢逸出,对于提高结焦率也是有好处的。”

  旁边的副院长听着这话,在段工背上重重的拍了一掌,击节叫好:“对了对了,高主任这思路才对了,是我们考虑问题太僵化。”

  段工被打得一个趔趄,嘟囔道:“你打我干嘛。”

  却听见对面高振东又开始问了:“你们只做到压制就出了问题,压制前的工艺是密炼机密炼,然后冷水冷却压制是吧?”

  “嗯,对,这样能减少工艺时间,提高生产率。”

  高振东差点笑出来,这种特殊产品要个毛的生产率,压根就要不了太多好吧,实在不行,多上设备不就完事儿了。

  不过他没说这个,而是说起了自己的想法。

  “密炼机可能不行,密炼机是加压混合的,压制过程中会产生热量,温度高了,粉料会老化的,开裂就很正常了。如果有混合桶的话,把密炼机改为混合桶混料。”

  “啊,我只想着能充分混合,还真没注意这个。”

  段工和副院长在电话这边一脸佩服,什么叫高手,这就叫高手,远在千里之外,如在现场之中。

  “注意,全工艺流程温度不能高,特别是如果用了硫改性沥青的话,在焙烧之前,温度应全程控制在1XX℃以下。”

  段工和副院长一脸佩服,急忙记下来,然后就听见高振东在对面补充:“还有.”

  还有?怎么感觉我们哪儿哪儿都没做好,浑身都是毛病啊。

  然后就听见高振东的声音继续传来:“不要想着用水冷降低工艺时间了,必要的工艺时间还是需要的,我们要的是产品,你抢那一点时间有什么用。”

  “而且,非但不能用水冷,甚至压制之前,还要对模具进行加温,模温不能低于料温,用热模压的方法。”

  段工先记为敬,然后问道:“这有什么说法吗?”

  高振东道:“按我估计,你们的料子是成批开裂的吧?不是那种批次中随机开裂的情况。”

  段工连连称是,和副院长大为佩服,这神了啊,简直犹如亲眼所见,要不是高振东在机要通话那头,他们甚至以为他是不是就在碳研院里。

  高振东笑道:“我估计啊,你们这个开裂问题的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冷却过快,而压制的料子导热系数太低,从外到内冷却速率差距过大导致的。”

  段工在自己脑袋上猛拍一掌,特么的,热涨冷缩忘记了,玻璃烧红了浇水还会炸呢,凭什么沥青就不会了。

  其实具体原因有那么一点差别,但是根子上差不多。

  副院长笑道:“看来心急的确吃不得热豆腐啊,工艺上有些时间还是不能省略的。”

  高振东笑道:“嗯,我建议你们的工序改一改。”

  然后给出了工序的改进建议,副院长和段工听了大为佩服,这些所有建议,从原理到改进操作,都非常明确,一听就是有道理的那种。

  这么说吧,如果改进了还开裂,他们都相信那是还有其他问题,但是这些改进项目是没有问题的。

  副院长拿过话筒,对高振东道谢:“高顾问,太感谢你了,你的这些建议,对我们的帮助实在太大了。”

  他叫高振东,就叫的是碳研院角度出发的称呼了,技术顾问嘛。

  高振东笑着一边谦虚,一边心想,帮助能不大嘛,我这就是照着以前抽到的论文念的。

  1万完成。

关于基本完成日万一月的感言

  月初的时候说想试试日万一月,紧赶慢赶算是基本达成,除了4天日六,其他每天都是日万。

  其实日万对状态影响非常大,有些地方应该看得出来,节奏有点乱了,读者也走了不少,所有数据除了月末的月票之外(月末双倍月票真是太香了,谢谢大家,呵呵),都在跌。

  加上还有家事,自己的工作也是比较忙的那种,这个月是真有点焦头烂额了。

  但是没办法,自己说的话嘛,都说出来了,总要想办法完成的。

  接下来,应该是要日六了,日六能有更多的思考,更多的查阅,也能更好一些的安排节奏。

  我想认真写完,而不是赶完。

  嗯,接下来就是保证日六了,万一有请假或者差一点的,都会在后面的更新中补足,这个我还是能做到的。

  而不是像这个月日万那样,有事情造成哪一天不够的就不补了。

  明天开始调整,五一节之内,基本上调整到早上6点更新6k,然后不出意外的话就不变了。

  就这么多,祝大家五一节快乐,和家人多出去玩玩,或者,自己出去走走看看。

第182章 单晶到底怎么造(3k)

  段工重新接过电话,对高振东笑道:“高主任,别的啥也不说了,又麻烦你一次,你放心,我保证,但凡有你们的石墨构件单子,我每次都亲自盯紧。”

  这倒是个好事,能最大程度的保证单晶炉石墨构件的源头质量。

  机要通话的资源还是很宝贵的,事情说完,再次互祝新年之后,挂断了通话。

  对于一些石墨材料制作中的其他问题,碳研院没问,高振东也是没法主动说的,一来,也许他们的选择更优,二来,还有个保密规定在呢,就算是技术顾问也不能随便问对方主动给出的信息之外的话题。

  看看日历,还有两天就要除夕了。

  高振东从机要室出来,没有回办公室,而是去了单晶炉试验室。

  这边的具体事务,是俞允成在负责。

  有这位科班出身的人在,高振东也很放心,他领先的是思路和原理,具体细节就不见得比俞允成更好了。

  俞允成负责具体的落地过程,比他更合适。

  看见高振东过来,俞允成也走了过来,正好他有些积累的问题想问一下:“高主任,过来了?”

  高振东笑着道:“嗯,俞工,现在情况怎么样?”

  俞允成情绪也很不错:“还比较顺利,正在一项一项的装,一项一项的调。”

  说到这里,他顺势提出了自己心中的疑问。

  “高主任,从原理上分析,区熔法比直拉法的材料纯度要高,我们为什么不直接用区熔法搞。”

  这个话一开始他是不太好问的,这涉及到原理路线问题了,看见高振东的单晶炉设计那么完整,一开始问这个话有点全盘推翻的感觉。

  高振东笑着道:“不止我们现在正在做的直拉法和区熔法,做硅单晶的办法还有很多,比如基座法、片状单晶生长、气相生长、铸锭法、液相外延等等。”

  听见高振东这个话,俞允成这个在当前已经算是硅单晶制作的专业人士嘴巴张大了,高主任说的这些,相当一部分根本没听说过,就这一句话,就够他琢磨好些年的了。

  “有这么多方法?”他样子有点傻呆呆的。

  高振东点点头:“没错,不过这些方法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总的来说,电子技术上用的半导体材料,在我看来,相当一段时间内最合适的还就是正在搞的直拉法和伱说的区熔法。”

  实际上哪怕到了几十年后,半导体用硅单晶的生产方法还是以这两个为主,其中直拉法占了75%左右的产量。

  听见高振东肯定了自己的想法,俞允成心里很有几分窃喜。

  然后高振东就告诉了他为什么一开始不做区熔法:“但是从这两个方法来看,适应范围最广、晶体直径最容易做大、技术更简单的,是直拉法。”

  俞允成对于区熔法有所了解,但是对于区熔法的原理和具体实现方法是不了解的,大概就处于闻名但是但未见面的程度。

  “高主任,区熔法具体一点是个什么回事呢?”

  高振东干脆把区熔法的原理向俞允成介绍了一遍。

  简单来说,直拉法是把硅在锅里烧化,然后往上拉晶。

  区熔法则是把硅棒吊起来,把下端烧化,然后往下拉晶。

  俞允成听见了有些惊讶:“啊,这样啊,好像是比较难控制。”

  不愧是搞这个的,一听就明白,高振东笑道:“对,这个方法熔化的硅液主要靠表面张力维持不掉落,所以直径想做大,比直拉法要困难,同时整个拉晶过程的可控性差,容易导致晶体结构缺陷。”

  俞允成明白了:“嗯,看来选择技术路线不能光靠单一指标,还是要综合考虑的。”

  高振东笑道:“说对了,对于现在来说,直拉法的缺陷是可以通过设计手段来弥补或者削弱的,比如增加石英内坩埚。而它的好处却是实实在在的,我们不是搞理论研究,理论研究可以只盯着高处,我们搞的是应用研究,还是要看看周围。”

  俞允成更加明白了:“啊,我还奇怪为什么要多此一举在石墨坩埚内再套一层石英坩埚呢,原来是我没考虑周全。”

  高振东道:“对于我们现在的需求来说,区熔法的好处实际上是用不怎么上的,但是坏处却是实实在在的存在。而直拉法生产效率高,自动化生产技术难度低,更容易控制掺杂浓度,更容易制备大直径单晶,这些可都是我们现在急需的。”

  半导体器件用的单晶体,基底的掺杂本来就是常用工序之一,在这一点上,直拉比区熔可就方便多了。

  说完,又补充了一句:“等到直拉的有眉目了,再去搞区熔,毕竟区熔也有它的好处。”

  俞允成对高振东这堂课心服口服,来这里果然来对了,不但学到了技术,还学会了科研的思想。

  所以他对于开口向高振东学习,没有一点不好意思,不赶紧趁高主任有空,多扒拉点东西,那高主任不白来了。

  “高主任,在我看来,只要坩埚加热温度稳定,热场就是稳定的,坩埚的加热温度可以靠电源功率控制来完成,而拉晶的提拉旋转和高度可以靠籽晶那头控制,为什么坩埚这头还要增加复杂的坩埚升降和旋转控制呢,这不是大大增加了系统的复杂程度吗。”

  高振东听见这个,明白他是真的深入思考过,对于他提到的各个子系统的功能和在系统中发挥的作用都有了较为深入的思考,只是现在还主要靠经验在思考问题,缺乏一定的理论支撑而已。

  能清晰的分辨出子系统功能和子系统作用,对于一部分人来说,这已经不容易了。

  简单来说,功能,指的是这个子系统能干什么事情。

  而作用,则是这个子系统的功能,能为整个系统带来什么好处或者影响。

  前者是因,后者是果。

  有时候有的人容易陷入功能崇拜里面去,这个功能越多越好,越复杂越好,至于能起到什么作用,是不是对系统有利,或者为了这点儿利益付出这么大代价是否值得,没想过或者没想好。

首节 上一节 107/63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