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里的大国宗师 第110节

  只能说,老一辈的眼光是长远的,不逞口舌之利,不计较一城一地,而是考虑总体的得失。

  娄守行转向高振东:“振东,这一批工作过后,我们是撤回来,还是?”

  其实他心里有一些隐约的想法,但是他需要和家里人一起商量。

  “重耳在外而安”的故事,他是读过的。

  “撤回来?为什么要撤回来?”

  娄父道:“这边的情况已经大大好转,从各个渠道打听到的消息,很有利,你的布局完全起效了,所以是不是”

  高振东笑道:“伯父,大哥,为什么我们在救人的时候,往往派出的资源远远超出实际所需?”

  两人听见这话,慢慢沉思。

  高振东继续举例子:“为什么以前发重要急件的时候,往往会多人多路,同时出发,而不是只发一件。”

  娄守行道:“你的意思是,以防万一?”

  高振东点点头:“从古到今,我们在做一件很重要的事情的时候,往往会安排得很周全,会从各个方面,拿出各种办法,去同时做这件事,而不是只把希望寄托在一种方法,或者一个英雄身上。毕竟,英雄之所以被称之为英雄,主要原因就是并不多见。而只靠一种方法,容错率太低了。”

  “所以我的建议是,振兴电产保留,这样能保持多一个对外渠道,不论是对谁,这条渠道都是有必要的。”

  这里面的对谁的“谁”,相信两人都能听懂。

  娄父笑道:“这个倒是好办,现在振兴电产的盈利情况很好,甚至我们还怕它有做太大了的危险。”

  高振东道:“为什么要怕?做大一点不是坏事。”

  娄守行心里的感觉大概是:嗯?妹夫,初次见面,你这就要我死?

  这虽然是个玩笑,不过娄守行问出了自己的疑问:“做大了不是目标就明显了吗。”

  高振东摇摇头:“我感觉吧,其他地方,做大了的确危险,可是在港岛,恰好就相反。如果太小,生死存亡对于各方来说没有意义,那没人会保你,而做大了影响大了,就有了制衡的本钱,港岛这个地方形势错综复杂,却恰好适合浑水摸鱼。”

  做大了有什么不好的,想想人家KGB的朗斯代尔同志,都差点做成约翰牛的贵族了,要不是叛徒出卖,还真就能给约翰牛开个大眼,当然,振兴电产这东西,和朗斯代尔性质是不一样的,振兴电产也就搞点元件啥的。

  娄守行想了想,觉得高振东说得有道理:“振东,你这个思路,还真是有那么一点道理,我去琢磨琢磨。”

  高振东笑道:“大哥,我这也就是坐在家里胡思乱想,外面的情况你更熟悉,你根据情况决定吧,总之,振兴电产这条路子是建议保留,只要还有用处,那得到好结果的几率就会大一些。”

  这个“家里”和“外面”是什么意思,不言而喻。

  这句话可说到娄守行的心窝子里去了,他本来就想在外面闯荡,现在又有了足够的理由,那还等什么,干呗。

  娄父也觉得这是个办法,鸡蛋不能放到同一个篮子里:“嗯,既然你们都这么想,那这个事情就这么定了。”

  诸葛亮、诸葛瑾、诸葛诞:你说得对。

  娄守行笑道:“我已经打听好你说的那个白岭无线电及电话电报展了,到时候把磁带和你上次带话过来要我做的收录机一起,带过去好好宣传一下。”

  高振东点点头:“呐,这个事情,还真就港岛能做,国内做得再好,人家也不带你玩的。”

  娄守行也笑了:“嗯,我们借港岛这条路子,狠狠的吸他们几口,这样支援家里这边的时候,也有更多的资金可用。”

  高振东想起一个事情:“大哥,你在那边招几个人,慢慢研究把录音机做小,最好做到比磁带大不了太多,能让人随身携带的程度。”

  娄守行觉得有点难:“振东,那两个喇叭可不好处理吧?”

  高振东两手在耳朵上一比划:“那就用耳机嘛,这不就解决了。不过这个东西今年不用放出来,慢慢的,今年在白岭无线电及电话电报展上,有收录机和磁带就够了。”

  娄守行大喜:“哈哈,要说技术,还得是你啊,我过去了就马上安排。”

  三个男的说说笑笑,时间过得很快,直到娄母过来叫他们。

  “你们几位大老爷聊够了没,该吃年夜饭了。”

  这章写得有些晦涩,原因懂的咯~~~~

第186章 DJS59要大卖?(3k)

  这一夜,高振东是在娄家休息的。

  吃过饭,三个男的又讨论了不少振兴电产的事情,还有一些内外的大凡小事。

  高振东和娄守行还挺投缘,这让娄父和娄晓娥都很高兴。

  家和万事兴,特别是家里同代好几个人都能力出众的情况下,如果不和,那麻烦可能比只有一个鹤立鸡群的还要大。

  午夜零点到了,属于国人的新年才真正到来。

  高振东和娄守行带着娄晓娥,早早就在院子里等着了,他们面前,挂着几挂大大的鞭炮。

  娄母在门口叫一声:“点!”

  高振东和娄守行“铮”、“铮”两声,点燃了鞭炮。

  高振东这个打火机是为数不多从战场上带回来的战利品之一,用战利品点燃贺新年的鞭炮,仿佛为高振东的新年增添了一些别样的意义。

  “噼里啪啦”~~~~~~

  不止娄家,无数的鞭炮声在这一刻响起,响彻整个夜空。

  无数小孩的欢呼声被淹没在鞭炮声中,成片的爆鸣声,让高振东仿佛回到了战场上。

  那时的浴血奋战,就是为了此刻的万家欢腾。

  同样的声音,延续的内涵。

  娄晓娥走过来,头靠在他的肩膀上:“振东,想起在外面的日子了?”

  高振东笑着点点头:“嗯,不过别担心,我这是高兴。”

  娄晓娥嗯了一声,脑袋在高振东肩膀上蹭了蹭,娄父娄母和娄守行看着他们俩,面含欣慰。

  ——

  1960年的时候,春节放假是三天,初一到初三。

  老的时候,好像有初一到初五妇女不能出门的规矩,《老四九城实用指南(民)》上说的很清楚:“初六日,妇女始出门贺亲友。”《京城岁时记(民)》中也记有:“由于初一到初五,妇女不得出门”

  不过这个时候敢扯这些,怕是不知道铁拳有多硬是吧。

  所以,初一开始,高振东就带着娄晓娥走亲戚了,他没有亲戚,但是长辈朋友还是有一些的。

  王德柱、陈总工、大学老师、林连伟

  把这些家里都走了一遍,兴致勃勃的娄晓娥还拉着高振东去了庙会,玩得不亦乐乎。

  至于院子里,串起门来可就快了,半个下午就搞定了。

  初四,高振东收拾心情,得上班了。

  一和人说着“新年好”走到办公室,老陈就叫他了,过年才见过嘛不是,高振东放下手中的事情,赶了过去。

  “新年好啊,师父,您找我?”高振东进门在老陈的办公桌上摸了一支烟,笑问道。

  “嗯,几个事情。”老陈笑着说道。

  他先拿出一堆票据和奖状、证书:“这是你去年的成果,厂里的奖项和奖励,还有先进工作者的奖状,虽然部里已经给你们评奖了,不过部里是部里,厂里是厂里嘛。”

  高振东大概看了看,嚯,还真不老少,毕竟厂里连回风炉都给算上了,而且也不像十七机部把DJS-59什么的留给了其他部委没发。

  粮票没有,肉票和布票有一些,可是作为工厂,工业券可就不老少了,七七八八加起来有100多张。

  这是个什么概念,工业券是可以累计起来代替自行车票、缝纫机票这类票证使用的,各地的用法和票面都是不一样的,有的地方,12张工业券可以有资格买一辆自行车,而缝纫机好点,8张。

  高振东挺高兴:“嘿,想瞌睡就来了枕头,正好,我结婚能用上。”

  其实也不怎么用得上,娄家那边包圆了,她家有自己的门路,不过态度还是要表示出来的嘛。

  老陈笑道:“确定了?”

  高振东点头:“嗯,定了,她们家正在看日子呢。正好,我也总不能什么都让她家张罗,这些东西拿去正好。”

  老陈是知道背后的一些弯弯绕绕的,所以对于娄晓娥的成分问题没有过多的口舌:“嗯,你倒是会选,哈哈哈,她们家能做的事情挺多的。”

  这后半句话,可就很有意思了。

  说完这个,老陈说起了第二个事情。

  “伱去年搞的那个《项目管理体系》培训反响非常好,一些离得远的、没赶上的单位要求部里再搞一次,你看这次”

  “不去不去,方姐和荣国他们去就行了,上次是他们还没怎么吃透,这次他们也可以了。”高振东连忙摇手。

  老陈知道他在想什么,太花时间了呗,想了想:“嗯,也可以,不过培训组长你还是挂个名吧,开始、中间、结束的时候抽空去一趟,上个一节两节课应该还是没问题的。”

  这么安排的用意,不言自明。

  对于师父的好意,高振东自然不会拒绝:“好嘞,这个没问题。”

  “第三个事情,是问问你接下来的想法,看看厂里有没有需要配合的?单晶炉是搞半导体材料的,那啥.”

  高振东不待老陈说完,立马抢答:“嗯,金属材料已经有计划了,上次不是报到部里了嘛,准备做几个特种材料,厂里还配套了50%来着。”

  这个事情老陈也想起来了,说来也神奇,这个徒弟能从李副厂长那里抠出来50%的配套资金,而且还是李副厂长主动靠上去的,也算是本事。

  再想想现在李副厂长在推动研究室部批资金项目的厂里资金配套工作,也不由得赞叹高振东还真是有两把刷子,而且不只是在本职业务工作上。

  一听高振东的选题,非常高兴:“嗯,特种材料好,大宗合金都是替别人做的,特种材料才能留在厂里,哈哈。”

  高振东笑道:“师父,你这可是本位主义了啊。”

  老陈瞟了他一眼:“没关系,你做完这几个特种材料,再搞点大宗合金,不就行了。”

  诶?这老头子,该不会是看出什么来了吧,还别说,说得还真准,毕竟前面自己抽到的那本超级大部头的书,可不能浪费了。

  ——

  京城某地,外商部参与了DJS-59出口许可论证的领导,听着手下同志的汇报,有喜有忧。

  “到现在为止,已经接到5个以上的经助会成员国对DJS-59的进口要求了?”

  汇报的同志点头道:“是的,领导。它们应该都是在与北边的往来交流中接触到了DJS-59,对这个机器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甚至.”

  “甚至什么?”

  “甚至有与我们有一定往来的大洋公约国家,也提出了类似的要求,比如高卢鸡”

  这下是把领导都惊住了:“嘶这帮家伙哪儿来的消息?”

  汇报的同志笑道:“经助会国家和大洋公约国家之间,本来就相互之间都是筛子,这种等级不高,连北边自己都不怎么重视,只是找我们买的东西,消息应该很快。”

  领导脸色却有一些难看,他要考虑的东西,比下面的同志需要考虑的更多。

  这个事情,会不会引起大洋公约国家的警觉,影响我们的DJS-59原料供应?

  相比于经济利益,对于DJS-59量产的影响,才是他这个层面要更多考虑的事情。

  他想了想,对汇报的同志道:“这个事情,你先把材料汇集一下,做成一个报告给我送过来,我需要和其他部委的同志好好沟通沟通。”

  刚刚上班的高振东,很快就接到了十二机部的通知,第二天早上到防工委参加外商部的会议。

  整个事情说起来,完整版本是:十二机部通知十七机部的人到防工委参加外商部召开的由外事部门主持的会议。

  这很有一点大舅去二舅家找三舅说四舅被五舅骗去六舅家偷七舅放在八舅柜子里九舅借十舅发给十一舅工资的1000元这个题的感觉了。

  这个事情本身就透着一点蹊跷,不过外事部门主持也正常,外事无小事嘛。

  接到通知的高振东一脑门子官司,毕竟591和DJS-59的出口,他是不知情的。

  不过船到桥头自然直,可能是要他以防工委专家的身份出席吧,不过为什么是十二机部来通知,这就不清楚了。

首节 上一节 110/63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