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里的大国宗师 第241节

  不管了,召集起来开个会,该定型定型,这东西看起来还是能用的嘛。

  导研院就算再想自我批评,那会上说去,反正那时候人才济济,没准儿还能把他们感到不足的地方给解决了呢。

  考虑到打P-2V的紧迫性,防工委在接到汇报的第三天就把这个会给开了起来,参会人员名单中,高振东赫然在列。

  防工委大致心里有数,在这个仿制弹里,高振东出力不少,很多东西都是他解决的,最少是给的技术或者思路,所以参会人员必然少不了他的一份。

  高振东接到通知的时候,还是高兴的,对于原本导弹仿制进度心里有数的他,能在这个时候就能接到空空导弹预定型会议召开的通知,无疑是一个小小的惊喜。

  早上9点,防工委的一个会议室里,人熙熙攘攘的的来了不少。

  防工委的,导研院的,飞行军的,科研院所或者院校的,好多人。

  说实话,针对导弹的定型或者预定型会议并不多,除了争先一号之外,好像就没有了,就连仿制老毛子K-5的雷达近距空空弹雷电-1,现在都还没影子呢。

  不过那东西仿制成功了其实意义也不大,基本没用处。

  话说回来,现在以红外弹这个进度,雷电-1到底是谁,可就不好说了。

  对于坐在第一排的高振东,还是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的,没办法,太年轻了,尤其是坐第一排的,没有他这样儿的,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是秘书,负责速记来着。

  高振东自己倒是无所谓,坐得四平八稳的,第一排他坐的次数也多了,熟能生巧了属于是。

  红外空空弹的型号总师亲自上阵,把当前红外空空弹的情况做了一个介绍,高振东听了还是很满意的。

  是满意自己的表现,在自己的影响下,这个弹基本上直接达到了二代红外空空弹的水平。

  二代红外空空弹和一代弹最大的区别,就在导引头上,就一个制冷手段,就把导弹的性能拔高了一代。

  不过中间他还是插嘴问了一句:“有没有引信早炸的问题?”

  这个问题其实一直困扰了原本的雷电-2几十年,红外引信早炸。

  虽然他自己帮忙解决了红外导引头,但是他并不知道引信是个什么情况。

  总师一看问出这个问题的是他,闻言心里一惊,这是我们研究过程中的事情,这你都能猜到?他倒不会怀疑是林连伟透露的,这种事情,林连伟又不是傻子。

  他笑着道:“高顾问问得可真要命啊,你猜对了,原本是有引信早炸的问题。红外敏感元件性能差,抗干扰不行,一旦保险解除,太阳、可见光都有可能让它提前爆炸。”

  此话一出,不认识高振东的人这才反应过来,这是个牛人啊。

  好在接下来的消息是比较好的。

  “好在我们把导引头的技术应用到了引信上,抗干扰能力大大加强,现在这个情况没有了。”

  具体什么技术,总师在这里就没提了,不过他还是笑着对高振东点了下头,我们用的什么技术,伱心里还没数吗?

  高振东倒是真没想到自己无心之中,小翅膀一扇,顺便还解决了这个问题,点了点头,没有再说话。

  等到导研院这边把情况汇报完,防工委这边马上做了补充。

  “可能刚才导研院的同志说的情况,大家没有一个直观的比较,我们这里把刚收到的老毛子那边,在同样导弹残骸基础上仿制红外格斗空空导弹的情况给大家通报一下,也好做个参考。”

  防工委把老毛子的仿制成果投在墙上,给所有人做了一个介绍。

  介绍完之后,防工委的同志道:“我们也组织人员,根据手上的导弹残骸和相关信息,对国外同类导弹的性能做了一个分析,可以确定,国外的同类导弹性能,基本上和北方同志的在一个水平线上。我们的导弹,性能远超他们!”

  防工委毕竟不是感情用事,还是组织人手做了科学分析,分析完一看,诶哟,我艹,错怪老毛子了。

  到这个时候,导研院才确定,自己做的导弹是真的远超国外同行,花旗佬的虽然不知道,可是老毛子仿制下来,总不会比花旗佬差太多吧。

  与会人员脸上都露出了惊讶的神情,不过前不久参加过争先一号的预定型会议的同志,倒是好一些,这已经是第二个明确知道,我们的仿制产品性能大大超过原版的了。

  “没想到我们能这么快就把老师给超过去了。”这话没错,这个时候,说老毛子在这些方面是我们的老师是没问题的。

  “我们有信心超越,不过这么快,还是没想到啊。”

  “技术哪儿搞来的?导研院自己搞的?不像啊,他们那几把刷子我还是清楚的。”

  “你这话就不对了,人家凭什么就不能搞了?还不许学习、进步、超越了?”

  高振东听着这些议论,心里爽得一批。

  虽然这个笔,高振东是装不成了,因为具体的改进之处不能说,技术来源就更不能说了,不过没关系,对于这些情况,该知道的人,都知道。

  飞行军的同志比较实在:“这个弹,能不能用于对P-2V的打击上面?”

  嗯,他们最心心念念的,就是这个事情了,自从知道导研院还有这个宝贝之后,就希望能早日用上,增加对P-2V的打击手段。

  防工委领导直接点将:“这个构想,是高振东同志提出来的,来,高振东同志,你来分析分析。”

  高振东对飞行军的同志斩钉截铁的道:“没问题,地面杂波对红外弹是没有效果的,而且P-2V耐以生存的黑夜,恰好是这个弹最能发挥效能的环境。P-2V的那点机动性,在这个弹面前不值一提。”

  如果说白天,二代红外弹还有可能因为阳光干扰脱锁的话,那在夜晚,这个可能性就基本不存在了。

  P-2V想靠自身那点儿机动性摆脱这枚导弹的跟踪,也是极为困难的,至于发现的问题,有图-4上面的大功率雷达解决。

  实际上原本的时空里,P-2V在遇到图-4的时候就非常吃力,灰头土脸。不过那个时候的图-4一是没有在功率往烧穿干扰上做考虑,二是没有称手的武器,还是被它逃掉了。

  空军的同志听了高振东的话,把心放下来了,狗东西,这回我看你们往哪儿逃!

  还有一章

第386章 你别说话!

  对于高振东的话,他们还是很相信的,这位同志,既懂技术,又会战术,性格还非常严谨,不玩儿虚的。

  飞行军的同志美滋滋的坐下来,心里已经开始在思考战术了,有了这东西,原来那一套明显不够用了,科研人员给递上了好刀,要是没有好刀法相配,那他们恨不得自己找块豆腐撞死算逑。

  其实他们本来的想法,只要有就好,性能万一赶不上人家的,那就想办法靠作战技能弥补吧,打劣势装备之战,也不是一天两天、一年两年,习惯了。

  部队的同志,总是习惯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就好像后来陆军的那些远超花旗佬同等级部队大管子和五花八门的野战防空,出发点就是不靠天上飞的同志,自己解决一切问题。

  万万没想到啊,居然还有富裕的仗可以打。

  他们盯上的,可不止P-2V。

  等大家意见都发表得差不多,防工委领导开始发挥会议主持的作用:“各位同志,情况大家都了解了,专家组的同志,大家议一下,是否同意仿制空空红外格斗弹进入定型流程。”

  在座的专家齐刷刷的举起了手,开玩笑啊,这都不能定型,那还有什么能定型?

  包括高振东,他虽然知道更好的,不过得看看这是什么年代,这东西已经能保证碾压对手了。

  只有导研院的型号总师感觉差那么点儿意思:“谢谢大家对我们工作的肯定和支持,只是这个导弹没有前向攻击能力,受太阳的影响也比较严重,实在感觉遗憾啊。”

  内心上来说,其实是他感觉这玩意都是仿的,超过人家的地方,都不是自己搞的,或者说不是本院的原创,总感觉不是那么圆满。

  不过别人不知道啊,咋滴,你还觉得不够,同志啊,你这就有点儿得了便宜卖乖了。

  比老毛子的超这么多,你还觉得遗憾,这就有点过分了哈。

  其他人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只有高振东呵呵笑了笑。

  他是知道这东西的毛病在哪里的,除了传感器之外,还有导引头的工作原理上面。

  传感器只是决定了一部分,导引头检测、导引的工作原理,又是另外一部分。

  不换传感器,只换工作原理倒不一定能前向攻击,但是再提高一些尾追和抗干扰能力还是问题不大的。

  至于他为什么知道?这就涉及到前世除了对喷之外,他想考的研究生了,想考的学校和专业,总得先了解了解吧。

  听见高振东呵呵笑,第一排的所有人都向他看了过来。

  导研院的人脑袋转得很快,一脸惊喜。

  但是防工委领导和总工却是脑袋里警铃大作,嗯?

  高振东继续道:“这个问题吧,也”

  他刚说到这里,防工委领导就知道他下面要说什么了,大概就是“也不是不能解决”之类一点都不难懂的话,再加上一些可能比较难懂的技术建议,然后会场里会充满快活的空气,唯一的问题是

  ——这事情就不能当着这么多人说啊!

  防工委领导大喝一声:“伱别说话!”

  这一声把大家都吓了一跳,这位同志是犯了什么错误,连话都不让说了?不就笑了几声嘛。

  除了少部分人,他们是喜上眉梢,来了来了,好货又要来了,看来一会儿得找高顾问开个小会。

  领导喊完,才慢慢补充道:“振东同志,别的事情,我们下来再说,先说定型的事情。”

  不都定了么,还说什么?不过高振东也意识到,大概是人太多,说不得,麻溜的闭了嘴。

  领导舒了一口气,这小子,果然和总工说的一样,一脑袋都是主意,关都关不住的往外冒,一不小心就会出问题。

  不过他心里也痒痒,高振东到底有什么办法进一步提高导引头的性能?这个口子被高振东一开,一些知道事情根底的人,心里都痒得很,忍不住的那种。

  在这个背景下,大家很快就通过了会议最终决议。

  ——仿制红外格斗导弹定名雷电-1,进入正式的定型流程。同时,无需等待最终定型,导研院先期向飞行军某改装厂提供3套完整的作战系统及一定数量的试用弹,用于前期的试用。

  散了会,导研院的同志们,眼睛一下子就盯上了高振东,高振东还没站起身,防工委总工就笑道:“高振东同志,以及导研院的同志,留一下,还有其他事情要商量。”

  高振东连屁股都没动窝,就进入了下一场会议,这场会议本来是没有的,是他自己给折腾出来的。

  等该清场的人都清场之后,只剩下了防工委领导、总工、导研院的同志,还有高振东。

  防工委领导笑道:“好了,振东,你刚才有什么想说的,现在可以说了,我也挺好奇你想说什么。”

  导研院的同志也眼巴巴的看着他。

  高振东还真想来一句“忘了”,不过这就玩笑过头了。

  他点点头:“刚才我想说的是,其实也不是不能解决,就是要一点点时间,还有就是导弹成本会上升。”

  果然是这样!大家都有一种果然不出所料的感觉。

  “高顾问,你有什么解决办法,指导指导。”

  领导也高兴的点点头:“嗯,先说,先说,成本的事情先不管。”

  高振东倒没有想着把线扫描热成像现在就弄到导弹上面,先不说还没搞成的事情,而是那玩意价格可不是一般的贵,放到坦克这种能够重复使用的装备上,倒是还能接受,放到导弹上面就有点太败家了。

  不过他有替代方案。

  他点点头:“好的,我没记错的话,我看过导研院提供的导引头材料,你们导引是用的调幅调制盘吧?”

  这就涉及到导引头的工作原理了。

  很多人都没意识到一个问题,对于早期的导引头来说,红外敏感元件是一整块,是一体的,不论红外线照在它表面的那个位置,它都是根据输出与强度相关的信号,但其实是没法确定信号来源方向的。

  那红外导引头是怎么知道信号方向的?

  这就不得不提到点源导引头的工作原理了,有很多种,但是高振东知道,AIM-9B、K-13、雷电-2,用的都是同一种——调幅式调制盘导引头。

  具体的比较复杂,打个简单比方就是,这种方式是在红外敏感元件前面加了一个遮光盘——调制盘,盘上有一道或者多道从圆心向外的透光区,这个遮光盘会转动,当透光区转到红外信号所在区域时,红外信号就会透过它投射到红外感光元件上。

  这种情况下,根据调制盘的旋转所在位置,就能知道点源信号所在的方位了。

  这种办法很巧妙,把探测目标方向转换成了读取调制盘旋转位置,调制盘是受制导系统系统控制的,其位置很容易确定,这样一来,就解决了目标方位的判定问题。

  说起来很简单,但实际上还是要更复杂一些的。

  听了高振东的问题,导研院的陆工点点头:“是的,调幅调制盘。”

  他是负责制导系统的,也是林连伟的领导。

  高振东道:“调幅调制盘天生就会遮掉至少50%的信号,这对探测灵敏度来说,本来就是极为不利的。而且这种模式有一个巨大的缺陷,那就是当红外光源点向调制盘中心移动时,调制信号会减弱,中心处为零,对吧?”

  这就是这种原理的最大问题了,本来探测性能就不好了,信号还被最少砍一半,而且对得越准,信号越差,什么时候对准了?没信号的时候.

  淦啊,脱锁了也没信号的好吧!

首节 上一节 241/63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