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好了!”高振东拳掌相击,喊了一声。
图像灰度信息越丰富,意味着计算机要处理的东西就越多,而这年头的计算机性能就那个样子,想处理太大的数据是不太可能的。
如果说单纯的热像仪,只是看一看就算了,那还可以直接利用转换电路,使用线阵的温差电动势信号直接驱动显示器显示的话,那如果想要实现热像自动制导,就非计算机不可了。
热像仪输出的这个效果,无疑对于用计算机自动处理热像仪数据是极为有利的,当然不可能使用双色图那么极端,但是至少是能通过降低灰阶尽量求取平衡的。
高振东走到窗边,将热像仪样机的焦距调了一下,刚才是将车子放大到几乎占满整个画面,现在他把车子在镜头里,拉远了不少。
又是漫长的一分多钟,这回车子的细节已经没有刚才丰富了,甚至看不出是一个车子,但是在图片里,它依然呈现出高亮的一团像素点,至少能判断,这东西和背景不一样。
高振东兴致勃勃的开始调整参数,试验各种状态下的成像能力和处理能力。
结果有好有坏,或者说不叫坏,叫做离理想有一定差距。
好的地方是,他发现哪怕光学扫描系统以20帧/秒的速度完成一幅图的扫描,线阵列红外传感器也依然能够输出质量足够的数据,而且还有潜力可挖。
这意味着从扫描硬件上,是足以支撑较为流畅的视频生成的,人眼典型反应速度是25帧/秒,超过这个速度,人就会认为视频是流畅连贯的。
虽然扫描过程中,目标会运动,造成单帧的图像出现拖影等问题,不过以坦克60km/小时的典型速度来计算,0.05秒只够物体运动一米不到,距离拉远一点的话,约等于没动,总体来说还是能够接受的。
坏消息是,DJS-60D使出吃奶的劲,它1秒之内能读取并显示的图片数量也不过几张而已,这都不是热成像仪了,而是一台热成像照相机。
但是这个坏消息不是太大的问题,现在先解决的是观瞄,可以直接用线阵的输出信号驱动显示器,会快得多。
在某些应用上,数字的综合性能干不过模拟,在这时候是常事儿,就好像电车实际上比内燃机车发明要早,但电车的爆发是在其发明100多年后一样。
高振东一不做二不休,将扫描速度定在20帧每秒,计算机处理间隔则是处理完上一张再去读最新一张进行处理,看看极限能跑多快。
一切准备好,高振东拿起对讲机,呼叫在楼下的司机同志。
“你开着车,就在这楼下转圈,对,就在这个范围内转圈。”
楼下的嘎斯-69欢快的跑了起来,高振东盯着计算机屏幕,只见代表车子的那团明亮像素在画面中跳跃前进。
最终结果,大概三帧~四帧/秒。
高振东大为满意,这个速度还可以。
一帧能玩,两帧流畅,三帧电竞!
他请司机同志停下车,下班休息。
而他自己,则是开始参照系统提取的那台热像仪,着手设计热像仪信号直接驱动显示器的电路。
第二天早上,高振东反复检查电路图之后,给三分厂的电子实验室打了个电话,叫他们过来取走,用最快的速度做出来。
三分厂没有专门的电子类车间,那个的规模太大了没必要,但是主要为高振东服务的电子试验室还是给配上了的。
电子实验室的同志过来取走了电路图,高振东则叫人从食堂带了吃的回来,几口吃完,转头往沙发上一躺,大衣一拉,呼呼大睡。
这一天,来找高振东的所有人都被拦下了,三分厂内的被拦在了他办公室外,三分厂外的连会客室都没进了。
电子试验室的同志们速度很快,反正原本三轧厂是没有这类熟练工的,也不知道厂里是从哪儿扒拉来的,当天晚上,焊接完毕,清洗一新的电路板就被送回了高振东这里。
高振东将转换驱动电路替换到系统里,并将其视频信号输出与显示器相连,然后拿起对讲机。
“继续跑!”
嘎斯-69轰隆隆的发动起来,继续在一楼空地上撒欢。
又是一个晚上过去,早上九点,草原拖拉机厂负责火力部分的何总,刚刚上班,就收到一份邮件。
邮件是高振东发来的,只有两个字。
“速来!”
第494章 但瞎子不行!
老何看见这两个字,就是一激灵。
字儿越少,事儿越大!
高总过往即使召唤他过去,也很少有用这种方式。
有好货!而且是了不得的好货!
老何二话不说,放下手中的事情,召集了两名骨干,迅速登上了最近的一列火车。
什么?怕没票?这种时候,就少不得要动用一点特殊规定了。
就算是坐在煤车顶上、闷罐车里,也要第一时间赶过去。
当然,实际上没有那么点儿背,他们三人挤在列车一头那个列车员休息室,心里反而有点后悔,还特么不如坐煤车顶上呢,又不是没坐过。
不是列车员休息室不好,实际上这已经是最好的条件了,而是他们在这里什么都不敢讨论,这东西的隔音也就一般,除了天气吃饭上厕所之类,其他工作上的事情都不能说。
这可把他们憋坏了,尤其是老何,高总这是叫我们过去干啥呢?说也不能说,猜也不能猜,太难受了。
等老何“况且、况且”的摇到京城,已经是两三天后的中午了,京城到九原的铁路还算不错,1923年就通了,全长800多公里,看起来没多远,不过这时候的火车速度,不说了。
老何带着人,风风火火的找到了高振东。
“高总,又有什么好消息?”铁定是好消息,老何很笃定。
高振东却是笑眯眯的,一副“我知道你很急,但你先别急”的样子。
“不急不急,先吃饭,去招待所休息休息。”
老何顿时急得抓耳挠腮,高总,可不兴这么断章啊。
也不是高振东要拿老何逗闷子,主要是热像仪白天也能看,而且白天的热像仪同样意义重大,但是第一次的观摩,肯定没有晚上来得震撼。
而且这一次,他召集来的人,可不止草原拖拉机厂一家。
老何只好强压下心里的好奇,带着人吃了点儿东西,去三轧厂招待所休息,这几天的确也是没休息好。
三轧厂招待所的同志一看他们的介绍信和工作证,麻溜的办好了手续,把钥匙递给他们。
“顶楼,403。”
跟着老何来的一位同志皱了皱眉,笑道:“同志,能不能给我们换一间一楼的,坐了好久火车有点累,不想爬楼了。”
招待所的同志笑道:“同志,这可不行,厂里保卫处有规定,到三分厂的同志,原则上都只能住那一层。”
老何大概知道怎么回事,向招待所的同志道了谢,带着人上去了,路过4楼楼道口的时候,还和里面的同志打了个招呼,又检查了一遍证件。
晚上八点,天已黑尽,老何吃了东西,带着人来到了三分厂,有同志带他们进去。
到了一间试验室,试验室和平时见到的都不太一样,有一扇窗子是大开着的,窗边有一台设备。
老何扫了一眼试验室里的人,不算多,但是都不简单,其他同志他不怎么认识,但是有一位他是认识的,防工委的头儿!
连他都来了,那这阵仗小不了。
高振东自然在这里,正在和防工委的领导聊天。
“振东啊,你只说有好东西叫我过来,又不说是什么好东西,你这是故意折腾我是吧?”防工委领导疯狂吐槽。
高振东笑嘻嘻的回答:“领导,惊喜总要放到最后才有意思嘛,就当你心情好,陪我们小伙子一起乐呵乐呵。”
都这么熟了,高振东和领导说起话来全无顾忌。
高振东看了看天色,人也都到齐了,一群人眼神儿贼亮,都盯着他呢。
他站起来,笑道:“今天请各位领导同事过来,是给大家看一个新装备,我想大家对它一定很有兴趣。”
所有的同志鸦雀无声,你特么倒是拿出来啊。
虽然都能猜得到,应该就是在窗边那台带显示器的装备,但是大家却猜不到那台装备是用来干啥的。
一般来说,人的想象力仅限于自己所了解的事物,超出之后就很困难了,这也是为啥大部分科幻作品里面,外星人大都长得跟人一样。
见大家眼神逐渐不善,再拖下去,同志们可能要动手了,再说天色也差不多了,高振东也不卖关子,笑道:“大家跟我来。”
所有人跟着他,走向了窗边的那台设备,高振东按下了开关,还把旁边一个气瓶拧开了,这东西大家认识。
“别急,等等。”
眼看着显示器上的数字跳变,大家有点莫名其妙,这是个啥?
只有导研院的陆工,像是想起了什么,“啊”了一声,但是又一时之间不得章法。
大家看了他一眼,继续看着显示器上那个数字一直下降,突然,“嘀”的一声,设备发出了提示音。
高振东在键盘上操作了几下,一秒钟不到,显示器一闪,显示出了一幅图。
那是一张黑白图像,长宽大概都只有显示器的三分之左右,图上是一辆嘎斯-69,嗯,在座的基本都坐过。
但车子的图像看起来质量很差,有些模糊不清,而且亮部和暗部的细节和普通的照片看起来不大一样,有的地方亮得反常,已经失真了,比如车子的引擎盖。
只能说能一眼就认出来,这是一台嘎斯-69,但是图像质量却是不敢恭维。
大家都有些莫名其妙,高总大张旗鼓叫这么多人过来,就是为了给大家看一幅图,而且质量还很差?
如果是运算所的人在,可能会很高兴,看来高总这是做出了标准的图片格式,从此后计算机上就能有图片了?那我们的电子邮件能传送的东西,可就更多了!
但是今天来的人没有运算所的,大家并没有意识到光是这幅图本身,就已经是一个计算机应用上的小小进步。
在大家的疑惑中,防工委领导看着高振东:“振东,你就是为了给我们看这幅图?这幅图里还有什么秘密?”
他知道高振东断然不是找幅图来拿大家开涮的人,只是这秘密是什么,还要等高振东揭晓。
高振东还没说话,导研院的陆工却大叫起来:“啊,这……这……不可能吧?”
众人:我艹!吓我一跳,你抽的什么疯?
大家都看向他,只见他三步并成两步,冲到大开的窗前,仔细向下搜寻着什么。
高振东没有阻止,只是笑眯眯的看着他的动作。
陆工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搜寻了一下,很快,他发现了自己在寻找的东西。
他转过头来,用手指着下面,对着众人大笑:“在哪儿!在哪儿!哈哈!真的,这是真的!太不可思议了!高总,你特么就是个天才!”
见高振东笑而不语,没有纠正,大家知道秘密就在下面。
以防工委领导为首,各家单位的领头的都挤到了窗边,一时间窗边人满为患。
大家顺着陆工的手向下看去,只见朦胧的夜色之中,一台嘎斯-69静静的停在下面的空地上,隐约可见,还发出了一点发动机运转的声音。
防工委领导猛地扭头,又过来看了看显示器,这下子他也明白了。
显示器上这台嘎斯-69,就是下面那台!
至于为什么在一片漆黑的夜晚,高振东这台设备还能像在大白天一样把这台车看得清清楚楚,一眼可辨,那就只有一个答案。
——高振东弄出了一台能让夜间亮如白昼的东西!
虽然看起来图像有些模糊,虽然图像质量比较差,虽然细节和特点与白天拍摄的黑白照片看起来都有很多不同,但这些都无所谓。
他妈的,晚上能看清了!
领导脑袋里就只有这一个想法,红外大灯也能看见,但是离看清还是有一些差距,而且那东西就是晚上打手电,找打。
高振东的这个装备,除了一个光学镜头,没有看见任何探照设备,这说明它就是靠本身的能力,硬生生的在黑夜里擦亮了一双慧眼啊。
作为沙场老将,主管军事装备的领导,对于这个东西的意义,那是再清楚不过了。
在夜视设备还不成熟的时代,夜战就是我们的拿手绝活,活生生把花旗佬十几个国家打出神经衰弱的那种。
随着技术的发展,我们的战士依然勇敢,但装备开始抹平我们训练和意志上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