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梗蔫着个脑袋走开,很快又开心了起来。
另外一群小一点的小孩子,除了聚集在高振东这边要零食之外,还有一些则是跑到傻柱那边,要点边角料香香嘴。
小当还一摇三晃的拿着一块,走到高振东身边,要给娄阿姨吃,娄晓娥吃得还挺开心。
时间眼看就到中午了,好多张方桌圆桌高桌矮几,排成一排,人们往来穿梭,有的端菜,有的拿碗。
每桌上的菜式有几个是统一的,那是傻柱的手艺。而每张桌子上,又有一些各不相同的菜式,这是各家凑的份子。
长桌宴就没什么主桌的说法了,当然,非要说最中间那张桌子是主桌的,也行。
反正大家随便坐,长长的一排,小孩子都挤在一头的两张桌子上,眼睛亮闪闪的,嘴角边也亮闪闪的。
桌上有酒,这也是各家凑的,这东西高振东能弄出来一大堆,但是他并没有这么干,还得是五花八门的喝起来才好玩。
甚至桌上还有饮料,饮料是聋老太把高振东送的麦乳精拿出来一罐,秦怀茹和把自己坐月子没喝完剩下的一点也拿出来,兑了好大一盆,老弱妇孺不喝酒的,就喝这个了。
“麦乳精,好喝啊。”这是院子里有的小孩多年以后,还念念不忘的味道。
这就好像高振东的导师,非常喜欢一种极为小众、已经绝迹的食品——代乳粉,留恋的也许不只是那个味道。
等大家都坐定,面前的搪瓷缸、陶瓷杯、甚至还有碗里都倒上了,易中海端起自己的大茶缸,这回里面不是茶了。
“邻居们,多的我也就不说了,估摸着说多了大家都烦,等不及了。我就说一句:祝所有的邻居新春万事如意,全家健康,老的寿比南山,小的平安长大。我们喝!”
要不说易中海这一大爷的地位稳如泰山呢,他知道什么时候该说什么话,这个时候,他甚至连说话的机会都没给闫埠贵和刘海中留。
没看见小孩子眼睛都冒绿光了嘛,就算是大人,也不遑多让。
听完他的话,大家轰然响应,一阵此起彼伏的“过年好!”响起来。
一时间欢声笑语,觥筹交错,至于小孩那几桌,更是筷影翻飞,这时候,有哥哥的好处就体现出来了,小当稳坐钓鱼台,都是她哥给扒拉的。
这时候,长桌宴的另外一个特色就体现出来了,自由。
长桌宴上,端着碗跑着吃并不是一件失礼的事情,因为每个桌上的菜是不完全一样的,自己面前没有的,那就得端着碗跑到别的桌上去夹,这种氛围极为轻松自在。
端着碗到别的桌上菜还没夹着,酒先被灌几杯也是常事儿。
大人吃着都觉着新鲜,小孩子更是,这种氛围,简直就是他们的最爱。
高振东看着这一幕,极为高兴,甚至有点儿酒不醉人人自醉的感觉在里面,而作为这次长桌宴最大的“赞助商”,来找高振东喝一杯的邻居自然是不计其数。
一直到下午两三点,在邻居们相互的祝福声中,大家觉得这搞法好,干脆商定每年都来这么一次,只是明年,可不能再让高总出大头了。
下午四点,坐着娄家派过来的车赶到娄家吃年夜饭的小两口,刚到娄家,高振东就很难得的先去卧室里休息了一个多小时。
娄母担心的问娄晓娥,宝贝女婿没事吧?这可是很少见的情况。
娄晓娥只是笑着向父母解释道:“没事儿,不用担心他,他啊,今天是真的高兴。”
第522章 只有攻5的图纸还不够
除夕夜在娄家过的,大年初一,高振东带着娄晓娥,饶有兴致的跑去逛庙会去了。
对于高振东来说,每次逛这玩意总是充满了新鲜感,主要是庙会这东西,它很接地气,完全不端着,主打的就是热闹。
要看好玩的,有,要吃好吃的,也有,要买稀罕的,也有,虽然这年头稀罕东西其实不多,但是要的就是那个气氛。
而且对于高振东来说,其实这年头的很多东西他都觉得挺稀罕的,主要是前世的生活经历先入为主,这辈子看50-60年代的东西,看啥都新鲜。
就连庙会上卖大糖葫芦的,他都很有兴趣的看了半天,还买了一个拿手上,老特么长了,要吃这东西,必须得一个人拿着,另外一个人离了老远才能吃得到,要是只有一个人,那就只有弯折起来吃了,要不够不着头。
两口子一个在前面把糖葫芦吊着,一个在后面够着脖子吃,吃两个就交换一下。
娄晓娥手上拿着个风车,比孩子还开心。
他们俩有用没用的东西,买了一大堆,反正是图个好玩儿,大不了回四合院去的时候,送给小孩子们就是。
等他们回到家,娄母看着这一堆小玩意儿,还笑话娄晓娥:“你多大个人了,还买这些东西?”
娄晓娥嘻嘻哈哈的没个正形儿,献宝似的从一堆东西里挑出几个小荷包来:“来来来,妈,送你的,过年了爸也不知道送你点东西,还得是我吧?”
娄母嘴上说得嫌弃,行动却是出卖了她,一把从娄晓娥手里接过东西,嗯,还挺好看。
被漏风小棉袄狠狠的背刺的娄父从楼上走下来,一边走一边咳嗽,他并没有什么毛病,但就是想咳两声。
这个时候过年,放假只放三天,高振东和娄晓娥瞎逛了两天,剩下一天就拜拜年。
不过现在认识的人多了,去这儿不去那儿的好像也不合适,干脆一视同仁,都不去了,除了自家师父家里,就是几位战友那儿,别想,想就是工作太忙。
三天一过,该干嘛干嘛,高振东上班的路上,还看见一群群的小孩在路边放鞭炮呢。
一到办公室,三分厂机要室的同志电话就过来了,有几份件需要他亲自收,不是机要室的同志不愿意送过来,而是根据规定,不能送过来,得自己去取。
高振东过去把东西签收了,回到自己办公室一一拆开。
第一个是他委托东北光学所做的掩膜,这东西三分厂是没法做的,分别是一套标准测试用掩膜,以及SZ61000、SZ61001、SZ61002三种芯片的全套光刻掩膜。
这几个名字完全是模仿CD4000和74/54来的,“数字”不用说,61年诞生,从此后这个系列就得都带着61过日子了,至于后面三位数的编码,是吸取了74系列的教训,一开始没想到有那么多,就留了两位数的编码,结果最后发现不够用了,不得已从74XX增加到74XXX。
看着这个东西,高振东一个电话打到了光刻机组装车间那边,现在就差这个了。
“高总啊,嗯,差不多了,估摸着再有几天就可以了。”
高振东道:“不要急着交差,该做的前期测试和试验、试运转一定要做好,磨刀不误砍柴工。”
电话那一头连连保证,绝不带病转序,一定完全测试好了才投入生产试验。
放下电话,高振东拿起了第二个东西,这是一个文件袋,厚厚的。
文件来自防工委,拆开一看,不是打印稿。因为里面有不少的图表,对于现在的计算机和配套软件来说,有点超纲了,反而是针式打印机还能勉强跟得上需要。
等我有空了,我一定要搞套能画图的软件!高振东暗自发狠。
文件来自哪里,不得而知,但是从内容上,高振东却是一眼就看出来了,这东西必定来自瓷都。
这就是上次开会的时候,防工委领导和他提起的那架飞机,攻-5型攻击机,但当时领导没有说太仔细,连型号都没有提起。
只是这一次,材料非常齐全,不止型号明确已经明确,而且基本上是对高振东放开了攻-5型攻击机的所有一切,甚至连结构图都完完整整的附上了。
除了零件图这些实在太过琐碎的东西之外,可以说,攻-5的一切都完完整整展现在了高振东的眼前。
得到这套材料之后,高振东花了两天时间,完完整整、仔仔细细的看了一遍攻-5的一切,很多原本模糊的想法在他脑中渐渐清晰,很多原本没有的想法在他脑中浮现。
他越想越多,越想越激动,甚至已经不只是攻-5和未来的半主动空空雷达弹本身,他甚至胆大包天的,想到整个体系上去了。
不论怎么说,他想试一试!
说回到攻-5本身,在这个时候其实其主体设计已经完成,至于为什么高振东前世,其首飞时间一直晚到65年,这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从攻-5的设计和所处的环境来看,是非常优秀的,虽然它腿短,虽然它载弹量小,虽然它比6爷飞得慢,但是它是在有限的条件和先天不足的底子上完成的,达到了基本所有的预设目标。
除了一样看起来好像是重大缺陷:传说中卖蘑菇的单程票,这不是没达到设计要求,而是要求就是这样。我们就那条件,不得已只有用牺牲来捍卫我们的一切。
他写起了一封邮件,这封邮件的大部分与其说是写给防工委的,不如说是写给瓷都的同志们的。
防工委领导办公室,防工委领导在手上看着高振东的邮件,时至此时,高级别领导的办公室依然没有配备计算机,计算机每生产出来一台,都被送到最需要它们的地方去了。
高振东的信件里,提起半主动雷达空空弹的地方并不多,甚至只有开头提了一下,攻-5型攻击机的机头空间在进行略微改进之后,能够满足预想中的战斗机雷达要求,后面的,全是和攻-5有关的建议和意见。
这正是防工委领导想达到的效果,高振东果然没让人失望,他带着欣喜往下看。
但是越往后看,他的神色就越是凝重,不是针对攻-5的设计团队,他们除了一些细节之外,已经做得足够好了。
更多的疑惑,实际上来自于对它一开始的技战术要求。
看到最后,看到了高振东的最后一个要求时,领导觉得,高振东这是要搞大事情了。
最后一行上面,高振东提出了一个要求:“我希望能够得到我们正在使用,并准备仿制的伊尔-28型轻型轰炸机的资料。”
对于后来的炸-5型轻轰,高振东对其基本数据还是门儿清的,之所以还专门找防工委要,第一个原因是他如果不要,就解释不了自己怎么知道炸-5的数据。
而第二个原因,是他想在进一步了解这个飞机的细节的情况下,再评估自己的想法是否能够实现,而不是只靠脑中的那一点基本数据就下判断,那不够科学。
他接下来想做的,是个大事情,非常困难,任何细节上的进步都有助于提高成功率。
他倒是没有想用炸-5承担特殊的任务或者进行特化改装,这是个轻型轰炸机,改装潜力、升限、速度、载重都有点不上不下的,反而不太好搞,他想的,是一种常规、长期、正式的战术任务。
看了高振东的要求,防工委领导陷入了沉思,高振东这是要做什么?不是不相信高振东,而是他觉得高振东这好像是要搞大事的样子。
想了很久,不得要领,但是他还是选择相信高振东,这个年轻人从来没有让人失望过,总之他提这个要求,出发点绝对是好的。
他把自己的通信员叫过来,把勾画过的邮件递给通信员。
“这一部分,转发给瓷都那边。”领导指着的,是有关攻-5型的一些建议部分。
说完,又指着信件的结尾一部分:“另外,满足高振东同志的这个要求,越快越好。”
瓷都某单位,接到了防工委转发过来的一封邮件,准确的说,是半封,因为一眼就能看出来,这东西是被掐头去尾了,信是谁写的,已经看不出来了。
这半封邮件的内容,是对攻-5型的一些建议。
“机头两侧的两门航炮,在开火时存在硝烟被发动机吸入,造成发动机工作异常或停车的隐患,建议重新布置。”
从这个设计就可以看出,我们这时候的设计人员经验是严重不足的,甚至对于已有的经验教训都没有途径去消化吸收,这也是高振东随口说的前世常识,在这个年头都有人惊为天人的原因,我们实在是太缺知识和经验了。
航炮布置于发动机进气口前方,可能造成发动机工作不正常这个问题,其实早就有了,在老毛子的飞机上出现比较多,而最典型最夸张的,是老毛子的米格-9,这货是将最大的一门航炮,几乎布置在了发动机进气口的最正中。
第523章 建议的动静有点大
所以当看到这里的时候,搞攻-5的同志有一种自己是傻子的感觉,这么明显的问题,怎么就没想到呢。
“鹅卵……”,没错,这个单位,就是上次问高振东16mm和8mm钢缆的那个。
还好,现在只是在做静力试验,还没有到首飞的时候,样机造得也不多,就几架,损失不大。
看来还是只有布置回翼根了,原本出于什么原因将6爷布置在翼根的航炮放到了机头,具体不得而知。
不过高振东从图纸上估计,可能是因为原本尖头为了取得更好的下视视野而改进的,但是却没什么好的装备往里面装,干脆把翼根的机炮移到这里来,把翼根的空间节约出来装油。
如果说信件里这个事情是一眼就能看明白的话,那下一句就不是那么好懂了,至少对于现在的攻-5型设计人员来说,根本想不到这个事情,或者说想到了但是不知道怎么处理。
“鉴于该机超音速性能要求低于1.5,现设计D型进气道总压恢复系数在超音速状态下的劣化情况,尚在可接受范围内,但进气道设计在保证低速足够进气量的同时,未考虑高速时大进气量可能带来的发动机喘振问题,建议考虑补充高速放气口。”
原本攻-5那个光杆构型飞1.1马赫,算是勉强能超音速的速度,带调节的多波系进气道显得有些没有必要,虽然这时候的攻-5,由于591和钨钼合金、计算机技术带来的红利,推力要比原本的大不少,速度高一些。
但高振东做过估算,这个速度仍然没有达到需要多波系进气道的程度,高振东也就不准备把事情搞复杂了,鉴于未来我们的经济情况依然不容乐观,高振东还是想简单可用就好。
但发动机的进气情况在高速低速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在低速时,进气量可能不足,后来的战斗机普遍采用辅助进气口的方式。
不过这个时候,由于速度跨度范围小,这个问题并不突出,一般是采用一招鲜的方式,没有辅助进气口。
如此一来,低速时的进气流量是能保证了,但是高速时大进气量可能带来发动机喘振的问题却出现了,虽然这个时候飞机还没试飞,没有发现,但是隐患是存在的,甚至可能比高振东前世看到的还要暴露得早。
因为这个世界的攻-5,天生就比他前世看到的要飞得快!因为那两台发动机更好了。
飞得快了,问题自然就会出现的,好东西带来新问题,这找谁说理去。前世的5爷,也同样是在改型用上了改进发动机,推力上去了之后,不得不开始着手解决这个问题。
几位在看信的设计人员彼此对视一眼,这回没有骂自己傻了,这东西和机炮布置不同,的确是想不到,但这比干傻事还让人难受,说明设计的时候,考虑还是不周。
如果说这两个建议改动都相对较小,属于修修补补,对飞机的设计并不具备颠覆效果的话,那接下来的信里的话就有点儿让攻-5的设计人员心惊了。
“鉴于该机现设计作战半径较短,建议可以考虑采用翼身融合方式,增加机内容积,同时可以减小阻力,以提高升阻比,同时对于机体刚度带来有利影响,设计得当,可有效降低机体重量。”
翼身融合,典型的就是花旗佬的F-16了,那是真漂亮。
早期战斗机像F-16融合得这么彻底的不多,虽然其他一些翼身融合的战斗机融合方式和程度虽然不同,但是翼身融合带来的好处还是在的,无非是多寡而已。
翼身融合综合来看,机翼与机身连接处尺寸越大,得到的好处就越多,当然有些弊端也就越多,比如稳定性下降。但这并不是说,只有飞翼、无尾三角翼、截尖三角翼这种飞机才能用翼身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