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但……而且……”,就是数字逻辑中的与操作。
一个简简单单的逻辑运算,在他口中却变成了这枚芯片,能够完成仅有人类才能完成的事情——思考。
但是他的话却不无道理,虽然还很原始,但这枚小小芯片的终极形态,就是完成思考,虽然这种思考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更多是统计学的胜利。
十二机部领导也笑了:“不只是‘不但……而且……’还有‘虽然……但是……’呢。”
非操作,不就是虽然但是嘛。
首长哈哈大笑起来:“说得好,说得好啊。你说这东西里面,装了几十个像收音机里面那种晶体管?”
领导笑道:“对,据设计者高振东同志说,如果需要,还能装更多,他现在也在向这个方向努力。”
“好哇,这位‘三过硬’硬是要得!看起来,这次不论朋友还是敌人,都被他甩到后面去咯。”
“是的,这个线宽的集成电路,我们是第一!这下我们的计算机生产,可以完全不受制于人了。”
第581章 能买到啥就买点儿啥
“第一?好!好啊!让我来看看我们科技战线上滴英雄们。”
首长拿起连夜冲洗好的合照,放到了眼前。
黑白照片上,白花花一片,都是穿着防护服的工作者,其实除了勉强能分辨男女外,眉眼都已经不甚分明。
但是他还是看得很仔细,照片上有男有女,有老有少,虽然看不清,但是却知道,大家都笑得很开心。
“这里面,哪一位是高振东同志啊?”首长颇有些好奇。
十二机部领导一愣,然后呵呵笑道:“他不在这里面,防工委那边给我们打过招呼,这种像,他不能照。是有点委屈他了,但他本人倒是习以为常。”
首长闻言,也爽朗的笑了起来。
“哦,明白了,哈哈哈。不用担心,一个能为了凑大满贯,自请将一等功降三等功滴同志,不会在意这个事情。”
这个一降三的事情是防工委那边发生的,十二机部领导完全不知道,听见首长如此一说,非常好奇:“哟?还有这事儿?首长,说来听听。”
手握一个尖端科技的世界第一,首长兴致也很高,笑着把高振东这个事情给他说了一遍,十二机部领导哈哈大笑:“嗯,这的确是高振东同志能干出来的事情。”
首长笑道:“所以啊,你就不用担心他觉得委屈了,现在人们不知道他,但是总有一天,他们这样滴同志,会被人们永远记住。”
——
北边,老毛子家里,利诺奇卡、他的部长、谢尔盖耶夫、彼得洛维奇等负责对南边交流、经贸事务的同志,以及一些相关行业的技术专家,聚在一起。
他们的面前,放着一张南边最大报纸《日报》的头版头条照片,旁边是一份译文。
作为友好国家,他们是最早、最完整的得到我们集成电路最新突破消息的,因为他们不用偷偷摸摸。
《我国P工艺集成电路芯片试产成功,线宽10微米世界第一》
这份报纸,只是将他们聚到一起的一个引子,实际上,是最近一两年来,与南边交易品类、金额等等的急剧变化,终于让他们不得不坐到一起来。
“我亲爱的达瓦里氏,这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他们没法在电子管上面更进一步,转头去研究这些东西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虽然两者级别看起来相差不大,但是隐隐的,与老毛子最大的强力机构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部长同志,在实际地位上要比看得见的级别还更高,谢尔盖耶夫很明白这一点。
部长同志根本没有纠结这个问题:“谢尔盖耶夫同志,我不在乎这个事情是不是正常,我在乎的是,在这个方向上,他们是不是在事实上走在了我们的前面?”
彼得洛维奇知道,这个时候,应该自己为谢尔盖耶夫分担一点什么了:“部长同志,这个问题,我想由我们的技术专家同志来回答,再好不过。”
大家将目光转向了来自最高科学院的阿列克谢同志,他是电子行业最顶级的权威。
“他们走在我们的前面,我只能说这么多,至于更多的,我甚至没法对他们的领先程度做出评价。”
对于阿列克谢同志的说法,包括部长同志、谢尔盖耶夫在内,都有些难以理解。
“为什么?”
“因为我们在这个方面,根本就是一片空白,我们对于集成电路毫无成就,你让一名幼儿园的孩子,去评价现在走在世界最前面的人,这超出了我们的能力,我的部长同志。”
阿列克谢说是没有评价,但实际上什么都说了。
太远,不懂,看不见。
“那么,这种领先重要么?”部长同志将问题换了一个更为实际的角度,如果这种领先就好像约翰牛的那本名叫吉尼斯世界纪录小册子一样的领先,那就随便吧。
阿列克谢张了张口,想了很久。
这话哪怕是他,也不好随便说出来,他知道问题的严重性,但是他更知道说错话与整个学术领域背道而驰的严重性。
终于在大家都快要失去耐心时,他才开了口。
“不是很重要,我的部长同志,集成电路有它的优点,但是也有它永远解决不了的缺陷。”他觉得要先考虑自己,说了一句看似正确但是并没有什么鸟用的废话。
任何技术,不论如何先进,将这句话放上去都没有任何问题。
谢尔盖耶夫听见此言,大为高兴:“部长同志,你看,这没什么大不了的,不是么?”
部长同志点了点头:“我和谢尔盖耶夫同志一样,很高兴知道这个事实。阿列克谢同志,那么你有什么更多的建议么?”
说到这里,他在“更多”两字上略微加重了语气。
阿列克谢想了想,他的良心还在,大方向改变不了,但是在有可能的前提下,他不介意引导着这些部门去做一些的确对己方有利的事情。
“虽然有无法解决的缺陷,但是在普通的应用方向上,集成电路的确有一些优势,它能为我们节约更多的电力,速度也要快一些,体积重量更小,更容易实现全数字化,我想还是有一些用处的。我们还在大量使用他们那里进口的DJS-59型计算机,虽然不是集成电路,但是半导体在某些特定方向上的优势,还是存在的。”
彼得洛维奇笑道:“是的,还有打印机,这东西真的很好用。”说完,他扬了扬手中的译文打印件。
“所以你最终的建议是,我们需要半导体?”部长同志的话很有意思。
“我的意思是,至少我们可以向南方的同志购买一些相关的产品,比如DJS-59这种又轻又小还很可靠的计算机。”
他这个评价别说高振东了,就是运算所的其他普通同志听见,都会以为他Vodka喝多了,DJS-59哪儿轻小了?
但是他真的很喜欢DJS-59,这东西价格便宜,可靠性高,而且使用上还很灵活,虽然和己方最新的计算机相比,速度上不如,但是前面这几点足够了。
“那对方的半导体生产线呢?有进口的必要么?”
“部长同志,技术上,我期望能拿到一切的先进技术,但是有没有进口的必要,这不是我能决定的。”阿列克谢利用自己技术专家的身份,绕开了这个问题。
但他还是内心有些过不去,用一个补充的例子隐晦的表达了自己的态度。
“我看过他们报道中的三种芯片,至少其中两种,如果可以得到的话,我们可以让DJS-59更小一些。”
他指的是SZ61000四-二输入与非门和SZ61001四-二输入或非门,作为这方面的专家,他能看得出这两种器件的用处来,也能根据其逻辑功能,推导出集成化的这两种逻辑芯片对于DJS-59的意义。
至于SZ61002延迟翻转边沿触发器(D触发器),在这方面还一无所知、毫无研究的他们,就无法从名字上知道这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了,对其用途自然无从猜测。
阿列克谢的话好像很简单,但是却让部长同志马上瞪大了双眼。
他知道DJS-59是个什么性能,也知道DJS-59的好处,更知道一点,如果DJS-59能够更小一点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它能往很多东西上面装。
卢比扬卡的同志也不是一无是处,至少从他们那里传来的消息,南方同志的确有一种比DJS-59更轻更小的后续型号,去年他们首开纪录,击沉两艘敌舰的544反舰导弹,据不可靠消息,就改装了这种型号的计算机作为控制器。
而且不只是指挥火控系统,是作为一次性的弹载计算机!
这让部长同志无比的羡慕,连自己这边,都舍不得把DJS-59往导弹上装,初看是因为是装不下,其实是因为装不起。
而南边的同志居然能把这种先进、昂贵的设备装到一次性使用的导弹上!
他知道阿列克谢的话,有很多不尽真实的地方,比如那个“不是很重要”的判断,同时也在集成电路的用途上并没有全部说清楚。
但是阿列克谢同志还是隐晦的表达了自己真正的态度,用这一个看起来好像只是对计算机设备进行的小改进作为例子。
他理解阿列克谢同志的难处,但是他也得到了自己想要得到的结论。
他抬起头来,看向了谢尔盖耶夫。
“谢尔盖耶夫同志,你能以民用设备的名义,向南边的同志提出购买他们集成电路生产线技术的要求么?”
作为老毛子,部长同志也是有着奇怪的矜持和高傲的,以军用名义购买那不行,民用的就可以。
老毛子这种奇怪的高傲,后来把他们害得不轻。
“可以,但是不一定能得到。”
“如果买不到生产线技术,那就买成品的生产线,如果连生产线都不行,那买产品总是可以的吧?阿列克谢同志,如果能买到芯片,你觉得你需要么?”大家都不是傻子,生产线这种东西,恐怕不是那么容易搞到手的。
“需要!”说到这个,阿列克谢可就来劲了,回答得斩钉截铁,毫不犹豫。
第582章 美哉!壮哉!
4月18日,星期二,又是高振东到京城工大上课的日子。
最后一节课是针对大四毕业生的集成电路设计课程。
一群老师和学生坐在大阶梯教室里,神情激动,跃跃欲试。
这些老师里,既有已经跟着上了几个月课的京城工大的教师,也有刚刚才来的,来自十二机部部属高校的老师们。
对于十二机部来说,集成电路设计这么重要的课程,却最先在防工委这边的高校开枝散叶,简直是可忍孰不可忍。
所以十二机部领导的动作非常快,和高振东提起这个事情还没几天呢,人员已经全部到位了,就近在京城的部属高校选了一批青年教师,过来一起听课。
虽然时间已经晚了,但是没关系,他们已经从京城工大这边得知,接下来高振东有个大动作,他们可以参加进这个事情来,在实践中学习,向京城工大的老师们学习。
这让京城工大的教师们很有一种“代师授徒”的自豪感,专业部委又如何,高教授之下,我们还是第一!
而十二机部的教室们,也只是暗暗攒着一股劲,没听说后来居上嘛?他们可是从部里了解到,高教授的这个大动作,大到让人无法想象,是一场持久战,嗯,不以一时一地之得失论英雄,要看后劲,还得是我们专业部委。
这种良性竞争,双方部委都没有去管,由他们折腾,要是连这点心气儿都没有,那趁早滚回家吃老米饭去。
而今天这堂课,就是高振东启动这个事情的日子。
当高振东以及一行人走进大阶梯教师的时候,不少有点儿见识的老师都激动起来。
今天这阵仗,绝对小不了!
走进来的,除了高振东之外,还有自己学校各系、院到学校一系列领导,至于为什么领导来得这么齐,看看最后两个人就知道了。
防工委和十二机部的领导。
这是要干啥?学生们只是认识校领导,就已经足够震惊了,至于认识两位领导的,就更是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了。
其实说来也简单,随着集成电路工艺的成熟,芯片设计的问题已经被凸显了出来,有枪无弹,那不是白瞎这把好枪了?
正好,高振东手上有一套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一整套数字电路芯片规划。
这些芯片也是功能各异,到处都能用得上的。
当十二机部和防工委的同志看到这份《SZ61系列数字电路手册》(一)的时候,唯一的反应就是——得搞!全都得搞!
要一个不漏的搞出来,而且还开始期盼有(二)、(三)……
接到技术部门汇报的防工委和十二机部,一合计,干脆把事情搞大,搞成一个长期的事情,一直到把高振东同志这份手册掏干净为止。
前期以京城工大为主,顺便帮着十二机部培训师资力量,然后慢慢的往十二机部那边转移,毕竟专业部位相关人才更多一些。
于是,就有了今天这一幕。
看着下面黑压压一片人,大部分都是年轻人,防工委和十二机部的领导心情大好,下面这一片,可都是集成电路的种子啊!
这年头不像后来,要不然他们两过来,学校里面是肯定有很多布置工作的,这时候就简单直接一些,他们直接就进阶梯教室了。
两位领导对视一眼,十二机部这边很谦虚:“你来宣布吧,哈哈。”
这是防工委的地盘,自家的教师,还在人家地盘上,要用到人家的资源呢。
防工委领导推辞道:“这个工作,归根结底最后还是你们比较辛苦,你来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