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里的大国宗师 第373节

  最大的便宜已经占到了,高振东人都在京城工大教书了,别的也就没关系了,这点风格,他们还是要讲的。

  两人就这么在台上推来推去,最后两人一转眼,盯上了高振东:“这个事情,还是你来宣布吧!你是带头人,也是这一切最大的功臣,照相照不了,内部露个脸还是要的。”

  高振东一脸懵逼,这关我啥事儿?你们自己说一句不就完事儿了嘛,我缺这点脸露?

  不过看着两位领导都盯着自己,看来不上是不行了。

  “那啥,你们真不说?”

  “废话,赶紧的赶紧的。”

  “快说快说,这个事情就交给你了。”

  高振东没有办法,那就上吧,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他站上讲台,清了清嗓子。

  “同志们、同学们,为了集成电路工作的需要,为了尽快完善我们的数字电路元件序列,经研究决定,由防工委和十二机部、十七机部联合,启动‘SZ61系列数字电路芯片配套计划’……”

  十七机部没来人,嗯,高振东来了就够了。

  十七机部领导门儿清,这事儿,咱们挂个名就行了,就不过来凑热闹了,主要是十二机部这老小子脸色太难看,天天惦记着呢。

  啊?原来是这么大个事情啊,看来我们这个毕设,不简单呢。

  这种多部委联合的大计划,放到后世,是绝不可能以一堆大四毕业生为核心力量和生力军进行的,但是在这个年代,那就不少见。

  从头起步的专业领域太多了,往往第一批大学生,就是国内仅有的一点力量了,不靠他们靠谁。

  更别说集成电路设计这个专业,在国外都是草创初期,这批大学生要是放到外面去,其实也是抢手货。

  毕竟高振东教的东西,虽然时间尚短,还不够多,但是却有大量内容是带有前瞻性的,他们的眼界,可比西方同行都宽多了。

  下面的青年教师和学生们神情激动,恨不能立刻投入到工作中去。

  看着这些年轻同志,再看看在讲台上侃侃而谈的高振东,几位领导心里不由得想起一篇文章来。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防工委领导也是武能提枪上马,文能写诗弄词的人,只是他的诗词水平,取决于他身处的环境,高低不定,好的贼好,剩下的也就是打油诗水平,颇有点儿把读者骗进来杀的意思。

  看着这一幕,他面露欣慰,口中不由得喃喃自语:“美哉……,与天不老!壮哉……,与国无疆!”

  对于他们来说,能看见这一幕,甚至比SZ61配套计划本身,都更加重要。

  此时,讲台上的高振东,已经说到了尾声,在进行安排了。

  “……整个计划,第一阶段以防工委的以上三位同志为总体协调人,兼顾机动技术支援,其余人员划分为十三个小组,每个小组以京城工大的一名青年教师为组长,十二机部部属高校前来进修的青年教师为副组长,组员则是在座的各位毕业生……”

  一个人搞一片是不现实的,高振东将人手分成了十多个组,每个组负责一款芯片的设计,由已经参加过学习的老师带头抓总,十二机部那边还没学习过相关知识的老师协助管理,带领学生们开展工作。

  数字比较巧,13,在某些地方可能比较忌讳,可是对于我们来说完全没有这个问题,那啥,你看这13,像不像牛B的B字儿?

  而负责协调的三位同志,正是防工委分配过来跟着高振东干活的三位同志。

  这样一来,虽然十二机部的老师还没有相关知识,但是可以在组织管理过程中学习,等到第一批芯片设计完成,估计也就差不多了。

  芯片的设计,尤其是这种结构简单、晶体管数量很少、制程还贼大的芯片,在原理和技术、工艺已经走通的情况下,实际上主要的工作内容就是画图了,怎么样通过一层一层的掩模配合,使用光刻、扩散等工艺形成所需的晶体管排布和线路连接,这就是他们需要考虑的事情。

  看起来好像比较简单,并不困难,但这一切的前提,是高振东已经带着1274厂的同志,把最困难的部分完成了。

  在场的同学,包括老师,都是心情激动,斗志昂扬。

  “……现在,我代表防工委、十二机部、十七机部联合宣布,‘SZ61系列数字电路芯片配套计划’正式启动!”

  高振东最后一句话落下,所有的人都拼命鼓起掌来。

  学生们是活泼的,他们的情绪表达更为外放。

  他们不论男女,都涨红了脸,双手使劲的拍着,一边拍还一边喊。

  “保证完成任务!”

  “坚决执行计划!”

  “轻伤不下火线!”

  “重伤不忘协助!”

  “哈哈哈……”

  喊着喊着,内容就逐渐离谱起来,大家笑成一团。

  到了这里,两位领导和高振东的任务也就完成了,细节自然有人去落实,有困难才会找到高振东这里来。

  这间大阶梯教室,摇身一变,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成为了我国第一批数字电路芯片的摇篮。

  它甚至已经没有了自己的本名,被称为“61号教室”,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通宵达旦,灯火通明,里面闪动着的,是一位位殚精竭虑、努力前行的身影。

第583章 领导,给你看个小玩意

  走出61号教室,与十二机部领导道了别。

  他要赶紧回自己地盘去了,集成电路一成功,他要做的事情还不少呢。

  防工委领导就不急了,这是他的地盘。

  看着他,高振东心念一动,自己带过来的东西,他正好可以瞧瞧。

  “领导,有空没有?有空的话,走,去靶场,我给你看个小玩意,哈哈。”高振东主动发出邀请。

  领导闻言,兴致勃勃,高振东的“小玩意”,可能东西真的很小,但是意义却不见得小。

  “还有这好事?走走走!”

  不止是他,连还在陪同的京城工大的一系列大小领导,也是兴致盎然,高教授又有什么新东西了?

  高振东从等在阶梯教室门口的嘎斯-69上,拎了一个大包下来,看起来有棱有角,有些份量,不过在高振东手上,却是轻若无物。

  一行人走到京城工大的靶场上,搞61枪族的柳教授已经等在这里了。

  看见高振东过来,他开口招呼:“高教授,来了啊?已经按照你的要求,准备好了。”

  刚说完,看见高振东身后的一串大小领导了,一惊:“哟,领导,您也来了啊。”

  看来高教授要搞的事情不小啊,连这位都惊动了。

  高振东笑道:“谢谢了,柳教授,我的事情又麻烦到你了。”

  柳教授一阵谦虚,指了指前面几块淡黄色的透明物体,像是果冻一样:“这是弹道明胶,比你要的肥皂块,更好一些,能看得更清楚。”

  希望看不到才好啊,高振东心想。

  在大家好奇的目光里,高振东从自己拎的包里拿出来一个东西。

  这是一块板,看起来有些像胸环靶,但是比胸环靶要小一些,像是塑料挤塑一体成形的,分量却是不大看得出来,主要是高振东力气大,这东西在他手里看起来像是没重量,但看质感,又觉得好像是沉沉的。

  板子略带弧形,一两厘米厚的样子,宽度和高度看起来,差不多正好能把一个人的上半身躯干部分给遮住。

  “这是……”领导心里一动,好像想到了一些什么,主要是这东西的形状,太有辨识度了。

  高振东也没直接回答,而是笑道:“您看着就知道了。”

  不用说,这是防弹插板。

  这玩意烧起来并不麻烦,刘荣国动作超级快。

  氧化铝陶瓷六角块在插板里分两层,两层之间的拼接缝相互错开,这是为了预防子弹恰好打在拼接缝处,导致防弹能力下降。

  高振东没有高强度纤维,所以他弄了一块比较薄的592轧制薄板作为背衬,至于外面的ABS塑料,就是用的向总他们搞的61火的发射筒材料。

  这个材料的强度和耐候性都是不错的,高振东早就找他们要了一台双螺杆挤塑机,还有一定量的ABS颗粒原料,这样在需要的时候,就能直接加工模具,应付小型工件的试验还是没问题的。

  不是最好的,但是能用。

  说完,他招呼人,将一块弹道明胶放到了15米外,然后将一块板子放到了明胶前面。

  他走回来,找柳教授要枪。

  “给我一把61突。”

  虽然他没有明说,但是大家都知道他拿出来的这是什么了,只是好奇到底他能做到什么程度。

  最兴奋的无疑是在现场的陆装局的同志,他是来跟61枪族这个事情的,柳教授来了这里,他也就跟着混一混。

  高总工仗义,搞出了矛,现在又在搞盾了。

  招呼大家往掩体后面躲起来,主要是怕跳弹乱飞,虽然几率很小。

  高振东刚要自己上去打,领导叫住了他,转而指了指和自己一起来的一位同志。

  “你去!”

  高振东只好悻悻的将枪交给了他,同志接过枪,问道:“高总工,打几枪?”

  “先打一枪。”不能亲手爽一把的高振东有点儿没精打采。

  “啪!”这位同志的动作非常快,高振东话音刚落,他就干脆利落的一枪打了出去。

  开玩笑,这点儿距离,对他来说那是轻轻松松。

  枪声响过,将枪里的弹退了出来,大家围了上去。

  同志的枪法很好,只看见板子的前面差不多正中的区域,有一个小洞。

  正面不重要,防工委领导二话不说,一把将板子翻了过来。

  “嘿,没打穿!”他神色兴奋,这东西好像挺好使啊。

  非常明显,板子的背面凸起了一小块,但是没有打穿的迹象。

  他转头对着开枪的同志道:“走走走,再来几枪!”

  不一会儿,又是啪啪啪的几枪响起。

  一群人又围了上去,都啧啧称奇。

  只见虽然板子的背部起了很多个凸起,但是却都没有被打穿,看起来虽然有点儿难看,但是没打穿就是没打穿。

  掂了掂板子的重量,领导问道:“这东西有多重?”

  这句话就很有讲究了,防弹材料,越轻越好。

  只说防弹能力的话,那把钢板干到几厘米厚,一样能挡住7.62*39M43弹,但是那个重量就不用说了。

  M43弹普通的穿甲能力是100米6mm钢板,而一块300*200*6mm的钢板,重量大约是2.8公斤,而且,这2.8公斤是防不住M43普通弹的,更别说现在的射击距离,只有15米!

  高振东笑道:“3公斤不到。”这有啥,前世看到的4级甲里的好货,是有2.7~2.8公斤的。

  别看这是3公斤,而6mm厚钢板是2.8公斤,可是那玩意根本防不住啊。

  这让现场的所有同志都惊喜的睁大了眼,这个重量,就有实用价值了,就算不铺开,给攻坚的同志插上一块,3公斤不到的重量,基本不太影响战术动作,一把空枪都3公斤多了。

  高振东笑道:“还没完,我再试试。”

  还没完?还有什么?

  高振东这块板子,是指着防7.62*54R的子弹去的,大概按照后世美标算的话,是4级甲的样子。

  这也是这时候的轻步兵手中,威力最大的弹种了,12.7的不算。

  他走回去,招呼柳教授的学生。

首节 上一节 373/63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