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雷厂的同志道:“我们手上现在最好的双基推进剂,比冲是2050N.s/kg……比冲直接和投射重量或者射程强相关。”
这回听懂了,两边的同志算了算,睁大了眼睛。
“高总工,这个东西能把射程提高20%多!!!”
高振东笑笑道:“不是这么算的,还要高一些,考虑到这个东西的密度,比风雷厂同志们用的普通双基推进剂要高12%左右,综合下来,理论上至少能提升差不多30%吧。”
比冲和射程的关系不是直接的线性关系,加上推进剂密度等原因,算起来略微复杂。
艹,比20%还多!防工委和陆装局的同志都不淡定了。
这么大跨步的前进,让同志们前面的担心又重新泛起。
“高总工,这东西很贵吧?”性能和成本之间,一分钱一分货,两毛钱两分货,三块钱三分货的道理,大家都还是明白的,如果不贵,怎么可能撑得起这个性能?
高振东想了想:“贵一点,但是没贵多少,里面就加了些Al和AP,至少没有用原装药直接硬撑30%射程增加的成本多。”
射程提升,不考虑其他指标的情况下,最简单的就是加装药。
高振东这个话的意思就是,同样是增程30%,如果不换推进剂,用原有推进剂硬撑的话,那花的钱比这种新型推进剂还多!
合着还便宜了?防工委和陆装局的同志幸福得一批。
射程又远,单位射程折算成本更便宜,好了,今天的KPI完成了,可以打道回府。
就这个推进剂,就能让所有搞火箭炮的同志都乐开花,还要什么自行车,人不能太贪心。
看着他们的样子,高振东泼了盆冷水。
“不过这个东西也不是没缺陷。”
果然有问题,但愿不是大问题,那就没事儿,几位同志都紧张的看着高振东。
高总工,可不兴这样的啊,给的甜枣还没咬破皮儿呢,大巴掌就扇上来了。
“这个推进剂,烟雾比较大……”
什么?烟雾比较大?这算个啥缺陷?
第687章 省钱!省钱!
就这性能,就算是它的烟雾把我阵地都罩瓷实了,我都要夸它掩护得好!
人和人之间的悲喜,果然并不相通。我在为基本性能努力,人家考虑的是鸡毛蒜皮。
这种推进剂不是无烟推进剂,而是典型的为了价格便宜射程大,增加了金属燃烧剂铝粉,燃烧后颗粒物那不是一般的多。
某一段时间,并不是我们不想用无烟推进剂或者没有无烟推进剂,但是一般的双基推进剂无烟的不如有烟的劲儿大量足,为了那一点其实并不是非常必需的性能,放弃价格便宜比冲大,换成谁都会选。
其实响尾蛇、麻雀这些,早期推进剂一样一路烟雾缭绕。
话说回来,在火箭弹这种东西上,哪怕到了21世纪,依然没有无烟推进剂的位置,空空导弹要无烟,主要是为了尽量不影响战斗机发动机工作,而不是为了好看。
所以高振东说的这个缺陷在风雷厂等同志看来,压根就不是问题。
“高总工,这算什么缺陷,燃烧哪儿有不冒烟的。”风雷厂的同志笑道。
高振东道:“嗯,我的意思是,这东西最好不要用于空空导弹这一类,火箭炮倒是随便用。严格说来,其实这不是这个推进剂的极限,不过对于火箭弹来说,极限燃速显得太高了,不利于射程的发挥,我调低了燃速,也影响了一点比冲。另外,这个推进剂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燃温相对你们现在用的推进剂来说较高一些,在设计中要注意这个问题。”
加了金属燃烧剂,燃温自然就上去了。学过化学的人都知道,有一种非常著名的燃烧剂叫做铝热剂。
风雷厂的同志听了高振东的话,并没有将高振东说明的这些缺陷放在心上,而是非常的佩服高振东。
我们还在黑暗中摸索,他已经能够为了必要的性能,进行自由调节了。
“高总工,这个问题我们会注意的,也有一定的经验。”有好处就有坏处,风雷厂的同志心里非常清楚。不过这个坏处属于只要知道了,就能想办法解决的,比起比冲上不去这个问题来说,算是小事情。
高振东说完这个,转头看向陆装局的同志。
“107如果发射药和130差不多,那也可以考虑换用这个推进剂,如果那样,你要的107提升30%射程,我可就算是交差了啊。”
高振东说着说着还开了个玩笑,其实他心里明镜似的,107和130当前的发射药,不会有什么区别。
甚至搞笑的是,这时候规划的所有火箭炮,别说方案和推进剂了,最终搞出来射程都挺一致的。
107mm,8.5公里。
130mm,10公里。
180mm,嘿,还是10公里,这特么就很难绷。
从这个事情就能看出来,高振东知道的任何一点知识,对于现在搞火箭炮的同志来说,都非常宝贵。
陆装局的同志没想到高振东这里是问题不过夜的,要30%是吧?马上解决!
得陇望蜀的心态谁都有,陆装局的同志也不例外:“那是不是加上你其他技术,就能提升50%了?”
高振东想了想,摇摇头:“对于107,我倒不是非常建议用上后面我说的这个技术,这个技术会增加一些成本,从107的设计初衷来说,有点矛盾了。107要的就是极度简单、极度便宜,适合游击嘛。”
107从设计开始,就是奔着这个目标去的,某种程度上来说,130火箭炮设计之初的战术任务不是我们原创的,但107火是。
说实话,要不是打过几十年游击战,有大量的相关实战经验,根本想不出107火这么个甚至略带神经病的神器来。
“上不过颈,便于抬头;下不过臀,便于跨步;宽不过肩,便于通过;重心贴身,防止扭腰。”就这三十二个字,就把107的设计精髓概括得淋漓尽致。
所以换发射药,高振东觉得还行,更复杂的工艺,他就觉得没必要了。
不过这个事情对于陆装局的同志来说,明显是“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
“嗯嗯,您的意见,我们会充分考虑。”这话就很有意思了。
高振东也没在意,这种事情肯定是他们来定是最好的。
“嗯,不管用不用,我先说一下吧。你们可以使用双推力发动机,当然,在火箭弹上不用太复杂的双推力构型,达到标准,能用就行。”
风雷厂的同志对这个事情闻所未闻:“双推力?怎么做?有什么好处?”
高总工的思路,实在是跟不上,全是新东西。
得,从头说吧。
“从牛顿力学我们可以知道,改变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是要额外做功的,而维持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就容易多了,对吧?根据这个理论我们可以推断,火箭弹在刚启动的时候,是需要一个很大的推力让他动起来,加速到一定速度,然后维持这种状态,就不需要那么大推力了,对不对?”
这个大家还是懂的,或者说只要中学生都懂,但是能不能用好这个道理,那可就是另外一码事了。
“是这么个道理,大推力速燃启动,小推力慢燃维持……”
“这就是多级火箭的原理啊,在单级发动机里怎么实现?”
“先别管实现,从理论上是可行的。这样一来,就能把火箭弹发动机的工作状态区分开,针对弹体不同的飞行阶段进行针对性设计。”
“这么简单的道理,中学就学过的,怎么就是想不到呢!”
“想得到也没用,你还要做得到才行。火箭弹是单级的,我们根本就不会往这个方向上想。”
“……”
风雷厂的同志一个个茅塞顿开,一边记录,一边展开激烈讨论。
防工委和陆装局的同志看着这个场面,脸上忍不住抽了抽,高总工这是为他们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而且听起来这扇门就隔了一层窗户纸,一点儿都不结实。
可是大家前面就是没想到!
有很多时候,理论的东西一点破,会发现实际上非常简单,但是困难的就是点破理论那一层窗户纸。
“高总工,那要怎么实现这个双推力?两级火箭?”
实际上,如果不考虑火箭有几级,而是将火箭看作一个整体的话,那多级火箭其实就是典型的多级推力的工程实现。
但是这东西明显不能用多级火箭,要不然搞火箭弹的同志总不至于连多级火箭的原理都不知道,最大的原因是,他们没有想过在单级火箭发动机里螺丝壳里做道场。
单级火箭,明白,多级推力,也清楚。
单级火箭+多级推力?这是啥?没想过。
高振东笑了,他摇摇头:“肯定不是,这东西上面用多级火箭那是豆腐盘成肉价钱了,哈哈。单级火箭,两级药柱。这个两级药柱可以是同种推进剂,也可以是不同的两种推进剂。甚至为了最省钱,可以用我给你们的新推进剂做启动,老推进剂做维持,其实效果也还可以。”
风雷厂的同志一听,不由得感叹高总工的思路清奇,千变万化,还别说,这想法有用,而且有实现的可能。
陆装局的同志痛心疾首,这是误入歧途啊!千万干不得!
高总工哪儿哪儿都好,唯一不好就是但凡能凑合的地方,他就想办法凑合凑合拼了老命的省钱。
“同志们,先不管省钱的事情,这个双推力具体要怎么实现?”陆装局的同志岔开话题,暂时止住了风雷厂的同志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的行为。
高振东笑道:“不管是用几种推进剂,起飞段推进剂都要增大燃烧面积,但是又要保证燃烧稳定,还要尽量容易加工。所以我的建议是,起飞段推进剂采用星型燃烧面,内燃设计,维持段就采用你们现在的圆型燃烧面,同样是内燃。”
这里的内燃,和汽车发动机的内燃不一样,指的是从药柱的中心开始向外燃烧,这里的圆形和星形,指的是药柱横截面上内部空心的形状,它决定了发动机点火时的初始燃烧面积。
燃烧面积越大,自然推力就越大。步枪子弹的发射药会做成一颗一颗或者一片一片的,就是这个道理。
其中圆形内燃,最简单最便宜,不过启动性能不好,一开始的燃烧面积反而是最小的。
星形燃烧面就不同了,能在一开始就将燃烧面积做到最大,等面积燃烧甚至减面积燃烧都有可能。
在高振东图文并茂的讲解下,风雷厂的同志算是掌握了这个技术,而且还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行了拓展。
“高总工,既然启动推力这么重要,启动段为什么不做成内外燃的?那样启动推力更大。”
嗯,这位同志是听明白了的。
“主要是星形燃烧面就足够了,再加大不但没意义,反而会带来新的问题。内燃的话,只有燃烧到最后才会烧到壳体,对于壳体的高温性能要求就低很多,而内外燃一开始就直接灼烧发动机壳体,这对壳体的高温性能带来极大的挑战,会带来很多其他的问题。”
第688章 原来最激进的在这里!
听了高振东的话,风雷厂也好,还是防工委陆装局也好,都对高振东佩服得五体投地,这才是搞应用研究,方方面面都要考虑,不争一城一地之得失。
这本事说起来很简单,但是想要真的做到,那是很难的。
风雷厂的同志越想越觉得妙,在这个基础上开始讨论起来。
这很正常,本来解决一个问题就不止一种方法,同一种方法也有不同的细节和取舍。
“高总工,那如果采用这种形状,是不是更能提高燃烧面积?”
说完,这位同志在黑板上画出了一个更为复杂的图案,其周长果然比星形要大不少。空腔截面周长增加,就意味着整个柱体内空腔燃烧面积增加。
高振东先点了点头:“嗯,燃烧空腔的截面是可以进行这种设计,能大大提高燃烧面积,同时不会直接烧到壳体。”
风雷厂的同志喜笑颜开,活学活用,没白学。
高振东跟着又摇了摇头:“不过用在这里不合适。两个原因,第一,这种形状加工极其复杂,加工成本高,良品率会降低,进一步推高成本,这是火箭弹,不是弹道导弹。前者一个很重要的核心诉求是够便宜,后者倒是无所谓,那东西本来就贵得离谱,而且核心诉求是功能和性能。”
火箭弹一个营齐射,哪怕是原本的19管130火,也是将近200多发火箭弹,贵了真打不起。
风雷厂的同志听了他的话,了然的点点头,的确,自己没有考虑到加工的问题。
“第二,这种结构,存在大量薄弱连接的药柱,在储存、运输、转移等过程中,受到冲击可能断裂脱落,这样一来,对于推进剂成形后的力学性能如抗拉强度等,有更高的要求,想要满足这些要求,就需要付出其他很多代价,就又贵了。其实本来星形燃烧面对比圆形,也存在这个问题,但是星形相对来说平衡得好一些,考虑到好处,能够接受。”
还是钱!
防工委和陆装局的同志看到这里,心里不由得感动。
高总工想尽办法,就是为了让我们能够尽量打得起,用得了,而不是打个炮都还要提心吊胆的打。
搞应用研究,真不是技术先进就包打一切的,还得是求取平衡,在满足要求的前提下,越便宜越好,先进技术有时候在具体项目上,不一定更好用。
眼看说得差不多了,高振东道:“这两个技术,是增程的基础,可以用到所有的火箭弹上,能够达到前面说的,不大改尺寸的前提下,实现增程。至于20公里以上,就要在这个的基础上,考虑更多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