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这个年头,我们的登陆艇数量不好说,但型号还真就不怎么缺,我们仿制的老毛子登陆艇,甚至因为质量好,老毛子还买了50条回去用。
高振东呵呵笑道:“那不是航程还不够远,适航性也不太适合出远门嘛。”
得,你还在想这个事情呢?
嗯,的确可以整,主要是设计登陆艇这个事情,就简单多了,不费事不费钱,造登陆艇也不怎么费钱,既然有这个用处,那整一整也不是不行,本来就要造要用的。
“嗯,这个事情记下来,和陆装局那边商量商量,后面定调整规划的时候放进去。”如果说登陆舰主要是海军一家在用的话,那登陆艇就和陆军关系也颇深。
见大家都觉得自己的想法可以,高振东说起自己考虑了好一会儿的一个事情。
“其实,我觉得有种船,我们可以考虑。”他沉吟着说。
所有人马上来了精神,一般高振东用这种风格开头,就意味着他又有新想法了,他说的这种船,甚至有一定概率我们根本没有。
而无数事实证明,高振东的新想法,靠谱!好用!
“高总工,快说说,有什么新想法?”几个不同船舶研究所的同志,甚至比防工委和海装局还来劲,没准儿啊,又要来大活儿咯。
第705章 滚起来
“我们造种新船种吧,花旗佬才搞出来没多久,滚装船!”
高振东开始打窝。
“滚装船?这是什么船型?”这时候国内还没有这种概念,真正的现代滚装船,是花旗佬在58年搞出来的,还没几年呢。
“就是让轮式车辆,直接通过跳板上下船舶,是靠轮子滚着装卸嘛,所以我就翻译成滚装船了。”
有同志想了想,恍然大悟:“这不就是火车渡轮嘛?只是装的东西从火车变成了汽车。”
其他同志一听,也反应过来,但是觉得好像不是很有必要。
“车辆的运输,不是有登陆艇登陆舰么?搞这个是不是没必要?”
高振东道:“我说的,是几千吨的那种大型船,整个船舱或大部分船舱为了装载车辆做了专门设计,可以分为多层进行装载,一次性可以装载很多车辆。而且这种船可以设计为多处跳板,可以直接多处同时进行装卸作业,大大提升其速度。”
其实几千吨在滚装船里只能算小老弟,可是这时候再大,也没必要,同时也搞不起。
船舶研究所的同志觉得这事儿不靠谱,但是又不能说高振东胡说八道,鬼知道他后面还藏着什么没来得及说完的东西,只能很隐晦的反对道:“这种东西,冲滩退滩能力等于没有,只能在一定规模的码头上使用,恐怕很难满足海装局方面的要求啊。”
没想到高振东直接就承认了:“对啊,这东西的主业,本来就不是军用啊,是民用船舶,但是,在攻占港口后,这东西转运机械化部队的效率,比起所有的登陆舰都高。我的想法,就是平时民用,用于经济建设,在必要的时候调集起来,不用于抢滩战斗,而用于巩固好阵地后,大规模转运支援力量使用。”
咦?这……
这种脑洞,在场的同志闻所未闻,但是好像又有那么一点道理在里面。
防工委和海装局的同志激动起来,特别是防工委,军民两用、而且听起来还有些靠谱,这是一条新思路:“来来来,仔细说说!”
高振东把滚装船的基本概念、结构、功能做了介绍,然后才总结:“我的想法,是建造一定数量的滚装船,用于薄海两个半岛之间,以及天涯岛到东粤的货物、人员运输。”
“这样一来,两边码头还得往车上装货、卸货,效率会很低吧?”
高振东一脸莫名其妙:“不卸货啊,为什么要卸?车子从货源地装货,开到码头上船渡海,下了船直奔目的地就行,这种方式的优点之一,本来就是装卸效率高,码头无需建设复杂的装卸设备,只要提供靠港条件就行,对于条件不是很好的码头来说,也能承接运输任务。”
我艹,这脑洞开得可够大。
但是仔细想想,好像还真的是这个道理。
东北作为这时候工业老大哥,需要往东部运的东西可太多了。而现在看来,天涯岛方向重要性开始提升,未来也可能有大量的运输需求。
“但是这样一来,船舶的运力,会有一部分被车辆挤占吧?浪费了啊。”船舶所的同志对于这个还是清楚的。
高振东笑道:“本来海运的优点,就是价格便宜,利用这个优点,付出一定的运力代价,换取更多的海运航线,缩短陆运里程,以及更高的运输效率,这笔账算起来,应该不会太亏。毕竟有时候要考虑的是能不能运到、能不能高效的运输的问题。最简单的用法,哪怕用来从东北往南方运刚生产出来的大卡车,这东西都省钱,比任何船都好用!”
极端一点的例子,同样重的货物,陆运1公里的价钱可能比海运100公里还贵。
咦,高总工对这块儿很熟悉啊,船舶研究所的同志想想他的话,虽然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计算,但是这个说法并不完全没道理。
甚至高总工还提出来一个贼6的用法,直接用来运卡车,卡车也是货!特么的绝了。
高振东又道:“按照我们的航线需求,支撑一定数量的滚装船的运营是没有问题的,而这东西,战时一次至少能运一个装甲团以上,只要抢占了一定规模的港口或者码头,其运输效率比起任何客轮、登陆舰什么的,效率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平时为经济建设服务,战时为登陆作战出力,一举两得啊。再说了,又不是所有航线所有的船都用滚装,有一定数量就足够了。”
一个装甲团百把辆坦克,加上其他车辆,几千吨的滚装船运起来简直不要太轻松。
本来滚装船这东西,别看从来不挂军籍,但其实是一个国家的大规模战略投射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偷偷说一句,花旗佬就在老毛子暴毙之后捡过漏,97年买了老毛子87年生产的滚装船改装为“惠特”号海上预置舰。
听了高振东的话,防工委这边觉得这主意真特么绝了。平时靠民用养着,包括船员、维护什么的,都包圆了,你还别嫌弃,人家是能干重活的,等闲的船运单位想养还不一定养得了。
等到需要的时候,集结起来,先想办法抢到几个码头,都不用多,有个十来条,几个师就运过去在不同地点上岸了,而且速度还贼快。
几个师上岸,事情可就由不得别人说了算了,支援有力的话,你上来几十万大军也不见得啃得动啊。
就好像巷子里打架,人太多不见得有用,特么的展不开嘛。
这东西,应该搞!无论如何也不亏啊,至少我们获得了海上投送能力啊对不对?
海装局也乐呵,不花钱就能用,还挺好用,谁不爽?
搞船舶的同志们在纸上写写画画,也纷纷觉得,这东西,还真的是能搞的。
防工委这边和海装局嘀咕了几句,直接宣布:“嗯,这个事情,是可以搞起来,不过不止我们,到时候船舶所的同志,找一找地方海运、民用船舶那边,好好合计合计,争取搞个经济适用,又能满足战时需求的好船出来。”
高振东这脑子,啧!!!!!
不但他们满意,高振东自己也满意,这东西军民两用,虽然不是主力船型,但是在特殊情况下,用处很大,能提早搞出来,无疑是大好事一件。在他前世,这东西到了2000年,我们也只有几条小的,想要用,还得找小鬼子他们,贵得一批。
不过到了高振东穿的时候,情况已经改变了,我们有近百条,小鬼子有80多条,花旗佬有40多条的样子,不过它经常找小鬼子租船用。
高振东也没想我们这时候能搞出这么庞大的数量和那么大条的船来,那时候的滚装船动辄几万吨,没那个需求,不过哪怕有个三五条十来条几千吨的,关键时刻就能顶大事儿。
趁热打铁!
高振东趁大家还在为滚装船而高兴的时候,提出了另外一个建议。
“其实相比这个军民两用,我觉得海装这边,应该考虑另外一个军辅舰种的研究发展了。”
还有高手?
夸张一点说,现在高振东就算说现在海军该考虑打上月球,防工委和海装局都要先听听他到底想说什么。
防工委领导笑道:“看来振东同志对军辅船很有研究啊,哈哈,又有什么新点子?”
他不指望高振东事事都直接拿出新成果,那也不可能,但是只要有新的好点子能交给其他同志落地,那就是巨大的成功,振东同志有本职工作嘛,这些小事情,交给其他同志来完成就好。
事实证明,高振东的眼光是非常精准和超前的,但是超前得恰到好处。
海装局也聚精会神,又有啥?
“综合补给舰!”
“补给舰?刚才不是准备搞新登陆艇为岛屿提供补给了吗?”同志们有些奇怪。
高振东摇摇头:“我说的补给舰,不是给岛屿补给的,而是给作战舰艇补给的。补给的内容,包括油、水、食、弹等物资,以及提供一定的医疗支持。”
综合补给舰,想跑远一点,在没有基地的情况下,就靠这玩意了。
高振东倒没想着一口吃成胖子,搞出能支撑以驱、护为主的补给舰来,那玩意又大又贵,不是现在能撑得住的。
但是支撑一群艇、舰混合的青春版舰队的小一号,就有可能了。
海装局的同志眼睛一亮:“振东同志,仔细说说。”
高振东道:“我们知道,当适航性、居住舒适性得到一定的解决后,对于相当一部分海域来说,对作战距离影响最大的,就是自持力了,要么,得有基地,要么就要想办法增加舰船的自持力。”
都不用高振东继续往下解释,所有的人都明白了他的想法。
搞条大船,装上油水食弹,跟着舰队一起跑,随时补给,这样一来,就能大大的拓展舰队的活动范围。
相比油水补给船或者干货补给船,这个建议,妙就妙在“综合”上面。
第706章 娄晓娥?认识!
虽然前面两个东西,我们现在也接近没有,但是概念还是在的。
高振东补充道:“现在我们的军舰还小,我们可以造小一点的,但是至少先把综合补给舰的使用和运作经验积累起来。这种东西要说难度,不是非常的大,但是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效费比好,意义重大。至少在必要的情况下,能将我们的力量投射到远一些的地方,而不是只能干瞪眼,干着急。”
对于这个东西,别人不好说,至少海装局是兴趣极大,至少手能伸得长一点了。
其实我们的第一条大型综合补给舰,是为了往南太平洋打“运载火箭”的试验任务,才开始造的,在那之前,我们没有这个东西。
“一条船如果设计得当,能同时为左、右、后三条船补充油水,或者为左右两条船补充干货。”
高振东在黑板上画了一个综合补给舰同时为多条舰艇进行补给的示意图。
“嗯,这个想法不错,有专门的补给装置,不用临时小艇转运那种效率很低、影响舰队前进的方式。”
“如果搞得好,还能在较高海况下进行补给。”
“有了这个,哪怕是小船,也能较为长期的在南方海域部署部队了。”
“还真的是花费小,效果好。”
“……”
其实对于综合补给舰,高振东并不知道内部结构,但是这些事情,交给船舶研究所的同志们就好,他只需要出主意就行,这种使用方式,才是同志们最需要的。
思路打开了之后会发现,有些东西不复杂,真好用,但就是没想到。
甚至有的船舶研究所主动请缨:“这个事情,交给我们所吧。”
能搞一种新船型,对于他们来说,诱惑力是非常大的。
然后高振东就看到一堆船舶所的同志,为了滚装船、综合补给舰的事情抢了个欢实。
最后是防工委觉着这么搞不是个事儿,才拿出来高振东原来出过的一个主意。
——设计招标。
谁都别抢,回头先论证需求,然后你们对着需求各自先出个初步方案,谁的好就用谁。
这和改装、深化设计、修改猎潜艇为大型护卫艇之类的不同,那些多半都是找的原设计单位,但是这种新船种,就可以让大家各显神通了。
说完这个事情,大家又是对着军辅船好一阵讨论,比如扫雷舰、破冰船这类,都被提上日程或者提出了建议,搞不搞先不说,至少先研究研究。
其中最特殊的算是扫雷舰了,这个舰是最特殊的,有点传说中的六级士官的感觉,大概就是航母见了它,都得先鸣笛打招呼的意思。
没别的理由,主要是它的工作最危险,懂的都懂。
这东西和炮艇、鱼雷艇等一起,是我们海军最早的主战装备“四大件”之一。
这些船七七八八下来,差不多讨论了一整天,高振东也听得挺开心,学到不少东西啊。
而同一天,京二医里,来了一位女同志,还带了几个人。
她正是医院里棒梗的医生,和娄晓娥约好来学习气管异物堵塞手法的那位。
还没见到娄晓娥,她已经被京二医的老师给认出来了。
“哟,樊老师,您怎么来我们这里了?”一位京二医的老师和她打招呼。
樊医生笑呵呵的:“你是小刘吧?好久没看见你了,在这边怎么样?”
看来是她的学生,成立京二医被调过来的,一眼看上去眼熟挂像,但是她曾经教过的学生不少,也不是每个都特别熟悉。
两人说了几句,樊老师才笑道:“我这次过来,是来找一位你们京二医学临床的大二学生,姓娄。”
刘老师一想:“临床?就是我们系的,姓娄的就只有一个,娄晓娥。”
“嗯,对对对,就是她。怎么?听起来还挺出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