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里的大国宗师 第480节

  “啊?难道雷达脱锁,不是因为无线电高度表带来的故障导致导弹异常机动而脱锁?”

  高振东摇摇头:“这还真不是,你看这里。”

  高振东将手指向了雷达脱锁的时间点,然后手向下一划拉,这一下大家都看出来了,很明显,雷达脱锁的时间点比导弹异常机动要早得多,早在导弹下降到20米以下的时候就出现了。

  高教授这办法真不错,一眼就能看出故障发生的时间先后关系,为事故分析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性。

  事件发生的先后关系对比,是个非常重要的东西,在航空器事故的分析中,基本上都会重点研究这个对比数据。

  李总他们在觉得“学会了”的同时,再想到是从自己的试验失败中学到的,顿时又觉得亏得慌。

  对于雷达,齐工是很明白的,要不他还设计个毛线的制导系统,所以当高振东指出这个时间对应关系的时候,他已经顺着无线电高度表的故障原因,想到了很多东西。

  “高教授,你的意思,是随着高度的进一步下降,海面杂波导致了雷达的性能下降,最终导致脱锁?”

  高度越低,雷达受杂波影响就越严重,这基本上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尤其是海面风大浪急的时候,更是如此。

  雷达的工作原理和整个系统,远比无线电高度表来得复杂,在这里复杂不是好事,所以雷达会比无线电高度表更早出问题,毕竟无线电高度表本身没问题,问题是刷新率太低而已。

  本来这个固体反舰弹的雷达,是齐工的得意之作,他想了很多办法,终于用固体反舰弹这一点点口径,达到与争先一号基本一致的雷达性能,对于这个事情,他还是比较自得的。

  但是现在一看,这个问题,好像没完全解决掉,甚至说完全没解决,40米高度能锁,但是到了末端不能锁定了,那跟没解决有什么区别?

  高振东点了点头:“是的,我猜是这样的。所以即使无线电高度表不出问题,雷达的问题最终也会导致丢失目标乃至掉弹。”

  这让齐工有些沮丧,这果然才是最大的问题,无线电高度表是癣疥之疾,这才是疑难杂症,这玩意上,他是花了大功夫的,没想到还是没解决掉。

  “这个问题,我们已经想了很多办法,这个弹的直径和供能,都比争先一号差了很多。”

  高振东大概听懂他的意思了,想了很多办法,还是这个样子……其实也不是没进步,毕竟在更小的体积口径和重量下,实现争先一号同等性能,已经是大进步。

  他想了想,自己也许有些方向性的办法能提供给他们,毕竟自己和雷达这个东西,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齐工,不介意的话,能把弹载雷达的设计资料给我看看么?”

  齐工和苏卫华听了大喜,你也会这个你早说啊!

  这个东西他们倒是没带,但是大致方案和设计,他们脑袋里面记着的啊,而且高振东这里一般给的是原理性的解决方案,一时之间没有详细内容也没关系。

第738章 其实好的东西不一定贵

  他们连忙站起来,在黑板上开始画起雷达方案图来。

  高振东画的那个坐标图他们没舍得擦,没准一会儿还能用得上呢,所以只是挤在边边角角画,边画边给高振东解释。

  高振东大致听懂了,这个雷达脱胎于争先一号的雷达,原理都差不多,但是利用数字信号处理板和DJS-60DJ,增强了雷达信号处理的能力,并且按照高振东的指引,加入了动目标指示功能,增强了抗杂波的能力。

  方案非常中规中矩,没什么大毛病,但是也没什么大的特色,算是利用先进技术解决了口径小的先天问题,不过从结果上来看,解决得并不彻底,主要是不能适应进一步降低的掠海飞行高度。

  高振东看着他们的方案,问了一句:“你们能从雷达数据里,看出对目标的捕获情况么?”

  齐工想了想道:“能看出一点点,雷达数据量比较大,原始信号是不可能记录下来的,只有一些结果性的过程数据,以及重要节点,会记录下来。”

  高振东道:“你先看看雷达数据,对目标的锁定程度有多大?”

  大概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目标回波是否清晰,目标状态和位置是否精确。

  齐工点点头:“这个倒是能看出来一点,锁定的时候,会记录锁定时的情况。”

  说完,他和苏卫华开始翻找数据记录,寻找高振东想要的答案。

  等他们找到之后,看了几眼,抬起头来,满是佩服。

  “高教授,你早就知道雷达锁定是不稳定的?对于目标位置判断误差范围比较大?”

  高振东点点头:“我猜的,你们这个雷达功率有限,想要增强雷达信号的能量,提升信噪比,唯一的途径,就是增加脉冲的脉宽。”

  这个雷达是个单脉冲雷达,价格便宜量又足的那种,用在这个导弹上,从类型上来说还是合适的,PD那价格可不得了。

  脉冲信号的总能量与幅度和脉宽有关,在功率有限的情况下,就只有增加脉宽才能提升。

  原因知道了,但是原理却不知道,苏卫华道:“老高,为什么增加脉宽会降低定位精度?”

  “因为脉宽大了,就意味着雷达回波信号的时间范围长了,自然就算不准,只能算出一个很大的范围来。”

  连一开始的锁定都是相对模糊的,当杂波一恶化,自然脱锁的可能性就大了。

  找到一个问题,就至少有了攻关的方向,哪怕高振东没说解决方案,但是对齐工他们依然很有帮助,但是事情远远没有这么简单。

  “既然你们已经用上数字信号处理板,那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算是有了基础条件了,我给你们一个建议,你们去找XX单位,和他们交流一下脉冲压缩技术,对于你们这个问题,是有帮助的。”高振东直接给他们指了一条路子。

  高振东大概的给他们介绍了一下脉冲压缩技术的好处,听得齐工兴奋无比,这技术的每一个好处,都是奔着我们这个需求来的啊,提升精度、提高分辨率、提高信噪比……好想要!

  “啊?有单位已经在搞相关技术了?可是我们去能要得到么?”齐工是又喜又忧,空口白牙的要技术,哪儿那么简单。

  高振东点点头:“我会给你们写个条子,你们去找防工委要许可就行,应该没有问题。”这种基础技术,在国内相关单位那自然是扩散得越广越好,大家都用上。

  他这个话听在李总他们耳朵里,自然明白,这个脉冲压缩,绝对和眼前的这人脱不了干系,甚至从他这么自信来看,他在里面起到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那种。

  苏卫华一时间甚至产生了自己这个大学是不是白上了的感觉,高振东是不是每天趁他们睡觉的时候偷偷学习了?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啊。

  他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但是对于齐工来说,却是天降的好消息,一个字儿,爽!!!!

  高振东没顾得上他有多爽,这个雷达系统在高振东看来,问题不止一处,或者说还有可以改进的地方。

  他把手指向黑板上的雷达结构示意图:“你们这个天线,是用的正置长焦抛物面天线?”

  抛物面天线用在这里倒是合适的,这个时候,可不是日后那种相控阵雷达满天飞,撒个农药都上相控阵的年代。

  齐工点点头:“对,抛物面天线成本合适,指向性和旁瓣性能都不错,综合下来,比卡塞格伦和倒卡都要合适一些。长焦抛物面天线比短焦抛物面,电性能好一些,最终就采用了这个方案。”

  卡塞格伦和倒卡,都会因为副反射面的遮挡问题,带来旁瓣抬升,增益下降的坏处,这在本来总能量就捉襟见肘,还要对抗严重的海面杂波的固体反舰弹上,比起抛物面天线差了很多。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争先一号的雷达就是正置长焦抛物面天线。

  高振东也认可他的总体选择,只是具体方案上,他有些建议。

  “嗯,抛物面用在这里倒是的确不错,但是在抛物面天线的具体方案上,我倒是有个建议,改用长焦偏置抛物面天线。”

  “偏置抛物面?”齐工对于雷达,不是最顶级的那一批,对于这个东西是不太清楚的。

  高振东点了点头,给他解释了一下偏置抛物面,其实也很简单,正置抛物面是把馈源放在抛物面前方正中焦点上,偏置抛物面则是把抛物面天线截取一部分,馈源依然放在该部分所属完整抛物面的焦点上,这样一来,看起来馈源就在天线的某一侧,不会产生中心遮挡。

  高振东大致画了个图,齐工看了看,直观上就觉得,这办法,有意思啊,妙!

  “高教授,你这办法好啊,看起来简简单单一个偏转,就解决了馈源及馈源支架对于信号场的遮挡问题,降低了旁瓣电平,提高了信号增益。”

  这属于是一个典型的理论和实际冲突的例子,理论上正置馈源的性能是最好的,但实际上,由于馈源本身以及支架的遮挡,会对雷达信号产生相当的影响。

  因为现实的馈源,不是理论分析时的一个点,而是一个实实在在存在的实体,至于支架,分析的时候根本就没这东西,但是实际上这东西是省不了的。

  这就好像力学分析的“质点”,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一样。

  高振东笑道:“这个你要注意,馈源的最大接收指向,必须指向偏置反射面中心,这样一来,基本上好处都得了,坏处没怎么增加。”

  对于高振东,齐工和苏卫华是佩服得五体投地,这简简单单一个偏置,看起来简单,但是其中最精华的“截取抛物面的一部分、利用其原有焦点达到偏置效果”,就不是他们能想得到的。

  “太感谢你了,高教授,你这功底,真的是没得说。”齐工对于解决雷达问题,信心更足了,有了更好的天线,还有更好的信号处理技术,他就不信这个问题解决不了!

  高振东补充道:“这个天线你们先试试,如果都还不行,我们再想别的办法,这个办法是最便宜的。”

  啥?你还有办法?只是因为这个最便宜,才让我们先试试这个?

  齐工突然想起了武侠小说中常见的一类人物——百晓生。

  高振东还真有办法,天线其实可以上平板缝隙天线,那个的性能比这些都好,但是唯一的问题就是贵!

  高振东并没有把新技术一股脑往上放的想法,反舰导弹这类战术导弹,最重要的就是够用、能用,还要足够便宜和足够简单,便于大量生产。

  掉弹问题基本上已经很明朗了,至少在李总他们看来,暂时没有别的证据支持还有其他什么问题,对于这次来京的结果,他们极为满意,高教授就是靠谱!

  李总见此情况,也问起了别的:“高教授,你对于这个导弹还有什么建议么?”

  高振东想了想,提了个不算建议的建议。

  “C6108你们都知道吧?”

  “知道知道。”对于这个东西,他们都很清楚,是眼前这个人的又一得意之作。

  “我建议你们把DJS-60DJ,换成C6108为核心的计算机,其实C6108全系统比起DJS-60DJ来,便宜得多,而且体积重量都能省下不少,C6108是能特意挑出军用加固版本的。”

  DJS-60D本身并不太重,但是经过军用加固之后,那重量嗖的一声就上去了,好几十公斤是有的,主板面积仅仅是其八分之一左右的C6108,算上加固的话,省起成本和重量来,那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对于这个消息,李、齐二人又惊又喜。

  他们不想用C6108?做梦都想啊,更轻更小,运算速度至少2.5倍以上,不想用是傻子。

  可是用不起啊,这么好的东西,肯定很贵吧?

  没想到现在能在高振东这里,得知这东西其实比DJS-60DJ更便宜?那还不给我猛上?

  “这是真的?那太感谢你了,高教授。”李总连连称谢,在这东西身上能获得好处的,可不止齐工的制导一个子系统。

第739章 又吐了

  对于C6108,高振东不担心产能,反倒是DJS-60D他是担心产能的,对于1274来说,一台DJS-60D消耗的硅片面积远超C6108,硅片面积是什么?对于现在的1274和正在成立的1201来说,那就是产量,那就是成本!

  而且现在DJS-60D主要用于出口,每被其他装备占掉一台产能,都能把外商部心疼得一哆嗦,毕竟DJS-60D的出口价比起自用划拨价来,那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用更好更小更便宜的C6108替代掉DJS-60D,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皆大欢喜的事情。

  送走收获颇丰的李总三人,高振东收拾东西回家。

  最近娄晓娥精神不太好,估计是天气冷了,他得早点回去看看。

  高振东进到院子里,在门口把车停下,还没锁车,就听见家里娄晓娥哇哇的声音。

  高振东也顾不得锁车了,扔下车子,三步并作两步往家里冲去。车子就扔那儿了,有本事你就来偷。

  进门一看,娄晓娥正在那儿哇哇的吐呢。

  高振东走上去,给她倒了一杯温水递给她,轻轻的在她背上拍着。

  “又上解剖课了?”

  娄晓娥摇摇头:“没有,不知道怎么回事儿,大概是吃坏肚子了吧。”

  高振东心里一激灵:“走吧,去医院看看,你别骑车,我带你去。”

  娄晓娥傻乎乎的:“没事儿,我能骑。”

  高振东摇摇头,也不和她犟嘴:“那算了,你等我打个电话。”

  他到南屋,打了个电话回娄家,没别的,就是叫娄家派个车过来。

  没多久,娄家的车就到了,高振东很少提出这个要求,现在既然提,那绝对是有重要的事情,娄家那边速度飞快。

  高振东带着娄晓娥,上车直奔医院。

  “我没多大事儿,你看你搞得兴师动众的。”娄晓娥心里贼开心,嘴上倒是很硬。

  高振东乐呵呵的:“小心点总没错,你很少这样的。”

  差不多一个小时之后,樊老师乐呵呵的看着娄晓娥:“恭喜你们啊,现在开始,你就要注意一点了,刚开始这段时间,注意不能太劳累。”

  本来妇产和樊老师没啥关系,可是架不住她喜欢上一线急诊啊,作为附近最好的医院,高振东首选的就是她坐诊这里,直奔急诊,门诊还不够排队的,急诊就好一些。

  然后就碰上樊老师了。

  樊老师一看是娄晓娥,马上拉起了十二万分的注意力,这可是她预定了的学生。

首节 上一节 480/63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