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一些修改,就来自于功能的增加了,几十年后的东西考虑虽然齐全,但是却不见得符合现在的所有需求,有些需求在几十年后已经消失了,但是在这个年头却是需要的。
这些修改完善,花的时间是最多的,高振东也只是在大方向上进行把控,以保证他们没有把真正需要的东西给改没了,还有就是要避免他们改出“胎里病”来,有些问题,现在的同志是真的想不到。
类似的典型,就是“千年虫”,看起来这个错误挺蠢的,为什么只用2位数字表示年份?明明现在的年份是四位数嘛。其实根子上的原因,是因为想节约空间。
而且用四位数字表示年份就没问题了?一样有,只是会晚一点,从“千年虫”变“万年虫”而已。
在这一点上,高振东是有先天的优势的,能很大程度上保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会出现类似的先天性问题。
不过除了这些之外,高振东就没有在细节上过多干预了,他是想初步培养一批数据库的从业人员来,包括数据库系统设计、数据库设计、数据库应用等等很多方面,自己在细节上插手太多,一是没那个时间,二是那样根本达不到自己想要的效果。
高振东仔细看了数据库系统的进度报告,点了点了头。
“嗯,很好,这个进度不错,你们在这个方向上,现在也可以算是专家了,呵呵呵。”
两人很是惶恐,我这才哪儿跟哪儿啊。
其实高振东也没夸张,他们俩在这方面,在这年头是真的专家了,只是偏向于数据系统设计的专家,应用是另外一回事。
“你们回去之后,通知运算所的同志,人员不要慌着解散,特别是来自经贸院校的那部分同志。一是要解决好这个课题的收尾事宜,第二一个,你们现在只是对数据库系统的原理和系统设计最熟悉,但是数据库想要真正的发挥出效果,必须要有大量的应用人员,对于后者,现在还是不够的。”
对于高振东的话,伍升远他们两是深有感触。
“对,高总,现在我们就发现一个问题,我们不知道这个数据库怎么用,经贸院校的同志,比我们要熟悉得多,但是他们使用起来,也是有很多的问题,数据之间的关系他们很难把握得住。大量的数据冗余,导致连最简单的一个问题都解决不了,数据的唯一性。他们也利用现在的成果写过一些简单的东西,发现时间稍微一长,很多数据就会出现多源性,数据的多个来源相互之间有大量的矛盾冲突。”
高振东笑道:“这是正常的,关系型数据库的应用重点,就在数据库的设计和使用上,光是有好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不够的,还要有好的应用数据库结构才行。”
第741章 两弹
对于这个,高振东就不准备让他们摸索着增加经验了,这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开发不同,数据库应用开发,直接喂现成知识就可以,自行增长经验是喂过知识之后的事情。
让他们自行摸索,一是时间浪费严重,二是自己摸索,鬼知道同志们会摸向哪条神奇的道路。
毕竟有些道路,短时间看起来是很好的,但是时间一拉长,或者应用一复杂,事儿可能就全变味了。
他对两人道:“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随后会给你们一套材料,专门针对数据库应用设计的一些规则、要求、技巧和经验的,有助于同志们尽早掌握数据库应用设计的要点。”
两人一听,稳了!
虽然高总工自己也没怎么搞数据库应用,不知道这些经验和知识是怎么来的,但是高总工出手还从来没有不靠谱的时候。
而且数据库管理系统本身,以前也没有人搞过啊,人高总工不一样是直接就写出来一个,而且是除了功能修改和增加之外,彻底成熟的那种。
只能说,人和人之间的差距,有时候实在是难以想象。
送走他们,高振东看着自己拿到的一部分统计数据,内心挣扎再三,到底选什么呢?
他现在在考虑的,是自己到底选什么知识来“无中生有”,他大致记得自己看过些什么东西,特别是一些很特殊的内容,虽然没有保存,但是大致的方向是记得的。
抛开手上必须捏一部分来以备不时之需外,元旦时候系统结算给他的18次额外机会,让他有了底气,可以来一次“无中生有”,只要是他看过的内容,哪怕没保存,也是能够被系统提取出来的。
就是忒贵,贵得高振东都心疼。
不过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该用还得用,常打RTS游戏的都知道,手上捏着大把的资源并不是好事,这意味着你这些资源没有被转化为实力,和旗鼓相当的对手打起来,那是要吃大亏的。
他现在在看的,就是他通过防工委、十七机部、外商部等部委,弄到的一些统计数据,不只是这几个部委的,而是囊括了很多部委。
防工委:只要我们的?你瞧不起谁呢?
相比自己前世所知,现在的形势很不错,但是需要补的短板也很多,这就让高振东更加纠结起来,到底选什么?
想了很久,高振东下定决心,不想了,就它吧,打铁还要自身硬,现在先不考虑“打铁”的事情,还是先解决“硬”的问题吧,毕竟前世有句话说得好——“邻居屯粮我屯枪,邻居就是我粮仓。”
我们倒不会这么无耻,但是你架不住别人会这么无耻是不?
就好像你不会去撞车,但是车可能会来撞你。
不过这东西有点深有点偏,这也是前世他就是看了看没保存的原因,实在是又偏又高又远,太不接地气了,他兑出来,也得自己好好先消化消化,高振东带着点儿肉疼,花16次机会,在系统里兑换了一篇论文。
得,啃吧!
——
高振东在忙活,防工委那边也没闲着。
“高振东最近都不经常在四合院住?”防工委领导有些诧异,他是知道的,高振东除了工作,很不喜欢离开四合院。
“是的,不过没啥大事情,甚至应该是个喜事。他们去过一次医院,听说,是他爱人怀孕了,他就把爱人送回岳家放心一些,自己也经常去那边住。”
领导一听,哈哈大笑,那是真高兴。
“好啊,原来是这么回事,好事,好事。”
领导甚至都开始考虑,这孩子,送点儿什么好呢?总不能让他拔我胡子吧?
领导算是因为高振东有后这事儿,享受了一下难得的心情放松,很快又把注意力集中到工作上来。
“既然这样,那就没事儿了,搞定位系统的同志,是不是已经准备把三角定位系统进行预验?”他问起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是的,他们已经来京城了,就是为了这个事情,同时他们一直想要见到高振东同志,因为现在他们对单点构成覆盖上百乃至数百公里的战术定位导航系统,完全没有思路,急需和高振东同志沟通,毕竟这个事情一开始是振东同志提出的,同时也听得出来,他是有思路的。只是这些同志不知道这个事情是高振东同志提的,否则早就找过去了。”委总工笑道。
防工委领导点点头:“嗯,那就让他们去吧,看来这个事情上,暂时是锻炼不成队伍了,先让他们入门吧,锻炼队伍的事情,入门之后再说。”
防工委一直在尝试压制这个事情,其实就是想着能不能让同志们自力更生,趟出一条路来,事事都靠高振东,也不是什么好事情,对高振东的压力也大。
现在看来,暂时还是不行,防工委也不可能一直把这个事情压着,到了一定的时限,该放行还是得放行,现在三角定位的事情已经在预验了,再压着就不太合适,该放的时候就得放。
三角定位由于需要两个定位基站,在战术运用上是受限的,说穿了就是在家里还能用,但凡前出一点,麻烦就来了,而且受信号功率影响,定位范围也不大上得去。
单点定位系统,就要方便多了,还是要先考虑用上的问题。
“嗯,明白了,等他们这次预验搞完,就让他们过去。是不是直接请高振东同志参加三角定位的预验,他们会后直接交流?”委总工点头同意,同时也提出自己的想法。
领导摇摇头:“三角定位这东西,何必动到高振东这个级别的人?东西都是现成的,技术也早就成熟了,无非就是看看效果而已,更多的是要解决对于这种应用方式的认可,振东同志事情多,就不要浪费他的时间了,来来去去的也要花不少时间的嘛。和他类似的那批顶级的电子专家,也不要请了,大差不差就行,高射炮打蚊子,没必要嘛。”
在领导看来,三角定位就是个开胃菜,最终的目标,还得放到高振东说的那个单点定位系统上去,开胃小菜,你请一批大厨来品鉴,闲得慌是吧?
“嗯,也行,我这就安排。他倒是真忙,不久前,搞固体反舰导弹的同志试验失败,又进京找他咨询了,听说收获不错,回去干劲十足。”
“你看,把他的时间节约下来,还是很重要的嘛。”领导呵呵笑道。
说完这个,他说起了一个更为重要的事情。
“现在邱小姐也出阁了,战鼓也早就擂响了,现在两者结合的工作,搞得怎么样了?”
这是大事情,只要第一发实装弹打出去,敌人有什么行动,也会思虑再三了,别管战鼓一号二号的射程有多近,万一手里还捏了个大的呢?
其实最危险的时候,就是这段时间,但实际上,对于这么大的国家,谁都不敢轻易动手。
一发两发的,除了结死仇之外,并没有什么鸟用。这东西的威力,其实并不是像传说中那么无解。
要真起到作用,那得把自己的核武库消耗相当大一部分,这么好的机会,猜猜对面阵营的会不会蠢蠢欲动?
还是那句话,小国和大国拼大炸逼,先天就是吃亏的。
所以才有国家对于大伊搞出大炸逼如此的惧怕,顶着利用民航客机信号掩护空袭、会对民航客机的飞行带来安全这种舆论,都要把人家的反应堆给炸了。
没别的原因,真要让大伊搞成了,哪怕是对扔,也实在是干不过。
至于说小国的大炸逼平时能起到威慑作用,那是因为和人打狗有点类似。
人其实正经干起来,能干得过绝大部分品种的狗,但实际上日常看起来就是干不过。
——人追求的是无伤,还有心理因素。
要真是豁出去了,不怕受伤,绝大部分品种的狗基本上都干不过正常成年人。
哦,对了,类似的还有著名村霸——鹅。
委总工道:“现在已经开始相关工作了,其实一开始用于铁塔引爆的那一枚,就是按照可以作为弹头使用的结构进行的设计,形状和重量都有严格要求,想来时间不会太久。”
“嗯,那就好,那就好啊。两弹结合是大事,一定要抓起来,抓紧!告诉他们,如果万一碰到了什么问题,不妨主动向极少数技术和思想都过硬的同志咨询,这些同志还是过硬的,不会有什么问题,只要手续和流程是被严格遵守的,那在这个事情上,我们是支持的。现在,一切以时间为要!”
既然已经有了,有的东西就会发生一些变化。
实际上,到现在,有一些家人“突然失踪”的家庭里,都已经猜到了自己家人是在做什么事情。
“领导,‘两弹’的事情已经有了不错的结果,那是不是和上面汇报一下,‘一星’的事情,也可以考虑加加速了?”委总工思虑再三,建议道。
第742章 末敏弹的第一次
其实我们的项目安排,都是很理智很克制的,充分的和我们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先后顺序和技术传承考虑非常周到,并且一个工程,往往承担着不止一个任务。
高振东前世,卫星这个事情虽然在58年就开始规划和讨论,但是我们非常科学和理智的没有盲目急着上马,而是在邱小姐出阁1年后,才正式决定上马这个事情,而正式的展开研制,则是在射程2800公里的战鼓三号导弹成功之后,利用战鼓三号的一、二级作为基础,搞出来征途一号运载火箭,正式开启了我国航天事业的征程。
而征途一号的成功,又反哺了战鼓系列导弹后续型号的研制。
这里面既有技术的传承和发展,又有资金、资源安排的原因。
而到了这个世界,事情有所不同了,但是脉络却是差不多的,同样是邱小姐出阁之后,同样是在液体导弹成功之后,虽然这个液体导弹的射程只有1700公里,可是很多技术,已经是新技术了。
比如最典型的就是燃料,1700公里的导弹,用的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毒发燃料。
我们的征途系列火箭,用这种燃料的早期型号可不少。
对于总工的这个提议,防工委领导倒是很有兴趣。
“嗯,你说得有道理,现在两弹都成功了,可以考虑抽调一定的人员、设备、资金、资源来搞这个事情了。”
委总工笑道:“而且这个事情的第一步,其实已经在展开了。”
领导一惊:“嗯?有这事儿?我怎么不知道?”
他很清楚,委里迄今为止,尚未为“一星”的事情安排任何资金和正式计划。
能绕过他就开始?他还真就不信了。
总工提醒他:“你忘记了?在前不久的会议上,高振东提过,论证一到两型液体火箭发动机,用于日后所有的液体弹道导弹、运载火箭的动力来使用,得到大家的一致同意。这个事情,现在已经开始了,液体火箭发动机已经论证完毕,正在展开研制。”
领导这才想起来,是有这么个事情,虽然到现在为止还只是为弹道导弹服务,但是论证的时候,已经考虑了兼顾运载火箭使用的需求。
“啊,对对对,是有这么个事情。”他这一提醒,领导马上就想起来了。
“这样,你找业内知名的同志,询问一下他们对这个事情的意见,在这个事情上,他们的意见非常的重要,必要的时候,请他们的各自打个报告上来。”
在抓大方向这一点上,以解决具体技术问题见长的高振东,比起历经千辛万苦才回到国内,以及早就在这个方向上含辛茹苦的前辈们,尚有所不如。
“好的,我这就去办这个事情。”
——
星期二,高振东照例来到京城工大,今天是他上课的日子。
现在京城工大除了机电学院,认识他的人也不少了,和他打招呼的人也很多,不过今天有一个和他打招呼的同志是比较特殊的。这位是来邀请他去看试验的。
来人是罗教授,是在高振东办公室门口专门等着他的。
“高教授,今天下午没课吧?”
高振东的课都在上午,下午一般是留着解决教学问题的,没课。
“没有,有事儿?”高振东语带兴奋,罗教授啊,看他这表情就知道,绝对有好事儿。
“那就太好了,下午末敏弹正式测试,你一定要来看看。”罗教授说出了自己的目的,作为末敏弹的发起人和主心骨,平时高振东可以不在,但是正式测试,是一定要来的。
高振东兴奋的点点头:“好嘞,你放心,我一定到。”
对于这个事情,他比罗教授还兴奋,只要这个东西一旦成型,可以说,只要有了一定数量的高质量坦克,配合大量的5DL,再加上这个东西,北面就算有再多的装甲洪流,我们也可以放下心来。
毕竟这东西,是当年大洋公约国家在老毛子钢铁洪流的威胁下搞出来的,不为别的,就只为了这一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