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得头头是道,又有些似是而非,但是李总和林连伟听着,觉得还真是这个道理,对打游击来说,扛着导弹正面硬刚无疑不是好的选择,从侧面或者尾部发动打击才是最合理的选择,而且这两个打击方向,也足够安排战术了,有没有打迎击的能力其实问题不大。
至于红外滤光片,就更是神来之笔,这是成本最低、最方便的提升抗干扰能力的手段,虽然效果不是特别好,但是你就说有没有吧,成本就这么多,这已经是最优选择了。
“至于制导方面,取消单片机,去掉正交四元探测器,改用四象限探测器,不用数字信号控制导弹,而改用模拟电路简单进行信号幅度对比控制导弹方向,这样成本又能下来一块。”正交四元是好东西,暂时就不要流出去了,这东西太好了,好到不论是谁,都一看就懂的地步。
虽然要发挥它的最大作用,比如抗干扰能力,需要单片机配合,不过高振东连残缺版的都不想流出去。这东西到了交趾人手上,就意味着会到老毛子手上。
而且现在正是便携防空导弹刚诞生,还没有针对它的反制手段的红利期,估计几年之内,对付花旗人的直升机都够用。
林连伟运笔如飞,老高靠谱,什么该简化什么该保留,人家那是考虑的周到至极啊。
“至于敌我识别,你们看着加,如果要加,那敌我识别的输出要和导引头解调的输入混在一起,前者对后者要起到参数调整的效果。”相当于是没有敌我识别的输出,导引头解调的基本参数就会出问题,如此一来,敌我识别就很难跨过去,也算是在没有控制计算机的情况下,达到了强制敌我识别的效果。
“这可有点儿难度。”林连伟笑道。
高振东点点头:“是有点儿,所以我说的是你们看着加,早期没有也行,反正交趾同志暂时也没有什么飞机。”
他还有句话没说出来,这么一阉割,这玩意的性能过上十多二十年基本上就到了没法用的地步,加不加问题其实也不大。
至于后期交趾用什么对付加装了红外干扰弹的花旗直升机,实际上这东西的性能和毛子的箭-2B已经差不多了,也还勉强够用,箭-2B的也属于是带点抗干扰,但是不多的那种。
李总评估了一下,说道:“这样改的话,可能命中率会下降很多啊。”
高振东笑了:“上次高原打脏三的直升机,命中率只有33%,你看部队的同志有意见没有?”
啊?还能这么比较的?
在座的三个人都知道,那个命中率是有特殊原因的,实际上便携防空弹经过高原适应性改进之后,命中率远超这个数字,和在低地是一个等级的。
但是你要说高振东这话说得不对,那也不是,部队的同志对那个命中率满意得不得了。
见他们纠结的样子,高振东心中暗笑,部队首先解决的是有无,你是不知道他们被欺负狠了之后,觉得33%这个命中率超高的好不好,再说了,这东西又不是他们自己用,他们才不会有多在乎呢。
而且这个方案在没有干扰弹的时候,其实命中率一点都不难看,60%以上高振东还是很有把握的,很不错的,绝对不会坏了国产武器的名声,也绝对够花旗佬喝一壶了,至于后来受干扰弹影响,那是技术发展的必然,谁会在意?
不管怎么说,李总和林连伟两人拿着这个方案乐颠颠的就回去了,反正高总工这里出的方案,他们就有主心骨了。
这个方案要说多先进,那真没有,可是效果嘛,初看起来还不错。
送走他们,唐少辉来了,他的第一步工作到现在算是已经完成。
他坐在高振东办公室,像是一个刚考完试正在等着老师判卷的小学生。
高振东手上拿着的,正是他按照高振东要求搞出来的单晶硅片的测试报告,对了,还有多晶硅的。
既然已经决定了单晶硅、多晶硅两条腿走路,那两个东西就被同步搞了起来。
“嗯,不错,这些单晶硅片,算是满足要求了,我们可以搞下一步了,你把厚度搞到了0.2毫米不到,还真是出乎我意料。”
“正好是搞这个方向的,在这方面有些心得。”唐少辉很是谦虚,但是语气很自信。
高振东满意得点点头,至于多晶硅,那东西在这一步就属于是副产物,只要单晶硅片满足要求,多晶硅要做的事情就是利用单晶硅的切割技术,切割得到同等大小和厚薄的薄片而已。
“我们要做的是N+/P型太阳能电池,P型衬底的掺杂,你已经通过在拉晶过程中在单晶炉内掺杂硼元素完成了,而且掺杂浓度、衬底电阻这些参数也满足要求。”
其实唐少辉很迷糊的是,高振东怎么知道要衬底电阻参数要10欧*cm才能满足空间用的抗辐照要求,但是这事儿高振东不说,他也不敢问。
高振东其实也没法说,问就是抄的。
第789章 公开一门技术
“所以下一步,就是在两面扩散掺杂元素,形成正面的N层与背面的P+层,这两层需要的参数我已经把相关材料给你了,我这里就不多说了,具体的工艺过程,就交给你去研究啦。在细节方面,你可能比我要熟悉一些。”
这一步对于唐少辉来说,不是太大的问题,硅单晶的掺杂扩散,本来就是他的本行专业。
对于他来说,完全不知道要搞成一块高效率的太阳能板,每一步要做到什么程度,比如今天高振东提出来的N和P+层的厚度要多厚才好,他是搞不懂的,但是怎么实现这个厚度,他就比高振东要来得麻利了。
这就是带头人和实施者的区别,一个负责要实现目标需要哪些条件,一个负责这些条件怎么得到。
“嗯,这方面没有问题,您放心,高总。”唐少辉很是自信。
“嗯,很好很好,下一步是制绒,你也可以先考虑一下。”
“制绒?”唐少辉有些懵圈,植绒他听说过,制绒就不清楚了,而且绒这个东西和太阳能电池有关系?
“对,制绒。我要把硅片的正面,制成有很多小坑或者小金字塔的绒面,这样一来,能够大大的降低硅片的反射率,有利于提高效率。当然,单晶硅和多晶硅制绒的方法是不同的。”
绒面电池,成熟太阳能电池的基本结构,绒面是指宏观上观察,太阳能电池板表面仿佛起绒了一般,是粗糙的。
其实微观上,这东西是一个个的小坑或者是金字塔之类的结构,形成织构面。
这些织构面的作用,简单来说就是把太阳能电池板的正面做成粗糙面,降低太阳光的反射率,把更多的阳光留在电池上。
“单晶硅的话,你可以考虑腐蚀晶面的刃面,用化学侵蚀液进行各向异性腐蚀,来实现织构化,(100)硅片采用这种方法,可以得到大量表面为(111)面的金字塔体。”
唐少辉没想到还能有这种办法,毕竟我们对晶体的研究还处在起步的阶段,他倒是懂得举一反三的:“高总工,那多晶硅能不能也采用这种方式加工绒面?”
高振东却摇了摇头:“多晶硅表面不是完整连续的,不能这么弄,不过你可以考虑别的方法,比如照相平板印刷、激光雕刻等方法。”
在这一步,单晶硅和多晶硅的走向就分开了。
然而这一步要考虑的不止正面,同时还有背面:“在硅片的反面,是要制作铝背场的,这里是背场的原理和大致要求,你可以先看看,在N层和P+层的扩散工作中,可以先一步考虑一下相关的工作,创造一些条件,更具体的,到下一步我会告诉你。”
高振东递过去另外一份材料,这两道工序是紧接着的,相互之间有一些关联,预先给他看看,有所准备是件好事。
唐少辉如获至宝,连忙接过来,这些可都是干货,和刚才绒面太阳能板一样,他从来没听说过,别说他了,在这个时候,国内也没有听说过这东西的,甚至高振东将要用到的一些技术,全世界都还没有呢。
反正唐少辉敢保证,这个项目要是真按照一开始定的参数指标干完的话,到时候国内太阳能电池方面,高总工第一他第二。
目送唐少辉出门,高振东将自己的目光又放回了桌上的那本有机物合成的书上面。
——
京城,外事部门,一位负责和老毛子对接交流的同志,看着对方发来的一份外交照会直皱眉头。
对方要求不多,就几个,包括希望得到红外材料、部分特种合金、微型计算机的技术。
淦,不多是不多,可是架不住要求高啊,这些东西哪一样是能轻易流出去的?哪一样是外事部门自己能够决定的?
对方也说得很明白,本来最近两边关系就有些问题,如果连这些“小小的要求”都不能满足的话,那对方很难保证其他技术的后续交流。
毕竟他们技术比我们多,我们除了部分领域之外,有求于对方的地方的确不少。
虽然知道老毛子是在漫天要价,就等着我们就地还钱呢,可是他还是觉得对方这个态度实在是咄咄逼人。
这个事情是他不能决定的,只能上报。
外事部门的领导看着手上这份照会,也是眉头紧锁。
这些东西肯定是不能交出去的,但是对方的威胁,也很现实。
这个事情有必要让首长也知道一下,这不仅仅是技术给不给的问题,还涉及到两边更深层次的东西,那个才是决定性的。
对方这种显得有些不顾后果的照会,已经有点一锤子买卖的意思了,不能不引起重视。
首长看着这个东西,面无表情,看完之后,一脸轻松。
“他们当这是老子找儿子要赡养费呢?只不过啊,我们又不是他们儿子,这些东西,一样都不给。”首长很是淡定,脸上连一丝愤怒都看不到。
“首长,他们如果断掉我们的技术援助……”外事部门的人有些担心。
“断就断嘛,没有他们,我们就搞不出东西来咯?没有张屠户,难道就吃带毛猪了?我看我们这两年的不少重大成果,和他们也没什么关系嘛。笑话!而且啊,不要把他们看得太高,他们既然点名要这些东西,就说明这些东西对他们来说是有难度的,谈判这种事情,吓是吓不倒人滴!合则两利,分则两害,他们难道不懂这个道理。再说了,如果他们要撤,那就撤嘛,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他去。”
从一无所有,几十号人一路发展壮大过来的首长,对此很是不屑,再困难还能有49年之前困难?我们自己的科学家们,也不是吃干饭的。
“那他们另外的这个要求你看看是否同意?”这是和要求获取技术的照会一起发过来的,算是半官方组织的交流提议。
对方的钢铁联合机构提出一个想法,希望增加两国钢铁企业交流的倡议,建议两方钢铁企业增加人员交流学习,组织人员到双方大型钢铁企业参观,并进行技术交流云云。
钢铁企业交流?首长的记性还是不错的,特别是当一个人在他面前被提起很多次的时候:“呵呵呵,他们的鼻子倒是灵,只怕他们这个建议啊,不是出自钢铁联合会,真正的想法,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噢。”
“那直接拒绝?”
“不,既然要交流,那就交流。想要技术,那就给技术,但不是他们要求的那些。我们呐,把两件事情凑到一起办!给他们一个比他们想要滴技术好得多滴那种,而且,不只是给他们,我们叫上所有滴阵营内国家,还有发展中的穷兄弟,一起公布,只给他们?未免把他们看得太高咯!”首长笑呵呵的,仿佛完全没有把这个事情放在心上。
“首长,什么技术高度这么高?”
“能够增加钢铁产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技术,你觉得怎么样?他们要的好多技术啊,最终目的都是杀人!那不好。我们给他们一个能够提高钢铁产量,为社会建设添砖加瓦,提升人民福祉的技术,那不比他们要的这些强得多!”
首长说着,脸上全是笑容,在他心里,可能这一刻完全没有考虑利益得失,往来博弈,他只是觉得,这个东西啊,是真的好,如果用得好了,是真的能够为贫苦大众带来利益,不只是国内的,也包括国外的。
说完,他甚至没有等外事部门领导反应,直接安排。
“你们就这么回答他们,我通知十七机部,做好准备。到时候啊,来不来随意,反正我们的诚意是做到咯。不是和我们比优越性嘛,我们就比这个!”
接到通知的十七机部,脑袋里面是懵的。
这是要把高氏高炉操作线公布出去?上面是不是大方过了头?
不过转念想想,这好像也没什么太大的问题。
高氏操作线这东西很好,应用范围广,使用简单,但是也意味着根本不保密,这东西要是保密就完全失去了意义,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东西很快就会暴露在所有人面前,还不如大方一把,反正这东西好是好,但是要说负面影响却是没多少。
它不涉及任何机密,不会带来麻烦,不会杀死任何人,用来打仗的钢铁,有没有这条线,都依然是那么多,这一点不会有任何改变。
既然我们的目标,是“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那如果要用技术换声望的话,没有比这个更适合公开的了。
“通知三轧厂三分厂,以及高振东同志,准备……”
十七机部领导刚说到这里,又摇了摇头。
“算了,不要通知三轧厂那边了,他们那儿不合适。通知京城钢铁厂吧,由他们来组织操持这个事情。”高振东那地方一来在高炉方面的条件肯定不如京钢厂,二来嘛,把这事情放在三分厂,别人不知道,至少防工委得跳八丈高。
这不得把搞内保工作的同志们给累死?
第790章 龙凤
高振东本人并不知道这个事情,知道了他也没意见。
现在的他,正趁着周末,陪娄晓娥产检来着。
还是樊大夫介绍的那位罗大夫负责这个事情,对于自己这个已经预定了的学生,樊大夫上心得不得了。
“嗯,晓娥这个情况,呵呵,好事情啊……这样,我给你开张单子,你去检查一下。我们现在进口了一种最新的检查设备,能够看到胎儿的情况了,你们也试一试。”罗大夫一边开单子,一边乐呵呵的说。
娄晓娥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高振东却是猜到了,他是没想到现在居然已经有B超能用。
按说原本的时间线上,实际上的确没有这么快,60年代初开始涉及工业用的A超,医疗方面的B超还要更晚一些,自己生产不了,又没钱买也没地儿买,只好往后放放,但是高振东过来干了不少好事,现在这个好事总算是回旋到他自己身上。
我们比原本的时间线提前开始进口一定数量的B超,用于医学临床诊断,而诊断应用的范围,首当其冲就是产科。
毕竟生孩子是道鬼门关,上上下下都知道,能有一点条件了,自然首先就往这个方向上走,他们检查的这个医院作为京城的大医院,这种好事肯定会先沾光。
至于罗大夫为什么这么乐,高振东两口子不知道,不过能让她乐成这样,想来是好事情。
一个小时后,他们知道罗大夫乐什么了。
拿着报告单,高振东乐得见牙不见眼,娄晓娥脸有点红,但是表情和高振东比没低调到哪儿去,笑得哈哈哈的,完全停不下来。
罗大夫看着报告单,频频点头:“嗯,这个机器用于临床诊断果然很不错啊,看得可真清楚。”
说实话,这玩意高振东是看不大懂的,黑黑白白一片。
可是人家大夫看得懂啊,要不怎么说影像学在医学里后来发展成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呢。
她兴致勃勃的指给两口子看:“你们看呐,这是一个,这又是一个,双胞胎,哈哈哈哈。年轻人不错,真不错。”
也不知道她说的“不错”到底是个什么意思,反正就是很高兴。
高振东和娄晓娥随着她的手指头,在那一片黑白交杂的图片里,仿佛真的看到了两个跳动的小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