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里的大国宗师 第510节

  只能说,老毛子这个“凑合能用就行”的习惯,好用的时候是真好用,恶心的时候也是真的恶心,实际上连老毛子自己都受不了这玩意。

  刘所解释道:“这个事情,我们也考虑过改进成能自动收放的,可是一路改下来,难度极大。原本的船型机腹没有考虑起落架的收纳和相关作动机构的空间、管路,而且收进去会影响到原有的浮力设计,同时想要收纳,起落架也要进行重新设计,相关的结构、力学、自动控制机构等等牵扯的范围太广了,会影响到机体本身的设计,最后发现无从下口,只好放弃。”

  高振东听了这个,目光闪烁,突然冒出来一句:“为什么要收回机身内?为什么一定要全自动?”

  这句话说出来,所有人的反应各不相同。

  刘所是莫名其妙,这不是明摆着的嘛,不自动收纳回机身,那改它干嘛?

  空装局是若有所思,他不知道高总工这话是什么意思,但是高总工一定有自己的意思,那这事情就会很有意思。

  防工委这边则是眼睛亮了亮,高振东有什么想法?不管是什么想法,对这个事情是一定有帮助的。这飞机哪儿都好,就是这起落架实在是太恶心了。

  其他同志是完全摸不着头脑,这话他们都没听懂。

  高振东见他们都没把握到自己的想法,一一解释。

  “先说为什么一定要收回机身内这个事情。这个飞机是个低速飞机,气动外形都已经那样了,说穿了,你就算是把起落架挂在机身外,对它的基本飞行性能也产生不了任何影响,不会影响到它的任何使用,同时这个飞机航程这么大,外面挂对起落架影响不了什么的。”

  “你们想要把起落架收起来,无非就是不想起落架影响到它在水中的起降操作,仅此而已。如果从这个角度出发,刘所,你想想,你们为什么一定要把这东西收进机体内?向后翻折挂在机身上不就好了?只要翻折机构设计得当,力学性能满足就可以,根本不用考虑船型机腹的浮力、机内空间这些东西。”

  刘所听完高振东这话,直接就傻掉了。

  这特么也行?

  呃……再想想,这特么好像还真行!

  一时之间,刘所的脑子有些乱,各种想法纷至沓来。

  这么凑合也可以?这么凑合好像真可以。是不是对待工作不够严肃?功能都实现不了,严肃有毛用……

  但是别-6的大队长、空装局的人这些想法就单纯多了,他妈的,对啊,为什么一定要收到机体里面去?只要能降低地勤维护难度,增加飞机出勤率,难看点就难看点嘛。

  “刘所,高总工这建议,真的可以考虑。”

  “对,我们抓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先放一边。”

  高振东又指着正在忙活的地勤战士:“第二个,为什么一定要全自动的问题。”

  他转头问别-6的大队长:“队长同志,这个飞机,不会在陆地上起降吧?”

  大队长摇摇头:“基本不会。”

  高振东转回头来:“这不就得了,这个起落架的收放,正常使用下和起降没有半毛钱关系,都是在水面上稳定了才开始操作,这没错吧?”

  “没错。”就这现装现拆的架势,不挺稳也干不了。

  “那为什么一定要全自动?如果有能力,搞个自动翻折锁定机构,通过电力和机械备份,在飞机里完成停稳之后、或起飞之前的最后一哆嗦就行。”

第787章 交趾的请求

  “如果没有能力,搞一个半自动甚至手动的,只要能够快速完成起落架的翻折,无需将起落架扛过来扛过去的也行,这和在水里安装起落架没有任何应用上而区别,唯一的区别就是劳动强度小了,起落架状态转换时间短了。”

  高振东这话说的简单直接,但是听在其他同志耳朵里,却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还能这样的?

  “不要为了技术而技术,对于装备,能够达到要求永远都是第一位的,至于用什么技术手段达到要求,这不重要,有的手段看起来可能不是那么先进或者亮眼,但是那无所谓。”

  不管别人怎么想,反正空装局是听进去了。

  刘所长在从一开始的震惊之中走出来之后,左思右想,越想越觉得这事情是真的靠谱。如果不考虑一定要收入机身,那内部基本上就没有多少需要改动的地方,毕竟安装外部起落架的承力结构原本就是在那儿的。

  需要改动的,就是起落架的翻折、承力,如果可以的话,把翻折机构弄成电动加机械备份的结构,实在觉得太丑,在外面加点儿整流罩啥的也不是不行。

  “嗯,高总工,你这个建议太及时了,现在还来得及。我回去就请搞结构的同事好好琢磨琢磨,争取尽快改一个能用的型号出来。”

  空装局的同志也笑道:“那你的速度可要快一点了,我们的别-6,远远不止眼前这6架。”老毛子那边已经同意出售,并且正在搜罗性能还能满足要求的别-6,这东西已经停产,只能去现役部队找正在用的。

  我们也不是傻子,对别-6也算是有使用经验的,状态太差的肯定过不了关,所以老毛子要卖,也得挑状态好的,这也算是卖二手的日常。

  我们后来卖二手军舰,也是挑状态好的卖。

  高振东听得眼睛都亮了,他悄悄问空装局的同志:“能透露一下有多少么?”

  空装局的同志看看周围,悄声回答:“24架,已经定了。”这个事情不是什么机密,对于高振东这个级别的人来说还是可以透露的。

  高振东大为惊喜,这东西价格可不便宜,怎么买到这么多的。

  这就是他有所不知,或者说是刻舟求剑了,这东西当年贵不假,但是在老毛子有新机的前提下,这种已经过时落后的二手机价格就没那么咬手,毕竟老毛子也在恶心这玩意,能买多少算多少,

  高振东算了算,这24架巡逻机如果大部分都放到南部海域,能把南部海域笼罩得结结实实,甚至还能剩一点多的。

  好,太好了。

  此时,水中那架汇演机的起落架总算是弄好了,别-6带着一阵阵轰鸣,飞上了天空。

  汇演结果很好,无论是空空导弹还是空舰导弹,发射都很成功。

  最高兴的,当属空装局的同志。

  当他在望远镜中,看见一枚空舰导弹准确的从靶船头上的角反射器旁边穿过去的时候,乐得合不拢嘴

  这已经不只是别-6这个巡逻机的事情了,这意味着空军手上,有了一款可靠好用,成本合适,能被多种作战飞机挂载的通用反舰武器。

  “好,好啊。高总工,你们搞的这个反舰导弹,实在是太好了。”这个导弹一开始就是作为空舰导弹立的项,海军型号都是后来海装局过来蹭的,所以空装局的人对于这个导弹的来龙去脉非常清楚,知道在里面高振东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这话听得有些同志一头雾水,这东西和高总工有什么关系?

  不过很明显,这个问题,是不会有人解释的。

  别-6很快飞了回来,降落到了水里,慢慢滑行到岸边,然而这一次,就没人去装起落架了,就让他这么飘在水上,没有恶劣的天气,也不用弄上岸来,下次要出动,是可以在水里进行整备的。

  苏卫华和一众其他同志通过跳板上了岸,上来就奔着高振东来了。

  “老高,你也在这里啊。”苏卫华心情很好。

  高振东对着水里的别-6扬了扬下巴:“打了几次了?老毛病解决没有?”

  这肯定不是第一次打,否则刘所长他们哪里敢放到验收汇演上来。

  苏卫华伸出一个巴掌比了比:“这么多了,都不错。老毛病没了,你提的思路是对的,我们老总还一直念叨着要来京城当面感谢你。”他知道高振东问的老毛病,指的是掉弹的问题。

  这个问题从仿制的争先一号开始就有了,一直到这个固体反舰弹上还在出现,虽然原因各不相同,但是表现是一样的,所以高振东说一句“老毛病”不过分。

  “命中率怎么样?”高振东笑道。

  空射都打了5次,那意味着陆上、海上打的数量绝不会比这个少,空中算是条件最恶劣、情况最复杂的试射,多半是放到最后。

  这么多次打下来,应该对命中率有了解。

  说到这个,苏卫华可就来劲了,这东西的命中率和他的关系最大。

  “带制导的试验加起来,现在在85%以上。”

  “不错不错,恭喜你们啊,眼看着这东西就要成了。”高振东笑道。

  “恭喜我们?不恭喜你自己嘛?这个弹,你高低是个副总师。”苏卫华觉得他实在是太见外了,这东西和争先一号不同,高振东是一开始就直接介入,从制导、飞控、发动机、总体结构、气动外形等多方面入手,虽然没有做非常具体的工作,但是他提的思路和总体方案比具体工作重要多了,而且在掉弹、脱锁等故障上,基本上是一槌定音,凭自己一己之力就快速找到了问题,给苏卫华他们非常大的帮助。

  两人笑了起来,看着这两位同学,旁边的同志们都笑了起来。

  ——

  京城某地,部分首长领导正在讨论工作。

  “交趾那边现在对我们提出了请求,希望我们能够提供一批便携防空导弹。”负责对交趾交流的一位领导提起了对方的最新要求。

  “便携防空导弹?这东西我们不是还没定型嘛。”

  “虽然没定型,但是前不久不是已经有战果了嘛,他们看到了。现在花旗人虽然没有直接大规模参加到作战里,但是他们的少量特种部队还是在参与作战的,而且也有大量的军事顾问、武器装备在向南交趾提供。”负责交流的同志对那边的情况进行介绍。

  “……现在的一个情况是,由于交趾热带雨林密布,地面交通困难,原本是打游击的有利条件,但是花旗人开始教南交趾的部队大量使用直升机,并且还在直升机上加装了火力,这种灵活、高速的机动装备,给南交趾游击队的同志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花旗人在交趾吃的亏是系统性的,要说到作战的交换比,基本上还真没有处在下风的时候。

  “2月8号开始,花旗人开始成立由哈金斯指挥的‘驻交趾军援司令部’,开始大量增加部队和装备,已经事实上的扩大了特种战争的规模,和一开始的100名特种兵相比,规模扩大了很多,这对北交趾的同志来说,是非常大的压力,花旗人的这些新式武器,他们都缺乏应对的手段,损失在上升。”

  一位首长点点头:“嗯,看来是要帮助一下。这方面,我们比北方的同志是有优势的,不妨就让全世界的人们都看看。”

  老毛子进入到62年,和我们之间的分歧是越来越多,吵得厉害,能够展示一下我们的优越性,也不失为一件好事。

  “那为他们全力生产一批便携防空导弹?防工委你们那边有没有问题。”

  防工委领导想了想,皱起了眉头:“其他都好办,只有导引头,这种导引头材料的用途非常广,不只是用到便携防空弹上,红外空空导弹、夜视设备、坦克等等装备上面都在广泛使用,价格昂贵也就罢了,产能是不够的,可以说,我们自己都不够用。”

  这话把很多人都说沉默了,我们吃够了装备不好的亏,现在有了一点好装备了,难道就为了这个事情把自己的东西给停下来?这好像憋得慌。

  “哪个军种使用得多?”

  “陆军、空军、海军,都在用,我们前面的很多次战斗,都有这种材料的影子在里面。”

  一听大家都在用,这就更难分出先后和高下来,用途这么广,手心手背都是肉啊。

  “我们家大业大,交趾的同志比较困难,我们是不是克服一下,先紧着他们那边供应?我们慢慢来嘛。”有领导建议道。

  这句话,很多人都在沉默,不过防工委领导倒是想起了高振东曾经的一个建议,难道他那时候就已经考虑到这种情况了?这小子,妖怪啊!

  他顾不得别的了:“各位,我倒是有个建议,这个导弹的实际带头人高振东同志在导弹尚未完成的时候,就给研制组下达过一个要求,内容是要求研制组搞一个成本低廉一些,用料没有那么刁钻的型号出来。”

第788章 猴版?看高总工

  不把这个东西提出来,眼看着就会影响到自己人的装备了,这种事情能避免还是要尽量避免的。

  “高振东同志?要求研制简化版本?”一位首长饶有兴致的问道。

  “对,就是他,他提出过,这个导弹的导引头产能太过受限,不利于大量生产,所以当时就给研制组下过这个要求。现在看来,他的担心是有道理的。”

  “不愧是实际带头人,虽然不挂名,但是事情是一点都没落下啊。他这是想在前面了,那研制组那边的情况怎么样?”这种事情,如果事到临头才提出,就难免有点推诿的意思,但是如果是预先提出来,而且和后来遇到的实际困难还配合上了,那就是有先见之明。

  说实话,防工委这边对研制组的响应情况是不了解的,这种开倒车的行为,他们是一点儿不感兴趣,没想到现在这个倒车,还真开不可了。

  不过虽然情况不了解,但是一点儿都不耽误他解决眼前的事情,因为他记得一开始搞这个弹的时候,高振东就有性能虽然低,但是价格也低的方案,只是后来形势发展一片大好,那个方案就被扔到爪哇国去了,现在想捡回来,想来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

  “研制组那边在早期方案里做过挑选比对,挑了一个备用方案,只是没有投入后续工作。如果想要把这个备用方案作为一个型号扶正,想来没有问题。”这话其实一点儿问题都没有,早期的时候,导研院是真的做过相关工作的。

  “好,那你回去组织一下人手,把这个备用方案扶一把,尽力支持交趾同志的斗争。”

  当接到防工委电话的时候,搞便携防空弹的李总心里是懵的,简化版的意见他们是收到了的,不过还没来得及搞,也想着这玩意好像没必要吧?

  没想到现在就真的需要搞了,高总工那脑子,真是不服不行,人家就是能想在前面。

  他带着林连伟就直奔三分厂,这个事情好像就和制导系统有关,别人他都没带。

  当高振东听他们说起,说需要搞个猴版单兵防空弹的时候,高振东差点笑死。

  其实对于李总他们来说,搞个猴版是手到擒来,但是他们有个把握不住的地方,那就是这玩意到底要猴到什么程度才行,想着高总工早就提出过这个要求,想来心里是有杆称的,不如直接问他。

  说实话,对于替别人搞装备,李总他们不是不愿意,但是要他们花很多精力在里面,就完全没有给自己人搞来得那么起劲了,能抄作业就直接抄吧。

  “……高总工,问题就是刚才我说的那个,我们不太好把握,干脆请你定个调,这个简化版,到底要多简化?”

  高振东摇摇头:“不不,我们要往两个方向走,一是要简化导引头材料,二是要提升复杂度也就是我提过的敌我识别,免得外面的同志训练不足,把自己的飞机给打下来了。”

  看看,还是高总工考虑周到,简化该简化的,抓住导引头材料这个核心矛盾进行简化,但是对于其他地方,该复杂的还得复杂,充分为受援国家考虑。

  “您说,我记。”这玩意儿没什么好讨论的,高总工定个调子定个方案,他们直接落地就行,简单直接,不花那么多时间。

  “导引头就用制冷硫化铅,有了制冷,硫化铅的也不是不能用。”

  “可是制冷硫化铅的迎头攻击能力很有限吧?而且抗干扰能力也弱。”

  高振东笑道:“打游击要什么迎头攻击能力?迎头攻击,然后被目标或者目标的友机发现,一顿暴揍?有尾追攻击能力,能够伏击敌人,同时威胁敌人进攻后的撤退路线,让敌人不敢轻易发动打击就可以了嘛。至于抗干扰嘛,给它弄个红外滤光片,选择一下透过的波段,多多少少也能提升一下抗干扰能力。”

首节 上一节 510/63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