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振东走回来,然后对岳总道:“再发射一次,但是别全弹发射,就打一发!就最左边,下面那一排那发。”
第792章 问题解决了,我们说点儿别的
“轰~~~嗖~~~~”的一声,一发火箭弹打了出去。
火箭弹刚飞出去,高振东一个健步从掩蔽部里跳出来,飞奔着向发射车飞去。
他很仔细的沿着发射车又转了一圈,然后跑回来,对岳总道:“再打一发!打右边,底下那排那一发!”
他的要求越明确、越有条理,岳总的心情就越高兴,这意味着一件事情——可能在高总工自己看来,他离真相越来越近了。
即使高振东现在并没有这么说,更没有公布答案,可是他这么跳进跳出,语气还倍儿兴奋倍儿自信的样子,要说没发现,在座的同志都不相信。
岳总比他还兴奋,按照要求,又打了一发。
依然是硝烟还未散尽,高振东就扑过去了。
未几,高振东跑回来,对岳总道:“打3组全弹发射,但是这3组,要求发射间隔在5秒以上!就用刚才那辆车打,不要换车!”
岳总暗暗咋舌,这3组打出去,那钱可不老少,但是这3组,那必须打啊!
他转头下令,同志们很快就都忙活起来。
第一组打出去了,高振东脸上有了几分喜色。
第二组也打出去了,高振东点着头,说道:“嗯,也没有。”
等到第三组打完,高振东转头对岳总道:“岳总,你发现什么没有?”
岳总比他还兴奋:“这三组,没有明显的交叉弹道出现!”
别看这话说起来轻飘飘的,但是这对于岳总他们来说是非常好的消息,破天荒啊,3组全弹打出去,没有一次交叉弹道。
高振东点点头:“对了!就是这样。”
其他同志也在窃窃私语。
“神了啊,真没有了。”
“就改了一个发射间隔,这交叉弹道就不见了?”
“嗯,对啊,按照以前的规律,3组全弹发射不出现交叉弹道的,还没发生过。”
“可是5秒的发射间隔也太长了吧,实战中需要火力急袭的话,达不到效果啊。”
“你脑子有问题是不是?既然高总工能找到暂时不出现交叉弹道的办法,就说明他对成因有想法了,没准下一步就能解决呢。”
“对对对,你看我这猪脑子……”
岳总看着高振东:“高总工,这是怎么回事儿?你找到原因了?”
高振东哈哈大笑:“算是找到一部分了吧,这个问题啊,出在你们的双侧支撑上。”
这话把所有的同志都干沉默了,双侧支撑本来就是为了稳固,反而还成问题了?
高振东一挥手:“走,我带你们看样东西。”
说着就一马当先,向着发射车走去。
看来是要去看他刚才写写画画的东西了,果不其然,高振东带着大家来到了他刚才转悠了好几次的地方。
“看见这个粉笔的痕迹没有?”高振东指向液压支撑杆,上面有一点白色的灰迹,正是刚才他画下来的。
“好像……有一些被推挤的痕迹,而且推挤的幅度还比较大。”岳总仔细观察了一下,回答道。
液压支杆上的粉笔痕迹很明显的,被下方的套筒推着往上走了好长一段,痕迹非常清晰。
高振东带着大家,又到了另外一边:“看看,和那边是不是差不多的情况?”
大家定睛一看,果然如此。
高振东指了指头上的发射箱:“问题就出在这里了,理论上,火箭弹是没有后坐力的,但实际上,多多少少还是有一些,特别是火箭弹离开定向管的时候,火焰燃气扎扎实实喷到管口,肯定会造成发射管整体下压,这个时候,这个下压的力量会传导到这个液压支杆上,造成支杆回缩。”
然后他又用手指了指液压支杆上的粉笔印迹:“由于各种原因,比如液压系统制造、设计、参数上的这些原因,导致在快速全弹发射的时候,这个支杆来不及复位,下一发弹就发射出去了,你们想想,会发生什么情况?”
在场的都不是傻子,把高振东描述的情形在脑子里过了一遍,马上就反应过来。
“左边发射的时候,发射箱体整体向左下沉,定向管的出射方向会略微左偏……”
“对对对,此时右管开始发射,但是这枚右弹是向左偏的,而右管发射完成后,因为同样的原因……”
“那此时发射箱体就会向右下沉,总体向右偏,此时轮到左弹发射,左弹射出来就会天生右偏……”
你向左我向右,我们都倔强地不曾回头……交叉!
“是啊是啊,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绝了!这完全说得通!说得通!我觉得,高总工说的这个原因哪怕不是全部问题,至少也是主要原因!”
“太好了太好了,问题找到了!”
所有的同志欢呼雀跃,他们信心这么足的原因,还有一个就是在高振东要求发射间隔拉大到5秒以后,弹道交叉的情况就消失了,这从侧面强有力的证明,弹道交叉和发射间隔过短有直接的联系。
加上高振东对成因的分析,与发射时间间隔有直接联系,这么环环相扣下来,一切问题的根源自然就呼之欲出。
这个时候,谁要说是这两者之间没关系,同志们都会唾他一脸,扯淡,这么明显的联系在这儿摆着呢,你瞎啊?
岳总也是非常兴奋,果然,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
“高总,你觉得这个问题要怎么解决?”
高振东笑了:“最稳固的图形是什么?”
“最稳固的……三角形!”岳总毫不迟疑,这个问题属于小学范畴,三角形关系在人和人之间,是最不稳的那种,但是放到几何上,那就不同了。
“对了,你们原来的那个支撑方式,两根支撑杆的四个支点形成了一个四边形,四边形是可以压缩变形的,这也是它天生不稳的原因。但是三角形就不一样了,它的三个边之间的关系,是很难变化的,它更倾向于整个图形一起动,而不是四边形那样动一个边,这样一来,至少系统内的结构稳定性就保证了,其状态恢复要比四边形快得多。”高振东道。
不用高振东提醒,岳总茅塞顿开:“对对对,我们搞一个非常结实的支撑,直接撑在箱体的正中间就好,这样一来,整个发射系统的刚性是得到保证的,哪怕这根单独的液压支撑杆短时间不能恢复,但发射箱体系统的左右相对关系是固定的,这就容易解决多了。”
高振东点点头:“嗯,大概就是这么个理儿,总之就是,要晃荡,那整个系统一起晃荡,别这儿晃那儿停的,反而就不好解决了。”
岳总一把握住高振东的手,用力摇晃:“好!好!太感谢您了,高总工,你这顺手画几根粉笔线,解决了我们的大问题啊!”别看这种问题看起来简单,以当前的技术环境和能力,就这个,解决起来所花的时间就需要按年计算。
周围的同志也哗啦啦的用力鼓掌,这是真专家,为他们解决问题来的。
高振东颇有点儿不好意思,这种当面解决实际问题的场面,他其实经历也不太多,比如像是单晶炉解决等直径自动控制问题那次也是。
但那都是熟人,像今天这种严格说来全是陌生人的场面,还真不多见。
眼看着被众人众星捧月一般围在中间感谢和庆贺的高振东,和他一起来的几位同志挺了挺胸膛,觉得肩上的任务更重,也更光荣。
高振东看着大家,灵机一动,对岳总道:“岳总,这个问题,现在我能做的也就这么多了,不过我有些其他想法,来都来了,我们也探讨探讨?”
这些想法在前几次会议,没进入实质性设计之前,他是想不起来的,而且那时候说也早了一些,但是现在就比较合适。
听见他的话,岳总和同志们高兴得不得了,这种机会,可不是经常都有的,高总工这类人忙到什么程度,他们还是心里有数的,过了这个村可就没这个店了。
“那太好了,高总,您说,我们记!”就在靶场的掩蔽部里,这个时候还有些冷,战士们劈了几个炮弹箱子点上一堆火,一群人就围在火边,一边火上咕噜噜烧着热茶,一边和高振东交流。
说是交流,其实主要是高振东在说,其他同志在这方面的经验实在是不如高振东丰富,能完成当前工作就很辛苦了,其他的问题,还没考虑那么长远。
“第一个啊,我建议你们不要光把目光放在火箭炮和火箭弹上,放大一点,长远一点,从配套、从系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高振东出手即王炸。
“配套?系统?”岳总若有所思。
“对,就是这两个,你们研究火箭炮的时候,不要只局限于单门炮单打独斗,要从一个作战单元的角度出发,把火箭炮需要的东西都给配上!不一定要配齐装备,这个取决于我们钱包鼓不鼓,但是装备与否是一回事,是否考虑周到又是一回事了,可以不用,但不能没有嘛。”
前世垃圾佬名言,又被高振东给用上了。
第793章 火力指挥系统
“高总,能说得具体点么?”岳总从善如流。
“举个例子吧,你们去找陆装局,要指挥车。他们现在是有装甲指挥车的,拿过来改一改,加到你们的作战单元里面去,总不可能一个火箭炮营,指挥所还是在一个小吉普车上跑来跑去吧?呵呵呵。”高振东轻笑道。
“啊,是这些啊,你这个建议有道理。”
“其实指挥车还是一回事,你们还可以考虑配备装甲侦察车,陆装局也是有这个东西的。侦察车上配上侦察员,能用车侦察定位的,就用车子侦察定位,车子到不了的,再把侦察员放出去。车子能带的东西多,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肯定比人力侦察来得效率高、准确度好。”既然陆装局都已经把这两个东西搞出来了,那不充分使用起来岂不是浪费了。
“还有这好东西?”岳总是万万没想到的,我们什么时候手上有这些东西了?
高振东笑道:“事物总是在发展变化的嘛,以前没有,不等于现在没有。”
看着高振东的笑容,岳总大概能猜到,这两个东西,和高振东必定脱不了关系。
“那行,我回头就找陆装局那边看看。”
“除了这两个现成的之外,你们还要考虑一下,为了尽量发挥出这门远程火箭炮的打击能力,你们还需要什么。比如气象车、侦校雷达这些高级货,也不是不能考虑。你们要记住,你们是陆军手上射程最远、威力最大的武器,多要一些好东西来搞配套,也是很有必要的,想来陆装局那边对于这个事情也是非常的喜闻乐见。”
高振东继续把他们往大手大脚的路子上面引。炮位侦校雷达这种东西,虽然一开始是为了反敌人炮兵,但是用来给自己人提升打击精度也不是不行,毕竟功能已经具备了。
毕竟火箭炮射程太远,在飞行过程中受天气等原因影响比较大,有时候落点不见得就是期望值。
一批炮弹打出去,用炮位侦校雷达算一算落点,如果与要求打击的目标偏差比较大,有了炮位侦校雷达,都不用等前方的侦察力量反馈,直接还在炮弹飞行过程中,就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再来一批。
高振东这话,直接是给岳总他们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这些新式玩意儿还能这么用?
这就属于是信息差的问题了,他们一是不知道有这些东西,二来也是第一次搞40公里以上的打击武器,对于这些武器想要用好,需要一些什么条件暂时还没考虑得足够周到。
高振东又指了指那两辆威武的发射车:“有了那些,你们这个发射车本身也别浪费了。”
“浪费?”岳总有些不解,这东西一点儿没浪费啊,也就是这个车子的载重不是太高,才只能装八枚火箭弹。要是这车再大一点,他恨不能装两位数。
“对,别浪费了。这个车载重多多少少还是有一点点富余的,如果这个炮真的按照预计规划的指标搞出来,这么好的炮,不搞个数字化,那是真可惜了。”
“数字化火炮?这是什么东西?”没听说过啊这玩意。
“太好的数字化也搞不了,不过搞个初步的还行吧。单片机你知道吧?”
“知道,知道,十二机部的同志专门给我们做过相关培训。”
“诶,知道就好了,你们在每门炮上装个单片机,同时去找十二机部的常山光阳电子厂。”高振东一边说,一边写下光阳电子厂的名字。
“光阳厂?这个厂是做什么的?”岳总的脑子都快跟不上了。
“这个厂啊,是搞旋转光电编码器的,他们有用于坦克稳定的军用加固型重型光电编码器……”
有了这些基础,有的事情就可以做了。
“光电编码器?就是可以用来测量旋转角度的那种?精度有多高?”果然,这东西岳总还是了解的,甚至早就有想法了。
“用于坦克火炮系统稳定的,基本上可以说和你们这个是一脉相承。而且你不用管它精度有多高,能用在坦克稳定上,拿到你们这里也就是增加减速机构,提升分辨率的事情,但是绝不至于用不了。”
对于坦克来说,是要保证3000米内的精度,和火箭炮要保证60公里内的精度相比要求要低一些,不过话又说回来,坦克是要打击点目标的,相比火箭炮这种面压制的精度要求,又要高不少。
里外里一算,其实两者之间对于编码器的要求没有数量级上的差别,一个能用,另外一个就也能用。
“对,你这话说得有道理,如果能有单片机+旋转编码器,再把电机控制也接进来,我们就能搞火箭炮射击诸元的自动或者半自动装定了。”岳总脑瓜子也转得很快,马上就想到了高振东的目的。
高振东用手挥了挥:“不止是单炮的装定,记得刚才我说的那几样东西不?”
“高总工,你的意思,是一辆指挥车直接通过有线或者无线通信设备下发目标坐标,然后各炮直接自动化装定?”谁都不是傻子。
“对,我就是这个意思,而且指挥车的目标来源,可以是上级下发,可以是侦察车回传,可以是侦察兵报告后自动或手动装定,也可以是炮位侦校雷达解算后直接回送……总之就是,把火炮的自动化能力,给提起来,把火炮融入到全军的指挥体系里面去,尽量提升信息、火力的融合程度。”高振东直接把牛都吹到几十年后了。
还别说,岳总还真就吃这一套。
听着高振东的话,他脸上满是憧憬:“要是能够实现你说的这些,那可就太好了,不需要指令,前方发送目标数据,火炮自动装定,自动射击……”
高振东的描述虽然非常的超前,可是其中一些基础的细节,却是有实现的基础的,岳总权衡过单片机、旋转编码器、电机控制系统等等子系统的能力之后,发现这东西好像还真的不是不能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