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里的大国宗师 第514节

  至少单炮的自动装定是完全没问题的,而火力单元通过指挥车集体下发目标坐标并自动装定,也不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当然,指挥车再往外的融合,那就不是这个火力单元内能搞定的事情了,甚至侦察车回传数据的自动装定,都还有一些小问题。

  但是这个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至少能够在火力单元内把目标数据进行下发,就已经是一个了不得的进步。至于这个目标数据怎么来,那可以先放在一边。

  不过高振东自己,对这个事情明显不满足。

  “而且你可以搞一个火力单元的火力指挥系统,在指挥系统里,根据地图、威胁程度、打击优先级等等参数,自动或半自动分配火力,下发到各炮,一次性就可以打击多个目标,进一步提升火力单元的打击灵活性。”

  如果高振东前面说的,是一种展望,高级功能部分在短时间内不一定有条件实现的话,那他现在说的这个,就是一种能够真正实现的高级功能了。

  这个不涉及火力单元之外,只是内部分配,岳总想了半天,觉得这事儿好像真的能行,只要定好规则,不一定要全自动分配,能够实现人工干预下的半自动火力分配,就是一件了不得的事情。

  “你还可以把各炮的状态也引入到火力分配里面去,举个例子,刚打过的那门,在不必要的时候,就可以暂时不分配火力,让火炮、战士们的状态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复,也是有利于战斗力的发挥嘛……”高振东给他举了很多例子,引导他不只是要把炮弹打出去、打准,还要尽量保持作战队伍的状态。

  “又比如,当火力单元内的火炮发生故障,就在指挥系统里标记出来,一个新任务下来,如何利用手上现存的火炮,达到最好的打击效果,剩下的哪些炮参与打击、要打多少轮等等这些以往需要人脑袋去记、去想、去安排的事情,有一部分是可以交给指挥系统的计算机去做的。”

  高振东是天马行空,想到什么就说什么。

  这些稀奇古怪的想法,岳总以前是从来没有考虑过的,虽然刚开始听到的时候觉得有些稀奇甚至多此一举,但是仔细想下来,他发现高总工说的这些,还真是能够有效提升火力单元的打击效率,尽可能保证战斗力的好窍门。

  “高总,早就听说您以前也是优秀的一线指挥员,如今看来果然名不虚传啊,考虑得太周到了。”他也知道,高振东说的东西,不一定全都合适,可是这种开阔的思路和周到细致的细节,就教会了他不少的东西。

  高总做的是引导他往这个方向想,而不是直接给他喂饭。

  高振东笑着摇摇头:“以前就是个小排长,哈哈哈。”

  “那你这个排长,现在也在教千军万马如何作战,可能算得上是全军最大的一个排长了。”

第794章 南方的同志快失去耐心了

  两人说说笑笑,高振东把自己在这方面的想法,还有前世零零碎碎的记忆,都给倒了出来。

  他自己可能没什么感觉,但是在岳总看来,简直惊为天人。

  高总工提到的很多东西,在高振东提出来之前,他是绝对想不到,而且有时候想到那么一丢丢,但是很快又因为各种原因和现实条件被扔到了脑后。

  高振东说了多久,岳总就记了多久,他敢打保票,但凡高振东说的东西他能搞出一小半来,那自己高低一个学部委员到手。

  学部委员?那在这些方向提出开创性建议的高振东高总是啥?不敢想,不敢想啊。

  ——

  彩云之南,兰城市,这里有一个机场。

  这个机场曾经是著名的“驼峰航线”上的一站,S2的时候,不少花旗飞行员就是从这个方向翻越屋脊山脉,拼着命将物资运进来,交到我们手上。

  不管他们交给的是谁,但是他们的行为,他们的生命,还是支持了我们抗击小鬼子的行动,对于这些事情,我们是记得很清楚的,不会忘记。

  而解放后,这个机场曾经是军用机场,后来在50年代末期的时候,因为实际的作战需要,这个机场被转为民用,成为民用机场。

  而现在,事情好像发生了一些变化,机场附近的一些居民闲暇时分,最近多了不少谈资。

  “部队又回来了,听说没有?”

  “听说了听说了,前几年这个机场才交给地方当民用机场使用,没想到现在部队又驻进来了。”

  “难道是要打仗了?”

  “不可能吧?这个方向上的有什么好打的,步兵一路平推过去,都不带喘气儿的。”

  “你们不知道,不止是部队回来了,还要把机场跑道啊,扩建一下。”

  “嚯,那可不得了,原来的跑道还不够用?”

  “瞎打听什么,叫扩建就扩建,上头总是有想法的。”

  “也对啊,这个机场转为民用,一天也没几架飞机,还是以前热闹,有飞机可以看。”

  这年头本来就没几架民航飞机,别说兰城市了,就连省会春城,都没多少民航客机起降,就更别说兰城这个地处彩云省西部边陲的小城,起降飞机稀少,让机场周边的群众们颇有些怀念以前热闹的日子。

  百姓在议论,这个机场里,一些部队的同志也在交流。

  “终于又回来了,哈哈哈。”一位同志笑道。

  “还是怀念这个地方,天气好!水果多!”另外一位同志也是颇有感触,作为机场军转民之前就在这里工作的同志,机场军转民之后,他去了别的地方,可能是有点被这个地方的气候给惯坏了,离开之后,对这个地方的日子颇为怀念。

  如今这个机场再次转为军民两用机场,曾经在这里工作过很长时间的他,自然是回到这里主持工作的不二人选,所以很快他就被再次调了回来。

  “就想着吃是吧?哈哈。这次回来,任务可不轻。”头一位同志笑道。

  “我明白,这个机场和其他几个机场一起,将成为辐射雪域高原的最前线,意义重大,工作上的事情,我是不会松懈的。”

  “嗯,这一次机场扩建工程,要求我们在八月底前一定要完成,你感觉有没有困难?”

  “没有问题,还有好几个月呢,只要建材跟得上,跑道的延长和拓宽工作,就一定不会受到影响。”

  这个机场想要辐射到雪域高原南麓,直线距离是很近的,不过600公里左右,不过真要飞可不能这么飞,600公里的距离的前提,是从别的国家的头上飞过去,我们还不至于那么霸道。

  不过就算沿着我们的领空,绕着路飞过去,也不过是800~1200公里左右的样子,战斗机跑起来够呛,可是轰炸机就轻松了,尤其是中型以上轰炸机。

  其实就算是炸-5,在特定条件下想飞个来回也不是不可能,特别是经过改装,将弹舱改为油舱的炸-5攻击型,不过那东西相对中型以上轰炸机是个小飞机,他们有他们的安排。

  “好,你有信心就好,具体工作,我就拜托你了,我负责对上头的联络,还有就是搞材料搞物资!”两人分工合作,各管一摊。

  今年的自然条件比前三年大大好转,结合从高卢鸡、经助会国家进口,粮食等物资可以说是得到了彻底的缓解,他们对于按时完成工作的信心也就更足。

  而差不多同时,老毛子家里,曾经商量过对南边各种交流事宜的几位部长级人物又聚在了一起,他们手上拿着的,除了我们回复的外交照会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东西。

  “卫星照片显示,南方人除了西线机场、高原首府的雪山机场之外,还在同时对雪域高原周边的机场进行翻修、扩建、加固,现在看来,氛围越来越紧张了,达瓦里氏们。”

  “从跑道扩建的规格来看,南方人是想在西线机场、雪山机场部署一定量的战术飞机,用于保证制空权和前线战术任务,而中型以上的飞机,是部署在这些高原周边的机场,利用这些中大型飞机的航程,保证作战地域的可到达性。”

  “不不不,达瓦里氏,你还看漏了一点,他们在西线机场和雪山机场,虽然没有建设中大型飞机的机库,但是结合停机位、跑道规格来看,是具备停留和完成这些中大型飞机的基本起降和维护的能力的。”

  “南方人想干什么?难道他们想从这里出发,直接轰炸身毒人的首都?”

  “不太可能,南方同志是非常克制的,他们不太可能直接对身毒人的首都发起打击。但是他们想要保证对身毒人纽德里的威慑,是肯定的。”

  “以他们的轰炸机队的规模,即便有这两个机场,对纽德里更多只是心理上的威慑,实际上并不能产生太大的实质性威胁,太少了。”

  “不,你难道忘记了,今年刚开始,他们就点燃了自己的小太阳,虽然不是真正的太阳,但是对于纽德里的威胁是一样严重,也许极端情况下,他们不需要太多的轰炸机,他们只需要能把一枚炸弹扔出去就够了。”

  “他们没有能实战的投掷型核武器。”

  “他们去年也没有任何核武器,但是现在一切都变了,不是么?我的达瓦里氏。”

  “我认为这个事情,需要向我们的领导人好好的汇报,现在的情势对于身毒人来说过于凶险,从一切的一切来看,我们的南方同志很明显对于身毒人的小动作已经极度厌烦,快要按不住自己的脾气了。”

  “你去汇报吧,但是我们的领导人也许更关心玉米一些,他觉得南方人不堪一击。”

  “为什么身毒人会如此频繁的去招惹他们的邻居?很明显,这个邻居不是他们能够应付的,如果他发起火来的话。”

  “达瓦里氏,这个问题没有答案,也许他们的地理优势实在是太大了。”

  一群人商量着这个问题,但是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很明显,这个问题的双方,都不会听命于他们,这才是最关键的地方。

  “这个问题,我会向领导人汇报的,同志们,让我们放下这个事情,看一看另外一个情况,他们答应了我们得到技术的要求,但是又没有完全答应。”一名老毛子结束了这个话题,毕竟这个话题对于他们来说,不好处理,但是就算处理不好,后果也不会非常严重。

  从地理、气候、交通、国力等等条件来看,两方只会在那个地区继续拉扯,但是更多的,就不太可能发生了。

  “很有趣,我们要求的技术一个都没有答应免费公开,但是却向我们提出了公开另一种钢铁技术。”

  “看看,他们对于这种技术的评价,仿佛很高,提升生产率、提高产量、降低能耗,适用于所有的高炉生产……我的上帝啊,如果是真的,那他们可真够大方的。”

  “我不相信,我不相信他们能有这样的技术,我也不相信他们愿意公开这样的技术。”

  “也不一定,南方的同志还是带着理想主义的,最新的消息表明,他们愿意无偿援助交趾一批他们刚刚用于实战的便携式防空导弹。”

  听到这个消息的其他老毛子,对于我们的大方慷慨表示惊异之余,他们想到的是别的东西。

  “啊哈,这可真是个好消息,同志们,我想交趾的同志一定愿意不小心‘丢失’一批这种导弹。”他们自己的便携式防空导弹还在研制中,如果能够搞到一批南方同志的最新型导弹,他们并不介意就此在自己在研的导弹上做一些调整。

  “这是小事,我的达瓦里氏,现在首要的问题,是我们去不去参加他们公开这门钢铁相关技术的会议。看起来,他们想在这方面凸显一下他们的优越性,在经助会国家里获得更多的影响和尊重,他们不止针对我们,而是针对所有的经助会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去公开它。”

第795章

  去还是不去,这让老毛子们非常纠结。

  不去,也许就无法第一时间获得这种技术,甚至还有一种可能是,在这之后,他们就必须付出代价,才能获得这种技术。对于南方同志选择大规模主动公开的技术的实用性和先进性,老毛子们不论嘴上说得多么的鄙夷和不在意,但实际上他们心里还是明白的。

  别看看起来除了南方同志之外,经助会的国家全是“儿子”,这里面的逆子也不少,不见得自己学会了就会教爹,或者说不付出点代价,他们也是会自己悄悄藏起来的。

  毕竟从“慈父”时代开始,就已经有国家脑生反骨,反出这套体系了,而且还是一个除了南方同志之外,也算是贼能打的国家。

  话说回来,不是好东西,南方的同志不会采用如此高调的方式公开,他们丢不起那个脸。

  这个事实,早在他们公开DJS-59的全套相关技术的时候就得到验证了,DJS-59的全套技术也许在南方同志自身,已经落后,可是对于经助会国家来说,依然是值得学习的先进技术。

  如果去的话,那相当于己方就默认了,对方对自己提出的多项技术意向不予回应,而只是另外拿了一个技术应对自己的行为。

  一时之间,毛子们陷入了两难。

  最后,还是决定,去!学东西嘛,不寒碜。

  ——

  从270火那边回来的高振东,收到了港岛寄来的一封信,还有一些样品。

  信毫无疑问是娄守行写的,开篇第一段,就是表达了对自己要当舅舅、而且还是一次当两个娃的舅舅的强烈欣喜之情,欣喜之余,也特别叮嘱,正月的时候,千万别给孩子剃头。

  除此之外,也在信里提到了,自己最近看上了一位大家“闺秀”,正在进攻,总体来说战况不错,算是郎有情妾有意的那种。

  看到这里,高振东不由哑然失笑,这回他终于不用受家里的念叨了,估计也是眼看家里越来越不念叨他这事儿,产生危机感了,这就叫做贱呐。

  再往后,就是对振兴集团最新情况的介绍。现在的振兴,已经不止振兴电产一个公司,而是由振兴电产、振兴电科、合振兴投等等一系列公司组成的一个集团了。

  在外人看来,振兴电产是振兴集团的核心,实际上只有极少数人知道,振兴集团的核心是振兴电科,振兴集团的所有核心业务,其技术全部来自于振兴电科的技术授权。

  可以这么说,一旦振兴电科终止授权,振兴电产将轰然倒塌,或者说只能苟延残喘,寻找新的方向。

  振兴电产的相当一部分利润,也被以授权费用等方式,转移到了振兴电科,振兴电科以此进行新产品开发、新技术研究等等。

  至于到底振兴电科研究了个啥,一般人就更不知道了。

  1274厂为振兴电产定制的一批芯片已经流片完成,和其他芯片不同的是,这批芯片采用的是俗称的“牛屎”封装,一种在廉价集成电路里极为常见的封装形式。

  牛屎封装在常见的电子产品里,有两种产品最为常见——电子表、还有就是游戏机卡带。芯片已经被直接焊接到了电路板上,一块电路板上,正中间一坨黑色的圆圆的环氧树脂,树脂下面就是芯片,看起来像是电路板上沾了一坨牛屎一样,所以得名。

  而娄守行已经利用这些芯片,和TN-LCD液晶显示屏结合到一起,做出了一批掌上游戏机的样品,正在进行测试,这一次,他不准备马上就推出来,而是准备放到今年的白岭电子展上去。

  而这一批样品,他挑选了两台,严格测试好之后,送到了这边,算是给妹妹妹夫尝个鲜。

  高振东拿出似曾相识的掌上游戏机,翻来覆去看了很久,这东西不错,至少可以给晓娥打发时间。

  把掌机放到一边,他没急着去试玩一把,主要是这两个游戏他上辈子都打够了,实在是兴趣不大。

  他摸出娄守行送来的另外一包东西,小心的从中间拿了一片出来。

  这是一片长不到2厘米,宽不到1厘米的小玻璃片,厚度不算特别薄,大概2毫米不到的样子,看起来不透明,整体泛着一种特殊的灰色。

  扫了一遍说明书,高振东打开了办公桌上的一台直流电源,将电压调整到合适的数值。

  将两根探针拿起,在正极探针头上缠了一个限流电阻,然后用这个电阻的另外一只脚,还有负极探针去小心的戳玻璃片基地上突出来的一溜触点。

  负极接到共阴极,用正极的电阻引脚一一戳过去。

  玻璃片上,一段一段的数字分段陆续亮起,或者说不叫亮起,这东西就不发光,而是一段一段的显色,虽然玻璃片是灰色的,但是黑色的分段在灰色背景下还是非常清晰。

  一一试过,没有问题之后,高振东兴冲冲的把这包玻璃片子一收,和另外一样东西一起,直奔三分厂电子实验室而去。

首节 上一节 514/63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