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咋整?
要说够格,人家绝对够,这都不够,那技术科学学部也就剩不下几个人了。
但是放哪儿?这就很难办。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突然有人笑了起来。
“对了对了,我这里还有一份推荐表,刚刚才带过来的,你们看看。”
抬头一看,科技院的自己人,数理化学部的。难怪才带过来,反正在科技院内部,现在带过来也不晚。
“你这是……”其他同志一脸懵圈的看着他,你个自然科学的来凑什么热闹。
“看看,看了就知道了。”这位同志一脸得意的笑容。
有同志打开一看,高振东赫然在列。
推荐高振东同志为自然科学数理化学分部科学委员,理由也非常硬核。
——激光的理论研究及激光器的发明和应用。
“你这……凑热闹嘛不是。”有同志哭笑不得。
但是这理由却是很充分,激光妥妥的高能物理,而且人家那是给国家拿了一个世界第一回来,这个理由简直是又高又硬,没得任何质疑的余地。
而且这位同志不只是理论,在应用上也是极为精熟,抛开可能被淹没在那一堆XX里的应用不提,光是科技院的原研所,就是在人家的带领下在搞一个激光应用的课题,而且马上就要出成果,从现状进度和成果来看极为喜人。
“好!这个办法好!”一位科技院的同志拍了拍桌子,越想越觉得这一手妙啊。
难办?那你们都别办了!
你们抢人是吧?都别抢了,是我们的了!
你们的理由再怎么充分,也没有我们这个“世界第一”来得硬,就算是诸如十二机部有那么几个世界第一,但是没有激光、高能物理来得格调那么高!
有的部委“高”,有的部委“硬”,咱们这里又高又硬!
这样哪个部委都不得罪,而且还把这位同志放到了足够高的层次上。
“还得是你们搞理论的办法多,想得周到,就这么干!”
其他同志也纷纷附议
“嗯嗯嗯,这个办法不错。”
“对对,这种同志还是放到我们科技院自然科学这边比较好。”
“这样不错,应用只是招式,理论才是总纲嘛。”
“这就叫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
名单很快报到了上面,一位首长看着这份名单,看到高振东的时候大笑起来:“科技院那边,好一手釜底抽薪啊,哈哈哈。嗯,这位同志就这样,不错不错。”
——
这件事情高振东自己虽然定了,但是离公布还有段日子,高振东这种没什么自然没有什么争议,但是其他的还有得讨论。
不过高振东并不知道这件事情,他正在看着眼前的一台机床。
“高总工,光阳厂的同志把您教他们的绝对多圈编码器做出来了,已经装机试用,效果很好,不过我们遇到了新问题。”
“噢?什么新问题。”看着滋滋作响的机床,一根钢件车刀刚过去,铁屑翻卷之间,就立马泛出了蓝色。
这好像是进刀有点大了?哪个操机仔编的程?
高振东一边在心里想着这些不靠谱的,一边听同志们的汇报。
“精度,现在已经明确的,至少有减速机传动精度不够,导致最终做出来的工件精度上不去。”
机床上用到传动的地方就多了,主轴,旋转,进给……
高振东想了想,问道:“只是传动?电机就没问题?”
对于机床来说,想要精密控制诸如进给量之类,那负责这个量的电机自身首先就最好是精密可控的。
“电机我们现在用的是从高卢进口的高精度步进电机,通过减速之后,如果减速传动机构没问题,按照理论计算能够满足要求,但是现在减速传动机构自身就不够精确,我们也不太好确定到底步进电机装上去之后到底有没有问题。”
伺服电机还没弄出来呢,所以现在我们手上能拿到的相关设备,也就是步进电机了,幸亏有高卢鸡这个渠道,我们手上的步进电机性能和参数并不差。
高振东有些奇怪:“光刻机的运动控制精度已经很高了啊,怎么到机床上就不行了?”
这事儿易中海这些老师傅知道:“光刻机是可以调整的,而且掩模上有定位标志,所以能通过反复检测调整来达到目的。但是机床就没这机会,一刀下去,想调都没得调。”
高振东恍然,噢,不动刀子就一切都好说,动刀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他想了想,机床的传动他实在是不熟悉,但是他倒是知道一些精密传动装置,当年跟着导师搞机器人的时候接触的,也不知道能不能用上。
“先说说,你们需要什么样的传动装置?”
“传动精度、背隙、传动误差、空程这些参数要好,传动效率、启动扭矩等等倒是没有太高的要求,传动比最好能大一些,负载能力不一定,有的要求大有的要求小,不过机床上用的总体要求都不是特别高。至于动态特性,现在还顾不上那些。”一位来自十一机部的协作同志汇报道。
“你们现在用的什么减速器?”
“高精度的丝杠、行星减速器,至于低精度的就不用说了,那些没问题。主要问题还是在行星减速器上。”
高振东看了看他们行星减速器的参数,乐了,诶,这东西我还真懂那么一点点,正好和行星齿轮减速器能做到功能替换,感谢机器人的馈赠。
高振东在脑子里回想了一遍,嗯,记忆里的东西勉强够用,至少能把事情给人家说清楚。
他装模作样的想了一会儿,旁边的同志不敢打扰他,将机床关掉等待着。
“有两种办法,其中一种精度更高但是负载能力低一些,而且对材料的要求很高,另外一种负载能力高但是精度差一点,不过比你们现在用的强得多,但是对加工也有一定的要求,你们选哪种?”
这就想好办法了?不是,高总,这还要选?我们全都要!
“高总,您就都告诉我们吧,我们边用边选,嘿嘿。”三分厂的年轻人知道高振东不是敝帚自珍的人,所以说起来很是轻松活泼。
“呃……也对。”高振东觉得自己问了一句傻话,这年头搞技术的同志,哪位不是看见新技术就两眼放光?
高振东转过身,在机床旁边的黑板上画了一幅图,这里是试验车间,里面什么东西都有。
这东西看起来像是外面一个齿圈,里面一个齿轮,两者中间有缝隙,并没有直接接触。
“咦?高总是不是把齿轮画错了,齿轮齿数对不上啊,比外圈齿圈少两齿。”
“嘘,这是示意图,多两齿少两齿无所谓的。”
“不对啊,这玩意也传动不起来啊,难道是齿轮顺着齿圈滚动?那样中间的轴可就不是转动,而是画着圆圈转动,这没法用啊。”
高振东却是没有在意大家的疑问,拍了拍手上的粉笔灰:“这就是第一种,谐波减速器。”
第970章 防工委肯定有兴趣
这种减速机其实来自老毛子和花旗佬结合的产物,理论是老毛子在47年提出来的,但是实物发明是花旗佬在53年发明的,55年获得专利,公开展出是在60年。
最早的实际应用,是在航空航天上,这东西体积小,减速比大,传动精确,理论上0背隙,对于每一克重量都要拿钱往天上打的航天来说,再合适不过。
虽然有负载低的缺陷,不过这年头的航天也没那么大负载需要驱动。
反过来说,如果是行星减速器精度不够的话,这种减速器正好就能替代,其宏观传动结构和行星齿轮减速器看起来大差不差。
至于专利费的问题……这事儿得问老佛爷。
虽然这东西按说不算最新的,但我们长期受到技术封锁,别说三轧厂的同志,就连十一机部专业搞这个的同志,也是闻所未闻,毕竟60年纽约的一个展会,他们是几乎没有渠道能接触到相关消息的。
“高总,这个好像传动不起来啊。”虽然不了解,但是传动的基础要件他们还是知道的,这东西看起来相互不挨着,好像传动不起来啊。
高振东点点头:“对,还少了个东西,加上这个,你们就能看出来了。”他将内圈看起来像是齿轮的那个东西改了一下,画成一个长短轴相差不太大的椭圆,这下子内轮的齿在椭圆的长轴方向上就和外圈的齿啮合起来。
然后高振东在内圈里面,又加了一个可旋转的凸轮,这个凸轮连接的正是输入轴,它同时也是内圈变为椭圆的原因,内圈是软的,连接着输出轴,被凸轮顶着绕着外圈转动,外圈比内圈多2齿,正是这2齿差,让内轮能在外圈里转起来,而且内轮转速和凸轮的转速有一个严格的正相关。
听高振东介绍完,十一机部的同志也大致明白了这种减速器的原理:“这个减速器真好,但是可能寿命不长吧?”
高振东点点头:“对,这个的内轮是在不停变形的,所以对材料要求很高,寿命的确没有普通的行星齿轮传动那么高。不过有些东西,寿命和成本不是考虑的第一要务。而且这种减速机的效率相对行星齿轮传动机要差不少,70%以上吧。”
有没有才是最要命的,寿命就算低一点,只要自己能造出来,那就大不一样,大不了多换几个嘛,需要用到这种精度的东西,在这年头并不多。
至于传动效率,在精度面前被让位到了后面。
三分厂的同志们很是高兴,只要高总这里在成本上把口子打开,那他们做起事情就方便多了:“好的高总,我们组织一下人手,攻关一下,看看能不能尽快攻克这种减速机。”
没想到高振东却摇了摇头:“不用,这个东西,去年在松江纺织工业院研制成功了的,有现成的东西。虽然不一定就能用到你们这上面,不过你们写个条子,我签字,你们找部里协调一下,到松江纺织院去取取经,回来再改进,这样速度能快得多。”
这是个很有趣的事,国内第一台谐波减速器是松江纺织院搞出来的,但是其他部委对此所知和应用都有限,至于松江这台减速器的后续,估计应用不是太广,理论和后续的产品、应用也没有完整的发展起来。而谐波减速器在国内真正发展起来,已经是80年代的事情。
但是不管怎么说,松江纺织院那边毕竟是手握实物,也完成了整个减速器的研究,不论是仿制还是自研的,总之经验和技术都有些基础,通过他们介入,能大大的降低三分厂和十一机部的同志的研究难度。
“真的?那就太好了!那边会不会不同意?”
对于这个意外之喜,负责机床的同志们大喜过望,没想到居然已经有实物了,看来高总工不但是技术精深,同时对国内各行业的发展现状也可以称得上是博闻强识,胸中自有沟壑。
不过那边同不同意把技术交流出来,这可是两说。
这个问题的确是存在的,高振东想了想,笑道:“这应该没什么问题,全国一盘棋嘛。不过为了向那边的同志说明这件事情的重要性,这样吧,你们先把申请打过来,等我们两个部签字之后,我再拿去防工委那边也签个字,这东西他们用得着。”
谐波减速器在国内最出名的应用,应该是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机器人,这是最大众化、最普及的,但是现在还比较遥远。而另外一个,就是我们的宇宙飞船,自然,也包括卫星。
对于防工委来说,不知道这个东西也就罢了,知道了肯定是希望能用上的。
这种减速机体积小传动比大,电机、减速机、输出轴可以集成同轴布置,在太空失重环境下可以说是非常好用,虽然失重不等于失去质量,但这种传动机的优点足以让所有人动心,而且也最大程度的掩盖了它负载不大的弱点。
这种减速机在花旗,最早就是奔着太空中使用去的,20世纪范围之内,花旗严选,值得信赖。
高振东就曾经怀疑过,我们的卫星早期布置太阳能板的方式,常常是在卫星外周贴一圈,这里面恐怕就有太空中太阳能板展开及控制机构技术不过关的原因在里面,无论如何,这种绕着贴一圈理论上必定有一半是不工作的,工作部分也大部不能工作在太阳辐射最佳的朝向上,但凡技术过关,绝不至于使用这种结构。当然,这个技术过关,不只是传动,还有航天器姿态控制技术。
至于松江纺织工业院的谐波传动机能否真的满足需求,高振东倒是无所谓,这只是让同志们最快的理解和掌握谐波传动机的途径,如果现货不合适,高振东手上抓着的那份谐波传动原理及设计,才是最终的大杀器。
听见高振东把防工委都搬出来了,同志们心下大定,此事定矣,防工委在这个年头代表着什么,所有的同志都心里有数。
“好的,高总工,我们回头就落实这个事情,那您说的第二种传动机构是什么?”
高振东笑道:“摆线针轮传动机,听说过没有?”
摆线针轮,也是一种行星传动机构,只是比较特殊一些,抛开复杂的原理不说,从性能上来说比谐波传动机的精度差一些,但是高负载,传动效率更高,同样具有大传动比、体积小的特点。
比起行星齿轮传动,这货的精度要高得多,比起谐波传动,这货的负载和效率更好。可以说是综合性能相当优秀,适用范围很广。
但是这东西的缺点是制造困难,对制造的精度要求高,因为是硬碰硬,和谐波传动机有一圈软齿还能靠变形凑合凑合不同。
这玩意的历史,比谐波减速器还长,1926年就提出来了,只是国内在60年代才开始研究。
“这个倒是听说过,但是制造要求很高,我们也没有学习过相关的技术和理论,很难进入这个领域。”
对于他们来说,仅限于听说,但是具体的特点优势什么的,国内自己都还没有搞得很明白,该用在哪里也还在摸索之中。
高振东笑道:“没学过就去学,你们十一机部肯定是有一定研究的,你们先用最快的速度学习一下,掌握基本框架之后,剩下的理论和要点,我来想办法。至于制造,可以用谐波减速实现精度,再用这个精度来造摆线针轮嘛,我们一步一步来。而且,这东西是个基础,在它背后,还有一个更有趣的传动机构。”
高振东决定让小鬼子难受一下。
摆线针轮是个好东西,不但是机床,机器人的重载关节、工程机械等等都能用得上。而且它后面还有个大杀器,不过那玩意太过高级,现在暂时可以先放放。
听见高总工再次大包大揽,同志们把悬着的心放了下来,高总工都放话了,那没事儿了。
还没听说高总工放过空炮来着,只要有机会学就好,学习对于他们来说是常态,不少同志为了搞这个数控机床,先把高总工的《自动控制原理》给啃了一遍。
高振东一离开,十一机部和三分厂的同志就马上忙碌起来,一边负责联系自己部里落实摆线针轮的事情,一边负责向三个部委打谐波减速器相关的申请报告。
时不我待,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宝贵的。
而高振东自己则是对此非常满意,别看机床这东西不像其他,好像是一口说不出什么高技术,但实际上细节上的技术难题非常多,这个进度算是很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