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林薇的语气缓和了些:“冬雯,别胡思乱想!你设计的这么复杂的金融结构,连我都感到惊叹。再说了,静海银行手头没有任何信息,他们怎么知道这个?即便他们知道有这事,也搞不懂的你设计的这个,放心吧。”
“那那好吧。”张冬雯只好离开。
回到自己工位,张冬雯还是有些心神不宁,总觉得将来会有什么大事发生。
南新那边,行长会议已经开始。
“我刚才让胡玲玲给大家通知了,这次行长例会重点就是讨论这份征求意见稿。”方青叶坐在椭圆形的会议桌边,神情严肃:“据我得到的消息,国家很快就要对表外业务进行清理整顿,而且就是按照这份文件上的内容!”
方青叶说着拿起那份文件:“我刚才仔细阅读了下,里面对表外业务的要求非常严格,所以我想让大家说说,我们静海银行的开展的表外业务,有没有触犯里面所列的条款?如果有,如何更改?”
方青叶的话说完,邓蓉和赵文君的目光都看着陈丹路。
陈丹路当然明白大家的意思,只好说道:“我也认真看了这份文件,据我所知,咱们行内好像没有违反文件里的条款,当然我掌握的不是很全面。”
他说完赶紧补充了句:“我建议成立专班,对银行内部所有表内业务工作开展一次大检查、大清理,我来负责这件事。”
陈丹路主动担责,本来也是他分内要管的事。
没想到方青叶摇摇头:“还是我来负责吧,陈行,你做我的副手,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这件事,在表外业务方面,绝对不能出什么差错!”
一把手亲自挂帅!
三名副行长都感到有些吃惊,倒不是说不信任陈丹路,而是说明方青叶对此项工作的重视程度。
会议明确了本次清查工作的重点环节与注意事项,并抽调同业部、投资金融部、风控部等部门主要负责人及业务骨干,组建专项工作专班。方青叶担任组长,陈丹路任副组长。
静海银行将全面开展银行表内业务的彻查工作。相关检查要求已通过红头文件正式下发至各支行及相关业务部门,并同步抄报市银监局。
检查人员分为两个小组,分赴各支行开展实地核查,调阅档案、审核报表,各项工作紧张而有序地推进。
此次检查的重点对象为申城两家支行。
调查期间,各小组须每日将工作内容与发现的问题整理成简报,呈报至专班领导审阅。组长方青叶对每一份简报都逐一细致批阅,很快,一份由申城黄浦支行报送的“静海安盈系列”理财产品,引起他的警觉。
“静海安盈系列”理财产品是静海银行推出的非保本浮动收益型、固定期限类理财产品,针对的对公及高净值私人客户。
而这份产品的中间担保人是高盛中国!
第741章 总觉得不对劲,但却说不上来
这份名为《关于“静海安盈-智造一期”理财产品的专项报告》募集资金规模为 1.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5亿元)。
资金将用于受让鑫晟精密工业(苏州)有限公司、华创重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及长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三家企业持有的、基于真实贸易背景的应收账款收益权。
项目是黄浦支行“金融创新服务实体经济”的典范之作:服务了实体,精准滴灌了三家高端制造业龙头企业,有效盘活了其存量资产,加速了资金周转。
同时预计为本行带来超过 5亿人民币的对公存款沉淀,并吸引大量高净值私人客户。
高盛中国做担保,引入了“国际一流的风险管理和增信”,让产品更安全。而且和高盛的成功合作,将极大提升我行在金融市场上的专业形象和品牌。
基础资产分析、交易结构亮点,一切都非常完美,最后还负责表外业务的副行长陈丹路的亲笔签字。
但方青叶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是因为这份合约涉及金额较大?
还是因为黄浦支行行长高攀本来就是个激进之人?
更是因为产品的中间担保人是高盛中国?
方青叶说不上来。
想了想,他拿起办公桌上的座机拨通一个电话:“陈行,我是方青叶,你把“静海安盈-智造一期”理财产品的所有资料分别以电子版和传真形式发给我。”
此时的陈丹路正带着一个小组在黄浦支行实地核查,听到方青叶的要求愣了愣,但还是答应了。
“高行,你立刻把静海安盈-智造一期”理财产品的所有资料发到总部,方行要看。”陈丹路随即冲着旁边正忙着配合检查的高攀说道。
“啊,方行要看这份资料?”高攀听了有些惊讶,随即自信满满:“这份合约绝对没问题,当初签订的时候我经过反复核查过的。”
“我知道。”陈丹路瞥了他一眼:“既然如此,你怕什么?”
“我一点也不怕。”高攀一脸轻松:“这可不是前年钱荒潮那次和新时代信托签署的那份信托合同!”
那次是静海银行为了应对国内银行界普遍出现钱荒潮,方青叶下令检查行内同业业务,以免因市场上流动性而导致的违约暴雷。
结果当时还是浦东支行副行长的高攀签署一份信托合同,但实际上是房贷项目,还是短债长投,属于两项违规。
查出来以后,银行内部及时处理,转让这笔信托产品,虽然损失一些收益,但把本金收回。
为此,高攀被扣除半年绩效。
但高攀的业务能力确实强悍,方青叶也很欣赏,后来筹建了黄浦支行,方青叶就调高攀过去担任支行行长。
高攀嘴上说不怕,但心里还有些忐忑,别看方青叶一天似乎并不太管银行的事,但眼睛特别毒,还没看走眼过!
当然该送的还要送,很快方青叶就接到这份理财产品全部资料。
喝着茶,方青叶仔细看着。
一切看起来都很清晰:投资者的钱→静海银行→三家制造业公司(鑫晟、华创、长江),高盛在中间做担保,产品说明书和营销材料都完美地支撑着这个“服务实体经济”的故事,但方青叶心中那挥之不去的疑惑让他感到不安。
到底怎么回事?
方青叶百思不得其解。
“方行,该下班了。”秘书胡玲玲提醒,方青叶看看挂在墙上的闹钟,已经是下午六点。
“哎呦.胡玲玲,是不是耽误你下班了?”方青叶开起玩笑来。
“不是的啦,我只是提醒方行你要注意身体,别太累。”胡玲玲回答。
自己这个小秘,是越来越会说话了啊。
“行,下班。”方青叶站了起来,胡玲玲赶忙帮收拾办公室里的资料。
白藕在申城,方青叶晚上回爷爷家吃饭完后,依旧在苗圃里散步,老狗旺财跟在后面。
方青叶看着盛开的月季花,心里还想着那份理财合约的事。
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突然他想到远在新加坡的夏荷,她也在银行工作过,现在又在打理私人信托,对这种理财产品还是比较熟悉,听听她的看法?
方青叶掏出手机调出夏荷的号码,电话很快接通,传来夏荷甜美的声音。
“青叶,这么早打电话?”
一般两人通话都是睡前聊几句。
“我工作上遇到点事,想请教请教你。”方青叶就把合约内容简单说一遍,最后说道:“从这份资料上看,我没看出有什么问题,但心中老感到不放心,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方青叶最后说道。
电话那头,夏荷听完沉思了下才回话:“我没看到理财产品具体内容,但你说没问题估计也不会有什么问题.这样,我建议你再查查关于这份产品的资金流水,看能否发现什么问题。”
“对你提醒我了,明天上班我让人去查!”方青叶顿时感到一阵轻松。
“夏荷,青青在干什么?我要和她说话。”
“青青.爸爸叫你!”
第二天一早,方青叶刚到办公室就拨通了陈丹青的电话,要求他将这份合约涉及的所有交易流水打印并发送过来,陈丹青很快照办。
方青叶一页页仔细查阅银行流水,终于发现一个关键细节:静海银行将募集资金支付给三家制造企业后,仅仅过了三天,这三家企业就几乎将同等金额的资金,全部转给了一家名为“德劭集团(The D. E. Shaw Group)”的机构。
方青叶听过“德劭集团”是英国的一家私募投资机构,虽然没有高盛、红杉这么出名,但也一家非常专业的投资机构,不过在中国内地还没有实体机构。
只是为什么三家企业刚收到融资款,就急着把钱转给这家私募投资机构?
方青叶心中警铃大作,越想越不对劲。
他沉思片刻,随即拿起座机再次打给陈丹青,将自己查到的异常情况全盘托出,并道出心中疑虑。
“陈行,请你带小组暂停手头其他工作,立刻重新审查这份合约的全部资料,尤其是这个“德劭集团”’——必须查清楚,为什么三家企业刚拿到钱就急着转给它!”
出乎意料的是,陈丹青在电话那头的回答却是:“我们也发现这个问题,并且已经问过了。”
第742章 高盛拒绝了静海银行的要求
“他们是怎么回答的?”
“他们说,这是一份专业金融方案,由高盛中国团队操刀。其核心运作机制是引导客户通过境外特定平台进行一系列现金操作,构建一个合法的跨境资金闭环。此举能有效帮助这三家企业利用境外市场的利率或汇率优势,从而显著降低其综合融资成本。”
“而对于高盛而言,这不仅通过方案设计和执行获得了费用收入,更关键的是在其作为交易对手或做市商的过程中,锁定了可观的价差收益。这种多方共赢的复杂金融结构,正是高盛所擅长的业务领域。”
方青叶听完哦了一声。
这确实是国际投行领域的典型操作。
不独高盛,各大顶尖投行都精于此道——通过设计精妙的金融结构,在合规的边界内实现多方共赢:资金方能获得超越常规的收益,企业客户能优化融资成本,而投行自身也凭借专业服务赚取丰厚回报。
“能看到他们三家企业和高盛中国签署的金融方案吗?”方青叶追问了句。
“不能,具体协议是他们的商业机密,是不会向第三方透露的.不过,方行,你如果觉得不放心,我们可以再找高盛那边做个正式情况说明?”
“可以。”方青叶立即同意:“不过,我不要普通说明函毫无意义。就要他们出具具有法律效力的《陈述与保证函》,白纸黑字写明:不存在任何关联第三方的交叉违约条款!”
电话那头,陈丹路心头一紧。
具有法律效力的《陈述与保证函》!
方青叶并不因自己电话里一番解释打消他行踪疑虑,他明显一追到底!
“好的,我尽快通知高盛中国。”
陈丹路放下电话看着旁边站着的高攀。
“方行长要高盛中国出具具有法律效力的《陈述与保证函》,白纸黑字写明,不存在任何关联第三方的交叉违约条款。”
“啊?方行长还是不放心?”高攀有些惊讶。
“是的,他很不放心,我估计他这次要一追到底!”陈丹路盯着高攀,似乎看出什么。
高攀很快发现陈丹路的眼神不对劲,立刻说道:“陈行长,我用我人格保证,我和高盛中国以及这三家企业没有进行利益交换,所有环节都是咱们风险管控人员经过专业审核。”
陈丹路点点头:“我相信你.不过方行长坚持要一份具有法律效力的《陈述与保证函》,我猜高盛这边应该不会出具吧?”
“确实超出标准合约范畴。”高攀眉头紧锁,“但既然方行长要求,我还是得去试试。我这就亲自去一趟高盛。”
“我跟你一起去。”陈丹路立即起身。
高攀略显诧异,但只是点了点头。两人驱车直奔陆家嘴金融中心。
果不其然,他们在高盛中国遭遇了一场彬彬有礼的拒绝。
接待他们的是金融投资部的分析师叫张冬雯,高攀认识,她也是这份理财产品的设计者之一。
她将二人引至一间精致的会客室,亲自斟上咖啡,举止优雅得体。
“高总、陈总,二位亲自到访,我们深感荣幸。”张冬雯在对面落座,双手轻搭在穿着筒裙的膝上,“关于《陈述与保证函》的事,我们总部法务部已经认真研讨过了。”
她微微前倾身子,语气诚恳却不容商量:“高盛作为交易担保方,已在主协议中完整履行了风险披露义务。单独出具这样一份保证函,既不符合国际衍生品交易惯例,也超出了我方应尽的法定义务。这一点,还望二位理解。”
“你可以会见我们的副总裁林薇询问此事,但提前需要预约。”张冬雯看着两人:“不过我可以说,即便你们见了我们林总得到的回答和我一样。”
陈丹路和高攀两人对视了一眼,都看出彼此眼神中的无奈,和来之前预计的一样。
“谢谢”陈丹路站了起来:“以后我们有可能还会询问有关这项合约一些情况,我希望高盛尽力配合。”
“我们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