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年代从1977开始 第448节

  水饺是魏清欢调馅儿,但不是她自己包的,是她组织队员们一些媳妇一起包了水饺。

  这也是钱进的安排。

  队员们有钱了,心野了。

  要看住他们得从家里头下手。

  于是钱进打算让魏清欢出面,把队员的媳妇们都给组织起来,以后经济形势好了,谁敢搞破鞋、嫖娼包小三什么的就让媳妇们找魏清欢出面解决问题。

  这年头妇女们都有一手包水饺、蒸大饼、扯面条的绝活。

  水饺样式不一样,可皮儿都薄得能隐约透出馅料的颜色。

  两种馅料的水饺,一种是芹菜肉末的,翠绿的芹菜碎混着粉嫩的肉糜,另一筐是芸豆肉末的,芸豆先焯水煮得软烂,和肉馅儿搅在一起,泛着油光。

  “嚯!这饺子确实鲜啊,光闻味儿把馋虫给勾出来了!”邱大勇擦干净手第一个凑上来。

  不需要用碗,大家随身带着搪瓷缸,平时喝水,饭点装饭。

  魏清欢给邱大勇舀了满满一缸子的水饺,他也不用筷子,伸手捻了一个塞进嘴里。

  滚圆的水饺被咬破,滚烫的汁水一下子溢出来,又香又烫。

  他哈了几口气,随后囫囵嚼了两下吞下去,眯着眼睛一脸的满足:“香!真香!芹菜脆生生的,肉肯定不少,太香了!”

  魏清欢笑道:“肉还真是不少,你们是跟着人民流动食堂沾光了。”

  人民流动食堂能赚回肉票来。

  钱和粮票要交公,可肉票布票等其他票证不用,劳动突击队都自己给扣下了。

  工人们哄笑着围上来,你一个我一个地抢着拿。

  王东蹲在墙角,捧着搪瓷缸子,里头只盛了几个饺子。

  他先小心地咬破一个角,吸溜一口鲜美的汤汁,再蘸点魏清欢带来的蒜泥醋,一口吞下慢慢咀嚼,吃的连连点头,眉开眼笑。

  钱进诧异:“哟,东哥,改性子啦?今天不当饭桶啦?就吃这几个呢?”

  王东嘿嘿笑:“饭桶永远是饭桶,这个改不了。”

  “但我是聪明了,你看大勇跟个二傻子似的,妈的弄了一碗水饺满满当当,这几时才能凉下来啊?”

  “你看我,我就这五个六个,嘿嘿,一会功夫凉了,等凉了我再去装,吃的多!”

  钱进一听,低头看向自己那满满一搪瓷缸的水饺忍不住叹气。

  失算了。

  “谁告诉你老子吃的慢?”邱大勇烫得直跺脚,却笑得见牙不见眼,“烫怎么了?烫老子也吃的下去!”

  钱进赶紧拦住他:“别吃滚烫食物,伤胃又伤食道。”

  魏清欢也说:“慢慢吃,管饱!”

  “嫂子你这芸豆馅儿调的真好,能不能教教我媳妇儿啊?”有青年过来套近乎。

  魏清欢打了个响指:“没问题,以后咱劳动突击队的媳妇们组织起来搞个厨房课堂。”

  “小魏老师不光教数理化,还教厨艺呢!”

  “好!”众人全吆喝起来。

  石振涛捧着碗,呼噜呼噜地喝着饺子汤,汤里飘着几片葱花和油星,热乎乎地顺着喉咙滑下去,浑身热乎。

  他夹起一个饺子,对着光瞧了瞧:“小魏老师这手艺,皮擀得薄,馅儿包得多,我媳妇是没法学,她那个笨手笨脚的样子,学也学不会!”

  魏清欢掏出本子说:“我把你的评价记下了,回头给小杏说一声。”

  “别啊。”石振涛赶紧讨饶。

  “快吃你的吧。”苏昌顺吃得满嘴油光,全程只说了这一句话。

  他不爱说话,而且觉得说话多了容易说错话。

  另一个吃饭时候说话不是傻吗?

  看看大多数队员们,他们都不说话,只是一个劲的狼吞虎咽。

  这些人一个个腮帮子鼓得老高,有人噎着了,赶紧灌一口饺子汤顺下去,又迫不及待地夹下一个。

  钱进蹲在砖堆上,慢条斯理地吃着,却忍不住一个接一个。

  冷风吹得饺子皮凉得快,可咬开里头还是滚烫的。

  肉汁混着菜香在嘴里爆开,吃得他额头冒汗:“都中秋了,怎么还这么热呢?”

  魏清欢看着大家吃得欢实,眼睛笑得弯弯的:“慢点儿,都说了管够!后头还有一大锅煮着呢!”

  工地上呼哧呼哧的吃饺子声、吸溜喝汤声、满足的叹气声混成一片。

  手上的老茧、衣服上的灰土、一上午的疲惫,全被这一顿饺子熨帖得舒舒服服。

  几十号人围成一个大圈,蹲着的、坐砖头上的、靠墙站着的,吃得满头大汗,聊着家长里短,笑声一阵高过一阵。

  邱大勇看的眼热,提议说:“钱总队、小魏老师,今年过年咱劳动突击队能不能集体过大年啊?”

  “一起包饺子,一起吃年夜饭,到时候就在学习室,反正够大!”

  钱进喝掉饺子汤,吃饱了。

  他直接用袖子抹抹嘴说道:“没问题,到时候看看,愿意来集体过年的咱就集体过年。”

  “今天就过年了。”王东抬头说了一声,低下头继续喝汤。

  不少人点头。

  这顿饺子简简单单。

  却吃的人深感幸福。

  吃了饭,修缮工作继续,这个仓库破败的厉害,要收拾起来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

  钱进不可能始终盯着,最后事情还是交给苏昌顺来负责。

  邱大勇、王东、徐卫东他们始终还得去上班。

  修缮工作里,屋顶是重点,也最麻烦。

  苏昌顺特意挑了几个身手敏捷的小伙子来专门负责修屋顶。

  不是专业队伍,不会搭建脚手架。

  所以修缮工作的工具还得是梯子。

  一条条长梯子靠在屋檐上,青年们手脚麻利的上去开始拆除残破的瓦片。

  碎瓦片下雨般落下,被下面的人用帆布接住。

  得节俭度日。

  有些瓦片挑挑拣拣还能用的。

  “椽子烂了一半。”爬上屋顶检查的青年喊道,“得换新的。”

  木工组立刻行动起来,把预先加工好的椽子一根根递上去。

  邱大勇给劳动突击队找到一个专业的瓦工师傅,由师傅亲自上屋顶指导安装:

  “间距要均匀,承重才平衡。”

  阳光越来越强,照在仓库的新白墙上,亮得刺眼。

  地上摆放着积攒下来的瓦片。

  瓦工下来用脚踢了踢,连连摇头:“这些瓦片都不行了,直接丢掉吧,换新的。”

  苏昌顺舍不得:“现在瓦片不好找,不能凑活着用?”

  瓦工还是摇头:“怎么凑活着用?你看这些瓦,估计年纪比咱俩加起来都要大!”

  “靠它们遮风避雨?那还是算了吧。”

  苏昌顺问道:“要是靠它们来压重呢?遮风避雨有这个。”

  他招招手,两个青年搬来厚实沉重的防水篷布。

  瓦工看到后擦擦眼:“这是篷布?怎么亮晶晶的?”

  苏昌顺说道:“我不懂,反正是咱钱老大找人搞来的东西,说是国外用的防风避雨物资,用的是沥青和铝膜做成的,能隔水还能隔热,可厉害了。”

  瓦工上去搓了搓,嘀咕说:“咱都是土工匠,没见过这么厉害的东西,这怎么用?”

  苏昌顺按照钱进的教导指示说:“很简单,这不是把瓦片揭下来了吗?把它铺上去,再用瓦片给压住。”

  “反正就是给加了一层防水布,其他的还是看你老本行。”

  瓦工点点头说道:“我明白了,这就跟塑料布一样,要避免阳光照射,还是得靠瓦片来遮挡。”

  “那没问题了,这些瓦片不要紧,还能再顶一些时日。”

  苏昌顺用食指挠了挠鬓角。

  他记得不是这样子。

  钱进说这个篷布用的是一种什么先进材料,耐老化,防水防晒持久力很强,甚至越是阳光照射,它还产生粘性,上面加装瓦片,是靠它们来粘住瓦片,保护瓦片。

  不过这些不是重点。

  重点是他们要干活。

  苏昌顺和瓦工进行指挥,青年们一段段铺好篷布,然后用新调配好的灰浆在屋顶上涂抹均匀,再将瓦片一片一片地铺上去。

  有专业师傅指点自然不一样。

  每一片瓦片都摆放得整齐有序,瓦片之间的缝隙也被灰浆填满。

  “这活儿可得细心,不然一下雨,屋顶就得漏水。”瓦工一边铺着瓦片,一边教导队友。

  木工组则开始重新制作门窗。

  这活相对简单,就是根据仓库原来的门窗样式,精心挑选木材,进行切割、打磨。

  “这扇门要做得牢固些,多钉几根木条。”苏昌顺对负责做门的木工说道。

  “以后咱这个仓库既是生产车间又是仓库,得注意防盗……”

  钱进抽空过来查看工作进展,发现苏昌顺的手掌已经磨破了皮。

  修缮老屋真是苦力活。

  苏昌顺是最能干的汉子了,手掌上都是老茧,结果如今却给磨破了,由此可知这两天多辛苦。

  钱进赶紧回家去商城买了双氧水清创,用纱布给包裹起来。

  苏昌顺没吱声,用胶布把纱布随便缠了缠,又继续干活。

  第三天,新椽子已经全部安装就位。

  瓦片清洗后也灌浆全数安装上屋顶,灰黑的瓦片在阳光下泛着光,像一片片的鱼鳞。

  居委会请来的电工在安装新电线。

  电线是钱进自己提供的。

首节 上一节 448/70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