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年代从1977开始 第449节

  自然也是商城出品。

  电工看到这些包着黑皮的电线起初不以为意,可是拿到切口一看咋舌:

  “纯铜包铝电线啊?这是哪里搞来的?”

  前来帮忙的王东问:“是好东西?”

  电工说:“可不是嘛,绝对是好东西,市政府今年翻新电路,用的就是这个。”

  “这种电线导电率高,电压稳定,电阻低,能节省用电而且寿命还更长。”

  王东听的一愣一愣,什么也没听懂,只知道这是好东西。

  他不了解很正常,连电工也不清楚这电线真正厉害的地方。

  它们外皮绝缘层用的是当下没有的阻燃材料,看起来平平无奇,实际上阻燃防火耐高温。

  而且柔韧性很强,柔软耐折,耐寒耐热防水防油,基本上这仓库以后一直到拆除,都不需要再更换电线了。

  在电工带领下,几个青年小心地在墙内预埋线管,然后把崭新的铜线穿进去。

  “现在条件真是好了,能用上铜线。”电工还是感慨,“早些年连铝线都紧缺。”

  安装上电灯,通电之后,灯光闪亮。

  晚上可以加班了。

  后面木工组的新门窗也制作完成了。

  钱进亲自给门框刷上防腐油漆,自然也是商城出品。

  崭新的木料先后三遍刷了防腐漆,逐渐呈现为动人的琥珀色。

  窗户上已经安好了玻璃,用腻子固定,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内外墙壁新修之后,已经完成了粉刷。

  钱进同样要求按照高标准来粉刷,要先后刷四遍。

  等到门窗安装上,最后一遍的粉刷工作也开始了。

  石灰水在大铁桶里搅拌,散发出刺鼻的气味。

  年轻队员们用长柄刷子蘸满白浆,在墙面上画出一道道弧线。

  不一会儿,所有人都变成了“白人”,连睫毛上都挂着石灰点子。

  “注意边角!”苏昌顺做事很仔细,一个劲提醒手下,“刷子要稳,不能滴浆。”

  这一遍墙壁粉刷工作结束,仓库修缮工作算是完结了,已然是焕然一新。

  钱进前来验收。

  雪白的墙壁,灰黑的瓦顶,草绿色的门窗上浮着一层琥珀质地的漆色,阳光照耀,闪闪发光。

  钱进提前准备好了招牌。

  泰山路人民服装厂。

  他让苏昌顺爬上梯子,把招牌钉在了仓库大门正上方。

  下面队员玩命鼓掌,还有人吹口哨。

  苏昌顺是个老实人,对此很不好意思:“钱总队这应该是你的活,我就是个干活的。”

  钱进拍他肩膀笑道:“对,你是干活的,咱们同志都是能干活的劳动阶级。”

  “这仓库是你带队干出来的,所以上招牌的事不是你来干谁来干?”

  “是不是,同志们?”

  队员们嗷嗷叫:“是!是!”

  王东站在人群后面,望着这座新生的仓库,突然想起自己险些失去的工作、家庭和这个大集体。

  此刻,在这集体的喜悦中,他感到一种久违的充实。

  有些东西,比肉体欲望更重要、更有价值。

  还好,自己没有铸成大错。

  现在他犯下的错误还能补救。

  就像这座仓库一样,虽然破败,可是只要骨架还在,那大不了推倒重来,总有办法焕然一新!

第226章 修理铺立功,缝纫机入场

  有了车间,有了工作环境,接下来便是要解决人和机器、原材料的问题。

  裁缝老师是魏香米带人去解决的。

  其中张红梅是重点。

  面对上门的魏香米,张老师傅原本有些犹豫,毕竟她退休后过上了清闲的日子。

  但听魏香米说了钱进的计划和优厚的待遇后,张老师傅有些心动了。

  她少女时代便在旧社会的裁缝店工作,解放后加入国棉六厂。

  因为丰富的经验和优秀的技术,加上工作热情和为人民服务的坚定理念,一路干到车间主任的职位,在职期间拿下诸多荣誉。

  如此一来,退休后在家的日子相对来说属实是过得平淡无奇。

  魏香米还是很会做思想工作的。

  她展示出城乡人民对于成品衣服的渴求姿态,又配合给出了120元的月薪。

  从1956年至今,全社会党政军企厂采用的都是24级工资制。

  120元的月薪级别很高,在部队来说对标的是正营级和副团级干部,在政府来说对标的则是副县长级的领导。

  放在国棉六厂,这对标的也是副厂长和重要科室部门负责人。

  张红梅是真正的领袖同志拥趸,她并不在乎待遇,她在乎的是自我人生价值。

  实际上她工资很不错,家里不缺钱。

  今年国家下发了《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连续工龄满10年的工人可领取退休费。

  具体来说,是解放战争时期参加工作者,退休工资为退休前工资的80%。

  建国后工龄满20年者,退休工资是退休前工资的75%,工龄10到15年者,则是工资的60%。

  但实际执行中,像国棉六厂这些单位通常按国家标准的70%到85%发放。

  张红梅条件好,她在国棉六厂刚成立的时候便入厂工作了。

  这样工龄满20年了。

  然而国棉六厂没给她按国家规定的标准发放,给她发放的是二次标准的顶格,也就是85%,另外15%是暂缓发放。

  老太太丈夫有退休金,子女都在工厂国企上班,这样她的退休金便够用了。

  魏香米一看她不看重钱,便从为人民服务这点来劝她出山,劝她能够将自己的技术传授给更多人,为社区、为集体再做贡献。

  她为此拿出了一叠报纸,展示了上面关于钱进的先进工作报道。

  她告诉张红梅。

  即将成立的泰山路人民服装厂并非简单为了赚钱,更主要的是钱进同志接触了外国丰富的成品衣服市场后,想为海滨市人民引入各种款式,丰富国人的穿衣环境。

  张老师傅被钱进的思想觉悟打动,最终答应了服装厂的邀请。

  钱进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刻安排了办公室,专门接待张老师傅。

  张红梅今年已经六十二岁。

  在21世纪好些城里人的六十多岁根本不见老态,放在美利坚更不是事,多少七老八十的老头还在为公职打拼呢。

  有个金毛老头七十多岁离开公职,快八十的时候又通过积极打拼再度回到了公职岗位,立志要继续为国家复兴和股市上涨服务。

  然而在当下不行。

  像张红梅这些老同志,她们年轻时候在旧社会吃的差、工作强度大。

  建国后国家一穷二白,靠她们加班加点、不辞劳苦给慢慢的发展了起来。

  缺营养加上工作劳累,她们很显老。

  六十多岁的张红梅头发几乎全白了,挺直了半个多世纪的腰杆也有些弯。

  魏香米把老同志请来居委会办公室,钱进连忙起身相迎:“张师傅,欢迎欢迎!您的到来,真是我们服装厂的福气啊!”

  张老师傅很客气,说道:“钱主任过奖了。”

  “我啊,只是略懂点裁剪缝补工作上的皮毛,您先别着急期待我能干什么,实际上我都不知道能不能帮上忙。”

  钱进诚恳地说:“张师傅太谦虚了,您的手艺,那可是真正的老手艺,我们正需要您这样的师傅来带带我们这些新手。”

  另外他们还需要张红梅来带头吸引其他退休老师傅加盟人民服装厂。

  张红梅毕竟是老车间主任,是市三八红旗手、工厂内五一劳动奖章等诸多荣誉获得者。

  在这个讲究榜样力量的时代,她就是一面旗帜。

  她加入了泰山路的人民服装厂,那一些观望的老师傅就会跟着加入。

  毕竟张红梅家里不缺钱,其他老师傅家里未必不缺。

  即使不缺钱,可谁又会嫌钱多呢?

  要知道现在是没有返聘一说的,退休了就得回家闲着,只有退休工资可以领,没有额外收入。

  主要是各工厂企业单位没有多余的岗位安排给退休老工人,也没必要安排给他们。

  计划市场经济体制确实有些僵硬。

  钱进亲自陪同张红梅到刚改建的仓库去看了看。

  老师傅对工作环境挺满意的。

  毕竟墙壁雪白、门窗崭新,里面贴着大幅的宣传画、挂着领袖半身像。

  这都是她非常熟悉的东西。

  劳动突击队开始选女知青进入人民服装厂,钱进则又带队开始往仓库里搬运机器。

  本来他认为这事不着急,毕竟马上是中秋节了。

  既然准备工作都到位了,他便没必要进行拖延,9月17号是中秋节,15号当天,钱进组织队员们去搬运缝纫机。

  自然,缝纫机也是他从商城买出来的。

  缝纫机构造简单,从六十年代开始风靡,一直到九十年代都是城乡家庭妇女最为倚重的工具之一。

  所以即使到了21世纪,市场上也存量了大批的老式缝纫机。

  这种二手机器在商城里不值钱,并且从旧到新、各个牌子都能找到。

  钱进一口气买了四十台缝纫机。

  为了避免产生轰动效果,这些缝纫机里有些是部件严重生锈了、有些则是损毁了的。

首节 上一节 449/70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