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年代从1977开始 第468节

  他几乎是一把抓过摊在桌面的自己那份“专家稿”,飞快地对照着扫了一眼,再看向韦斌这份的稿子时,眼神已彻底变了——

  惊愕、难以置信!

  “嚯!好!这个翻译得好啊!”齐酉阳最后几乎是脱口而出这么一句话。

  他手指激动地点着一行关于某款高级防风衣的翻译:

  “看看,都看看人家是怎么翻译的,运用了突破性微孔膜层压技术,实现高效防水透湿功能!”

  “虽然咱不懂什么叫微孔膜层压技术,可看起来、听上去确实是那么回事呀!”

  此时,他毫不掩饰脸上的惊喜,声音洪亮,笑容绽放。

  “瞧瞧,这叫专业,这才叫翻译!‘微孔膜层压’、‘高效防水透湿’,既说透了原理,又简洁明了。人家供销社门市部、仓库保管员一看就懂,懂门道的人看了也觉得有水平!”万承风也赞叹。

  韩茂林更是好奇:“给我一份,你把你手里的资料分我几张呀。”

  齐酉阳将自己手里的翻译资料交给他,然后带着由衷的好奇看向韦斌:

  “韦斌同志,你们这是请了哪个大学英语系的教授?还是专门找了老工程师出身、又会洋文的专家?这功底!不得了啊!”

  省供销总社这边的几位领导也凑过来传阅着那份翻译稿,会议室里的气氛瞬间逆转。

  听了齐酉阳的夸奖,万承风紧锁的眉头早已舒展开,连嘴角都挂上了一丝如释重负的笑意。

  他带着赞许和探究地看向韦斌,话里话外尽是找回场子的畅快:

  “老韦啊,有宝贝藏着掖着到现在才拿出来?这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嘛,差点真让我们被堵死在起跑线上!”

  “你这功劳可大了,快说,是省大外语系的哪位大教授出手相助的?”

  所有的目光,一时之间都汇聚到了韦斌身上。

  这位海滨供销社的少壮派社长,在众人探究的凝视下,脸上依旧挂着那副近乎木讷的沉静。

  他缓缓抬眼,目光坦诚得像一块洗磨多年的青石:

  “各位领导,实话实说,这份翻译稿没有经过任何大学教授之手。”

  “这份资料呢,就是我刚才说的,是我们单位外商办翻译的,然后主持者是该科室的主任,咱们这里有几位领导应该是知道他的。”

  “特别是杨主任更清楚,因为这位可是主任就是杨主任曾经的手下得力干将——”

  “我草,钱进!”杨胜仗忍不住爆了粗口。

  韦斌点头:“对,我们海滨市供销总社外商办公室的主任,钱进同志。”

  死寂。

  绝对的死寂。

  省供销总社其他几位领导面面相觑,眼神里充满了难以置信。

  外商办主任?

  地方供销社的一个搞外贸的业务干部?

  翻译出这种连省里专家都束手无策的专业技术资料?

  这听着简直是天方夜谭!

  “钱、钱进?”齐酉阳回过神来后重复着这个名字,眉头重新蹙起,带着满腹的疑窦,“他是你们单位外商办主任?他能翻成这样?”

  “他是不是十年前的大学生?或者说他有留洋学习的经历?又或者他家里有留洋的老同志?”

  韦斌摇头:“没有,他不是大学生,他是一位特别擅长学习的人才。”

  “这点杨主任比我清楚,因为他过去多数时间在杨主任手下当差。”

  杨胜仗重重点头。

  齐酉阳好奇的问:“这位同志是什么样的人?杨主任,你手下还有这样的人才?当初入京你怎么不带上他呢?”

  杨胜仗这边还有点难以置信,他给韦斌使眼色,眼神中探寻含义很足。

  韦斌冲他郑重的点头。

  杨胜仗放下心来,露出爽快笑容:“哈哈,原来是这小子带队翻译的稿子?”

  “这小子?”这次是万承风奇怪的发问。

  杨胜仗说:“他今年二十多岁。”

  韩茂林震惊的看向身后带来的几位专家。

  这些人最年轻的也得有四十岁。

  专家们很傻眼。

  他们觉得这是在扯淡。

  可他们没有证据。

  齐酉阳感兴趣的说:“那你说说他,他是什么情况?”

  杨胜仗又给韦斌使眼色:“虽然钱进曾经是我的手下,但那时候我们都是韦社的手下,还是让韦社来介绍一下吧。”

  韦斌会意,他挪开椅子,向前一步:

  “齐局、万总,各位领导,韩局长。”

  “钱进同志现在是海滨市供销总社下属外商办公室主任,他入职咱们系统还不到一年时间,关于他这个人……”

  他顿了顿,在脑海中精准检索着词语,尽量能够介绍出钱进身上的亮点:

  “关于他这个人的情况很复杂,他能力极强,极其擅长带队伍,极其擅长打硬仗!”

  “我先介绍几件他身上的光荣事迹吧,去年年底是77年的高考,当时我们全海滨考场分布复杂,很多下乡的知青同志搞不懂名字相近的考场情况,结果他们在高考当天跑错地方了!”

  “当时走错路、找错地方、扎堆迷航的考生得有上百人之多呀,那天天气冷,开考前他们发现自己找错考场——有的距离正确考场几十公里呢,他们绝望了。”

  “结果这事让钱进这位同志知道了,他当时还不是我们市社干部,只是一个搬运工,同时也是他们泰山路劳动突击队的队长。”

  “这位同志当机立断,立马联系各单位空闲汽车,亲自扛住了出问题会导致的压力,安排汽车送考生们去正确的考场……”

  “此外他还组织了几条高考专线,他把车辆分散开来,按照专线巡视,把市内考场给串联了起来,把所有找错考场的考生都送去了正确的考场……”

  杨胜仗使劲点头。

  这事他非常清楚。

  牛文化也点头,补充道:“这事还上了《光明日报》,也上了咱们系统内部的宣传材料。”

  介绍完这件事,韦斌又介绍其他工作上的亮点:

  “在筹备组建外商办期间,所有筹建组的成员都要调岗接受考核。”

  “钱进同志接受的考核是最难的,他被下发到我们市一个很边缘的公社供销社担任销售员,当时他刚结婚,并且他已经是干部身份了。”

  “可是对于组织上安排的工作他毫无怨言,第一时间收拾行李下乡……”

  “他很成功的完成了考核工作,将那公社供销社主任的犯罪行为考察清楚,将其连同犯罪同伙全部给法办……”

  “不仅如此,他还充分利用了城乡经济发展上的差异,组织泰山路的劳动突击队下乡支农,为贫困地区的军烈属和五保户家庭捐赠物资……”

  听着韦斌有条不紊的介绍。

  韩茂林震惊的问万承风:“你手底下还有这么厉害的角色?”

  万承风面色茫然却又笃定点头:“我擅长带队。”

  杨胜仗又对韦斌说:“各位领导肯定好奇,钱进同志明明是咱单位的干部,怎么还是泰山路劳动突击队的队长呢?”

  “韦社,这件事你要不要讲一讲?”

  韦斌闻弦歌而知雅意,说道:“这件事杨主任你可比我清楚,还是你来讲吧。”

  杨胜仗笑道:“可能有些领导同志对劳动突击队很陌生,这是我们海滨市一个比较有特色的街道组织。”

  “这些年来随着下乡知青回城,也随着一些无业青年的出现,社会上打砸盗抢等恶性事件不断增加。”

  “为了管辖这些人也为了给老城区各街道居民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我们市里以街道为单位,组织回城知青和无业青年建立了劳动突击队。”

  “而钱进同志最早在劳动突击队工作……”

  “在他组织下,他们的劳动突击队成立了一家小集体企业叫人民流动食堂……”

  “在他的领导下,劳动突击队多次立功,包括今年大年初一在甲港扑灭了一场大火,保护了我们供销社的物资并抓捕了五名犯罪分子……”

  齐酉阳听的眉飞色舞:“少年英雄,这是少年英雄啊。”

  “还不止如此呢。”韦斌赞叹,“这钱进最近又创办了一家新的小集体企业,叫做泰山路人民服装厂……”

  杨胜仗一愣:“哟,这小子又有新主意了?”

  他琢磨了起来:“那把他留在海滨市,不大对啊。”

  “是呀,这是对人才的浪费呀。”韩茂林若有所思的抚摸下巴。

  齐酉阳说道:“他英文这么好,还拥有出色的领导能力,嗯,嗯……”

  万承风使劲一拍桌子:“老韦,你给我盯着他,让他好好干,他以后就是咱供销系统里重点培养的青年人才!”

  他又冲身边的领导们虎视眈眈:“话题歪了,来来来,继续咱们的会议主题,这次翻译资料准确了,赶紧讨论选品工作!”

  “要不讨论一下选人工作?”韩茂林问道。

  万承风怒视他:“不要开玩笑,赶紧讨论,选品工作!”

第235章 销售困境,汉唐服饰

  泰山路人民服装厂。

  初战告捷的喜庆气儿还没散尽,空气里却已扎扎实实闻到了迫近的硝烟味。

  喇叭裤的生产已经开始了。

  源源不断的产出是必然的。

  产出后热销也是必然的。

  但是……

  怎么销售呢?

  这事让钱进挠头。

  他记得在小鬼子的电影《追捕》上映后,喇叭裤就在国内开始热销了。

  他还记得《大西洋底来的人》上映后,蛤蟆镜在国内也会热销。

  他也记得——好吧,这个不太清楚了,似乎是《血疑》在国内播出后,蝙蝠衫才开始热销的。

  蝙蝠衫的热销具体是不是跟这部电视剧有关他印象模糊了,但印象清楚的是,那部小鬼子电视剧的女主角叫幸子,因为在他小时候,还有大人把蝙蝠衫叫做幸子衫。

  当然后面两样产品的产出不着急。

  当下最要紧的是得把喇叭裤的销售渠道问题给解决掉。

  因为《追捕》马上就要上映了!

  他在《大众电影》这本杂志上已经看到了关于《追捕》的宣传,差不多就在本月26号,《追捕》会首先在首都的部分影院进行播放,然后根据反响会扩大播放。

首节 上一节 468/70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