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年代从1977开始 第467节

  他手指下的那些印刷文字,每一个铅字都似乎带着冰冷的恶意。

  “这是念咒呢?还是写天书呢?请各位领导自己试着念念这两句!”

  他清了清早已被烟熏酒燎得嘶哑的嗓子,皱着眉,艰难地照着念出声,念得磕磕绊绊,带着古怪的节奏:

  “……此尼龙拉链产品……采用……呃……‘类似鞋底那种有弹性的厚胶皮’制成……具有良好的……呃……‘拉扯起来很结实不断掉’的优异性能……”

  他念不下去了,猛地一拍桌子,搪瓷杯盖跟着咣当一跳。

  要发火了!

  这时候坐在他旁边的一个中老年干部笑道:“齐局、齐局,喝口茶,这是我们海滨市盛产的海上绿茶,以前我在海滨市上班最爱这一口,它能去火。”

  齐酉阳接过他递来的茶杯喝了一口,连连摇头:“杨副主任,要不然你看看这翻译结果吧,我是真看不下去了。”

  杨副主任接过去看,又递给了万承风:“万总,这上面确实有几句翻译的不太合适。”

  万承风认真查看,面色慢慢涨红了。

  他也一拍桌子,冲身边秘书发火:“怎么回事?咱们外事处的同志是怎么回事?怎么翻译出来这样的东西给领导们看?”

  “你自己看看!这都翻译的什么玩意儿!难怪齐局不高兴呢……”

  “类似鞋底的胶皮?拉扯起来很结实?这比三岁娃娃说话还磕绊!”

  “这是给谁看?这话怎么能说出来?你把这样的话念出来给咱单位看门的老张听?那他指定把你当疯子给撵出门去!”

  说着,他额角的青筋都鼓了起来。

  “还有这个!”旁边负责纺织日杂类商品的齐酉阳助理紧跟着插话。

  “……此毛巾套装……面料经过特殊处理……具有……‘不让水很快进去也不让毛毛飞快掉下来的效果’……”

  他念得自己也脸皮直抽抽,最后摇摇头也递给了万承风。

  万承风继续发火:“外事办怎么做的翻译工作?”

  “不让水进去?不让毛毛掉下来?这倒真是‘深入浅出’啊!浅得连地皮都露出来了!”

  “咱们供销社系统的仓库管理员文化再低,那好歹也是识字的!”

  “以后这商品进来了,咱们按照这翻译结果给贴上标签,这叫人家怎么按技术要求去储存、去管理?!这不是乱弹琴吗!”

  万承风发火,会议室里的气氛骤然降到了冰点。

  省供销总社这边的几位副职领导脸色都不太好看,有种被人当众刮了脸皮的火辣辣感。

  这毕竟是要在他们供销社系统卖的东西!

  这种翻译水平流出去,丢的可是整个系统的大脸!

  省外贸局那边也挺尴尬。

  他们同样有商品的说明书和介绍书进行翻译。

  韩茂林抽查了几份,然后那张圆脸上红一阵白一阵,放在桌上的手指无意识地蜷缩又张开。

  他是带着相关专家来的。

  此时他看向身后那几位号称精通外贸和技术的“专家”,眼神冒火!

  专家们此刻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头埋得低低的,手里捏着的笔在本子上无意义地乱划。

  万承风还在发火。

  杨副主任劝说了两句,最后叹气说:“我明白各位领导的心情,可是先别发火,咱们把事情摊开说。”

  “各位领导,咱们都熟知国家情况,过去的那些年,社会上各类人才断档的厉害。”

  “翻译方面的人才更难办,因为咱们国家跟国外联系太少了,能产生联系的资料太少了,导致他们没有学习的环境。”

  “另外,国外这些年发展很快,可以说是日新月异呀,咳咳,他们发明了很多新东西,咱们的同志压根接触不到这些新发明,这样在翻译上有所欠缺,咱们应该能够理解。”

  “是是是,”省供销服务总社的副社长牛文化连连点头,“杨胜仗同志说的很有道理。”

  他看向万承风,用眼神示意老大赶紧接住这话。

  奈何万承风是特殊年代凭借特殊能力上位的那种领导,发火的本事很大,办事的本事没有。

  他注意到了手下的眼神,却不知道该怎么办,这样他咽了口唾沫,继续发火。

  旁边的韩茂林嗓子眼发紧。

  他倒是理解老朋友。

  今天这事办得太打脸了。

  于是他决定帮朋友一把。

  怎么帮呢?

  他努力挤出一点笑容,带着安抚的语气,也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恳求:“齐局您先消消气,消消气。”

  “这、这翻译工作的确技术含量极高,专业术语太新太陌生,不光是外事处的同志们工作干的不好,我们局里这几位骨干熬了几个通宵……”

  他看了一眼手下那几位缩着脖子的专家,语气更加委婉了些,

  “这样各位看看行不行?资料我们先带回去,让他们再找,呃,找找相关专业的老牌专家琢磨琢磨?”

  “这次要求他们务必翻精翻细!保证下次开会拿出来的是能读通的东西!”

  这个提议看似退了一步,实则像在炽热的炭火上浇了一盆无形的冷水。

  省供销总社这边的几位主要领导互相飞快地交换了一个眼神,那眼神里的意味复杂莫名。

  有对韩茂林的感激,但更多的是一种被这种低水平问题绊住脚步、有劲儿使不出的憋屈和羞愤。

  这么一拖,选品进度至少又要耽搁小半个月!

  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即。

  国家在经济方面改革在即。

  这点他们这些高级干部都已经接到风声了,所以他们明白自己现在进行的这份工作的紧迫性。

  齐酉阳显然不认可这个方案。

  他不说话,低着头一个劲抽烟。

  但偶尔抬头弹烟灰的时候,在座领导们都能看出他的脸色更加难看,腮帮子都紧紧咬住了。

  这说明什么?

  领导在咬牙切齿了!

  就在这时,会议室靠后墙边不起眼的角落里,一直端坐着的海滨市供销总社社长韦斌,像是终于等到了恰当的时机。

  他试探的举起手说:“各位领导,我能不能说两句?”

  万承风依然在发火。

  齐酉阳依然在抽烟。

  杨胜仗看着老领导尴尬的举着手,只好疯狂给韩茂林使眼色。

  这是今天会议室的三大巨头之一。

  韩茂林不能装看不见,只好越俎代庖的说:“噢,韦斌同志要说话?那我们请韦斌同志说几句。”

  韦斌不紧不慢地站起身,动作沉稳得像一块老木头从水里浮起。

  他手里拿着一份外观同样朴素、甚至显得有些过时陈旧的牛皮纸文件袋,说道:

  “齐局、万总、韩局、杨主任,各位领导,各位同志,我是这么想的。”

  “一人计短二人计长,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除了省外事处,我们单位的外商办也接到了外资商品的翻译工作,并且已经做出了一些成果。”

  “所以我想要不然咱们将翻译结果做一个综合参考?或许外事处那几份翻译不佳的商品说明书,我们这边翻译的不错呢。”

  韩茂林煞有介事的点点头,对左右说:“对,这个有道理。”

  “老万,韦斌同志的提议不错。”

  万承风终于停止了发火,他阴沉着脸说:“好吧,老韦你把你那边的翻译结果拿给齐局看看。”

  韦斌走到了长条会议桌前,恭敬的递上资料。

  随着封绳解开,一股新鲜油墨的气味飘散了出来。

  齐酉阳拿出材料翻看起来。

  纸很普通,是最常见的那种办公用纸。

  但纸面上的字迹却异常清晰、端正。

  不同于桌上那份“专家”打印稿的狂乱和术语堆砌的夹生感,韦斌拿出的这份文稿布局疏朗有致,重点分明。

  齐酉阳拿到一份,另一份则越过桌子,递给了万承风。

  “这是我们海滨市供销总社下属外商办,对同批次部分引进商品技术资料做的翻译初稿,也想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他的语气谦逊温和,整个人如同一杯清茶。

  齐酉阳不抱希望的戴上老花镜。

  镜片后那双因常年批阅文件而布满红丝的锐眼,习惯性地带着审视意味,扫向那些铅字。

  刚看第一行,他那紧皱的、刻着深深川字纹的眉心就几不可察地微微耸动了一下。

  他的目光飞快地移动着。

  那份翻译稿,像是施了魔法。

  那些佶屈聱牙的“尼龙粘带”,在纸上变成了清晰明确的“高强度尼龙搭扣”。

  原文中混乱模糊的“类似鞋底的厚胶皮”特性描述,变成了:“选用新型氯丁橡胶基材,具有优异的弹性回复及抗疲劳特性”。

  那些“具有不让水很快进去也不让毛毛飞快掉下来的效果”之类令人啼笑皆非的天书,则被梳理整合为:

  “织物经高效疏水及抗起绒纤维整理工艺处理,具备持久拒水性和优异的抑制纤维脱落性能”。

  每一句专业术语,都转化得贴切、流畅、精准、专业,完全符合供销社系统商品流通和管理的语境要求!

  读起来不拗口,更没有那种生拉硬拽出来的滑稽感!

  仿佛一个精通业务多年的老专家在条理清晰地讲解产品!

  齐酉阳脸上的愠怒和烦躁像被海绵吸走了。

  他眉头渐渐舒展开,目光越来越专注,手指下意识地在整齐的印刷字行间移动,嘴里无声地默念着。

  他甚至没意识到自己微微地点起了头!

  韩茂林注意到了,对万承风说:“老万,你把你那份给我看看。”

  万承风不耐烦的说:“你急什么?我还得看呢。”

  他此时情绪很复杂。

  既有对韦斌半路杀出的惊愕——你一个地方分社凑什么热闹?

  也有一丝隐隐的不屑——难不成你手下的人还能比我省里请到的专家还厉害?

  但当他看到第一页不到一半时,脸上的所有负面表情都冻结了,取而代之的是骤然亮起的震惊光芒!

首节 上一节 467/70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