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年代从1977开始 第485节

  韦斌的目光扫视众人:“同志们说说感想,都有什么想法呢?”

  周基清“呼”地站了起来。

  他忍着咳嗽用洪亮的嗓门说道:“各位领导、各位同志,我要说几句我的感想。”

  “俗话说不破不立,这是大破大立!思想,行动,都要跟上这个‘重点转移’……”

  咳嗽忍不住了,他开始一边咳嗽一边畅谈:

  要执行中央传达的精神。

  要带领保卫科同志这个那个。

  要在新的时代发扬这个精神那个风格……

  韦斌听的一个劲皱眉:“行了行了,老周,你咳嗽成这样先坐下吧。”

  他对周基清下压双手同时看向钱进:“钱主任,说说你的看法。”

  钱进暗道保卫科的工作让我说看法?这算什么事?

  不过领导点名了他肯定得好好表现。

  于是他就努力组织语言,说道:“周科长发言很好,我简单的补充两句。”

  “在我看来,新的经济时代,保卫科的职责也要转变。过去是防家贼,防小偷小摸。”

  “以后,保卫的重点应该是保障改革平稳进行!供销点、运输线、仓库,这些都是经济建设的命脉,要确保不能乱,要为新局面保驾护航……”

  周基清愣住了。

  还能这么发言?!

  对啊!

  自己就该说这个啊!

  易学兵等领导看向钱进的目光有些不一样。

  这小子的脑瓜子比单位里那帮大老粗厉害多了,简简单单的发言就能看出差距来。

  韦斌却笑了起来:“我是让你谈谈新的经济时代,我们的工作怎么展开,你的工作怎么展开!”

  “你看,咱们的门店货架上,不能老是大缸酱油粗布褂子了,对吧?”

  “人民生活要改善,需求会越来越多样,光靠家里那点针头线脑、锅碗瓢盆的‘自力更生’,不够了,得放眼世界!”

  “而咱们这个单位要放眼全世界,是不是你们外商办要承担起一些作用呢?”

  钱进恍然大悟。

  自己理解岔了!

  不过这事简单,他也是考虑过的。

  他立马说道:“领导说的切中要害,那我发表一下浅见。”

  “中央总社说工作重点转向经济建设,开闸放水,这水要从哪儿引来?”

  “大门要开,外贸要搞,技术要引进,物资要进口!”

  “我们是供销系统,但中央领导今天传达的精神里,也包含着对整个经济体系改革的布局。”

  “我们海滨市有港口,外商办不能还只盯着每年那几个传统出口创汇额度的小任务。”

  “思想解放,胆子要大!眼睛要向外看,路子要试着闯!”

  “除了想法把咱们的传统优势产品卖出去,更重要的是,要学会把外面好的、对老百姓生活有用、对生产建设有利的东西引进来!”

  韦斌满意的点头,易学兵适时鼓掌,其他人纷纷鼓掌。

  最后韦斌拍了拍桌子:“钱进主任的话讲的很好,就这样。”

  “我们要把自己的产品卖出去,也要把国外的产品买进来。”

  “这就是外商办的任务之一,改革开放之后,外商办就要发挥它的对外沟通贸易领头羊任务,其他相关科室要紧密配合它开展工作。”

  此话一出,不少人心里波动。

  钱进心里波动的最厉害。

  这话的意思是……

  奠定外商办在改革开放大潮中的主力船舶的意思?

  那他的任务确实加重了!

第242章 进口商品引进试点小组成立,新时代降临

  后面易学兵、封长帆、崔虎等几位核心干部挨个进行了发言。

  韦斌最后用沉稳的腔调缓慢的说:

  “中央的指示精神,省社、中央总社的文件要义,我想同志们已经初步领会。”

  他微微侧身,看向身旁的姜茂,“下面,请姜茂同志,为大家宣读中央总社对各省市供销总社的具体工作部署和要求。”

  姜茂挺直腰板,拿起桌上的一份铅印红头文件,再次拔高了嗓门。

  那文件上的措辞依旧严谨、官方、充满指令性:

  “……各级供销合作社要立即行动起来,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党的全会精神上来……”

  要彻底解放思想,破除陈旧观念束缚……

  要切实推动经济体制改革在供销系统内部的落实……

  要勇于探索商品流通领域的新方法、新路径……

  要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服务能力和经济效益……”

  这些指令性的要求,在经历了之前那场思想热浪的铺垫后,听在众人耳中不再空洞。

  市场结构要变了,经济运转模式也要改变了。

  他们供销系统作为经济排头兵,必须得有足够高的觉悟去领悟上级单位的指示,完成上级单位的工作安排。

  钱进以为会议到此结束,已经准备合上笔记本了。

  结果韦斌清了清嗓子,目光掠过他后再次沉稳开口:

  “贯彻精神,关键是落实。根据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总社的最新指示,结合我市供销工作实际,经上级单位研究决定,”

  他顿了顿,声音更加清晰有力,“设立‘进口商品引进试点小组’。”

  “由外商办牵头,钱进同志负责,外调、计统、财会、仓储相关部门全力配合。”

  “有没有问题?”

  相关科室和部门的负责人立马起身:“没有问题。”

  韦斌指了指钱进:“进口商品引进试点小组的工作目标我现在要点一下,你记清楚了。”

  钱进打开笔记继续笔走龙蛇。

  他的责任重了起来。

  现在他笔下记录的不是文字,是一份战斗纲要:

  “摸清国际大宗农副产品、日用品市场情况,筛选优质适销商品,尝试打通引进渠道,尽快让真正物美价廉的进口商品走入我市市场。”

  “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也要为国家探索创汇新路径积累经验!”

  毫不夸张的说,会议室的所有目光最后全聚焦在了钱进身上。

  钱进只觉得一股热流猛地从脚底蹿上头顶,胸中浊气为之一清。

  肩头沉甸甸地压下了一副从未有过的担子,却又被一股巨大的兴奋和干劲儿所填满。

  他不等那束束目光的灼热退去,甚至不等韦斌话音完全落下,就挺直上身,毫不迟疑:

  “保证完成任务!”

  六个字,斩钉截铁的在烟雾缭绕的会议室里撞出回音。

  他很清楚这是责任,更是罕见的机遇。

  只要小组工作做的好,他的升职脚步就不会停!

  散会走出那间令人窒息的会议室,钱进的脚步快得像带了风。

  他疾步穿过铺着暗红色老旧漆布的长长走廊,冷风顺着走廊尽头未关严实的木窗缝钻进来,吹在汗津津的额头上,竟有种难言的清爽。

  散会的时候韦斌给了他一份“试点小组工作权限及联系名单”的油印材料。

  轻飘飘的纸却是沉甸甸的。

  这是什么?

  是尚方宝剑!

  是他行走各部门、调兵遣将的虎符官印!

  来到偏楼,外商办上下人员步履匆匆。

  很多工作已经展开了。

  早就开始有各类商品试引入供销单位里了,尤其是友谊商店里的商品,更是进行了大量的更迭换代。

  此时两位副主任程侠和孙健正在紧锣密鼓的安排各项工作:

  “老李,把历年咱市里跟港澳台那几个主要中间商、还有东南亚那些橡胶、锡块商人的往来函电找出来,越全越好……”

  “哎小赵小赵,你带着材料去干嘛?噢,去档案室复印啊?正好,那你档案室把国际农副产品价格年鉴,尤其是这两年东南亚转口行市那几本,都借过来……”

  “李香,你现在就去总机那边问问,上个礼拜就说要给我们办公室开通一条对外的专线电话,怎么一直没有动静呢?”

  李香归拢头发步履匆匆。

  孙健从办公室探出头来喊道:“跟他们强调一下,咱们是外商业务急需!快去!”

  “哟,钱主任你开会回来了?有什么精神要传递吗?”

  钱进摆摆手:“忙你们的,还是这个月大会的事,赶紧忙吧,接下来咱们可有的忙了。”

  此时外商办已经很忙了。

  像一架被拧紧发条的机器。

  纸页翻飞的哗哗声,翻箱倒柜的碰撞声,急促的脚步声,在办公室内外汇成一股紧张而充满生机的气流。

  这点跟其他科室形成了鲜明对比。

  市场经济体制太过于僵化,供销系统本来就应该是个充满活力和生机的地方。

  结果每年就那些事,接触的都是固定品样的商品,导致各个部门工作起来都麻木了。

  现在。

  活力来了!

  钱进回到办公室不多会,后勤部门送来一张大办公桌。

首节 上一节 485/70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