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年代从1977开始 第493节

  这就是他担心的问题。

  他苦笑道:“我父亲去世一年多了,然后前些年又是个动荡年代,这些东西还未必能找到。”

  孙国安说道:“如果有,那就没什么问题,你父亲即使没有好好保存,市档案馆肯定有备用件。”

  钱进一听,顿时安心不少。

  孙国安继续说:“如果你要办就赶紧办,抓住时间窗口,根据我的分析,这份政策执行时期就是刚开始这三年,七九、八零、八一。”

  “然后在这三年里有个窗口期,应该就是七九年前三个月,现在国家工商行业复苏,但是缺少人才,所以编制审批口子放的宽松。”

  “但还是刚才我那句话,以我的经验,顶多三四个月后编制审批口子肯定收紧,难度倍增。”

  “第三关,也是核心流程!”孙国安指了指他的笔记本。

  “这个你得记下来了。”

  钱进向他道谢,开始记录。

  “第一步,申请归队安置!”孙国安语速加快,如同在背诵条例。

  “由你大哥钱程本人,向其父亲的原单位也就是国棉六厂提交《复业/归队申请书》,公私合营后他的关系转入单位很重要,这是正规流程的起点。”

  钱进说道:“这没问题。”

  他跟王栋私交甚笃。

  孙国安说道:“那就行,申请书里还要有你大哥的信息,要写清楚个人基本情况、下乡经历、返城情况、申请理由。”

  “关键附件是回城落户证明、下乡所在地公社或建设兵团开具的下乡经历证明,国棉六厂接到申请后,若核实情况属实且符合政策精神,由其人事部门出具商调函,发给我们工商局。”

  钱进记下了要点。

  孙国安继续说:“第二步是统战系统推荐……”

  “这一步,是是能否‘插队’进我们单位的关键,单靠原单位商调,力度是不够的,必须得去借力。”

  “这方面我提醒你一下,咱们市里有民主建国会市委、有工商联合会,让你大哥或者你代表他,去找这两个组织帮忙。”

  “现在上面有精神,民建中央在今年开始要推动‘广开才路’,对有经济管理经验的原工商业者及其子女有进行资源倾斜。”

  “如果你们家的情况属实,那你递交一份详实的个人情况说明和申请诉求,恳请他们出具正式的推荐信,他们是会给的。”

  钱进笔走龙蛇,对孙国安感激不已。

  这就是找对人的好处。

  如果不是孙国安提醒,打死他也想不到还能找这样的单位去借力。

  孙国安的帮助不止这些:

  “你大哥想加入我们单位不容易,他是高中学历,这足够了,但还得需要财会能力。”

  “等到他的推荐通过后,市统会组织专家进行‘专项能力评议’——重点考核他是否具备基础的企业经营常识、财务知识、算账能力。”

  “所以你们必须得提前做准备,这个年他肯定过不好了,他得好好学习了。”

  钱进说道:“这方面没问题,我那边有专业的财会人才给他当老师。”

  孙国安点点头:“那就行,这个不难,不会考核很困难的东西,毕竟现在社会什么情况咱们都了解,哪有那么多的专业人才?”

  “到时候评议通过,市统会才会将他的档案和推荐意见,正式转给我们局,到了这一步基本上就是走通了——毕竟有你这边的关系。”

  “第三步是编制特批与岗位适配。”

  钱进赶紧问道:“孙科长您给指点一下,我大哥的路要是走通了,大概能安排到什么岗位上?”

  孙国安又眼神飘渺的进行了思考。

  办公室里陷入一片寂静。

  炉子上的水壶沸腾了,尖锐的哨音骤然响起,打破了凝滞的空气。

  钱进起身去拎下嘶鸣的水壶。

  他看到桌子上有茶杯,便往里倒入热水。

  然后他的公文包里现在常备好烟和好茶,便拿出茶叶给两人泡上一杯。

  反正他看孙国安在这里挺熟稔的,那他用个茶杯应该没什么问题。

  抿了口热茶,孙国安开始组织语言:

  “我们局接到市统会转来的推荐材料和国棉六厂的商调函后,会启动‘编制特批’程序。”

  “你记住去找我们一位副书记说一声,到时候用中央特批的‘落实政策专项编制’,这样不占我们局正常的招干指标,批起来会很快。”

  “定岗的话,当时你父亲是管绸缎庄的经理,他作为继承人在学习,那能定一个企业管理者。按政策,这类人会安排在企业登记科或基层市场监管岗。”

  “如果他在评议中表现出较好的财务基础,也可能考虑‘商标事务’或‘合同管理岗’。具体岗位,由局党组研究后分配。”

  “这一步,就是我们局内部操作了。到时候你要是有想办法,那就跟领导去谈谈,反正你现在都能说得上话。”

  孙国安重新坐定,吹了吹搪瓷缸上漂浮的茶叶末,呷了一口热茶。

  钱进叹了口气:“我是个年轻的小干部,哪能那么容易跟你们单位的大领导们搭上话?”

  孙国安透过氤氲的水汽,看着钱进忧心忡忡的脸色,迅速看穿了他的心思。

  他放下杯子笑道:

  “钱主任,你别在我面前自谦,你刚拿了奖,是供销系统的红人,韦社长今天在会上那番话,份量不轻。”

  他顿了顿,意有所指,“你大哥这事,说到底,关键在于两点。”

  “一是身份认定的硬材料必须齐全过硬,这是根基,不容半点虚假含糊;二是统战系统的推荐信,这是开路的‘尚方宝剑’。”

  “只要进入我们单位了,那人事科的老赵,跟我关系还行,人还算讲道理,到时候我要是能帮忙,自然会帮忙的。”

  钱进闻言松了口气,抱拳作揖:“孙科长,大恩不言谢!感谢您为我指点迷津,这恩情我钱进记下了!”

  孙国安被他这突如其来的旧礼弄得一怔,随即有些不自在地摆了摆手。

  他拿起搪瓷缸又喝了一口,掩饰着那点不自然:“时间差不多了,咱喝了这杯水就去饭店吧,估计你们韦社长得找你呢。”

  “今天你受到的表彰不一般,我估计他会把你引荐给我们田局长,到时候你把关系打通了,你哥哥的事就更好办了。”

  钱进摇摇头:“有您的指点,我就不去叨扰他了。”

  这事上找大领导来开后门确实不合适。

  一切手续要正规化。

  所以孙国安今天确实帮了他大忙。

  要不是有他这一套条分缕析、层层嵌套、环环相扣的流程指导,那钱进怎么去帮钱程跑关系?

  体制内的一切,就像一张巨大而精密、又布满无形荆棘的网,没有内部人士指导,是不会清晰地铺展在外行人面前的。

  如果没有孙国安这种行家指导,光靠他去莽,那恐怕得动用不知道多少关系,因为事情涉及到的环节太多了。

  这些环节每一步都要求精准无误,如果他这种外人去操办,那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卡壳。

  身份证明、原单位、民主党派、统战部、能力评议、专项编制……

  这些词汇别说去办了,只是说出来告诉他大哥,他现在就依稀能看到钱程那张带着惊恐和疑虑的脸!

  他欠了孙国安一个大人情,但他会还的,他知道自己有能力还人情。

第246章 年终有奖,年终大福利

  1月27日是腊月二十九,这一年的除夕。

  各大机关单位工厂放假了。

  中国大陆首批赴美留学的50名访问学者抵达了华盛顿,然后当天总设计师同志踏上了赴美访问之路。

  魏清欢在电视上看到了新闻,调侃钱进说:“下一次你也跟着领导去外国访问,到时候带上我,让我去看看国外月亮到底圆不圆。”

  钱进摇摇头。

  没有这样的机会了。

  领导只会赴美访问这一次。

  不过以后带魏清欢出国倒是轻而易举。

  现在老百姓不敢想出国的事。

  当下老百姓要想的是怎么过年。

  钱进这边准备好了。

  按照约定,今年过个大年!

  除夕当天他起了大早,跟魏清欢进行了一场酣畅淋漓的晨练之后,他心满意足的出门去吃早餐。

  自从钱程一家回城,魏清欢这边的家务活交出去了。

  马红霞几乎成了家里的保姆。

  钱进和魏清欢阻拦了几次,但这倔强的西北妇女坚持每天早上来复式楼送早饭、做家务。

  这是她能用来感谢钱进两口子的唯一手段。

  另外天气冷,复式楼条件好,有时候三个孩子便住在这里,跟汤圆挤一张大床,马红霞早上过来也是为了照顾自家三个孩子。

  吃过早饭钱进就出门了。

  今天要给突击队队员们发奖金、发过年的福利品,现在队伍大了人多了,准备工作很复杂。

  一出门他就发现,今天天气不好,老天爷早早阴沉了脸,头顶天空像一块冻得发灰的生铁,沉沉地压在老城区的顶棚上。

  上午他又去了娘娘宫庙会。

  这次是给劳动突击队大采购。

  所以他是带着队员们去赶庙会,魏清欢则陪同钱程两口子去追忆往昔。

  到了午后,天上零零散散飘起了小雪,但是没什么风,就是干冷。

  偶尔有一阵风飘过,卷着地上的碎雪和不知谁家窗户缝漏出的零星煤烟灰,打着旋儿,带着烟火气,迎接了1979年的大年。

  钱进走在路上抿了抿棉大衣。

  都说下雪不冷化雪冷,今天下着雪呢,结果还挺冷。

  其实今天下的也不是雪,可能太冷了,落下来的是细碎的雪粒子,被风裹挟着急行军,砸在他脸上、脖颈里,硌得他生疼。

  雪粒子落到地面,迅速的和地上早已冻得发黑发亮的薄冰、泥泞的污水坑融为一体,铺不出一层整齐的白,只在墙根下、路沿边积起湿冷粘腻的脏雪堆。

  街道却是异常热闹,是那种寒冷压制不住、全民都在鼓噪的热闹。

  钱进从狭窄的马路边走过,旁边就是一栋楼的公共水房,水龙头底下,几个穿着臃肿棉袄、戴着灰绒线帽的小子正撅着屁股使劲摇晃自己的水桶。

  他探头一看。

  桶里的水大多已结了一层薄冰壳,里面要么有半副猪肝要么有一条冻得梆硬的大头腥之类的东西。

  天冷,倒是闻不见什么腥味。

  小伙子们认识钱进,纷纷喊着‘钱总队’跟他打招呼。

首节 上一节 493/70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