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年代从1977开始 第495节

  他动作熟练而庄重地将钱分摞推给钱进,钱进迅速的又数了一遍,没问题后交给了王丽娟。

  王丽娟兴高采烈的捏着一沓钱回去,再次仔细的点了起来。

  旁边的朱韬用肘子撞她后背:“不用点了,错不了。”

  王丽娟泼辣,头也不回撂了他一脚:“我过过瘾不成吗?”

  朱韬呲牙咧嘴:“你属驴的呀,怎么还尥蹶子呢?”

  其他人看他吃瘪便笑话他。

  钱进在讲桌上拍了拍桌子:“诶,王队长你去哪里,还没完呢!”

  正在点钱的王丽娟一愣:“啊?”

  “刚才那是生产奖金,还有荣誉嘉奖!”钱进继续念,“年度优秀突击队员!一百元整!”

  又是一摞十元钞!

  “哗啦啦——”这次控制不住的议论声大了起来,年轻些的队员脖子伸得老长,眼睛粘在那摞令人心跳加速的大额钞票上。

  王丽娟吃惊的指着自己问道:“我、我就干了一个季度……”

  “工作态度和工作量摆在同志们眼前,没人不服气,上来领奖吧。”钱进招招手,“你的这个荣誉是我和魏主任一起评的,很公正评出来的。”

  王丽娟这下子开心了,蹦蹦跳跳跑上来。

  钱进给她钱又给她一张大红奖状。

  这奖状漂亮,是商城出品,比他在工商-供销年终总结表彰会上得到的奖状品质要好的多。

  王丽娟拿到奖状翻来覆去的看,伸手在上面摸了摸,抬起头后眼睛亮晶晶的:

  “这奖状真漂亮,真好呀!”

  钱进说道:“带回去慢慢看。”

  她又要走。

  钱进急忙说:“不是,我不是让你现在就回去——嗨,赶紧把票证和福利品发给她!”

  徐永红捏着一叠票证交给王丽娟。

  粮票、肉票和布票,现在他们小集体企业是真不缺票证了。

  此外还有印着“泰山路劳动突击队年节福利兑付凭单”的小小硬纸片,上面盖着蓝印油的小公章:

  冻猪肉十斤,凭条提取

  麦乳精两罐、海食铁皮饼干桶两桶,需凭条到街道供销社副食品柜台领取。

  尼龙袜叁双,女士皮鞋一双。

  雪花膏两瓶、洗发膏两瓶、奶香洗脸皂两块……

  双喜牌水果硬糖一斤,大白兔奶糖一斤,外国奶糖一斤……

  几张小小的纸片,每念一样,人群里的惊叹和骚动就增大一分。

  王丽娟手忙脚乱地接过这象征着实实在在物资的宝贵票据,又慌又急地往自己挎着的旧绿帆布包里塞,几次差点抖落出来。

  一种巨大的、铺天盖地的喜悦完全笼罩了他。

  排在后面的孙红旗捅了捅他前面的龚广,声音激动地发颤:“老龚快看,那纸箱子力是皮鞋啊,咱男队是不是也有一双皮鞋?”

  他猜对了。

  今年福利品里的重头戏就是这种棉皮鞋。

  全是钱进在商城买到的未来货,样式复古,平平无奇,可里面是厚实的棉绒。

  这种棉皮鞋在当下是紧俏货。

  也是搭配风衣和喇叭裤的绝佳鞋子。

  钱进喊下一个名字,队伍缓缓向前移动。

  每一次点名叫人,每一次念出或高或低的工资奖金数,每一次报出福利品名目,都像在平静的水塘里投入石子,激起羡慕、惊叹、自豪的涟漪在人群中荡漾开去。

  并且投入的石子越来越多,水面涟漪越来越汹涌。

  男队的奖金更多,都是二百元起步,这更是引来一片毫不掩饰的咋舌声。

  队长则是三百元起步。

  朱韬接过那摞比普通队员厚出许多的钱,故作沉稳地塞进内袋,嘴角却克制不住地向上咧开。

  那模样落在米刚眼里,他故意喊了一嗓子:“朱队,请客啊!一条‘大前门’跑不脱!”

  其他人跟着上来推搡朱韬请客。

  朱韬祸水东引:“米队奖金也少不了,他请什么我请什么!”

  米刚咬咬牙:“妈的,那还是请一条经济烟吧。”

  队员们纷纷骂他不要脸。

  终于,最后一张票据发完。

  讲台的箱子里空空如也。

  屋里反而陷入了某种奇异的、充溢着巨大满足和幸福感的沉默。

  队员们摩挲着手里崭新的、沉甸甸的钞票,捏着花花绿绿的福利票——

  别看这些纸片小小的,可里面装的是猪肉、点心和崭新的尼龙袜等日常用品。

  另外屋子里味道又开始大了起了。

  不少男队员得到皮鞋后,利索的脱掉棉鞋开始换上皮鞋。

  一百多号大老爷们儿!

  里面至少几十双臭脚丫子!

  钱进只好又让开窗:“你们干嘛呢?待会还要在这里吃饭呢!”

  众人才不在意呢。

  穿上钱进根据鞋码买来的皮鞋,小伙子们立马站一起比一比。

  他们脸上笑意浓郁,跺跺脚、甩甩腿,觉得自己身上又是风衣又是喇叭裤又是皮鞋,比电影里的杜丘警官差不了多少。

  厚实的钞票、丰富的福利品还有这双保暖又漂亮的皮鞋像一道无形的暖流,驱散了队员们满身的寒气,也抚平了过去一年紧张劳动制造的疲惫。

  不知哪个姑娘唱起了苏格兰老歌《友谊地久天长》,于是二百多人积压的情绪找到了更响亮的宣泄口,一起唱了起来:

  “宁有故人,可以相忘,曾不中心卷藏,宁有故人,可以相忘,曾不镌怀畴曩,我尝与子乘兴翱翔,采菊白云之乡……”

  钱进听着歌笑着打拍子。

  这首歌算是今年最流行的外国歌曲了。

  这是正儿八经的老歌,诞生已经而拜年了,而国人接触到这首歌是通过《魂断蓝桥》,米高梅在1940年出品的电影。

  《魂断蓝桥》诞生之初,电影就引进到了民国黄埔滩,风靡一时,几个月后越剧版和沪剧版的“魂断蓝桥”都登台了。

  学生们尤其喜欢这部电影,很多人朗诵电影对白来练习口语,慢慢的这首古言译制版就诞生了。

  新中国成立后,起初这首歌也在大学里传唱,后来社会乱糟糟的,《魂断蓝桥》这种外国电影自然被禁掉了,这首歌也不许唱了。

  可今年开始《魂断蓝桥》小规模的在一些地方上映了,然后《友谊地久天长》这首主题曲在特定的环境、特殊的年代里,再次爆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第一,大学生们来组五湖四海,在大学里结交了新朋友、新友谊,这首歌应景。

  第二也是更重要的:

  知青开始大规模回城!

  他们更是来自五湖四海,如今依依惜别,没有比这首歌更能体会他们的感情和心情。

  现场全是知青,全唱起了这首歌曲。

  一遍唱完了还不行,他们还要唱第二遍。

  钱进见此冲徐卫东挥挥手:“东哥还吆喝什么?亮出家伙什!”

第247章大年夜,泰山路狂欢

  徐卫东反应过来,他招呼身边几个小兄弟一声,几个人该关门的关门,该关窗的关窗。

  门窗紧闭,隔绝了门外肆虐的寒风和整个世界的喧嚣。

  “成了,把东西都给老子弄出来!”徐卫东兴奋地扯着嗓子吼。

  朱韬、石振涛、苏昌顺、赵波几个立马带头冲向墙角盖着旧油布的地方,一阵稀里哗啦的拖动声。

  一台通体漆黑的双卡大录音机被抬了出来,搁在办公桌上。

  紧随其后是一堆缠得混乱的电源线和足足四台的古朴大音响。

  看到录音机,青年们眼睛红星闪闪放光芒:

  “呀,是录音机,有磁带吗?”

  “这是什么?这没见过啊,怎么这么长的电线?”

  “是、是音箱吧?我送我弟上大学时候,在人家大学门口见过这个玩意儿……”

  四个音箱放到屋子四个角落。

  它们带着很长的电线,这是钱进另外买了自己接上去的。

  陈星从一堆破棉被下面拽出一个大包,倒出几十盘花花绿绿、外壳色彩艳丽的磁带!

  邓丽君、刘文正、徐小凤……

  这些名字和诸多充满港台风情的照片印在塑料盒上,像来自另一个世界的魔盒!

  王东急吼吼地把一盘写着“邓丽君甜蜜蜜”的磁带塞进一台录音机卡槽,却被徐卫东给推开:“你会用吗?你能用吗?”

  他冲钱进一甩头:“Mr. Qian, it's-up-to-you!”

  钱进诧异的看向他:“哟,东哥,这句整的可以呀。”

  徐卫东再次故作潇洒的一甩头:“女朋友是英语老师,没办法,哥们现在英语水平涨的飞快!”

  王东一愣,顿时如丧考妣:“你吗的!你把苏雅给怎么了?”

  苏雅就是钱进当初自己学英语也为了让手下这帮人学英语,耗尽心思托宋致远从海滨大学外语系请来的女教师。

  徐卫东推开他,说道:“请你尊称苏老师——或者叫嫂子。”

  “嘿嘿,”他忍不住笑了起来,“实不相瞒,同志们,经过哥们以诚相待、努力追求,小雅答应做我对象了,我们明年办酒!”

  王东想想苏雅俏丽的面容和知性典雅的气质,气的原地蹦跶:

  “徐卫东!你这个狗东西,你这个不要脸的狗东西啊!”

  “苏老师教我们学知识学文化,结果你想把她骗上床?”

  “别,东哥,我叫你东哥、东爷,你不能娶苏老师啊,你看看你,你看看你这张狗脸,你配得上苏老师吗?”

首节 上一节 495/70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