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年代从1977开始 第506节

  于是她跟苏明远便热切的讨论起来。

  钱进也被魏清欢这番话给震到了。

  趁着两人无暇顾及自己二人的时候,他冲魏清欢竖起大拇指:“牛逼,媳妇!”

  魏清欢小声笑:“是你大舅子牛逼,这不是我说的,是有时候跟你大舅子聊文学的时候,你大舅子的话。”

  “可惜我记不得他的原话,他的原话更能上得了台面!”

  钱进一听,原来如此。

  这确实是魏雄图的本事。

  改革开放带来的思想解放,让大魏老师嗨爆了。

  另外钱进经常给他从商城买书,他现在看的书特别多,认知见解可比许多文学专家厉害多了。

  因为大家的高度不一样。

  现在钱进虽然不把魏雄图待在身边工作,可他给魏雄图的定位很明确。

  是自己以后工作上的文化指导员。

  所以他从商城买的书很杂,不光是文学书籍,还有大量的哲学书籍。

  魏雄图接触到了来自21世纪的哲学思考,这眼光和能力自然不一样。

  谈话间,他们走到了九龙壁附近。

  琉璃砖瓦拼砌而成的彩色巨龙在灰蒙蒙的光线下略显黯淡。

  有汉子小心翼翼的向他们兜售老燕京大碗茶。

  很便宜。

  一碗五分钱。

  苏明远急忙掏出两毛钱,于是四个人的手都暖和起来,很快肚子也暖和不少。

  汉子收起茶碗、挑着担子离开。

  魏清欢低声问:“这是,自己做生意吧?”

  林媛媛想了想,露出吃惊的表情:“还真是啊,这能行吗?”

  她看向钱进:“钱总队你在供销社一线工作,这方面应该比我们消息更灵敏吧?”

  “我在学校听人家说最近好像上面有风声,说是要搞活经济?允许一些个体户做点小买卖了?”

  这让她语气里带着一丝轻微的质疑和不解,“我爸妈单位同事都在嘀咕,这会不会走了回头路?”

  钱进站在色彩斑斓却稍显破败的九龙壁前拍了张照片。

  他转过身,看着林媛媛和苏明远两张同样困惑和带着隐隐忧虑的年轻脸庞,笑道:“走回头路?怎么会!”

  聊经济话题?

  这我可就不困了啊。

  话题可算栽到他手里了。

  他轻轻摇头,否定了那种肤浅的担忧,“林媛媛同学,这叫顺势而为。咱们搞经济,得实事求是。”

  “国家大,底子薄,所有包袱都让政府全背起来,要背到什么时候去?让老百姓自己动起来,在一定的规则里经营点小生计,利国又利民,这是国家明智的松绑!”

  “让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去调节一部分需求,释放民间的活力,好让政府腾出手,集中有限的资源和力量去攻坚那些更重要的、关乎国计民生的战略大业!”

  他随手一指远处冰封的湖面和湖畔等待修葺显得有些破败的长廊,索性拿实物来举例:

  “就好比修这北海公园,光靠政府一个部门去筹款、规划、施工,可能十年都难见大变样。”

  “但要是允许能工巧匠来承包一部分工程,效率是不是就上来了?大家靠手艺吃饭的积极性是不是就更高了?这能叫回头路吗?这叫借民力以图大业!”

  钱进这番话绝对是掷地有声。

  他不仅清晰剖析了政策背后的逻辑,还用北海这个眼前的意象做出了精妙的比喻,把林媛媛口中模糊的“小买卖”提升到了国家战略资源调配的层面。

  这些东西他都是最近一直在考虑的,也是他曾经跟韦斌、杨胜仗等领导讨论经济政策时候提及过的,绝对是言简意赅的真东西。

  因为韦斌、杨胜仗这些人听过后,对他都是大为改观!

  “承包?工程还能承包?”林媛媛听不出这番话的潜台词。

  但她完全被钱进的言论吸引住了,她忘记了矜持,眼神里充满了震惊和强烈求知欲下的灼热。

  这套理论在校园里闻所未闻!

  女大学生下意识地追问:“可是那些做小买卖的,会不会唯利是图,搞坏了风气?”

  这是她从小接受教育里深植的担忧。

  钱进想了想说道:“很简单,这就需要国家来引导与规范了。”

  “国家的角色,就是搭好框架,立好规矩,当好裁判。打击假冒伪劣,稳定物价,保护正当经营。”

  “该管的严管,该放的放开。这中间的平衡与火候,正是对执政能力和治理水平的真正考验。”

  这些都是未来稍微有点见识的人便明白的道理。

  说起来很简单。

  做起来非常难!

  可钱进又不是执政者,所以他只要吹牛逼就行了:

  “个体经济是汪洋里的一条补充航道,可以让水面活起来。但主航道、万吨巨轮要走的方向,还是要靠国家掌舵。”

  这番理论足够巧妙,借用了“汪洋”、“航道”、“巨轮”等意象,把抽象的国家与市场关系具象化了。

  林媛媛不懂经济学,可却听懂了钱进的话。

  这让她对钱进肃然起敬。

  相比之下自己才是小地方的人,人家这见识、这能耐堪称高瞻远瞩!

  钱进吹牛逼吹嗨了。

  恰好此时有一阵更加凛冽的风刮过湖面,卷起地上残留的枯叶和碎纸屑,扑打在栏杆上发出簌簌的声响。

  氛围有了!

  钱进的目光投向灰蒙蒙的湖面和远处沉寂的帝都轮廓,他眺望着北海的远方,对眼前两位青年说:

  “你们相信我吧,我们正站在一个时代的门槛上,林媛媛同学,苏明远同学。”

  “十年,顶多再十年,你们就能看到天翻地覆的变化。”

  “你们都知道我在供销社上班,我可以比你们更早的看到未来会是什么样子。”

  “十年后人们穿的衣服,不会再是单调的蓝灰绿,像你嫂子身上的这种风衣,会出现在更多爱美的人身上。”

  林媛媛本来就对魏清欢这身衣裤鞋感兴趣。

  听到这里她来兴趣了:“真的吗?”

  钱进说道:“当然是真的,别说衣服了,到时候街面上跑的自行车会更轻便,也许还会有更多的摩托车,甚至家用的小汽车。”

  “商场里的货架会越来越满当,不仅有咱们自己厂子产的好东西,说不定还能见到贴着外文标签的进口货。”

  “再往后,我们国家的脚步不会仅仅停留在土地上,我们会制造能远行万里、劈波斩浪的十万吨巨轮,也能制造翱翔云端的民用大型客机。”

  “咱们的大领导正在国外访问,他不是去玩的,是去探路的,相信我吧,用不了几年我们的工厂生产的货物,会漂洋过海,摆上外国的商店橱窗,去挣他们的钱!”

  大学生很好糊弄。

  苏明远本来就崇拜钱进,此时更是要跪舔了。

  他看向钱进的眼睛亮晶晶的,双手还抱在胸前……

  林媛媛状态比他好不了多少。

  钱进描述的未来图景带着震撼人心的宏大与细节,每一个具体的想象都砸在她心头,仿佛打开了一扇她从未设想过的窗户。

  进口货?

  家用小汽车?

  出口外国?

  这些词汇组合在一起,对她而言几乎是科幻故事。

  她那双清澈的眼睛瞪得大大的,原本盘踞在她眉宇间的那点城市姑娘的清傲,此刻彻底被一种对未知景象的震撼和强烈的好奇所取代。

  她下意识地看向身边同样听得屏住呼吸、激动得脸都微微发红的苏明远。

  “这……这都是真的能实现的吗?”

  林媛媛的声音里有着自己都没察觉到的微颤和某种前所未有的兴奋,她那双眼睛牢牢盯着钱进,与苏明远的崇拜不一样,她眼神里更多是好奇:

  “您是从哪儿知道这些信息的?是从港澳台的专家们口中还是从内部文件里?”

  钱进没有直接回答她的问题,只是迎着冷风,露出一个沉稳而深邃的笑容。

  装逼就完了,说那么多干什么?

  反正他不是在胡说。

  他最后看了一眼在寒风中沉默矗立、历经沧桑却依旧气势恢宏的白塔塔尖,说道:

  “风更冷了。”

  林媛媛立马说:“走,咱们往前头去看看五龙亭吧,那里背风些。”

  她一改刚才的态度,蹦蹦跳跳在前面殷勤引路。

  钱进迈开了步子,魏清欢也默契地跟上,两人依偎的身影被湖边的冷风吹动着衣袂。

  苏明远站在原地,一时没有跟上,还沉浸在那番对话带来的巨大冲击波中。

  他的目光紧紧追随着钱进的背影,那背影在北海萧瑟的早春背景中,竟显得如此笃定和开阔,仿佛他迈出的每一步都踩在一条通向广阔天地的康庄大道上。

  如果说以前他对钱进的印象是感激,如今的印象就是敬佩。

  湖面刮来的冷风似乎也没那么刺骨了,反而带着一种令人头脑清醒的刺激。

  他默默的跟在后面,想起好兄弟陈光提及钱进时候那些赞不绝口的溢美之词。

  他也想起了去年送陈光进大学时候,好兄弟对未来的展望:

  “我之所以报这所大学,是因为钱总队说,这学校今年刚复建,名声小分数低,但它其实很厉害,它跟出版业之间息息相关。”

  “以后毕业了,我可以进报社,我准备进报社而且去海滨市上班,到时候在这方面帮钱总队一把。”

  “老苏我很羡慕你,你学的是中文系,以后可以当秘书当助理,我要是有你这能耐,大学毕业我就进供销社,去给钱总队当秘书,肯定能有远大前程!”

  他当时对此有些不以为然。

  苏明远想当老师去祖国边疆支援那里不发达的文化教育工作,想当诗人当作家,用文化强壮人民的体魄。

  现在他改了主意。

  好兄弟是不会坑害自己的。

  或许自己到时候毕业分配就指向供销社,想办法调到钱进身边当秘书!

首节 上一节 506/70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