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处长来了,高义这次没来。
不过谁来无所谓,目的是他猜的那样:
“钱进同志,恭喜你,关于你们单位的成立流程已经走完了,关于你的任命通知也出来了。”
钱进不知道该怎么激动还是该怎么推诿。
他现在分身乏术!
不该表现那么好的!
时处长说道:“海滨市这边应该马上就能接到相关通知,我们部里应该有领导联系你们这边了。”
“这次我亲自过来也要见你们供销总社的领导,把前期筹备工作的指示传达给他,确保你上任前的衔接工作有序开展。”
他走到钱进面前,伸出手,重重地拍在钱进的肩膀上:
“高兴的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吗?但是别高兴的太早,钱进同志,你得记牢了,从今往后,你执掌的这把审批‘铁闸’是国之重器!”
“你要做到守汇有责、分毫不让!”
“谢谢领导教导!”钱进露出无奈的笑容,“可我目前,恐怕走不开啊!”
时处长疑惑的问:“怎么了?供销社的工作有那么忙吗?”
钱进问道:“我们海滨市抗旱救灾的工作,领导你有没有耳闻?”
时处长茫然的说:“怎么了?我没怎么听说呀,不过现在南方北方都在准备抗灾,这事我知道,你们海滨市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
“不是吧!”
他陡然反应过来:
“你不是供销社外商办的主任吗?你管的是外贸工作,这救灾跟你有什么直接关系?如果要采购什么外资产品,这也不耽误你去筹建新机关吧?”
钱进弱弱的说:“我是我们市里抗震救灾指挥部的副指挥,而且说句有点不客气的话,领导,我是副指挥里的常务副指挥。”
时处长听到这话先乐了一下:“还常务副指挥呢,哪有这样的职务?”
等他琢磨透了就乐不出来了:“你、你小子,你这么抢手的吗?”
钱进摊开手。
然后他从时处长那张总是透露着严肃表情的脸上,头一次看到了无助的姿态:
“这下可麻烦了,哎哟,我怎么也没想到还有这样的事,这下可麻烦了……”
他扫了一下头发,为难的说:“钱进同志,任命文件已经走机要通道下发了。我今天过来按理说你明后天就能收到文件,这可怎么办?”
“收到任命文件,你就需要到首都来一趟,参加一个重要的会议,然后正式接受任命,同时听取你们外贸口关于‘核准委’职能、定位和近期重点工作的全面部署。”
钱进这一刻也不知道该咋办。
一同前来进行通知的领导之一问道:“抗旱救灾工作很重要,可你毕竟不是总指挥,另外据我了解,指挥部里应该人不少吧?”
钱进明白他的意思,为难的说道:“可是我应该走不开……要不然,麻烦各位领导跟我们领导研究一下?”
时处长缓缓点头。
只能这么办了。
钱进见此将胸兜里挂的英雄钢笔摘下来又掏出张纸来问道:“时处长,那么我需要准备些什么材料?个人档案?工作履历证明?还是……”
“不必操心这些。”时处长有些漫不经心的说,显然他的思绪已经去了别的地方。
比如,怎么跟海滨市的一二把手聊钱进的去路。
“具体行程和所需材料清单,部里会安排专人提前与你对接,包括进京的车票、住宿、会议议程,都会给你安排妥当,你人准时到就行。”
他顿了顿,补充道,“这次会议很重要,除了任命,也是统一思想、明确权责边界。”
“实事求是的说,‘核准委’的成立,是国家根据当前对外开放新形势、为加强外汇和引进项目管理做出的重大决策。”
“目前,总委的架构和核心章程正在首都层面紧锣密鼓地搭建、报批。你们这些地方分委,就是根据总委的框架和要求,在重点省市先行先试,摸索经验。”
他拿起桌上的搪瓷缸喝了一口茶,润润嗓子,脸上再次露出为难表情:
“你跟我说说,你们这次指挥部都有哪些部门参与?”
这方面钱进就太熟悉了,一五一十、清清楚楚的说了出来。
时处长沉默下来。
钱进试探的问:“怎么了?这有什么不好吗?”
时处长说道:“很好!”
然后他琢磨起来:“或许我可以从这点上帮你研究一下……”
钱进没听懂他的意思,便用试探的眼神看向他。
时处长笑了笑,说道:“你上任后,工作层面要跟许多单位打交道。”
他拿出笔记本,用笔尖在上面飞快的写字拉线:
“你看,首先离不开地方计委的协作,所有需要动用外汇的引进项目,源头都在他们的计划盘子和大本子上。你需要和他们保持密切沟通,确保信息同步,审核前置。”
“涉及到具体引进项目,”他的手指移向另一个方向,“工业口的项目,你得跟经委和主管工业的局办打交道;农业口的,要找农委和农业局。”
“技术引进、科研设备,科委是绕不开的关口;涉及到教育文化类的引进——比如大学想引进国外教学设备、外文教材,或者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引进设备……”
很快,笔记本的空白纸上画出来一副复杂的网图。
钱进明白了时处长的意思。
他以后要打交道的部门很多,偏偏他是个新干部,没有根基,跟各个单位领导关系不熟。
到时候他手中权力虽大,可人家未必把他放在眼里,更未必会给他面子。
如果此次抗旱救灾工作中他作为领导表现出色,那在市里主要领导中大大增加印象分,更可以跟好些组织机构的主官搞好关系。
这样他再开展核查工作的时候就方便很多了。
可以说天意给了他一个打磨关系网的机会。
时处长给随行几个人使了个眼色,他们凑在一起聊了起来。
最后时处长把一些资料给了钱进,说道:“我会尽快跟你们总指挥聊一聊。”
“韩兆新么?”他若有所思的点点头,“这个人我印象不错,正好跟他打个交道……”
第321章 知识分子的尊严,老牌专家的能耐
山地地区暗河的成功开发,极大地缓解了周边区域的旱情,算是为全市抗旱工作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钱进在指挥部的威望和话语权,也随之水涨船高。
这可是实实在在给抗旱工作做出贡献了,这是直接贡献,而且具有相当的推广意义。
海滨市接连几天都往省里乃至国家抗灾指挥部发经验报告和山地地区地下水开发进程通知,后面都有国家级的报社前来采访报道。
这种情况下他想走?
走不了!
倒是时处长得走了,他手头上不是只有钱进这一个活。
钱进送他上火车之前,他拍拍钱进的肩膀语重心长的说:“我跟国栋同志和兆新同志都聊过了,他们对你的评价很不错。”
“灾情就是命令,人民利益重于泰山——你先在指挥部好好干,后面等我们安排就好。”
钱进点头称是。
他现在确实走不开。
随着时间进入夏季,抗旱工作开展的更是激烈。
他不光要跟山区地下水引流工作,提出的另一项关键抗旱技术——滴灌技术也受到了重视。
国家技术部门对滴灌所需工具进行分析后认为,国内多家工厂确实有生产能力,并决定给与坚定支持进行生产。
不过滴灌不是简单的需要一套水管就完活,还需要抽水机的配合。
受制于现在国家经济实力特别是农村地区贫穷现状的限制,抽水机保有率不高,所以滴灌技术的应用需要以生产大队为单位展开。
一个生产大队配备五到十套的滴灌水管,给农田作物进行不分白昼黑夜的轮换滴灌。
当下这个天气不可能给家家户户田地都进行合理合情的浇灌,按照指挥部的意思,是先进行基础保守。
先保证农苗不会旱死,否则旱死了后面即使有雨有水来了那也没用——正所谓孩子死了奶来了,天下一大悲。
总之各地指挥部都接到了上级单位的指示:滴灌是保底。
要增收还是得靠老天爷降雨或者以后打深水井取地下深水区的水。
滴灌水管开始紧急生产。
至于在抗旱工作中是不是具体有用,这还没有经过实践检验,只是通过了理论论证。
反正大水漫灌这个方式没用。
在严重缺水的情况下,传统的大水漫灌是不可能实现的。
海滨市方面,韦斌利用供销系统的渠道,紧急联系了几家塑料制品厂和农机厂,将生产需求送了过去。
指挥部配合了供销社以最高优先级下达指令:
相关工厂立即暂停部分非紧急生产任务,所有生产线优先保障滴灌水管的生产!
原料、电力、运输一律开绿灯!
同时,指挥部向全市农村发出紧急倡议:调整种植结构!
专家们经过研究后,号召农民在绝收或可能绝收的田块,立即改种耐旱性强、生长期短的作物,如荞麦、绿豆、红薯等。
“先不求丰收,先保证有粮食收获来填饱肚子!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农业局和供销社两方发力,免费提供补种的种子。
这需要工作人员下乡考核真实情况,需要大量人手,钱进也以指挥员身份进行了对公社地区的抽查。
他发现这个提议在农村很受欢迎。
今年的抗旱工作也很受追捧。
主要是今年不光喊口号,还有很多务实的操作。
尤其是几个干旱重灾区的山区地带率先进行了初步脱旱,这成了宣传榜样,得到了基层的积极响应。
也就是说,农民看到希望了。
希望这东西太宝贵了,它的出现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农民的情绪,减少了恐慌。
倒是城市居民的情绪,现在比较惶然。
为了支援农村抗旱,城市开始大量减少居民水的供应。
几乎全城限水,各城区之间开始分时段进行自来水供应。
然后学校、居委会、各机关单位工厂的工会天天宣传节约用水和废水再利用的方法。
各大报纸更是设置了‘抗旱节水’版块,每天都更新用水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