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年代从1977开始 第667节

  他们没走两步,一个开了盖子的马桶跟咧着嘴的狗似的冲他们喷涂气息。

  钱进有些尴尬的看向郑国栋:“领导,要不然我把宋致远同志叫到外面去吧。”

  郑国栋浑不在意的摆摆手,满脸笑容:“这味道啊,哈哈,你们看看这个马桶,是吧,三人行必有我师,嗯,三个马桶也必有我师。”

  “啊?”张成南愣住了。

  郑国栋笑道:“学习它外放气味,然后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嘛。”

  一行人哄堂大笑。

  以前宋致远自己住的是个独门小院,那不是正规楼房,是有人用砖头木头铁皮搭建的违建房。

  钱进知道那种房子冬冷夏热没隐私不好住,便通过居委会协调帮宋致远协调到了一间套一老楼房。

  他熟门熟路地走在前面引路。

  路不好走。

  楼道里光线昏暗,墙壁上贴着褪色的宣传画和“五讲四美三热爱”的标语。

  然后墙壁下则堆放着各家各户的蜂窝煤、旧家具和杂物,仅容一人侧身通过。

  钱进敲响了二楼东户的房门。

  门开了,宋致远抱着小闺女出现在门口。

  看到门外站着的几位领导,他明显愣了一下,随即有些局促地搓着手:“国栋领导、兆新领导,各位领导,钱主任,您、您几位怎么来我家了?”

  “快请进,快请进,家里地方小,乱得很……”

  屋子确实不大,一室一厅的结构,加起来也就十五六个平米。

  客厅兼作书房和餐厅,靠墙放着一张老式的折叠圆桌和几把木椅,桌上铺着印有牡丹花的塑料桌布。

  最显眼的是靠窗摆放的一个巨大的、用木板和砖头自制的书架,塞满了各种书籍、资料和瓶瓶罐罐,再加上孩子的婴儿车和婴儿床,全家一半空间没了。

  此外书架旁是一张旧书桌,上面堆着教案、作业本和一台老式台灯。

  屋里收拾得还算整洁,但空间狭小,一下子进来好几个人,顿时显得拥挤不堪。

  他这会正准备吃饭,桌子上布置了简单的饭碗。

  于是他一边收拾一边不好意思地招呼:“领导们快坐,快坐!我去倒水!”

  “宋老师别忙活了,我们站站就走。”韩兆新连忙摆手,示意他别客气。

  郑国栋书记环顾了一下这简朴甚至有些寒酸的家。

  他目光在书架和孩子发育明显不良的左腿上停留片刻,最后落在宋致远身上,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

  “宋老师,别紧张。我们今天来,没别的事,就是代表代表全市人民,特意来感谢你,感谢你为抗旱救灾做出的重大贡献!”

  宋致远是见过大场面的人,客气的说:“领导您言重了、言重了,我只是做了点分内的事,实在当不起您几位领导亲自登门……”

  “当得起,完全当得起!”钱进接过话头,语气真诚,“你找到施华盛老先生,拿到了那份《地下水脉详略图》,这可是雪中送炭啊,比给我们送来几车粮食还金贵!”

  “你看看,”他打开公文包拿出一份最新的打井成果简报,“就这一个多月,我们按照图上的指引,已经在全市范围内成功打出了十七口浅水井,解决了超过十万人的饮水困难。”

  “啊?”宋致远一惊,“就这十七口水井,能解决这么多人的饮水困难?”

  钱进点点头:“对,我们现在优先保障人民生活饮水需求,还不去考虑农田用水。”

  “如果还要保障农田用水,那水井数量再扩大十倍也不够用。”

  宋致远忧心忡忡的说:“是我们做的还不够。”

  “不不不,你们做的够好了,剩下的工作是我们指挥部的。”韩兆新递给他一个大红本,外皮上的金色奖字很清晰。

  “今年抗旱救灾的功劳簿上,你宋致远同志的名字,得记一功!”

  钱进同时将下午刚整理出来的一份简报递给宋致远。

  简报上清晰地列着打井地点、深度、出水量、受益人口等数据,后面还附了几张照片:

  有村民围在新打的井口旁喜笑颜开接水的,有清澈的井水浇灌在干裂土地上瞬间被吸收的……

  对于大旱之年,这每一张照片都充满了生机和希望。

  宋致远捧着简报,手指微微颤抖,眼镜片后的眼眶瞬间湿润了。

  正所谓自古达人所乐,不惮卑污苟且。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知识分子一生的追求都在这四句诗里头。

  宋致远现在干的就是兼济天下的大好事,所以他格外激动。

  看完了简报他抬起头,眼圈红了:“太好了,真是太好了,我能帮上忙就好、能帮上忙就好……”

  他深吸一口气,平复了一下情绪。

  然后再看向钱进时,他眼神里充满一种“与有荣焉”的自豪:“其实,这功劳我不敢拿,我这老顽固能为人民抗旱事业做出贡献,还是要感谢钱主任的鼓励。”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感慨而真挚:

  “各位领导,你们可能不知道,钱进同志办泰山路学习室那会儿,我因为背着某些包袱,没有单位接纳,只能在街道锅炉房干临时工……”

  他把钱进先出工资聘请自己去学习室给待考青年们补习功课的事说出来,又说了现在去培训学校当正式老师的事。

  最后他感慨:

  “……这次旱灾,我看到钱进同志没日没夜地在指挥部操劳,看到那么多老百姓受苦,我就想着,无论如何我也得尽一份力!”

  “能找到施老师,拿到那份图,说到底,也是施老师的贡献更大,我只是想为咱们这座城市做点事,不敢居功啊!”

  宋致远这番发自肺腑的话,让在场的人都为之动容。

  郑国栋和韩兆新看向钱进的目光里,又多了几分赞许和深意。

  钱进立正站好。

  这也是他想带领导们到宋致远家里的原因之一。

  他就知道宋老师不会掉链子。

  郑国栋点点头,郑重地说:“宋老师,你的经历和贡献,组织上都清楚。钱进同志不拘一格用人才,做得对,做得好!”

  “泰山路学习室和培训学校这两件事我知道,都是为培养人才、服务社会做的好事!”

  他转向钱进,“钱进同志,你主办的这个培训学校,想法很好,我听王振邦同志仔细介绍过,我们都认为以后你们学校会为咱们海滨市社会输送更多的人才。”

  “等旱情过去,市里一定会在政策上给予你们更大的支持,需要场地、师资、设备,只要有利于培养四化建设人才,有利于社会,我会号召各单位全力支持!”

  “谢谢领导。”钱进和宋致远异口同声地说道。

  重头戏还是在施华盛家里。

  钱进让宋致远带路,宋致远把孩子给邻居送过去。

  听见动静在门口看热闹的邻居一看平日里只能在报纸上看到的领导都出现在对门的家门口,对宋致远这个对门新邻居顿时敬畏。

  老知识分子果然有能耐!

  宋致远在车里指路,一行人又驱车前往海滨大学老教授宿舍区。

  海滨大学的教授楼宿舍区条件比宋致远家里条件好多了。

  此时施华盛的儿子一家已经下班回来了。

  其中施华盛的儿子施花岗也是海滨大学的教授,而且子承父业同样是学地质水利相关方面的专家。

  不过他的工作跟地质关系更近,家里外面的书籍和岩石标本什么的,都是他的东西。

  领导们突然到访,施花岗明显呆住了:“各位领导?”

  钱进把情况说了一下,诧异的问:“施老师,您还不知道这件事?”

  施花岗尴尬一笑:“我、我对家父关心不够啊……”

  “是你父亲怕给你惹麻烦,没跟你说。”宋致远一针见血。

  施花岗的妻子同样是知识分子,很大方:“各位领导,快请坐!寒舍简陋,怠慢了!”

  施老先生拄着拐杖出来,同样客气的欢迎了一行人。

  “施老,您太客气了,是我们叨扰了。”郑国栋快步上前,双手紧紧握住施老先生的手,神情恭敬而诚恳。

  “我们今天来,是代表海滨市几百万人民,专程来向您老表达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诚挚的感谢。”

  “您贡献的那份《地下水脉详略图》,可是我们抗旱救灾的‘定海神针’啊!”

  韩兆新也上前握手,感慨道:“施老,您这份图,价值连城啊,帮我们找准了水脉,少走了多少弯路,节省了多少人力物力。”

  “更重要的是,它救了多少人的命啊,您和宋老师一样,都是咱们海滨抗旱赈灾的大功臣!”

  同样一个大红本送上。

  同样把数据罗列给了老同志看。

  施华盛同样激动,或者说他比宋致远激动的多。

  宋致远激动的是自己为抗旱赈灾做了贡献。

  施华盛还激动于自己与同事、学生当年所费的心血,如今终于拨开阴云重见天日并得偿所愿的发挥巨大作用。

  他说的也是这回事:“那份图是当年我和同事们的心血,如今能在这危难时刻派上用场,为国家、为人民尽一点绵薄之力,我死而无憾矣!”

  说到动情处,两行浑浊的老泪顺着他布满皱纹的脸颊无声滑落。

  钱进连忙上前搀扶住老人有些摇晃的身体:“施老,您快坐、快坐!”

  众人落座。

  施花岗的夫人端上茶水。

  郑国栋再次郑重地表达了谢意,并详细介绍了依据那份详略图打井取得的丰硕成果。

  他特别强调:“施老,您这份图不仅解决了我们眼前的燃眉之急,更重要的是,它为我们海滨市未来的水资源规划、水利工程建设,提供了极其宝贵的基础资料!”

  “它的科学价值是宝贵的,它的科学意义是永恒的,它是留给子孙后代的财富!”

  听到这里,老先生更是激动不已。

  他颤巍巍地站起身,走到书桌前指着墙上那幅海滨市地质图,声音哽咽:“各位领导啊,我老了,不中用了,能为家乡做的,也就这么多了。”

  “但实不相瞒,我、我这里还有一些东西,是我多少年来积累的一些地质资料、手稿,还有一些早年收集的区域水文地质调查报告,虽然有些旧了,但我想还是有些参考价值的。”

  领导们为了一幅水脉勘察图能够集体上门来道谢,并给他送出表彰奖状。

  这让他终于相信了宋致远的话。

  新时代,政策不一样了。

  这样他下定决心,坚定的说:“我不知道哪天就死了,我可以死,随时能死,可我手里的资料不能无疾而终啊。”

  “这都是当年我和同事们,带着学生呕心沥血的学术所得,他们信任我交给我保管,我到了地下得给他们一个交代。”

  “所以,如今我想把它们全部捐献给市里,捐献给地质局、捐给水利局、捐给图书馆、捐给大学,总之,谁认为它们有用,我就捐给谁。”

  最后老先生很是感慨:“它们放在我这里就是一堆故纸,交给国家,交给你们,或许还能再发挥点余热!”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

  郑国栋和韩兆新连忙站起身。

首节 上一节 667/70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