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还有它第一次正式发电,第一次正式投入商业运营,第一次走出国门,还有好多个第一次。”
“这些都需要前辈们来监督。”
“都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没有你们的监督,我们这些毛头小子,怕干不踏实出问题啊。”
另一个老者摘下自己的眼睛,擦干了眼角后说道:“国家交给你们,我们死而无憾了。你们远比我们优秀。”
很快范莺莺带着一帮人走了过来,一边开始组装工作区域,一边搬来取暖器等设备。
二月的天气还是很寒冷的,年轻人还好,这些老人怕是真的受不了。
这群老人也被彭康一行人强行请进了工作区域先取暖。
随着朝阳的升起,星辰物理实验室和星辰能源的工作人员也开始麻利的组装各种设备。
“` ¨小张,外面的风速可不低,这时候启动会不会有问题?”
“是啊,温度还这么低,会不会影响效率?”
“小张,你快去和彭总确定下。”
一群老者你一言我一语的开始关心起情况来,不停的向张总询问。
张总无奈的看着彭康忙碌的背影苦笑,这东西他也不了解啊,没办法回答。
“诸位老爷子放心吧,彭总既然选定在这个时候,就肯定没问题。”
“而且未来大风天气和寒冷天气难不成咱们就不发电了嘛,这肯定不行啊。”
张总只能硬着头皮解释起来。
而彭康则是无视着这一切,在临时组装起来的操作台前开始盯着各个部门的人工作。
“操作系统载入成功!”
“设备状态读取成功!”
“控制系统连接成功!”
“设备自检启动!”
“设备自检成功!”
(得的的)“系统读取成功!”
“彭总,一切准备就绪,可以开始了!”
经过紧张操作2个多小时后,操作台前一个研究人员站起来面向彭康汇报。
此刻,工作区域里几十号人全部盯着彭康。
除了星辰科技的人,还有上级部门的领导,国电的领导,央台的记者等等。
彭康沉稳的点点头:“开始!”
随着彭康一声令下,这个研究人员转身启动系统。
然后众人就抬头看向远处的银色巨龙,只见它的控制杆开始缓慢的动了起来。
而随着控制杆的运动,扇叶也随之动了起来。
“行了,它动了!”旁观席中,一个老者激动的说道。
另一个老者却摇摇头:“别着急,等彭总他们的消息比。”
话音刚落,研究人员再次汇报起来:“彭总,数据出现波动,设备开始工作了。”.
第二百一十八章 谁抄谁死的卡门涡街发电塔
随着研究人员的声音传来,身后所有在后面焦急等待的人员都站了起来。
这群老爷子更是激动的走上前来,目光死死的盯着显示器上的波动曲线和数值变化。
就在工作区域内的一群人紧张的盯着显示器查看状态时,在隔离区外等候的记者们也纷纷开始激动起来。
“快看,发电设备动起来了。”
“快把时间记下来,赶紧拍照,这绝对具有纪念意义。”
“怎么这么慢啊?”
“着什么急,设备刚启动,接着看就是了。一会肯定有结果的。”
记者们也彼此间开始交谈起来。
过了5分钟后,一直盯着显示器上监控设备运行状态的彭康突然开口道:“正式开始试验,档位2。”
“是,档位1。”
随着彭康一声令下,档位从初始的1档加强到2档,随后控制杆的运动速度加快,扇叶也开始加快。
“所有数据开始同步导出和备份。”
“每隔1个小时加强1个档位,直到最高档位8档后开始满功率运行。”
“现在开始启动输电程序,一旦碳晶体超级电容储量达到70%,就把剩余电力开始向国电的碳晶体超级电容传输。”
彭康又下了一道100新的指令,随后工作人员又开始一阵忙碌。
然后彭康看向张总:“张总,现在该轮到你们了,这个城市的碳晶体超级电容要放电了,装备迎接我们的电力。”
张总点点头,直接看向自己一方的工作人员。
工作人员点点头,立刻开始打电话通知电网中心的工作人员。
“莺莺,出去给记者同志们说下情况吧,然后媒体观察区也开放吧,愿意等的就等着吧,不到晚上不会有结果的。”
“水和饭我们提供。”
彭康扭头看向范莺莺,范莺莺点点头走出工作区,想着隔离区外走去。
“诸位,现在起每隔1个小时我们的卡门涡街发电设备会提高一档,直到8档后会满功率运行。”
“届时多余的电会同步传输到国电的电力中心。”
“本次测试预计持续12个小时,我们除了测试卡门涡街发电设备的相关数据外,还会同步进行电网并联后的输电测试。”
“预计要到晚上才会有结果,现在媒体观察区已经开放,水和取暖充电等设备已经准备好了。”
“午餐和晚餐我们会按时给诸位送过来。有需要的话提前和等候区的工作人员沟通。”
“现在请大家跟随我们的工作人员前往媒体观察区。毕竟在这条件还是很艰苦的。”
范莺莺笑着说完后,一旁等待的几个工作人员带着大家进入隔离区,来到离工作原理大几百米外的另一个临时搭建的大棚里。
这里面除了取暖设备,饮水设备和充电设备外,还有一个大大的显示屏。
“你好,请问这上面的参数是什么意思?”
一个记者看见大屏幕上的参数后直接问向一旁的工作人员。
工作人员看了一眼后笑道:“第一个参数是档位,第二个参数是设备运行时间,第三个参数是该档位运行时间,第四个参数是发电效率。”
听到他的解释,记者们也迅速的对着大屏幕拍照,对他们来说这些参数已经让他们足够了解这个发电设备了。
更核心的数据他们就没有必要知道了。
工作区域里,见测试已经正式开始,一群老者看了一眼张总,抬头示意了一下记者的方向。
张总瞬间明悟,看来这些前辈是要问一下关键性的问题了,而这些问题不适合记者在场。
张总赶紧走了上去,和一旁正在休息的记者商量了几句,摄制组也理解的点点头出去近距离实景拍摄了。
看见记者走后,领(accg)头的一个老者把彭康拉到他们众人之间后小声问道:“彭总,我看这套设备的核心应该是控制这12根控制杆的操作系统吧。”
彭康点点头:“您老慧眼如炬啊。”
老者毫不在意的摆摆手:“我们刚才盯着这个设备看了好久,发现这套控制杆在运行过程中好像伴随着震动,这不是设计问题吧?”
彭康竖起一根大拇指笑道:“确实不是设计问题。而是人为的。”
“简单来说,这套设备的工作原理是用12根控制杆的运动模式扮演一个卡门涡街效应的制造器。”
“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有12根控制杆中核心的3根带动扇叶转动。”
“看似12根控制杆都与扇叶相连并且在控制它运动,其实是障眼法。”
“这其中有9根,只是起到连接的作用,目的是为了维持整套系统的强度,并且它们才是真正制造卡门涡街效应的核心。”
“并且这9个连接点全是经过我们精确的计算后得到的,误差控制在千分之一毫米。”
“一旦超过这个误差,运行起来这套设备就有断裂分风险。”
“而为了规避这种风险,无论是控制杆还是扇叶,它们的制造材料全是我们研发新型高强度碳分子复合材料。”
“不仅重量轻,而且强度高。”
听到彭康的解释,一个老者指着彭康笑道:“现在的小家伙们肚子里全是心眼,按照你们这么设计,简直是谁抄谁死啊。”
杵着拐杖的老者笑了笑后又问道:“那你们怎么解决由控制杆震动带来的能量问题?”
彭康指向远处的银色主体巨柱:“在它的身体里面,装了12个发电机组。”
“而与这12个发电机组相连的不仅是输电线路,还连接了一套震荡波能量转换装置。”
“也就是说控制杆震动引发的能量,会被这套转换装置吸收,然后把这种能量转换为动能,推动内部的散热装置给巨柱内部散热。”
“所以如果您仔细看,就会发现我们的巨柱并不是密封的,而是有很多缝隙。”
“这个缝隙并不是真的缝隙,而是内嵌式散热口,开口内嵌向下,可以阻挡风沙和雨水灰尘进入其中。”
“并且整套散热系统与发电机组采用了多层隔离措施。”
“这样哪怕是进水脏了了,工作人员可以从底部的大门进去打扫卫生就行。”.
第二百一十九章 难以想象的恐怖利润
老者闻言看向远处百米高的天空中好似发怒的巨龙一般的发电设备,慎重的问道:“彭总,它能抵挡多高的风速?”
“在北方我并不担心,但是我国南部可是每年都会遭受飓风和台风袭击的啊,这玩意如果损坏,那损失可太大了。”
彭康摇摇头:“这个问题不用担心。”
“在一开始制造时,我们就考虑过这个问题,因为卡门涡街效应的能量非常强大。~”
“1940年阿美莉卡的Tacoma索桥垮塌事故就是因为卡门涡街效应引发的。”
“853m跨度的钢制悬索桥只竣工4个月就在19m/s的风速下被毁,这个风速相当于8级的热带风暴风速。”
“所以在一开始设计时,我们设计的运行环境里有一条就是要求能在85m/s的风速下平稳运行。”
“也就是说这超过了17级超强台风风速的上限61.2m/s。”
“一旦风速超过这个上限,整个发电塔就会停机。要知道现在一般的风力发电机,他们工作上限的风速只有25m/s。”
“17级风速的超强台风,我想停机也正常,毕竟这玩意真不多见。我国最多的也就是6-13级的风速。”
“这么多年我国也就只有去年的琼省,2006年的浙省,1973年的琼省和1956的浙省出现过四次风力速度达到17级的超强台风。”
“这已经是我们现有材料技术能做到的极限了。”
“就这样要是还能因为超强台风损坏,那我们真没办法了,只能针对损坏的零部件做更换。”
老者点点头:“建国66年出现四次,平均16年半出现一次,地方还固定,这就好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