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控战舰探火星,你管这叫无人机 第163节

  看见所有人都兴趣浓厚的查看起来,彭康也带着众人走进房间开始了介绍。

  “` ¨这是我们生命绿洲计划第一阶段最大的成果,植物工厂。”

  “整个工厂有智能控制系统控制植物的光照、温度、空气中二氧化碳含氧量、营养液配给等一系列问题。”

  “目前这里面有36个植物架,共分为12列,每一列3层,每层有120个种植槽孔。”

  “有中央空调提供温度控制,整个工厂有多个传感器检测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

  “一旦超过植物生长标准,智能控制系统自动进行生态环境控制。”

  “植物所需的营养则是由营养液混合一定比例的水,沿着这些管道流向种植槽孔供应。”

  “光合作用则是每一层顶端的LED等模拟紫外线进行照射,确保每一片叶子都能被紫外线照片覆盖到。”

  “照射时长和强度一样也是智能控制系统进行控制。”

  “这样不管外界是从夏秋冬还是白天黑夜,整个植物工厂都会始终保持最适合植物生长的(得好好)环境。”

  “这些植物的产量远高于常规种植条件和技术下的产量父。”

  介绍到这里,彭康停顿了一下,看着众人啧啧称奇的环视着周围生长的植物,彭康说出了一个更大的惊喜。

  “这些植物,并不是常规品种,而是我们生物实验室进行了独特的基因培育的品种。”

  “目的就是让它们能承受住西北独特的环境。”

  “但是它们并不是转基因技术的产物,在基因信道控制技术的加持下,它们的原生基因被我们很好的保存了下来。”

  “这也就意味着,它们的产出,是完全纯天然无公害的。”

  说道这里,彭康在众目睽睽之下,从身旁的植物架上摘下来一个西红柿,简单擦了一下后就直接咬了一口吃了起来。

  “诸位领导和专家也可以尝尝,绝对没问题。”.

第二百七十八章 方案一:截断雅鲁藏布江

  看见彭康这么大胆的尝试起来,身后一群农业专家最先忍受不住诱惑。

  黄瓜、西红柿等能生吃的最先成为他们的目标。

  甚至其中一个专家看准一株生菜直接下手摘下几匹叶子就嚼了起来。

  看见他们都这样,其他人也好奇的尝试起来。

  二元老看中一个黄瓜也要伸手去摘,但是他刚伸手就被秘书拦住了:“领导,有其他人尝试就可以了吧?”

  二元老笑着拔开他的手:“在这里我都不放心,那在哪里还能放心?”

  说完就摘下来用手绢擦拭一番后就吃了起来。

  刚嚼没几口,二元老就赞不绝口:“不错,黄瓜味很足,你们呢?”

  说完他望向身后其他人。

  其他人也点点头,其中一个农业专家更是兴高采烈的说道:“好多年没吃到这么好吃的西红柿了。”

  “酸酸甜甜的,上次这个味道还是我年轻的时候下乡驻队大生产时期呢。”

  二元老点点头,吃完手里的一根小黄瓜后说道:“这就是你要开发大西北的理由?133”

  彭康点点头:“对,根据我们目前的技术,和这些优良的品种,完全可以改善我们的环境。”

  “这也是我们生命绿洲计划第一阶段的目标,改善我们自身的环境。”

  “如果这一步都做不到,那未来我们去了月球或者其他宜居星球,是完全做不到改善环境的。”

  二元老若有所思的点点头,然后又问道:“这些品种能在南方推广吗?”

  彭康笑着摇摇头:“可以,但是没必要。”

  “我们针对性的改造是耐旱耐寒和抗高温等等,对于实际产量,并没有任何提升。”

  “也就是说我们主要优化的是控制它们生长部分的基因信道,而不是产量的部分。”

  “在这里产量高是因为这个植物工厂独特的生长环境所导致的。”

  二元老又好奇的问道:“之前你们不是说不会进行基因改造吗?怎么现在也走上这条路了?”

  彭康指了指周围的植物笑道:“这是有区别的。”

  “之前我们提到的基因改造是指通过基因重新编译和排序,从而诞生出更加符合项目目标的个体或品种。”

  “这种基因改造的目的往往不是单纯的为了美好的未来,比如生物武器。”

  “但是我们的工作可以的避免了基因重新编译和排序,不是做不到,而是不想做。”

  “有所为有所不为,我们只是通过基因信道控制技术优化部分基因,让它们更好的为我们生存提供物资。”

  “下一阶段我们还想改造家禽,比如鸡鸭猪牛羊等等,也是为了让它们更抗病,口感更好。”

  “并不是为了改造出来一个猪猪侠替代我们的战士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它的最终归属还是厨房。”

  “在我们的设想里,未来的西北不仅仅是西北农场,还会是西北牧场。”

  听到彭康的解释,二元老点点头:“那我就放心了。”

  “走吧,去会议室吧。看了看了,吃了吃了,该干点正事了。”

  彭康点点头,带着众人走出实验室,来到一个巨大的会议室。

  走进会议室后,彭康就让星辰把整个华国的地图投影在了巨大的墙壁上。

  “按照我们的设想,想把西北改造成西北农场或者西北牧场,需要大量的水资源。”

  “这个大量,是千亿立方米起步,仅仅依靠地下水,是绝对不行的。”

  “如果真的大肆抽取地下水,那地下水抽干的一点,也是整个西北大范围下陷的一天。”

  “这就不是开发大西(accg)北,而是大西北的灾难了。”

  二元老点点头:“那说说你的方案。现在我身后这些专家还不知道情况呢。”

  彭康看了他们一眼后说道:“第一个方案,截断雅鲁藏布江。”

  彭康刚说完,二元老身后的一众专家就目瞪口呆。

  其中一个农业专家有些结巴的开口道:“彭总,你...你要这..这么干,印三哥不得和咱们拼命吗?”

  彭康笑着摇摇头:“其实并不会。”

  “雅鲁藏布江年均出境水量才一千七百亿立方米。这个是流出我国境内的水量。”

  “而汇入印三哥境内后的布拉马普特河流量为六千二百亿立方米左右。”

  “这个大概的占比也就四分之一不到。”

  “要知道布拉马普特河也只是最终汇入恒河的一部分。”

  “所以我们哪怕截断了这部分水资源,对他们来说影响也极为有限。”

  “相较而言,发源于喜马拉雅山脉西段南坡的巴吉勒提河和阿勒格嫩达河才是恒河的主要水源和上游源头。”

  “所以这些年我们在雅鲁藏布江新建大坝,他们有意见主要是因为担心水流波动,而不是我们断流,我说的没错吧?”

  说完这些彭康看向水利专家的阵营。

  这些专家们点点头:“对,彭总这方面说的没错。”

  “其核心还是我们控制水流后,对他们下游的农田可能造成不可控的风险,这是他们担心的重点。”

  “因为他们恒河流经的区域全是平原,他们的大坝又形同虚设。”

  “上游暴雨或者我们泄洪,都可能会引起他们大水漫过堤坝的情况。”

  “但是问题关键在于他们平原的地势和自身基建问题。”

  “如果不考虑国际影响、成本、技术等问题,单纯的从方案上来说,是可行的。”

  彭康点点头,然后放大了相关区域的地图后接着说道:“对,但是问题也不是没有。”

  “如果从雅鲁藏布江引流,直线距离超过2000公里。”

  “更要命的是,沿途基本都是海拔5000米以上的大山,这其中绝大部分都是永久冻土层。”

  “这是第一个问题,施工难度。不是做不到,而是难度太大。”

  “其次,这一路2000多公里,基本都是无人区。”

  “并不能像南水北调一样为沿途带来经济效益。”

  “所以要考虑的就是单纯的为了大西北,花费这么大的代价,是否值得。”

  “最后一个问题,就是哪怕把雅鲁藏布江截断,这上千亿立方米的水全引过来,也不够开发大西北所用的。”.

第二百七十九章 方案二:渤海海水引流

  听到彭康这么说,水利专家中有一人“腾”的以下就站了起来:“彭总,每年1700亿立方米都不够?”

  地质学家阵营中领头的老者点点头:“老李,你别激动,确实不够。”

  然后这个老者看向彭康:“我想彭总的野心不仅仅是大西北吧?”

  彭康点点头:“我们星辰科技的一贯风格就是要么不做,要么就做到位。~”

  “哪怕是解决眼前的问题,未来西疆地区的沙漠还是会有风沙侵蚀的危-害。”

  “所以我们想一并解决-了。”

  老者点点头,他从座位上站了起来,走到彭康的身边,指向地图上西北沙漠的一个地方说道:

  “这里是塔里木盆地,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

  “具体有多大呢,面积是40多万平方公里,海拔高度在800到1300米之间。”

  “这40多万平方公里是什么概念呢,我做个对比吧。”

  “全球最大的内陆湖泊:里海。面积38.6万平方公里,含水量7.6万立方千米,最深处1025米。”

  “这也就意味着,哪怕把里海的7.6万立方千米水量全填入塔里木盆地,都填不满。”

  “所以截断雅鲁藏布江的1700亿立方米的水,只能说是微不足道,撑死能保住大气水循环蒸发带来的损失。”

  彭康点点头:“对,但是这个方案有个好处,就是它是淡水,能免去我们海水淡化的成本。”

  “而且一旦雅鲁藏布江的水改道,途径的无人区未来未必不能发展成有人区。”

  “只是这会是一项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大工程。”

  “最重要的是,一旦雅鲁藏布江的水进入西北,整个西北就相当于彻底盘活了。”

  “水资源问题一解决,卡门涡街发电塔又解决了电力问题,那么这就意味着我国内陆的开发会迎来新的局面。”

  “新的城市建设带来的是全产业链的发展和强大的内需供求。”

  “同时可以大大缓解我国现在南方拥挤的局面,而且相当一部分落后产能可以转移过来。”

  一直沉默听着眼前众人说话的二元老此时开口说道:“这个方案我们了解了,说说你的第二个方案吧。”

  彭康点点头:“星辰,把方案二的路线标记出来。”

  “好的,主人。”

  随着星辰话音落下,众人看见一条红色的线出现在地图上

首节 上一节 163/27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