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控战舰探火星,你管这叫无人机 第265节

  “就好比我们黔省的光子计算机中心,把山体掏空就是用碎石机把巨大的石头打碎然后混合其他材料打造成地基的。”

  “我想在月球上也是一样的道理。”

  “月球上的月壤未必就一定稀松易碎,所以这种你们需要做大量的基础工作。”

  “而我们的广寒宫,可以为你们打下良好的基础。”

  “你们可以先准备一些探测设备和我们一起发射上去。”

  “等广寒宫建成,你们人在上去。”

  “一来是正式启用我们人类的第一个月球基地。”

  “二来你们完全可以在周围大范围的进行实地考察月壤性质。”

  “酸碱度,硬度等指标可不是小范围(了得的)的测试就可以确定的。”

  “等到月球上有专业设备和人才,完全可以进行实地勘测,我想这种情况下的考察结果更具权威性和可参考性。”

  “这样的话未来你们的基地想怎么建心里都有底。”

  “而且有广寒宫的存在,咱们的容错性更高。设备要真有什么问题,让人出发去修就行了。”

  “或者直接派个无人车或者机器人拖到基地检查,这样咱们损失更小。”

  “而且最重要的是咱们必须要建立返回站。”

  “这个返回站是广寒宫第一阶段完成后就要立刻开始的占。”

  “毕竟少量的科研人员或者宇航员咱们还能用登录器接回来。”

  “可未来的广寒宫至少是上百人的驻扎规模,那无论是人员调休还是紧急撤离,必须要有稳定可靠的返回站。”.

第四百二十八章 12月的发射任务和目标

  “所以无论你们的月球经济特区的构想有多么庞大和美好,返回站是第一步要建造的。”

  “为了抵抗太阳风暴带来的连锁效应,我们的返回站必须建设在月球地底。”

  “那种像地球上高耸入云的建造方式就是找死,太阳风暴可不像下雨那样有个雨伞遮挡就能防范的。”

  “你们的计划上报了吗?”

  听到彭康说完,沉默良久的周院士终于开口了。

  彭康点点头:“规划一出来就上报了,很多设备已经通过内部系统给各个子公司下订单了。”

  “行吧,那相关资料我们回去找上头要吧。”

  “刚好一起把一些手续办了。”

  周院士不再纠结进度的问题,开始关心起自己一方需要承担的研发任务:“那我们这边是不是也用星辰火箭发射?”

  彭康点头承认:“对,这样时效快性价比高。”

  “想必你们也清楚沥泉发动机的能力,有了它星辰火箭不用墨守成规的等待发射窗口。”

  “这样工程进度上自主性更强。”

  “嗯!”

  周院士低头沉思片刻后还是招招手,让随行人员递出了之前准备好的计划。

  “这是我们之前准备好的研发计划,但是在看了你们210广寒宫的演示后我原本不打算拿出来的,但是现在觉得有点必要。”

  “总得来说,我们准备了一系列的勘测计划。”

  “但是其中有些与你们的重叠了,你可以先看下,我说下我大概的思路。”

  彭康点点头接过资料,其他人员也把相同的资料发给星辰科技其他人员。

  “总的来说,我们准备了13种设备。”

  “荧光X射线分光计:可判定月球表面组成元素的种类和数量。”

  “伽马射线分光计:可确定铀等放射性元素在月球的分布情况。”

  “多频带成像仪:用于研究月球表面岩石的分布。”

  “光谱剖面仪:可详细分析出月球表面岩石的种类。”

  “地形照相机:用来拍摄高分辨率的月球表面立体图像。”

  “月球雷达测深器:探测月球表层以下2公里到5公里的构造。”

  “激光高度计:测量月球表面的地形,绘制高精度地图。”

  “月球磁力计:能够探测到比地球磁场强度的十万分之一还微弱的磁场,用于研究月球磁场的成因等。”

  “带电粒子频谱仪:通过捕捉月球周围的宇宙射线,研究月球上的火山活动。”

  “等离子观测装置:用于研究月球的等离子环境。”

  “高层大气等离子成像仪:该成像仪由两架望远镜和承载它们的万向架构成,可执行对地球的等离子层进行摄像等任务。”

  “甚长基线干涉测量电波源:借助“甚长基线干涉测量法”,追踪子卫星发射的电波,判断子卫星的确切轨道,研究月球表面重力场的分布。”

  “高清晰度影像拍摄系统:用于拍摄地球从月球的“地平线”升起的“地出”景观和月球表面的环形山。”

  “可以说除了中继卫星,我们能想到的情况全部都在计划内。”

  周院士讲到这里后停顿了下来看着彭康。

  彭康笑呵呵的接过了话语:“但是没想到我们天庭工程进行了这样的准备,所以很多设备要提前生产或者放弃?”

  周院士也不气恼,也笑着点点头。

  彭康站了起来,看了一眼会议室的所有人,然后说道:“你们可能知道,我们在今年12月申请了一次太空发射项目。”

  “但是为了什么,除了极少部分人外,并没有过多消息透露出来。”

  “但是我可以给你们介绍一下,毕竟这也不算是什么机密。”

  “这次发射,名义上是完善星辰科技的全球(accg)通讯系统,其实也没错。”

  “但是在这里面,会有几颗地月通讯中继卫星和我们星辰科技的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

  “中继通讯卫星的作用我就不说了,大家都懂,我重点说一下这颗月球探测卫星。”

  “它会携带以下设备:”

  “激光高度计,用于获取卫星下方,月表地形高度数据的任务。”

  “为月球表面三维影像获取的科学和应用目标提供修正参数。”

  “通过卫星上激光高度计,测量卫星到星下点月球表面的距离,再通过我们的系统将距离数据与卫星轨道参数、地月坐标关系进行综合数据处理,从而获取卫星星下点月表地形高度数据。”

  “X射线谱仪,用于探测月表不同元素或天然放射物质,并获得不同能段X射线的能谱。”

  “X射线谱仪由X射线谱仪探测器、太阳监测器和电控箱三部分构成。”

  “主探测器采用Si-PIN组成半导体探测器阵列,在1keV~60keV能区,实现对全月面成像观测,即得到X射线月貌图。”

  “γ射线谱仪,用于分析月球各区域的元素种类和富集情况。”

  “干涉成像光谱仪,利用高精度干涉技术,探测月球表面的元素和矿物。”

  “通过处理探测数据,绘制出各元素的全月球分布图,可以了解月球表面各元素的分布情况。”

  “至于微波探测仪系统、太阳高能粒子探测器、太阳风离子探测器则会直接安置在广寒宫。”

  “最后的CCD立体相机则是不用,因为嫦娥一号早在07年就已经发射,这方面的图像你们早就全部发给我们了。”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设备虽然和嫦娥一号有些重复,但是依赖于星辰科技强大的科技和工业实力,我们对相关设备进行了重构。”

  “虽然名字听起来一样,但是其核心已经完全不一样,观测和统计数据会更加精准。”

  “另外就是所有数据会全部回传到庐州总部,那里有只属于星辰科技的光子计算机进行数据汇总统计和数据模型建模。”

  “也就是说,如果发射任务顺利,在年前我们就会得到全新的月球数据。”

  “包括但不限于影像数据、矿物质分布数据、三维建模数据和X射线月貌图等。”

  “这些数据,就是明年年初正式开展广寒宫计划的依据。”.

第四百二十九章 3个月,36次发射任务

  “这个发射计划国家已经批准,现在相关设备已经在进行最后的测试。”

  “而你们也会拿到我们处理完的一手数据,为你们开展月球经济特区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所以你们现阶段的任务,是在今年完成你们第一阶段的设计目标。”

  “然后在明年上半年把你们第一阶段的成果,也就是设备准备好~。”

  “因为我们明年年初的广寒宫计划,会持续3个月,最迟6月份完成。-”

  “在此期间,星辰航天会有36次发射任务,预计将8000余吨的设备和物资送月球。”

  “等到发射阶段全部结束,就是广寒宫正式建造的开始。”

  “这时候我们就要开始建造返回站了,到时候你们的设备可以一起送上去。”

  彭康一口气说完了星辰科技12月份的规划和来年庞大的发射计划。

  特别是36次发射任务,堪称人类有史以来最密集最庞大最引人注目的航天活动。

  听到彭康缓缓讲述出星辰科技规划中庞大的蓝图,周院士及航天科工集团的其他人倒吸一口凉气。

  特别是周院士,哪怕他作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对比国家航天工程而言,星辰科技的航天工程在难度和规模上也是无与伦比的。

  在脑海里想了一会星辰科技的计划和自己的计划后,周院士发现了另一个问题:“彭总,恐怕远不止如此。”

  “设备问题都好说,哪怕发射失败了,损失的也钱而已。”

  “对咱们来说孙然可惜,但其实说到底也没什么。”

  “关键是宇航员,这可是大问题。”

  “很明显,如果一切顺利,广寒宫建成了,届时肯定是需要人去工作的。”

  “咱们宇航员可不行,也许在航天知识、身体素质上他们没得说。”

  “可你要说操作那些专业设备进行工作,他们可差得远了。”

  “但是想送人上去,除了要有人选,还得有宇航服。”

  “我们都知道宇宙射线是来自宇宙深处的高能粒子,它们在穿过大气层时会与大气分子发生碰撞,导致产生次级粒子并向下降低能量。”

  “而这些次级粒子的能量越高,其对生命体的危害就越大。”

  “可是在月球上并没有大气层的保护,甚至可以说已经到了地球磁场保护的边缘。”

  “这时候次级粒子的能量基本上到达了巅峰,一般的舱外宇航服根本起不到太大的防护作用。”

  “必须要研制全新的可以应对在月球表面工作的宇航服。”

  “甚至舱内工作服、锻炼服、休闲服、失重防护服等多种服装都要满足这个要求。”

  彭康听完周院士的发言,依旧一副笑呵呵的样子:“周院士,你知道为什么星辰航天是最后成立的吗?”

  “并且在这之前我们进行了一次融资?”

  没有等待他的回答,彭康自顾自的继续说道:“因为在此之前,我们进行了大量的科技铺垫。”

首节 上一节 265/27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