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控战舰探火星,你管这叫无人机 第267节

  倒不是说做不到,而是划不来。

  为了这么一个现在没有太大作用的计划,改变自己和星辰科技的计划,划不来。

  他要为自己负责,也要为星辰科技负责。

  如果说星辰科技的科技可以做到,又不会改变自己的计划,他不介意为部队去做,顺便挣钱。

  但林大校虽然说的简单,可是一细想这里面的学问可就多了去了。

  首先,这个所谓的母港,其实就是一个月球基地。

  而且为了保密至少都得是半潜式的基地。

  这可不是广寒宫那种用导弹精确控制炸个坑就能完事的。

  可以说地球上基地要有的功能,月球基地都得有,还得有过之而不无及。

  这首先就是耗时耗力的工程。

  在然后,这个所谓的空天战舰,虽然彭康也确实想造,但这是未来的目标,不是现在。

  2在动力、防护、武器和反重力等方面都没搞定的时候,他可不会接这个单子。

  “抱歉,要让你失望了。”

  “这不是现在可以做的项目。”

  “你们内部可以尽情规划完善,但是现在不适合启动这个项目。”

  见彭康依旧拒绝,林大校叹了口气后便换了话题:“行,我会回去回复。”

  “现在说说你们的广寒宫,部队内部对这个项目也很重视。”

  “这次来还有个事情就是上面让我找你打听打听,这个计划你们有多大把握实现,要用多久?”

  彭康笑了一下:“把握这个事是不存在的,这是我们必定要实现的一项工程。”

  “你可以向上面汇报,这是天庭工程的第一步,必须成功。”

  “关键就在多久这个问题上。”

  “第一期明年夏天之前完成,然后开始建造返回基地,预计也是半年。”

  “整个天庭计划预计全部完成是在2018年。”

  林大校点点头,和彭康打个招呼后就走出了办公室。

  彭康在办公室处理了一些系统上的工作后,再次回到了星辰未来实验室。

  当时间来到12月中旬,冬季的寒风开始在庐州盘旋。

  这天上午,彭康优哉游哉的走进总部办公室。

  “哟,都等在这里啊。”

  办公室里,周院士、李将军等一行人都已经早早的等在这里。

  看见彭康一手拿着包子一手拧着豆浆,李将军有些哭笑不得:“我的彭总啊,这么重要的事情,你还这么淡定?”

  彭康咬了一口包子:“不然呢?天大的事也得先吃饭。”

  周院士哈哈大笑:“彭总这是对星辰科技和星辰航天充满了信心啊。”

  航天部门的领导看了一眼手表:“彭总,你还有5分钟吃早餐。”

  彭康几口吃完包子喝完豆浆后便带着众人直奔机场而去。

  飞机上,李将军接过空姐递过来的茶后直接开口道:“彭总,这次发射如果成功的话,那广寒宫计划就正式开始?”

  李将军问话并没有顾及周围。

  主要是周围的人都有知情权。

  连彭康专机上的机组乘员都是部队为彭康精挑细选的,不会有问题。

  彭康点点头,随即就让范莺莺开始给众人发放广寒宫计划的项目书。

  “现在准备的差不多了,这次发射就是为建造计划进行最后的考察。”

  “主要就是我们要的导弹,部队准备的怎么样了?”

  见彭康问自己,李将军转头看向身旁的另一个身着便装的军人。

  军人笑着开口道:“已经制造出来了,当量经过精确的计算,在光子计算机上模拟的成果是附和预期。”

  “但是考虑到月壤的实际成分和坚硬程度,可能会有些误差,但是直径绝对控制在30厘米以内。”

  彭康点点头:“这点误差可以接受,其实小点都可以接受,就把大了。”

  “毕竟我们的地基是按照这个标准建的,要是太大了,就麻烦了。”

  “就得增加灌注设备和程序。”

  军人点点头,但还是自信满满的回到:“彭总你放心,我们进行过实弹模拟,绝对不会出错。”

  “而且这次的任务可是一级任务,所有人都是立下了军令状的。”

  李将军接过话头:“彭总,说实话,一开始我们看到你们的计划和订单,都吓了一跳啊。”

  彭康也有些无奈:“但这已经是最好的方式了。”

  “虽然太空中不会有常规的风暴,但是陨石和太阳风暴可不会少,一切都得以安全为前提。”

  “而且不瞒你们,未来的广寒宫,会加装大量激光防御系统。”

  “为了防备陨石袭击?”周院士试探性的问道。

  彭康点点头:“对,主要就是防备小型陨石的袭击。”

  “大型陨石我都不怕,毕竟咱们有的是方法解决,各种导弹都能用。”

  周院士闻言不由得反驳道:“一般的激光没用吧?”

  听到这里,李将军在内的几个军人都笑了起来,彭康也呵呵笑了起来:“当然,所以不210一般嘛。”

  听到彭康这么说,周院士也不问了。

  很快,飞机抵达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在这里,巨大的星辰1号已经矗立在发射架前做着最后的准备。

  彭康等人也走进发射中心,和发射负责人进行沟通。

  “主任,准备的怎么样了?”

  走进指挥中心,彭康直接开口问道。

  发射中心主任自信一笑:“放心吧,所有准备工作都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毕竟相比第一次,这次我们已经有了些经验。”

  “不像第一次那么茫然了。”

  周院士也认识主任:“这次任务非同以往,出不得一点差错啊。”

  主任也笑了起来:“周总师,咱们航天发射任务哪次不是非同以往,放心吧。”

  ...

  第二天,老天非常给面子。

  虽然天气很冷,风速也到了7级,但是天气很好。

  上午11点过后,阳光直接照耀住了整个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中午13:32分,在众人期盼的目光中,星辰1号直奔苍穹而去。

  就在众人欢呼雀跃之时,一则与此相关的新闻也正式被报道了出来.

第四百三十二章 阿美莉卡财团们着急了

  中午1点半,仿佛是经过精心计算过的一般,正常的新闻节目在这个时刻准点结束。

  随之而来的,则是一个专题报道。

  有心关注的媒体和个人,一开始都以为是央台给星辰科技面子,为了一次发射做一个专题报道。

  尽管他们在新闻刚开始的直播画面中看见了星辰1号腾空而起的画面和指挥室的彭康,但也不以为然。

  可是当发射画面被切掉,正式播放星辰科技的广寒宫计划宣传片时,他们才意识到这个专题报道不简单。

  随着宣传片播放完,央台主持人不着痕迹的看了一眼提词器后看向请来的嘉宾:

  “请问李院士,您等于星辰科技这次的广寒宫计划有什么看法?”

  “在这其中有哪些难点是需要克服的?”

  在一旁被邀请来的李院士笑了一下:“这次星辰科技广寒宫计划成败的关键就看这次发射。”

  “准确的说,是看这次能否顺利入轨。”

  “因为这次星辰科技发射的卫星里包含了他们的探月卫星。”

  “虽然我们国家也有嫦娥一号,但是这毕竟是10年前的产物。”

  “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相对于星辰科技现在制造的卫星来说都有相当大的劣势。”

  主持点点头,然后导播立刻根据剧本把画面切换到了嫦娥一号的介绍上。

  短短几分介绍完后李院士接着开始科普:

  “从刚才的科普我们可以看出,激光高度计和CCD立体相机是不用更新的。”

  “因为这种数据基本上不会变,而且我们国家在一直不停的对月球进行观测。”

  “但是X射线谱仪、γ射线谱仪、干涉成像光谱仪肯定是要进行升级。”

  “因为广寒宫计划的前提就是对月球南极乃至整个月球进行精确的测绘。”

  “在结合星辰科技独有的光子计算机进行全方位的数据建模和验证,为广寒宫计划提供充实的数据支撑¨ˇ 。”

  主持人听完后点点头:“感谢李院士的解答。”

  “那么请问刘教授,根据您对卫星和火箭方面的研究,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我们会在多久之后收到来自月球的数据?”

  刘教授整理了一下手里的资料后笑着摇头:“说实话,我不知道。”

  “众所周知,当年我们的嫦娥一号是先有长征3号甲型运载火箭送入环绕地球运行一周半的16小时的地球轨道。”

  “在运行多圈后经过轨道机动进入运行周期24小时的轨道。”

  “然后再次进行轨道机动进入运行周期48小时的轨道。”

  “在此过程中逐渐抬高轨道高度,最后离开地球轨道进入本月轨道并飞往月球。”

  “并且在经过飞行110多个小时后抵达近月点。”

  “最后经过3次减速机动后进入200千米圆轨道。”

  “所以由此我们可以计算出飞行时间大概是11-14天。”

  “但是我刚才之所以说不知道是因为在脱离地球轨道之前,星辰科技的探月卫星和嫦娥一号的路线一样。”

  “也就是说同样要经过3次变轨抬高轨道高度离开地球。”

首节 上一节 267/27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