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在市里工作这么久,从来没见过人家,但听说跟他离得还挺近,那房价可不低,前两年起码得两万呢。
不过有富的,就有穷的,村里大多数还是普通人家,手里有点积蓄,也不敢随便乱花那种。
但由于县里人口比较少,他们村镇的人平日里生活状态还是很好的,清静舒适,生活节奏不快,在县城住着也很安逸。
要知道他们整个县占地两千多平方公里呢,但总人口才三十万出头,和北亰差不多的面积,人口还不如人家的零头,由此可见一斑。
虽然面积不小,但人均的耕种面积并不多。
好比尚磊家这样的三口之家,水田每人只有九分地,旱地每人两亩半,剩下的更多是山地。
他们这边的山地有的种茶,有的可以种果树。
尚磊家的山头就是种果树的那种。
果树这个东西,没接触过的人,大部分以为很轻松,觉得在山上种好树后,等着挂果成熟,直接收了就能卖钱。
事实上哪有这么简单。
种果树要比单纯种地累得多,要除草、施肥、打药、修剪、灌溉……一年到头基本没有闲的时候。
尚磊刚上大学的时候,家里种过两年果树。
他是在北方读的大学,回家一趟不容易,也帮不上家里什么忙。
最后就是导致父母两人根本忙不过来,母亲的腰腿就是那个时候被累坏的。
“磊磊,怎么这个时候打电话,今天不用上班吗?”
从县城乘坐出租车,到了村口,尚磊给老妈打了个语音电话,这个时候是下午两点。
上午十点从市里往回赶,顺风车到县城,再转出租车,一共花费四个小时才到家。
山里的公路弯多路窄,一般出租车不愿意走,尚磊每次回来要是找不到黑车,就得额外加钱才能顺利回家。
“妈,我在村口呢,你快出来接我。”尚磊语气中带着笑意。
“啊?你在村口?你这孩子,回家也不提前跟家里说一声!”
尚磊妈妈责怪一声,但语气也明显带着浓浓的喜悦,还冲旁边说:“磊磊回来了,我还以为他得过两天回来呢,没想到这都到村口了。”
说完,又对着电话讲:“你先等着,我跟你爸刚来山上,马上过去接你……”
这估计是去喂猪了。
尚磊应了句,挂断电话后,瞪着好奇的眼睛在村口四处张望。
上次回家还是过年的时候,现在回来都入夏了。
这个季节,是山里最好的时候,不仅风景好,到处有可口的野果,气候也最是宜人。
尚磊所在的村子叫白云沟,从高处、远处往这边看,常年云雾缭绕,以前还有座云雾寺。
站在村口的关帝庙外,远远地向村里看过去,村外是条静静流淌的大河,一条干净宽敞的公路从尚磊脚下蜿蜒曲折的延伸到大河边,连接着一座石桥跨过大河直通村里。
过了石桥,河岸越往上越高,先是个大陡坡,坡上是一排排整齐的民房,民房之间古树参差,有人在小巷子进出,也有人在大树下闲坐。
河边的路上有一群肚子吃得鼓胀的水牛,悠闲的沿着河踱步。
再远处便是一座座苍青色山脉,绵延耸立,一眼看不到边。
正在这时,坡上传来一连串的摩托车鸣笛声,紧跟着一个摩托三轮车从坡上杀了过来,蛮横的闯进了尚磊的视野。
一个浓眉大眼的中年男子,驾着摩托三轮驶到桥上,远远地就冲尚磊挤眉弄眼,后方坐着的胖乎乎的妇人也冲他挥起手来。
尚磊见此先是挥手笑着回应,之后看到老爸那嘚瑟的模样,又忍不住皱眉嘀咕:“我真服了,老尚这嘚瑟的,上次是没摔疼你吗?小心给你翻河里去!”
第23章 到家就摸鱼
不知道是不是家里只有尚磊这一个孩子的缘故,尚磊的爸爸尚国立和妈妈张素芬都有童心未泯的一面。
尤其在面对儿子的时候。
不过嘛,尚磊和父亲也就这两年关系稳定缓和不少,以前隔三差五就会闹得很僵。
在家不能待时间长了,超过一周就要闹一次大的。
没办法,中国传统的父子关系大多就是这样。
另外呢,尚国立不仅大男子主义,封建大家长思想,还经常和尚磊妈妈干仗。
尚国立是粗枝大叶的性格,但很喜欢打麻将,这性格自然是输多赢少,虽然他始终没胆子玩大的,但受不了媳妇唠叨,急了就骂,骂不过又喜欢动手。
尚磊大多会站在妈妈这边。
上大学后,有次寒暑假两人又为琐事干仗,尚磊气不过直接连着两年没回家。
从那之后,尚国立的脾气就收敛很多。
而且随着他年纪渐长,尚磊毕业之后,又是这样的工作性质,一年里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老尚见到儿子高兴还来不及,可不敢再摆封建大家长的做派了。
这家里本来就三个人,这日子再不好好过,不仅村里乡亲笑话,自己也不好受啊。
“啊哟哟,好久不见,小伙子变帅了嘛!”
尚国立开着摩托三轮杀过来,上来就笑得见眉不见眼的冲儿子调侃。
“磊磊比过年回来的时候白了,也精神了。”张素芬从车斗跨下来。
尚磊急忙过去扶住:“妈你别下来了,我提上行礼咱们直接回家呗。”
看到尚磊身后大包小包的行礼,尚国立疑惑:“怎么这次回来带了这么多东西?”
“冬天的厚衣服和厚棉被呗。”
尚磊随口解释一句:“另外还有点吃的。”
“啊?吃的?什么吃的?”
尚国立是个老馋猫,一听到有吃的东西,赶紧下来提行礼。
张素芬倒是不关心吃的,问道:“磊磊这次回来住几天?”
“住个三四天吧,今年形势不太好,公司不像以前那么忙了,以后我尽量多回来。”
尚磊没有一上来就告诉爸妈自己离职了,先换个说法,给他们打个预防针再说。
尚国立一听这个,对吃的的心思也淡了,很惊喜的道:“能多回家那很好啊,今年你也买个车吧,回来方便。”
说着,跟尚磊一起把行李搬到三轮车上。
张素芬也说:“前两天卖猪,你姐夫说帮你看了几辆,现在车很便宜的,咱们家没办法一下子把房子买了,但是买辆车还是没问题的。
以后谈了女朋友,想去哪里玩,接上人就走了。
搞个对象也方便。”
“……”
尚磊刚上车,听到老妈的话,心说果然,这一回来,三句话不离这个。
“好,行,没问题。”
尚磊随口敷衍过去。
这种事不能顶回去,态度一定要积极,不然面对的是两人的夹击,那可有他受得了。
刚从市里回来,尚磊还想好好清净一下,好好休息两天呢,可不能主动找事。
应了一声后,尚磊转移话题道:“爸,你胳膊怎么样?”
“没什么事了,就是阴天下雨还是会憋胀,不舒服,别的除了不能干重活,也能用力使劲了,这不给你提个行李,轻轻松松?”
“那你后边什么打算,听说你们要在家养鸡养鸭,现在这都入夏了,过了孵小鸡苗小鸭苗卖的时候了吧?”
尚国立拧开摩托三轮车,掉过头一边往村里赶,一边头也不回的说道:“现在科技这么发达,过了季节又怎样?你想要,人家就有卖的。
你好好上班就行,不用管家里。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
养猪不赚钱,养鸡养鸭说不定就大赚了,东边不亮西边亮嘛。”
尚磊一听就知道完犊子了,这是铁了心要养了。
老尚这人喜欢用自己认可的歪理来指导实际,听起来一套一套的,等真遇到事了,就不吱声了。
一路上,一家三口说着话,回到村里。
白云沟从村口到村里,得有差不多两公里呢。
之所以这么远,那自然是耕地比较零散的缘故,另外还有一条大河隔断,所以从六十年代兴修水利的时候,村口就是这么远了。
村口连通的那条大路,以前七拐八绕的,去县里只能从别的村里绕。
现在村村通完成后,可以路过镇上,直通县里。
“哈,是磊子回来了啊,磊子这一走就是半年不回来,国立赶紧杀头猪吧。”
过了石桥,到了村头,就有村民开玩笑。
“杀,一头猪而已,晚上过来吃肉。”尚国立笑呵呵的道。
停下来闲侃两句,一家三口就往家赶。
尚磊家就在坡上的东北角,过了石桥后,上坡见到宽敞平坦的石板路后直接右拐,一路向东,走到尽头处,顺着路再向左拐。
最外边的那个就是他家了。
村里是在前几年重新修的路,村外是水泥路,村里的路则是用青石铺成的,现在这年头什么机器都有,山里笨重的青石也能打磨的光滑平整,犹如一块块方砖一样。
在路上铺好后,用水泥把缝隙抹住。
不仅平坦结实,使用年限长,还比水泥路美观、透气性更好。
这条石板路向东走到尽头处后,村外的稻田就映入眼帘。
尚磊看到熟悉的场景,直接让老尚放缓速度,自己从车斗跳下来。
稻田里的水稻绿油油的一片,尚磊没走几步远,田边草丛里藏着的青蛙就扑通扑通往稻田里跳。
青石路的两侧各有一条小水沟,是山上的溪水,分成两道细小的水流被引下来,给稻田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老尚把摩托三轮停到家门口,往后一看,尚磊已经脱了鞋袜,挽着裤腿,跳进水沟摸了两条鱼丢上来。
一边逮鱼,还一边兴奋的鬼喊乱叫。
老尚顿时皱眉:“鬼娃子,玩心还是这么大,都多大了,该娶媳妇的年纪了。”
张素芬道:“磊磊一年到头在市里工作,没什么休息的时候,回家摸两条鱼怎么了?”
“唉,我就是那么一说,也是为他成家的事发愁。”
尚国立摇摇头,把摩托三轮开进家里,继续说道:“过年的时候,蕊蕊说给他介绍县里的对象,结果人家姑娘知道磊磊这个工作情况,连见都不愿意见。”
蕊蕊就是尚磊的表姐田蕊。
年初要给尚磊介绍个对象,但最后不了了之。
谈恋爱嘛,不管男女,要的就是个陪伴。
尚磊这,一周两天的休息时间是跟别人错开的,还天天加班熬夜到凌晨,上午的半天也在睡觉、补觉,这拿什么跟女生谈恋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