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葫芦农场 第18节

  其实也难怪尚磊他们公司很多人怨气大,都是年轻的男女,现在钱不让挣了,还影响员工恋爱,这能不惹众怒嘛。

  更重要的是,公司的男女之间,由于经常熬夜,很难注意形象。

  都见过对方最丑的样子,内部消化也做不到,基本都是互相看不上眼。

  这就完犊子了。

  “唉,是啊,不过磊磊说了,后边不那么忙了,回来的时候就多了,这比以前就好多了啊,有时间搞对象了。”张素芬道。

  尚国立笑着点头:“所以说,要给他赶紧弄辆车,这臭小子没心没肺的,一点也不想不找对象以后日子怎么过……

  明天喊蕊蕊过来吃饭,等蕊蕊来了再劝他,咱们就不要出头了,继续当咱们的老好人。”

  尚磊这时候摸鱼摸得很兴奋,他很享受光着脚在水沟里淌水的那种清凉舒适的快感,完全不知道刚回来就被老爸老妈安排的明明白白了。

第24章 进山摘果

  “磊磊,不要在那儿逮鱼了,赶紧去家里换身衣服,待会儿去山里摘葚子,晚了你就吃不到了。”

  “啊?去山上摘葚子?走走走!”

  尚磊一听这话,直接把抓到手里甩动着身子的嘎嘎叫的黄颡鱼丢回水沟里,一下跳上石板路。

  葚子,也就是他们这边对桑葚的称呼。

  还记得他小的时候每到五一放假,就跟村里的小伙伴满山遍野的摘桑葚吃。

  后来到县城上初中后,到现在十几年过去,期间一次也没再吃过。

  外面的桑葚他有时候也会买,那些商品桑葚虽然看着粒粒饱满,颜色喜人,但味道却都不是小时候那个味道。

  “妈,除了葚子,山上这时候还有山抛子没?”

  尚磊提上两条个头稍大的鲤鱼,把剩下的几条小的踢回水沟,就冲张素芬问道。

  张素芬走过来把儿子的鞋袜拿上,笑道:“当然有了,就是不好找,前阵子,山抛子多的时候,咱们村里的熊孩子们天天让家长带着去山上摘,那些小娃娃比你小时候还贪嘴,都是一箩筐一箩筐的往下摘。”

  “他们不摘葚子?”尚磊好奇的问。

  “也摘,摘得少,葚子虽然好吃,就是吃完手上和嘴上黑乎乎,好多小娃子嫌麻烦,还是山抛子好,摘回去洗干净,能一边吃一边耍手机。”

  张素芬笑着道。

  “好家伙,原来是为了能手上干净的玩手机啊。”尚磊无语。

  娘俩走回家的时候,尚国立已经跟外甥女通上电话了,尚磊刚走进家门,老尚就把镜头转向他:“蕊蕊你看他,回来后连家还没进,就跳水沟里摸鱼去了。”

  紧跟着田蕊的声音响起:“尚磊你行啊,在外头这么多年,这逮鱼技术还没落下!”

  “那必须的啊,国家认证一级摸鱼大师你当是闹着玩的。”

  尚磊嘿嘿笑着,把两条鱼随手丢到院里洗菜池旁的水盆里,凑到老尚的手机跟前冲表姐道:“曦曦呢?怎么不在旁边,今天不是星期六吗?”

  “跟着你姐夫出去钓鱼了,城外河边挺多小孩子跟着家长野餐,我也是刚刚才溜回家的。”田蕊撇撇嘴。

  “好吧,看来我今天摸的鱼派不上用场了。”

  尚磊笑道:“明天你们过来吧,让姐夫把钓的鱼带上。”

  尚磊的姐夫是个钓鱼佬,而且是技术很强的那种,一钓就是大鱼,很少有空军的时候。

  “行,你姐夫前两天钓的乌棒还有几条大的呢,明天带过去咱们做酸菜鱼。”

  田蕊笑着说完,又盯着尚磊问道:“你啊,一走就是半年看不到人,这次回来住几天?”

  尚磊知道,只要是在乎自己的家人,都很关心这一点,想让自己多在家里待几天。

  于是连忙把近期的情况跟表姐仔细说了一遍。

  田蕊听完后,也跟尚磊爸妈一样,觉得很惊喜。

  因为一家人觉得尚磊现在赚钱是次要的,找到对象尽快结婚才是大事。

  尚磊以后不用像之前那么忙了,自然就有闲暇时间来把终身大事安排上了。

  尚磊还没察觉到家人的这一层意思。

  他之前就不太急着结婚,现在有了司农传承和养灵葫芦就更不着急了。

  或者说更有耐心来找一个合适的另一半。

  毕竟结婚这个事情,它是个锦上添花的事。

  如果因为急着结婚,而导致婚后生活一团糟,还要让整个家庭跟着遭罪,那这样还不如一个人的好。

  和表姐通电话的同时,尚磊把衣服换了,脚也洗干净,换上家里舒服的老布鞋,就准备上山。

  一家三口出了门,老尚挂断视频通话,把儿子提的筐子抢过来自己背上。

  尚磊见状就把老妈的那个抢过来,自己一个人背着竹筐,另外还扛着一根带铁钩的长竹竿。

  张素芬笑道:“你们父子俩,今天倒是表现好。”

  “妈你这话说的,我什么时候表现不好?”

  尚磊话落,老妈的电话响起来,是尚磊姑姑尚军丽打过来的。

  知道尚磊回来了,表姐一家明天也要过来,尚磊妈妈怎么可能不跟小姑子说一声。

  视频电话接通后,又是一通热聊。

  尚磊一家三口打着电话,也沿着青石板路走到村子的尽头,前面是没了青石路,成了弯弯曲曲的土埂。

  跨过土埂,最先看到的是一口大池塘,大概能有三亩多,这在南方的乡下也不算小了。

  这口大池塘是尚磊堂叔家的,不过尚磊回来的次数太少,没怎么吃过堂叔家的鱼。

  现在从旁边路过,往里面一瞧,里面的大鱼相当多。

  尚磊不由得惊讶:“我嘞个去,堂叔家的草鱼都长这么大了嘛,这是多久没清塘了?”

  尚国立道:“谁知道多久没清了,你堂叔在外出车,半个月回来一次,哪有时间管哟?年初的时候倒是说卖来着,不过那收鱼的出价不行,一斤才给七块多钱……

  说什么咱们这个地方太偏,路太难走,跟那些收猪的一个德性。”

  张素芬也说道:“所以才说嘛,还是养鸡养鸭省心,鸡放到山上,除了冬天要管,别的时候不怎么用喂吃的,鸭子也能每天放出去,咱们这里的稻田还有河里,它们能吃的东西多了去了。

  这在现在叫做原生态的土鸡、土鸭,不仅能卖肉,还能卖鸡蛋、鸭蛋。

  一个电话,人家抢着来收,可不会嫌弃路远地方偏。”

  尚磊听完没吭声,不忍心打击父母的积极性。

  一路沿着土埂走着,渐渐到山脚,树林也从稀疏到茂密,随着山势从低到高,层叠而上,一直覆盖住莽莽群山,盖上厚厚的一层青翠。

  初夏的山里,正是热闹的时候,仔细听,远处村边的蛙声一片,稍近处的水鸟在释放颤抖的电音,到山脚又有山鸟婉转悦耳的鸣叫。

  这时候山里的鸣虫还不太多,但野鸡、野兔已经随处可见,尚磊一家三口刚往山上走,脚边还有不知名的鸟雀冲天而起。

  尚磊呼吸着山间的清新空气,视线一直在四下扫动,这是他从小长大的地方,然而久居城市,现在回来心里居然还有点的浓浓新鲜感。

  仿佛小时候第一次进山的感觉,对一切东西都充满了新奇。

  “喏,那就是桑树林,看到没,树底下还有刺猬呢。”

  走到山腰位置,尚国立指着前方的地势变缓的一处树林,树上挂满了紫的红的桑葚,树下还有拖家带口的几只刺猬,拱着小鼻子在枯叶里捡桑葚吃。

  “这桑树现在都长这么大了吗?”尚磊张大嘴巴,十多年没来摘过桑葚了,没想到桑树都长得比他还粗了。

  “那肯定的呗,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些桑树都多少年了,是村里当时特意留下来的。”

  尚国立把筐子放下来:“开始摘吧,摘够了葚子,咱们再去找山抛子,到时候一路找到咱们家猪圈那边,你挑只鸡下山,明天咱们杀了吃。”

第25章 被小孩哥抢先

  养猪场那边现在也养着鸡,只是不多,几只而已。

  这些鸡也不指望它们多下蛋,就是为了逢年过节的时候,桌上能有个菜。

  听到要杀鸡,尚磊‘啊’了一声,“爸你这一说杀鸡,我忽然想起来带回来的东溪烧鸡还没拿出来呢,别给闷坏了。”

  东溪烧鸡,是当地有名的特色烧鸡,用的竹林、茶山上饲养的土鸡,以瘦肉多汁、肉质鲜美闻名。

  尚磊上大学的时候,每次上火车前都要来一只。

  现在也是每次回家必带。

  “哎呀,你就放心吧,我早就拿出来放冰箱了,你都说在行礼里头放了吃的,我还能不扒开看看?”

  尚国立一脸乐呵的道。

  老尚是个浓眉大眼,身材魁梧的汉子,但一说到吃的时候,不知道怎么回事就显得很猥琐,像是个不着调的老猴子一样。

  但事实上,老尚在对吃的上,并没有表现出来的这么不堪,碰到好东西他都会给家里留着,他就是嘴里闲不住,就喜欢嚼点东西。

  这是毛病。

  说完,不等尚磊答话,尚国立便一把拿过来他手里的长竹竿,向上一伸一拉,一根结满了桑葚的树枝就被勾了下来,垂落在三人面前。

  “来,看这个枝子上的葚子,长得多好,你们娘俩摘吧!”

  尚磊妈妈见状没好气的拿白眼瞪他:“你着什么急啊,干什么事都跟催命一样,我们还没往筐子里垫东西呢……”

  用竹筐摘桑葚,当然要提前摘一些树叶,放到筐子里面垫好了,不然这桑葚一旦稍微有点挤压,就会流出紫的、黑的汁液,沾的到处都是,很难洗干净。

  “没事的妈,先不急着垫,我们先现摘现吃嘛。”

  尚磊说着,不管三七二十一,抓住面前树枝子,学着小时候的吃法,对着上面熟透的桑葚张口就咬。

  一口下去,五六颗桑葚进嘴。

  紫黑色的是熟透了的桑葚,表皮已经变软,咬下去满口甘甜清香。

  发红的,还没变黑的桑葚呢,就是还没熟透的,带着点酸口,酸酸甜甜,是不一样的滋味。

  尚磊一口下去,有熟透的,也有没熟透的,两种不同的滋味在嘴里交织着,儿时的记忆也开始在脑海翻滚,让他享受的眯起眼睛。

  “嘶,好吃啊,就是这个味儿!”

  他这模样直接把老妈逗笑了:“这么爱吃,回市里的时候再来山上摘点,给你们同事朋友也都尝尝咱们山里的葚子……”

  “咦,对啊,还是我妈的主意好,回去的时候,我摘一筐带上。”

  尚磊闻言眼睛一亮,咧嘴笑起来,露出已经染黑的嘴巴、牙齿。

  房东李强一家对他照顾颇多。

  正好这次回去给他们带一些。

  同时摘下来几粒熟透的桑葚喂到老妈嘴边。

  张素芬立时笑眯眯的吃下:“诶,真是妈的好儿子。”

  尚国立看到这一幕忍不住酸溜溜的嘀咕:“多大的人了,也不怕人家看到说你妈妈仔。”

  妈妈仔就是当地方言里‘妈宝男’的意思。

  嘴上嘀咕着,手上却老老实实地开始给筐子里铺树叶。

  老尚虽说粗枝大叶了点,但毕竟在山里生活这么久,那对山里的事也是有经验的。

首节 上一节 18/29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