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看她从小就对你不错,但她近年来是个什么性格,你也是知道的。
你要是想多给你堂叔算钱,别往多了说了。
就多出一块钱,按照八块钱一斤来算吧。
她那人肯定也要在私底下嘀咕,说磊子肯给咱们按八块钱一斤的价格算钱,他卖的价格肯定比这贵得多。
这样的事,出好心,人家不一定记你的好,还得猜疑你。
毕竟涉及到钱了,不能太仁义。”
张素芬也严肃的点头道:“你爸说得对。”
尚磊看到两人是这样的反应,顿时轻呼了一口气,露出笑容:
“行,这我就放心了。”
“嗯?什么意思,你小子还试探你爸呢?”
尚国立一看他这个表情,顿时气得眉毛都立起来了。
“什么叫试探,我不是想着你跟堂叔关系好嘛,听说小时候堂叔被人欺负,你腰里塞着斧头就去了。”
尚磊翻翻眼皮,反驳道。
他确实是有这个担心的。
当然,也不能说他年纪轻轻的,脏心思多。
主要还是堂婶那个人,近年来确实比较难评。
就算没有在山里遇见大爷爷那个情况,他之前也从一些日常琐碎中看出来这个堂婶的变化了。
以前他小时候,这个堂婶确实不错。
对他很好。
现在嘛,属于好吃懒做的典型。
听说是仗着生了两个儿子……
大爷爷和大奶奶得哄着她,把她当全家功臣。
这都什么年代了,真是……
“唉,那都是过去的事了,现在除了真正的自家人,谁还愿意去给别人拼命啊!现在的人都看重金钱利益!”
尚国立摇头叹道。
正说着,门外一颗湿漉漉的狗头钻了进来,背着耳朵,哼哼唧唧的冲尚磊撒娇。
尚国立哼的一声笑了:“你养的这狗厉害得很,你不在家的时候,天天压着我那条小面包揍。
每次喂它们吃的,抢的也最快。
而且非要它自己吃完了,才肯让面包过来吃。”
张素芬也笑着说:“它吃得多,也更壮实,天天跑来跑去,看不出累,我们去山上喂猪,它也跟着跑。
把它抱到三轮上,它也不愿意,一定要自己下来跑着。
从家里到山上,能跑两个来回呢。”
“是吧,这狗就是精力旺盛,身上有使不完的劲。”
尚磊站起身来,把越发圆滚滚的小狗子用脚推了出去:“出去,不许进来。”
外面下着雨呢,这狗刚撒完欢回来。
刚才他下车的时候就激动地往他身上扑,给他裤子都弄的全是泥。
“算了,我还是出去溜溜它吧!”
尚磊看了眼外面,雨没有刚回来的时候那么大了,就拿上伞准备出门。
正好去山上看看刚下蛋的黄缘龟。
他要出门,尚国立也跟了出来:“我去看看你堂叔鱼塘剩下的鱼。”
在他看来,那些鱼儿子拉出去一批,转手一卖,就能多赚六万多块钱呢,老尚自然一下子上心起来。
当即就举着伞,跟在尚磊后面。
到了鱼塘的时候,又问尚磊:“磊子,你看这鱼要不再喂点饲料吧?到下次卖的时候,也能给它们增点重。”
“不用的爸,人家看重的就是这种野生色的鱼,你要是喂上饲料,拉的鱼屎颜色都不一样,一眼就能看出来的。”
尚磊回头摆摆手:“我每天割点草过来喂一下就行,你不用操心这些了。”
然后带着在雨里狂奔不停的大力往养猪场的方向走去。
“这臭小子!”
尚国立摇头笑笑,看向鱼塘里那一条条大草鱼,顿时心里美滋滋的。
我儿子真厉害,卖一批鱼,能比别人多赚六万块钱。
他这么想,是默认堂弟这些鱼能卖两万多块钱了。
其实他哪里知道,就凭堂弟的这口鱼塘,就算按照八块钱一斤的价钱卖鱼,也卖不到两万块钱的。
还是尚磊后面用灵气饲料把鱼的重量催了上来。
每条鱼都达到了十斤以上。
又有【地脉归元】起作用,让鱼塘里面的含氧量也逐步增多,不会有缺氧的状况出现,才把鱼的数量和重量全都养上来的。
这些状况尚国立不了解。
按照尚磊自己算的话,他最多给堂叔分一万五千块,就已经很多了。
再给多了,就像老尚说的那样,给多人家也不会觉得你大方坦荡,反而觉得你自己赚了更多。
“雨季来了,连绵的阴雨天啊,就算烤鱼店再火爆,生意也会受到影响的。”
尚磊遛着狗,心里也在计算。
雨天客流量锐减,给孙立攀他们送了一周的鱼量,这次估计能用半个多月,甚至更久。
“这样也好,堂叔那口鱼塘里,还有很多快长起来的亚成鱼。
下一批卖的时候,就卖它们了。”
说是亚成鱼,其实也达到了五斤以上。
这都是尚磊为了打掩护,提前用灵气水草催起来的鱼苗。
也就是尚国立看到的那些鱼。
要不然,就堂叔之前那些鱼,还不够孙立攀他们六个店铺三天的用量呢。
实在供应不上。
只能借着掩护,自己疯狂往里边放鱼了。
至于堂叔的卖鱼钱也不急。
等什么时候,自己另外三口鱼塘的鱼长起来了,开始卖的时候再给。
不然,他这隔三差五卖鱼,每次算钱也麻烦。
还是最后一次性把一万五给清就行了。
农村人对于自家养的东西,种的粮食,向来是比较上心的,只要知道了当年的价钱,心里都会估算个大概数目。
要不然尚磊当时去堂叔家的时候,堂叔也不会说才七块钱一斤,费力气折腾那个干嘛。
他开大车虽然不如前些年赚得多,但每个月也有一万多的。
而这些鱼,养一年多才能长到这么大。
虽说喂饲料、喂玉米能长得更快一点,但眼下这个价钱,实在不值得再在鱼塘里投入更多了。
这才丢到一旁不管。
想着鱼的事,尚磊也没有立即往山上走,而是带着大力把三口鱼塘逛了个遍。
现在最西边观音庙那个四亩大的鱼塘,是把大黄狗拴在了那里看守。
尚国立给它放了个大水缸横倒在这里,在下面用砖块垫高,当做狗窝,下雨天能够避雨。
这狗还是那副样子,把尚磊当做陌生人。
尚磊也不理会它,借着下雨天在鱼塘里连着施了好几个小灵雨术。
雨天会限制藻类的生长,雨后藻类更是会大批死亡。
但没关系,尚磊不太在意藻类,而是想借着雨天的遮掩,催生鱼塘里面的水草。
他养的草鱼、鲤鱼,吃起水草来,跟一只只小猪仔一样。
下雨天这么好的机会,正是给它们提供充足食物,让它们快速成长的好时候。
“接下来我该往自家的稻田里放点鱼了。”
“到时候我那些鲤鱼就能当成稻花鱼来卖了。”
这次在市里,尚磊也是在各家饭店里调查了一番的。
然后就发现,虽然鲤鱼不受欢迎,但更多还是噱头不行。
只要鱼肉好吃,是不是鲤鱼没关系,刺多也没关系,换个吸引人的噱头就行了。
李强就跟他说,既然咱们本地人不喜欢吃鲤鱼了,还非要用鲤鱼的称呼来卖干啥?
换个说法不就行了?
于是尚磊就一下子联想到了稻花鱼。
举着伞来到自家稻田,不仅青蛙成群,尚磊甚至看到了一只草龟在沟里,大力冲过去后,被吓得缩起脑袋装死。
“不错不错,还有野生草龟,看来是【地脉归元】初见成效了啊。”
“到时候放进去鱼,肯定能养得更好。”
“稻花鱼啊稻花鱼,说起来好多年没人养这东西了,没想到以前被人嫌弃的东西,我有一天会重新捡起来。”
说起稻花鱼这东西,他们这边以前没有在稻田养鱼的习惯。
最开始还是从电视上学来的。
央视的致富经栏目播过一期。
说是鱼吃稻花长大的,肉质鲜美,鱼腥味很淡,还有淡淡的稻花香,这种鱼在市面上价格很贵。
被采访者靠着稻田养鱼,一年能挣几百万。
于是村里人一听,这主意行啊,种地养鱼双丰收,以前怎么就没想到呢?
便纷纷开始效仿。
仿佛大把钞票就在眼前。
结果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