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从梁家开始封狼居胥 第164节

  他的父亲,还是老老实实地呆着,不要给家里添乱就好了。

  难道是年纪大了,身体不行了,对女色的痴迷程度有所减弱?

  那就有必要给他开发个新爱好了。

  比如钓鱼?

  就在梁晓胡思乱想之际,就听李猛对吴大娘子说道:“大娘子,这里还有给威勇伯夫人的旨意,陛下体谅威勇伯夫人,知道她现在身子不适,就由您代为接旨吧。”

  这也是应有之义。

  吴大娘子痛快答应了,同时挺好奇的,为什么是专门给自己四儿媳妇的?自己儿子呢?没有封赏吗?

  还真是单独盛华兰的。

  就听李猛再次宣读圣旨,“……特授魏国夫人!”

  华兰也被封为了国夫人?

  吴大娘子呆住了。

  在场众人都呆住了。

  二十岁出头的一品国夫人?

  品级还比她的丈夫要高?

  就在刚刚,在场的女眷都在羡慕吴大娘子,靠着丈夫和儿子,做到了一品国夫人。

  结果没过多久,盛华兰也被封为国夫人了。

  而且还更具有传奇色彩。

  吴大娘子心中惊疑不定,但到底是见过世面的人,并没有当场失态,面色如常地替自己儿媳妇接了圣旨。

  直到此时,众人才真正相信了。

  一时之间,在场的女眷们是又羡慕又嫉妒,哪怕她们是华兰的嫂子们,也还是忍不住羡慕嫉妒。

  实在是,华兰的运气也太好了吧。

  还有完没完了?

  华兰半年前才因丈夫封了县伯,做了伯爵娘子,如今更进了好几步,直接做了一品国夫人!

  这还有没有天理了?

  在场的男人们,则是将目光集中到了梁晓身上。

  他媳妇的品级比他高了耶!

第212章 新任殿前司都虞候(4K)

  对于自己媳妇被单独封赏,晋升为一品魏国夫人这件事。

  确实出乎梁晓的意料。

  但也不值得大惊小怪的。

  别看如今汴京城中谣言满天飞,好似梁晓再过几天就要彻底失宠一般。

  但这些谣言对梁晓的心志一点影响都没有。

  做官做到了梁晓现在这个地步,早已经能通过现象看到本质了。

  而如今大周官场的主要矛盾,就是势单力孤的新帝父子,和以曹太后为首的旧势力之间的矛盾。

  梁晓确信,除非新帝父子真的疯了,否则是不可能和自己这个重要合作伙伴分道扬镳,反目成仇的。

  不是梁晓吹牛,如今新帝父子所谓的“新势力”中,很大一块版图都是他的人,包括宰执刘襄,礼部侍郎盛紘,金吾侯陈希,梁大郎梁昂……等等。

  这部份人追随的是梁晓,而非新帝父子。

  是因为梁晓同新帝父子合作了,才能被算作是新势力的一部分。

  若是新帝父子和梁晓反目成仇,新旧势力的对比就会瞬间失衡。

  赵宗全立刻就被拉下龙椅的情况是不会出现的,但很大概率会被架空,政令根本出不了大周皇宫。

  在知否原剧中,并没有梁晓这个穿越者,赵宗全父子最后看似把握住了局势,但实际上,也是给以宰辅大相公韩章为首的一小撮人架空了。

  所以梁晓有这个自信。

  梁晓已经把握住了主要矛盾,自然将新帝父子的心思猜得透透的。

  既然新帝父子将沈从兴高高抬起,轻轻放下,打算力保沈从兴了,那就肯定会给自己好处,安抚自己。

  只是,自己年纪轻轻就做到了正二品,执掌殿前司的禁军,新帝父子给自己的封赏肯定会慎之又慎,避免将来出现“封无可封”的情况。

  因为“封无可封”这种情况如果真的出现了,只会让自己滋生野心。

  那么,新帝父子能做的,有且只有一条了,那就是给自己的父母妻儿,以及关系紧密的姻亲,升官加封赏了。

  这也相当于允许梁晓在“新党”的范畴内,继续扩张自身实力,扩大影响力。

  是新帝父子暗示他们要同梁晓“共天下”。

  所以,梁晓才会对陈希说,无需在意谣言,谣言很快就会不攻自破了,甚至有可能是今日这些话了。

  并非是梁晓想要装神棍,这些都是他推理出来的,环环相扣的推理。

  只不过他省略了中间的步骤,直接将结果告诉了陈希,陈希才会被镇住。

  对于新帝父子单独给自己媳妇提升品级,梁晓小小的惊讶了一下,但很快就恢复如初了。

  他并非是大男子主义者,对于妻子的品级比自己高这件事,并没有感到不快。

  究其原因,妻子的这个一品诰命夫人的身份,也是因他而得的。

  甚至于,梁晓心中还冒出个很荒唐的念头,自己这个“区区二品”的小小柱国,和“堂堂一品”的魏国夫人,玩一玩角色扮演,岂不是很有意思。

  ……

  吴大娘子替盛华兰接旨后,就退到了一边。

  她对朝局的认识远不如梁晓,但她也知道,今日的主角绝不是自己,也不是华兰,是且只能是她的四儿子梁晓。

  吴大娘子现在很有“从子”的自觉,直接将主导权还给了梁晓。

  李猛的脸上重新浮现出了笑容,对着梁晓恭维道:“梁将军真是圣宠深厚呀,说句托大的话,老朽在宫里呆了几十年,还从未见过像梁将军这样的荣宠。”

  若说谁最不希望新帝父子和梁晓反目成仇,李猛肯定是最有利的竞争者。

  作为先帝的心腹,前朝的老人,李猛能够继续留在宫里,继续做垂拱殿首领宦官,继续风光无限,梁晓向新帝父子的举荐,是极为重要的原因。

  若是双方反目成仇了,李猛想想就觉得心惊胆战。

  真到了那一步,自己投靠哪一边?

  只怕自己还没有选择,就直接被千刀万剐了吧。

  毕竟若是无法走钢丝了,他就是个无用的老宦官,杀他比杀一条狗还容易。

  所以李猛一有机会就在新帝父子面前说梁晓的好话,如今来传旨,又在梁晓面前说新帝父子的好话。

  梁晓心中一直记得李猛曾经对自己的帮助,并没有为难李猛的想法,直接宽慰道:“辛苦大官了,还有什么旨意,您就别卖官司了,早些完事,我早些请您进去喝茶。”

  李猛哈哈大笑了好几声,给足了梁晓面子,然后说道:“那就请贵府的大郎出来接旨吧。”

  这个大郎说的不是梁晓的嫡长子,梁晓的嫡长子如今还不到七岁,根本不在场。

  大郎说的是梁晓的大哥,梁大郎梁昂。

  梁家号称一门双伯,永昌伯府是本家,永昌伯本人更是梁晓的父亲。

  但世人都将梁晓当做梁家的核心人物——事实也确实如此——行事说话都将威勇伯府当做了梁家的主干,将永昌伯府摆在了次要的位置。

  所以李猛才会如此说。

  梁晓听了,连忙去叫自己的大哥。

  今日是梁晓幼女的洗三礼,梁晓的兄弟们都很给面子地到场了。

  即使是很上进的梁昂,也暂时放下了手中的事务,前来参加这场家族聚会。

  正因为如此,梁晓才猜测新帝父子对自己一大家子的封赏会在今日降下。

  因为今日梁家人最全。

  今日宣旨最是省事。

  如今看来,梁晓猜得果然没错。

  梁昂在边军历练了好几年,又在禁军中做过统领,城府很深,他面无表情地站了出来,跪地接旨。

  得知自己又升了官,依旧是很有含金量的要职,梁昂脸上露出一丝笑容,接过圣旨,同李猛寒暄了几句后,就冲着梁晓点头致意。

  如今,梁昂对自己这个异母的弟弟,早已经心服口服了。

  若非有这个权臣弟弟,如今的他还不知道在哪里熬资历呢。

  梁晓发家前,永昌伯府在汴京中只是个中等人家,梁昂又是庶长子,永昌伯府能对他提供的帮助也是有限的。

  为此,梁昂还动过谋求分家的想法。

  那时梁晓还没有崭露头角,梁昂放眼看去,自己异母的弟弟们,都是酒囊饭袋,他觉得自己拼死拼活地上进,反而是在为异母的弟弟们做嫁衣。

  倒还不如拼一把,分出去单过,经营自己的关系网。

  不占永昌伯府的便宜,也不让永昌伯府占自己的便宜。

  这样的想法固然有些偏激,但确实是梁昂当时真实的想法。

  再然后,梁晓得了先帝的看重,做了垂拱殿侍卫,让梁昂有了些许犹豫,觉得弟弟们也不全是负资产。

  到了现在,梁昂已经彻底地回心转意了,特别感谢曾经年少轻狂的自己,到底还是沉住了气,从未将自己的心里话对人说过。

  否则,就太尴尬了。

  现在梁昂已经打定主意跟着四弟混了,给四弟效犬马之劳。

  谁让四弟给的实在是太多了……

  李猛恭喜了梁昂后,又依次请出了梁二郎、梁三郎……一直到梁六郎。

  三、三、五、六,这四个“郎”就都是纨绔子弟了,新帝父子给他们安排的都是清贵之职,听着好听,但含权量并不高。

  这个时候,就显示出吴大娘子对子女的教育的成功之处了。

  那就是很有自知之明。

  这四个“郎”都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并不嫉妒长兄梁昂,反而每个人都十分欢喜,相互祝贺,最后一齐向梁晓道喜。

  李猛宣读完所有旨意后,就降低自身的存在感,站在一旁冷眼旁观。

  见梁家人之间如此的和睦,李猛也是小小的吃了一惊,然后对吴大娘子更高看了几分。

  李猛还是很有眼力的,知道这不可能是梁晓这个年轻人的功劳,那就只能是吴大娘子的功劳了。

  若是梁家人能一直保持团结,以梁家那可怕的生育率,未来梁家的男丁只会更多,里面也必然会出现更多的人才……

  真是想想都觉得可怕。

首节 上一节 164/2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